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2020-12-15 小龍談古論今

公元前33年正月,南匈奴首腦呼韓邪單于借著中原春節的喜慶前來朝見漢元帝劉奭,並請求做漢家的女婿,劉奭(shì)自然不願把女兒下嫁給年過六旬的呼韓邪單于,他便召來劉家子弟討論,看看他們誰願意獻出自家的女兒。

劉家人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人願意獻出自己的寶貝女兒,漢元帝只能在宮中選拔,宮女也沒有人願意。

就在劉奭為難之際,一位女子挺身而出,她願意犧牲自己,遠嫁匈奴,為大漢王朝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位就是歷史上被譽為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昭君出塞」的傳奇故事至今廣為後世之人稱讚。

王昭君畫像

王昭君長於鄉間,卻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

大約在公元前54年(漢宣帝晚年)的一天,今天湖北興山縣(古南郡秭歸)的一戶平民人家誕生了一名女嬰,男主人顯得格外開心,他感謝上蒼圓了他「兒女雙全」的美夢,男子給女兒取名叫王嬙,也就是王昭君。

王昭君出生的年代是漢朝的鼎盛時期,老百姓過著比較富足的生活,但是王昭君出生的地方卻很貧窮落後,她的父親帶著兩兒一女耕種一點山坡地維持生計,有時王爸爸也替人家拉賺些錢貼補家用,生活過得十分艱苦。

王昭君因是王家唯一的女兒,備受父母、兄弟的寵愛,所以家中的粗活重活都輪不到她,這樣一來她有了更多的時間讀書習字,待她長大以後不僅相貌出眾,琴棋書畫也樣樣精通,可謂是才華過人的絕代佳人。

漸漸地王昭君的絕世才貌聞名於家鄉,傳遍了京城。

公元前38年,漢元帝下詔選秀女,王昭君上了南郡首榜,兩年後,王昭君告別父母來到長安城,做了漢元帝的掖庭待詔,掖庭是嬪妃、宮女居住的地方,掖庭待詔就是普通待詔的宮女。

王昭君劇照

王昭君剛正不阿,失去受寵的機會

王昭君雖然才貌出眾,但是她入宮後五年都沒有得到漢元帝召見。當時各地入選的秀女眾多,皇帝沒有功夫逐一面試,只能讓畫工提供宮女的肖像,供漢元帝挑選。

根據《西京雜記》記載,當時後宮美女們為了早日見到皇帝,都紛紛賄賂畫工毛延壽,讓他把自己畫的美貌些,當時很多送了錢的宮女,都得到了漢元帝的寵幸,唯獨王昭君沒有,因為她不願賄賂畫工。

本來王昭君也沒有錢,她家境貧寒,哪能拿得出那麼多的錢,再說了她也沒有必要賄賂畫工,自己長得天生麗質,還需要依靠賄賂畫工來博取寵幸嗎?

相傳毛延壽也知道王昭君是難得的絕色美女,覺得他日定能大富大貴,所以他三番五次暗示王昭君給一些辛苦費,但是為人正直的王昭君對賄賂一事不屑一顧,為此王昭君便得罪了毛延壽,毛延壽在給王昭君畫像時,在她的臉上點了一顆克夫痣。

漢元帝見了王昭君的畫像後,沒有產生好感,反而心生厭惡之情,他可不想被剋死,所以王昭君一直得不到召見。

關於克夫痣一事來自《西京雜記》,正史《漢書》沒有記載。

王昭君劇照

王昭君主動請纓,外嫁匈奴

自漢朝開國以來,北方的匈奴一直是漢朝的勁敵,由於漢初軍事不及匈奴,統治者也只能採取和親的屈辱政策來換取邊疆和平,直到漢武帝即位以後,發生了變化。

經過武帝、昭帝、宣帝三朝對匈奴的軍事打擊,匈奴分裂成了北匈奴和南匈奴,南匈奴打不過北匈奴只能跑到漢朝來認乾爹,而北匈奴畏懼漢朝,只能遷至西域,在西域一帶橫行霸道,迫使西域諸國向他俯首稱臣。

駐守西域的漢軍在陳湯的率領下,擊敗了北匈奴,北匈奴首領郅支單于死於漢軍之手,郅支單于去世的消息傳回南匈奴以後,呼韓邪單于非常害怕,如果漢朝對他用兵,他將會是郅支單于二世。

呼韓邪單于就想跟漢朝結為兒女親家,成為甥舅之國,這樣一來才會避免被軍事打擊。

王昭君與匈奴單于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來到漢朝,表示願意向漢朝俯首稱臣,為表誠意,他希望能成為漢元帝的女婿。

漢元帝柔仁好儒,他自然不願與匈奴刀兵相見,能和談就和談,省得勞民傷財,所以漢元帝隨即答應了呼韓邪單于的請求,但是漢元帝自己卻不願把女兒嫁給年過六十的呼韓邪單于,他希望劉姓諸侯王能夠貢獻一個出來,然而他的提議卻遭到拒絕。

劉姓諸侯王認為當年劉邦在世時,不得已與匈奴和親,而且當時還找了一位宮女冒充公主,現在匈奴都怕我們,憑什麼要給真公主,直接給山寨版的得了。

漢元帝柔弱說不過諸侯王,他只能在宮中選拔,讓有意者毛遂自薦,並給予豐厚的賞賜,但是宮女們都不願背井離鄉,去塞北苦寒之地生活。

就在此時,王昭君主動上書漢元帝,表示願意報效國家,遠嫁匈奴,如果她能讓兩國不再發生戰爭,這是對國家對父母最好的報答。

王昭君劇照

王昭君嫁匈奴三代單于,換來大漢數十年和平

漢元帝得知有人願意遠嫁塞外很開心,便設宴為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送行,酒宴上漢元帝見王昭君國色天香,優雅大方,大為驚嘆,王昭君的美也把在座的賓客都驚豔到了,呼韓邪單于自呼此女真是驚為天人,他沒有想到人世間有這等美貌的女子,心裡暗想嶽父皇帝竟然這麼有誠意,送個絕世美人給他。

呼韓邪單于倒是開心,可漢元帝是傷心欲絕,這麼漂亮的女子一直在自己的身邊,自己卻從未見過,但是君無戲言,元帝既然已經答應單于,就要遵守和親的承諾。

根《西京雜記》記載,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之後,漢元帝一怒之下處死了以毛延壽為首的多名畫工。

呼韓邪單于喜得美女後,一喜之下贈送大量的玉器、珠寶、寶馬給漢朝,並提議讓漢朝撤回駐守邊疆的將士,他願意為漢朝守護邊疆。

王昭君劇照

王昭君在去往塞北的途中感嘆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漢朝,也不知何時才能見到爹娘,苦悶之餘,她彈起了琵琶曲,以表思念故鄉之情,一路隨行的人為之動容,傳說連天空中的大雁也被王昭君哀怨的琴聲和美貌所吸引,為之放慢飛翔的速度,靜靜聆聽,卻忘了展翅高飛,掉落在地。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落雁」是對王昭君的美譽,這就是「落雁」一詞的由來。

王昭君來到匈奴以後,被封為寧胡閼氏(匈奴人把皇后稱為閼氏),三年後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後封為右日逐王。

呼韓邪單于去世以後,王昭君上書漢成帝,希望回到漢朝,但是漢成帝並沒有見過王昭君,也想不起來有這樣一位美女,於是讓她遵從匈奴「繼婚制」的習俗。

王昭君又嫁給了呼韓邪單于之子復株累單于他們在一起生活了十一年,生下兩個女兒。復株累單于去世以後,王昭君又嫁給了復株累單于的弟弟搜諧若鞮單于。

王昭君劇照

王昭君在匈奴這些年一直積極參與匈奴的政治活動,協調漢朝與匈奴之間的關係。王莽篡權以後,漢朝與匈奴人之間的友好關係破裂,匈奴人認為非劉家人怎麼可以當皇帝。王昭君眼看自己用一生的幸福換取的和平,卻被王莽毀於一旦,在絕望中鬱鬱而終。

王昭君雖為一名弱女子,她對漢朝的貢獻卻不亞於抗匈名將衛青、霍去病,她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來換取漢匈之間長達幾十年的和平,讓老百姓免於戰亂之苦,為此後世文人歌頌王昭君的詩詞多達幾百首,來讚嘆這位民族女英雄,昭君出塞的故事也千古傳頌至今。

相關焦點

  • 說說你所不知道的王昭君,先後嫁父子三人,生育了不同輩分的孩子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和貂蟬是傳說中的人物,歷史上可能並不存在;楊玉環呢,是紅顏禍水,寵幸安祿山,致使後來有「安史之亂」,歷史名聲不好。而她是否死於馬嵬坡又是千古迷案。相對來說,履歷比較簡單,史跡斑斑可考的就是王昭君了。王昭君華容絕代,命運卻非常不好。
  • 歷史上最美的和親公主,嫁單于父子三人,保兩國和平50年
    和親是漢代的一大發明(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聯姻另當別論),當男人的戰鬥力不濟、國運不振,或是異邦有請婚之誠時,就讓深居宮中的柔弱女子站出來承擔維和大任。史上有名有姓的和親公主不在少數,而能稱得上最美的,肯定非名列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莫屬。
  • 歷史上的王昭君嫁與繼子,真是悲劇嗎?還是他人誤讀
    王昭君遠嫁和親,在文學作品中一向被認為是悲劇,而且她在嫁給匈奴的單于之後,因為丈夫病死,她不得不從胡俗嫁給自己的繼子,這一點一直被人們所同情,認為她作為一個弱女子,侍身於兩代人,一定是受盡了委屈。但是事實的真相果真如此嗎?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真的很悲慘嗎?
  • 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遠嫁匈奴單于,漢元帝為她殺死畫師
    皇帝自然捨不得自己的閨女遠嫁匈奴荒蠻之地,是故特在宮中擇一女充當漢朝和匈奴的和平使者。本想飛上梧桐枝,誰料落得異域中進宮數年未被皇帝寵幸的王昭君被選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史書中關於王昭君的記載只有僅僅數十字,而千百年來人們感念於王昭君犧牲自我換來兩族和平,流傳了非常多的民間故事。王昭君更是被稱為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號稱「落雁」。話說王昭君將要離開長安的時候,按規矩應該向皇帝辭行。而這次辭行竟然讓漢元帝兩眼瞪大,宮裡有這麼漂亮的美女,他自己竟然不知道。
  • 王昭君三次嫁給匈奴人為妻,她在那裡生活得好嗎?
    在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中,王昭君可以說是得到民間歌頌最多的人了,她以「公主」的身份嫁到了匈奴,她在那裡生活得好嗎?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王昭君在她16歲那年入宮成為了一名宮女。在此後的5年內,她並未得到過皇帝的寵愛,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 王昭君:曲折的人生,先後嫁給大漠單于父子二人,再也沒有回來
    中國人擅列四大,凡事都喜歡弄個比較。比如四大名著,四大天王,四大菜系等。中國人對於美色也是下極了功夫的,有著四大美男和四大美女兩個版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人們常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修飾她們的美貌昭君出塞,這是一則很古老的典故。裡面的主人公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人們常說王昭君有著落雁之資,連大雁飛過都被她的美貌驚落。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西域單于公元前34年,入朝請求與匈奴聯姻,為了安撫匈奴,漢朝統治者答應了這一請求,就是為了讓昭君成為漢朝的犧牲品,昭君之後,無數文人騷客哀嘆昭君的無私行為,不但給漢匈兩朝帶來了長久的安寧,也為大一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每當想起遠嫁大漠的美女,就會流露出悲嘆之情。
  • 昭君出塞換來兩國和平,她明明是單于閼氏,為何卻多次改嫁?
    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漢元帝時,王昭君以民間女子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一名宮女。王昭君在漢宮很多年,都無緣見到漢宣帝。宣帝時,匈奴內亂,單于分立,相互攻打。呼韓邪單于,被別的單于打敗,歸附漢朝,親自朝見漢帝。呼韓邪單于是第一個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宴會。
  • 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之一,為何漢元帝不要,反而讓她去和親?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了解歷史的人想必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很多人都能說出來她們的名字,甚至能說上來她們的別號,也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四位具體的事件。
  • 古代四大美女真實結局:貂蟬最好,西施楊貴妃最慘,王昭君最欣慰
    西施一個弱女子,為越國獻出了寶貴的青春,最後卻換來沉江的下場。這不得不讓人感嘆紅顏薄命的同時,更痛恨統治者的無情。公元前38年,漢元帝民間選秀,王昭君被選入宮中,成為一名宮女,後因不願行賄宮廷畫師毛延壽,遲遲未能得到漢元帝的寵幸,更別說進入後宮。公元前33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來長安朝覲漢元帝,欲求和親,漢元帝遂將宮女王昭君賜給呼韓邪。臨行前,漢元帝見到王昭君,被她的美貌和才華深深打動,但已經覆水難收。
  • 王昭君遠嫁匈奴並非悲劇 塞外過著幸福生活
    甚至還有文學作品稱,王昭君因深恨被放逐蠻荒,在呼韓邪單于死後,不願再嫁而自殺。更有版本說,王昭君在去塞外的途中就投水自盡了。這些傳說可能是中原人士一廂情願的杜撰,真實情況可能是,王昭君自願嫁入匈奴汗國,在那裡所受到的是頂尖享受,終老於幸福之中。
  • 還在為「王昭君」感到惋惜嗎?也許,她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悽涼
    我們先看一下歷史資料記載公元前198年,漢高祖劉邦以「家人子」封「公主」嫁匈奴冒頓單于;公元前192年,漢惠帝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冒頓單于;公元前176年,漢文帝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冒頓單于;
  • 王昭君被計算機還原長相,拋開她的功績談顏值,有些過於狹隘!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按理說應該被皇上選中,但她為何被派去和親?和親之後幸福嗎?為何會有三嫁單于服毒自盡的說法?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揭開王昭君的神秘面紗。,同時王昭君又因為美貌得到呼韓邪的喜愛,兩個人夫妻和睦,還育有一個兒子,漢朝跟匈奴的關係也因此保持和平穩定的狀態,這段時間大概有五六十年,可見昭君出塞,不僅僅是嫁女兒那麼簡單。
  • 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為何深受歷朝歷代文人敬仰
    公認的四大美女,春秋末期的「西施」、東漢末年的「貂蟬」、唐代以胖為美的「楊玉環」和漢代的「王昭君」。在這四人中,王昭君最受世人敬仰,多少文人騷客將其寫進詩詞,借她表達情懷。圖一 王昭君畫像個性剛強,熱愛生活公元前54年,王昭君呱呱墜地於一個平民家庭。
  • 王昭君一生有多悲慘?遠嫁祖孫三人,最終忍無可忍,選擇了自殺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漢元帝之命出塞和親,嫁給了南匈奴的呼韓邪大單于。那時,昭君19歲,真是世上少有的美人。然而,呼韓邪大單于已是暮年,完全沒有文藝作品中的風採。兩年後,也就是公元前31年,呼韓邪大單于離開妻兒去世。按照匈奴的祖傳制度,王昭君嫁給了呼韓邪大單于的長子,與新即位的復株累大單于結婚。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選美記——誰才是最美的女神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四大美女到底誰排第一呢?首先,邀請西施出場。才藝特點:西施腳大擅舞蹈,只見西施腳著穿木屐,腰配鈴鐺,跳起舞來環佩叮咚,將自身的劣勢轉化為優勢,氣質風雅。
  • 2021初中語文人物作文素材:王昭君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語文常考作文素材:王昭君,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獲獎名片】   最美使者   【評價】   為了民族,為了國家,她甘願犧牲自我,舍小家為大家,她的出塞換來了六十餘載的和平。昭君讓人們銘記的不僅是她的如花美貌,更是她的無畏付出。
  • 為什麼王昭君在四大美女可以說是最忠孝仁義的代表?
    也許我們在歷史課本上有過了解,也許只是我們看到過的電視劇,但最為貼切的是在形容女孩子的時候,人們都喜歡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形容,那麼為什麼用這些詞語來形容,想必大家都能夠有所了解,其原因很簡單,女孩子漂亮到一定程度,可以幹擾到了一切的程度。
  • 古代四大美人,為什麼唯獨王昭君,能經常出現在文人雅士的筆下?
    古代四大美人畫像作為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與西施、貂蟬、楊玉環齊名,為什麼唯獨王昭君這麼熱門?經常會出現在文人雅士的筆下呢?漢元帝年間,大漢朝與匈奴的戰爭已經處於你疲我乏的狀態。而呼韓邪單于時期的匈奴,更有意歸順漢朝。呼韓邪曾經兩次進入漢廷求親,以表示和解的誠意。漢元帝為了鞏固邊防的和平和安寧,答應了和親之舉。
  • 一生嫁給父子二人的王昭君自請和親的真相
    漢高祖劉邦時,為解決匈奴對邊塞的騷擾搶掠,婁敬提議和親。即將漢朝的公主嫁給匈奴單于、並奉上豐厚的陪嫁,以換取邊界的安定。和親政策,確實讓漢朝和匈奴和平共處了幾十年。但好景不長,到漢武帝劉徹時,戰火又點燃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已經兵強馬壯,國力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