泡沫時代沸騰的日本:東京地價超越整個美國,大學生被企業哄搶,連...

2020-12-10 第一財經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沸騰景象,那種沸騰的光景和今天低欲望日本不可同日而語。知乎上有一個超級長貼「上個世紀日本泡沫時代究竟是怎樣的一副光景?」羅列了非常詳細的數據。今天我們也和大家對於其中部分的泡沫案例,做一些分享。

這幾年有一個非常火爆的PS遊戲《如龍》,許多就是以日本的泡沫經濟為背景,展現了瘋狂時代中的那些最真實的人性行為。我們都知道,日本的泡沫經濟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1986到1992年的泡沫誕生和亢奮期。這時候有許多上海人去日本打工,雖然做的是藍領工人,但收入並不比做辦公室的一些日本人差,而當時日本的泡沫經濟也需要大量的年輕勞動力。所以當時日本籤證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你不能超過35歲。

另一個當然是1992到1997年的泡沫破滅期,許多人永遠只能生活在泡沫的回憶中。當泡沫破滅後,給予年輕人的機會越來越少。之後宅文化,低欲望社會,少子文化逐漸形成。最近有一部很火爆的電影《動物世界》,就是基於日本著名漫畫《賭博默示錄》改編,講述的也是泡沫經濟破滅後看不到希望的日本年輕人。

極度虛高的房價

當時有一個最誇張的說法,僅東京的土地價值就高過全美,其中東京面積3.4平方公裡的皇居,土地價格超過了紐約的曼哈頓,也超過了整個美國的加州。要知道,加州的面積是41萬平方公裡,曼哈頓也是全球的金融中心。1989年東京銀座的一塊土地,拍賣價格是97萬美元一平米,成為全球地價最高的地方,今天這個地方的價格下跌了三分之二。1983年日本全國土地均價是11萬,到了1991年最高峰上漲到了59萬。這還是全國平均土地均價的漲幅,東京這種核心地段漲幅更加恐怖。到了2015年,日本全國土地均價只有14萬。

1988年末,日本全國土地總價是1842兆日元,當時對應的美國土地總價為403兆日元。簡單來說,一個日本可以買下4個多美國。當時許多東京普通的60平米民宅就要5000萬日元以上,許多人外地人根本沒辦法買房。當時很多民房沒有拍賣掉的,最後價格都是跌得只有十分之一了。

戀愛中的資本主義泡沫

由於當時日本也是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在戀愛方面,女性有著絕對優勢。相信許多人都是看了80年代的日劇,其中只有木村這樣的高顏值男性,才能找到合適的女友,許多人找女朋友非常困難,當時女性身邊往往有幾類男性朋友:

1)跑腿男:就是開車的車夫。當時許多女性出門是絕對不坐地鐵和公交的,找一個男性朋友開車接送。特別是女大學生和剛入職的年輕女性,身邊都有跑腿男。

2)買單男:女性出去吃飯,是沒有付錢的習慣,都會有男性來買單。

3)送禮男:會定期有男性送禮,當然會得到一些小甜頭,但不能指望太多。

4)本命男:真正的男朋友,當然你不僅僅要帥氣,還要有錢。

當時請女性吃飯,都是5萬日元以上的高級餐廳。80年代泡沫的時候,大家都流行請女朋友吃法國大餐,一頓飯下來極其貴。還要去高級酒店,送昂貴的珠寶首飾。反正談戀愛對於男性來說是一筆極大的開銷。

製造業中的泡沫

就業中的泡沫現在日本要找到好工作很難,但是在泡沫經濟時代,是公司在求人。那時候去參加面試,日本企業會報銷來回的計程車費用。面試結束,還會給候選人送一些小禮物。一般第一輪面試大家都會通過,後面就是公司參觀環節。

公司參觀環節最重要的就是請這些候選人大吃大喝,出手要大方,必須都是六本木高檔的壽司店,如果吃得差,人力資源部回頭會被公司領導大罵。如果是看中的人才,甚至會出手送現金券、高級西裝、名表等等。

今天企業暑期招實習生都是很習以為常的。在泡沫年代,日本企業招募實習生會全部安排好,來公司參觀、帶他們去旅遊、安排住宿等等。每次大學還沒畢業的學生,暑期要去某公司做實習,其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電話中會一定強調一點:「千萬不要帶錢哦!」

當然,公司還提供各種各樣的福利。包括安頓新入職員工的搬家費,不亞於五星級酒店的健身和遊泳設施。當時許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健身房和遊泳池,以及一年好幾次的團隊旅遊。

被高估的高端消費

在盛世年華,所有人都在消費升級,但是那些高端消費升級,許多僅僅是曇花一現。當時的日本開始流行滑雪,成為了一種高逼格的運動方式。東京人都想去滑雪,但是很多滑雪場離開東京太遠。於是1993年在東京附近的千葉開業了造價400億日元的室內全天候滑雪場SSAWS。這個滑雪場,提供一年四季的室內滑雪服務,當初希望成為東京人休閒消費必去的場所。

然而,開業後門票7000日元,前三年客流量100萬人還能勉強保本。到了經濟泡沫破滅後,遊客人數大幅下降,許多還是用打折券的學生。夏天的時候,滑雪場生意最好,但是維護成本也最高,不虧本才怪呢。那時候這個滑雪場一年赤字都要20億日元,到了2003年9月才不得不拆除,變成了宜家商場。

還有一個潮流就是高端餐飲消費,特別是對於西方餐飲的追求。1985年日本外國餐飲企業有425家,到了1991年變成了3200家。裡面消費的大頭是企業公款吃喝,也就是所謂的招待費。在泡沫經濟時代,企業招待費如果一晚消費不到10萬日元,根本就沒辦法談下去了。東京的高端法國餐廳Robuchon,人均消費5萬日元起步,一晚上消費超過百萬日元的大有人在。而星期五也成了日本人必然會在外面就餐的日子,人均餐廳花費5000到2萬日元,而年輕人會在3-5萬日元的高價!

另一個高端消費就是出國旅遊。今天全球旅遊的主力是中國人,在全世界任何奢侈品商店都有會講中文的服務員。2015年中國旅遊花費總額為1045億美元,差不多是11.4兆日元。然而,1990年的時候日本人出國旅遊的花費就有恐怖的12.7兆日元。就算不扣除通脹,也比今天的中國出境遊花費還多。那時候日本人平均出國花費為115萬日元。當時日本人掃蕩了全球的奢侈品店,大家看到日本人來,就是財神爺來了。許多公司甚至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設立海外的養老村,讓公司退休員工去海外養老,陪伴翻譯和其他基本設施。

今天的日本,給人感覺是明顯的低欲望社會。年輕人不想談戀愛,社會流行的是性冷淡風,服裝大家就買標準化的優衣庫。沒有人炒房,也沒有人炒股,即使日本的利率是如此之低,家庭主婦最多做做套利交易。

但是在當年,日本的泡沫經濟一片沸騰,人的欲望也是很強的,甚至出現了大量今天看起來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那麼這個泡沫到底是因為什麼被刺破的,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前又有哪些徵兆呢?下期光說將揭秘日本的泡沫經濟是如何破滅的。

相關焦點

  • 日本年輕人為何熱衷於去東京,甚至連大阪都放棄了
    東京最輝煌的時候應該是八九十年代,那時候日本經濟騰飛,大部分日本人都很富裕,東京的地價更是高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當時說一個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在全世界的風頭更是壓過了紐約。長久以來,東京都是日本的經濟、金融中心,年輕人自然願意過去。東京還有日本許多著名的高等學府,比如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早稻田大學等等。
  • 日本的巔峰有多誇張?富到可以買下整個美國,可到頭來卻是一場夢
    這並不是誇張的描述,而是80年代的日本的真實寫照。那個時候的日本十分輝煌,國家GDP世界第二,人均GDP世界第一,要什麼有什麼,每個人手裡都有大把的錢,全世界都是日本人的「度假村」。相比之下,同時期的中國工人平均工資為80人民幣,日本人則達到了驚人的10400人民幣。甚至在1989年的時候,日本媒體還說過這樣一句話:東京的地價足夠買下整個美國。
  • 泡沫經濟時代日本都市生活是怎麼樣?是日本一場漂浮雲端美夢
    昭和末年平成初年所經歷的泡沫經濟時代,是日本一場漂浮雲端美夢。 日本銀行為大量的房地產零售業提供融資,海外企業選擇投資日本市場用於避險,都進一步促進了日本國內消費水平的發展。有錢了,普通人和經濟之間的鴻溝也就淺了,一時間外匯,財富,成功學這樣的字眼,開始出現在平凡生活中。
  • 房地產的泡沫 一戳就破!
    美國佛羅裡達地產危機是有記錄的第一次房地產泡沫,其後日本、東南亞都未能擺脫,而最近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機也是源自於美國的地產泡沫。 這些危機都有什麼共性值得留意?我們能有哪些反思?現在一起回顧這四次地產危機。
  • 日本房價是怎麼跌下來的?
    同時,本幣升值有助於國內企業海外擴張,對《廣場協議》後的日本和德國來說,最明顯的就是日德的企業和個人,手裡的錢可以換到更多的美元了,美元資產在他們看來變得超級便宜,所以就買買買,這不是消費,而是併購資產。對於經濟高速增長了三十年,總量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來說,日資此時正在雄心勃勃地走向世界,日元升值對這些資本而言利大於弊。日本當年也確實趁著日元升值,在美國買了大量的優質資產。
  • 日本當年多有錢?網驚爆:光東京可買下全美國?
    網驚爆:光東京可買下全美國(示意圖/達志影像) 對此,就有網友好奇「聽說日本以前快買下美國,真假?」貼文一出隨即掀起熱議。 原PO日前在PTT「八卦板」PO文指出,在日本經濟泡沫化之前,「聽說日本快把美國的房地產
  • 日本泡沫時代視覺小說《泡沫冬景》全新篇章「和平默示錄」開放試玩
    《泡沫冬景》由著名腳本家片岡智(「120日元之春」以及「narcissu」等)與海外遊戲品牌「Nekoday」一起創作,講述了超越國境的少年少女「生」的故事。上線後獲得一致好評,Steam好評率高達96%。
  • 《90年代日本經濟危機》啟示錄二 戰後日本的崛起 泡沫奠基時代
    二戰後日本的高速發展, 短短20年間從一個農業經濟小國轉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為經濟泡沫奠定了堅實基礎。那麼日本是通過什麼發展起來的呢?1.主辦銀行制度:在20世紀80年代前為大量企業尤其是新興產業企業提供長期貸款,減輕企業每一個財年利息支出的負擔,有利於製造業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7.外交方針:韓戰爆發後,日本採取了堅決支持美國的外交方針。美國對日本的態度也開始從打壓轉變為扶持。
  • 1991年,日本的房價全面大崩潰,到底有多少慘痛教訓?
    請注意,作為一個發達國家,當時的日本和西德一樣,並不缺乏技術和人才,但缺乏機會和資金。管制放鬆以後,依靠一系列的自身優勢,六七十年代,日本的經濟開始持續發展。在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日本的經濟總量,先後超越了蘇聯、西德,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僅次於美國。在日本經濟鼎盛時期,日本的經濟總量達到了美國的69.5%。
  • 90年代日本房價急劇下跌,數萬人含淚自盡,悟出1真理,沿用至今
    1970年,日本開始搞不動產,進入第2次經濟大發展時期,一心想要超越美國,1985年,美國經濟逐漸走入低估,住房金融產業出現危機,社會信用危機日益嚴重,失業率上升,美國的財政赤字創歷史新低,因而美國決定介入匯率市場。
  • 90年代日本房價暴跌,無數人自殺,但日本悟出一個沿用至今的真理
    日本的經濟神話引起全球的側目,不僅是製造的產品銷往全球,資本也流入全球,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活動,連紐約地標之一的洛克菲勒大樓也歸入日本名下。 1985年,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甚至擁有了可以挑動昔日霸主美國的經濟實力,宣告了日本進入經濟鼎盛時期。
  • 為什麼當年美國和日本要擠破房地產泡沫,而不去保房價?
    曾起草美國《獨立宣言》的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弗遜曾說過一句話:「我們認為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我認為這句話,用來回答為什麼當年美國和日本要擠破房地產泡沫最為恰當。市場的腳步很多時候並不是當時的美國和日本能夠所左右的,換句話說,在當時當地的狀況下,日本和美國應該都做了相對正確的事情,那就是讓泡沫破裂。他們當時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不妨先來回顧一下歷史。一、日美房地產泡沫事件美國歷史上一共發生過兩次大的房地產泡沫事件。
  • 日本泡沫經濟有多誇張?吃金箔、買金磚,打的花了100萬日元
    1986年11月和1987年2月, 大藏省在美國的壓力下又命令央行降息兩次,使得利率降到2.5%的低水平,這兩次降息在央行內部引發了巨大的爭議,以澄田智為首的國際派認為應當顧及日美之間的談判大局,而以三重野康為首的國內派則反對降息,認為這會導致國內的通脹和 資產泡沫 ,這激化了央行的內部矛盾,造成第二次降息時澄田智單方面宣布降息而沒有諮詢三重野康的意見。
  • 日本房地產泡沫過後,出現了什麼行業?
    在分析了日本的房地產泡沫之後,出現了哪些行業?無非是努力利用外部資源,使中國的經濟發展更加健康,儘快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1、日本房地產泡沫主要來自銀行的低息貸款,這些貸款使日本人變得富有,甚至購買了美國的洛克菲勒中心。。
  • 東京之巔,置業繁華
    東京,日本首都,是世界公認的繁華不夜城,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也是各大都市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人口的持續性增長,帶來了龐大的租賃需求。房價漲幅穩定,租賃市場也十分活躍。2019年,東京都的GDP為9880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一,就連紐約也甘拜下風。除此之外,東京也是亞洲第一個舉辦兩次夏季奧運會的城市。其GDP總量穩居亞洲第一,長居世界第二。2021年奧運會過後,房價將呈上漲趨勢,投資日本房產未來可期。
  • 透過當年美國日本刺破房地產泡沫的舉措,我們從中得出什麼啟示?
    日本擠破房地產泡沫發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房地產崩盤後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長期滯漲和由此帶來的「失去的三十年」; 據估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日本房價最高時,東京各個區的房子全部折算成錢的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國土。 房地產的泡沫嚴重影響了日本的內需和製造業發展的動力和精力,無奈之下,日本政府歷經四年調控房地產,最終房地產的資金鍊斷裂,支撐房產的信用體系瓦解,日本房價持續暴跌,甚至出現了大規模的「棄供」現象。
  • 大崩潰前的1990年,日本年輕人有多瘋狂?
    在日本繁榮時代,日本生育率從1975年的2.0下降到1990年的1.5。新生兒從1975年的200萬下降到1990年的120萬。 在經濟崩潰後,賺錢越來越難,生育率更加走低。日本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勞動力不足。嚴重的影響了社會進步。為後期日本經濟的衰落也埋下了隱患。
  • 沒有門禁的東京政府大樓,遊客可免費上樓觀光,還能體驗員工食堂
    日本東京是一座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發達程度上,都在全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超級城市,那麼東京的政府大樓會是什麼樣呢?在日本的行政體系中,東京都是唯一一個被稱為「都」的一級行政區(其他平級行政區為縣、道、府),東京都的政府大樓即為位於新宿繁華地帶的東京都廳舍。東京都廳舍是東京地區行政管理機構——東京都廳的日常辦公駐地,距離繁華的新宿商圈僅數百米距離,是一座雙塔結構的超高層建築。
  • 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記錄,關於漂泊在飽食時代的新窮人
    他們既是支撐日本經濟發展的「企業戰士」,又是這個殘酷競爭社會的犧牲品。每個人都在成功強迫症的驅動下隨波逐流、筋疲力盡。我們究竟想要做什麼?想要度過怎樣的人生?漂泊於飽食時代的新窮困人群,將會走向何方?作者簡介齋藤茂男(1928—1999),日本著名記者。
  • 屠殺式的轟炸,東京成為一片火海,河水沸騰,2小時傷亡20萬
    但其實在日本東京,還發生過另外一次轟炸,雖然沒有動用核武器,但是依然造成了大量死傷,被稱為「東京大屠殺」,2小時的時間,就有差不多20萬人死傷,妥妥的屠殺式的大轟炸,連河水都開始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