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換來兩國和平,她明明是單于閼氏,為何卻多次改嫁?

2020-12-22 魚兒讀書會擺尾

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後母。而且漢代處於政治考慮,也要求昭君嫁給呼韓邪的兒子。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蜀郡秭歸人(今湖北興山縣)。生活在約公元前52年到約公元前15年。漢元帝時宮女,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漢元帝時,王昭君以民間女子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一名宮女。王昭君在漢宮很多年,都無緣見到漢宣帝。宣帝時,匈奴內亂,單于分立,相互攻打。呼韓邪單于,被別的單于打敗,歸附漢朝,親自朝見漢帝。呼韓邪單于是第一個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宴會。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單于呼韓邪請求娶漢人為妻,元帝遂將宮中的秀女傳出,第一次見到王昭君的美貌,後悔莫及,但君王不能言而無信,便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並改元為竟寧。單于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黃沙滾滾、馬嘶雁鳴,使她心緒難平,感念她在漢宮裡的日子,遂彈泰《琵琶怨》。悽婉悅耳的琴聲,美豔動人的女子,使南飛的大雁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平沙落雁」便成了王昭君的雅稱。

昭君抵達匈奴後,稱為寧胡閼氏。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右日逐王。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大閼氏之子雕陶莫皋被立為復株累單于。

依照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後母。呼韓邪單于死後,復株累單于想娶昭君為妻。昭君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中原,成帝拒絕了她的請求,敕令昭君遵從匈奴習俗。於是昭君又嫁給了復株累單于。鴻嘉元年(前20年),復株累單于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醍單于。

昭君與復株累單于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生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王昭君先後被迫嫁給匈奴王父子。野史記載,王昭君又被命嫁給新單于,復株累長子,呼韓邪的孫子,昭君終於承受不住,徹底崩潰,最後選擇了服毒自盡。正史中,王昭君活到53歲。

元始二年(2年),王莽掌握朝政,賞賜烏珠留若騠單于,送昭君長女須卜居次返回中原,進宮服侍王太后。初始元年(8年),王莽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朝。次年,王莽換單于璽,改授新匈奴單于章,匈奴不滿,遣將兵眾萬騎,屯兵塞下,漢匈關係惡化。天鳳元年(14年),須卜居次夫婦勸單于議和,漢廷派昭君侄王歙為和親侯。次年,漢匈議和,王莽改匈奴為「恭奴」,單于稱「善於」,賜以印綬。

王昭君去世後,葬於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為「青冢」。泰始二年(266年),司馬炎稱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為避司馬昭諱,王昭君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美的和親公主,嫁單于父子三人,保兩國和平50年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她本是西漢元帝時的宮女,因為無錢賄賂畫師,她的形象被醜畫,所以,一直無緣享受帝恩。 得知這消息的昭君,主動提出要出塞和親。當元帝識得昭君的真面目後,一下子被她的美貌給驚呆了,但是,由於答應呼韓邪於在行,想反悔也是遲了,只是忍痛割愛。
  • 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遠嫁匈奴單于,漢元帝為她殺死畫師
    自北匈奴覆亡的消息傳到了南匈奴後,其單于呼韓邪迫於漢王朝的威壓,不得不率眾投降。從此威震北部邊疆的匈奴帝國,成為漢王朝的附庸國。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前往漢長安城朝覲天子,並提出希望漢元帝賜女,自己甘願成為天子女婿。皇帝自然捨不得自己的閨女遠嫁匈奴荒蠻之地,是故特在宮中擇一女充當漢朝和匈奴的和平使者。
  • 王昭君為何出塞?真的是因為畫師毛延壽作祟嗎?看史書怎麼說
    王昭君,是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她17歲便以「良家女子」被選入宮,為漢元帝的後宮宮女。公元前33年,她出塞匈奴,嫁給匈奴舉於呼諱邪,開始過起住穹廬、被氈裘,食畜肉、飲奶酪的生活。在匈奴居地,昭君生兒育女,還要從「胡俗」,在呼韓邪去世後,又需嫁給繼位的前閼氏所生的長子,直至客死異域, 「獨留青冢向黃昏」。
  • 昭君出塞!力保漢朝幾十年太平,為何其生活悲劇史官不敢寫
    歷史上有名的那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落雁說的就是她了,不過她,歷史上記載可不僅美而已,她還有對國家偉大的貢獻,讓後人世代銘記。王昭君,她有著風華絕代之容,傾國傾城之貌,為了大局,不惜遠嫁匈奴,主動要求漢朝和親,她表示;犧牲她一人,增進了中華民族團結,可以讓漢朝與匈奴幾十年和平修好,她這一生值了。
  • 長安城風波,王昭君出塞,漢元帝怒殺毛延壽,是真是假?
    「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當年的長安城風波真相到底是如何?其實,畫師毛延壽不該為王昭君出塞而背鍋,然而世人大多誤會他了。且聽真假歷史回聲道來:其實還真是這樣,不過,就算沒有王昭君出塞,也會有下一個「王昭君」出塞,她只是正巧趕上。那麼,正史上到底是怎樣記載的?它最早見於《漢書·元帝紀》和《匈奴傳》。大致意思如下:西漢竟寧元年,元帝以宮人王嬙賜呼韓耶單于為閼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韓耶死,從成帝敕令,復為後單于閼氏。與匈奴和親,我們要知道,這並不是屈辱求和。
  • 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劉家人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人願意獻出自己的寶貝女兒,漢元帝只能在宮中選拔,宮女也沒有人願意。就在劉奭為難之際,一位女子挺身而出,她願意犧牲自己,遠嫁匈奴,為大漢王朝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位就是歷史上被譽為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昭君出塞」的傳奇故事至今廣為後世之人稱讚。
  • 歷史上最美麗和親公主,嫁給單于父子3人,維護兩國50年和平
    昭君出塞的故事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王昭君以公主的身份和親匈奴,堪稱是歷史上最美麗的和親公主,嫁給單于父子3人,維護兩國50年的和平。歷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以此為描寫對象,創作了許多不朽的詩篇。李白在《王昭君》中曾寫下「今日漢宮人,明日胡地」的詩句。
  • 王豔的京劇《昭君出塞》與她的京劇歌舞《昭君出塞》
    尚派真傳弟子王豔主演的《昭君出塞》這齣戲講的是西漢到了漢宣帝當皇帝的時候,國力強盛。那時北方的匈奴經過漢武和昭宣時代的輪番打擊內部開始分裂相互爭鬥,結果越來越衰落,最後分裂為五個單于勢力。其中有一個單于,名叫呼韓邪,稱藩歸附漢朝並親來長安朝覲漢宣帝。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她的美貌吸引了許多人,然而,人們在同情昭君的同時,是否也設身處地為昭君想過,這也許是她最想要的呢?比在孤獨寒冷的深宮裡孤獨地老吧。大沙漠至少還能與外界聯繫,所以不必為自己的命運哀嘆,也許這就是她最好的結局吧。昭君天生麗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選入宮中後,憑姿色便可衣食無憂,為何還要遠走高飛?
  • 專家還原美人王昭君的容貌,網友:怎麼這麼醜?專家:最真實的她
    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人們常用來形容美女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等詞,便來自於她們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排行第二的王昭君。 可美人王昭君不屑於做這種事,於是,當時的畫師毛延壽故意在昭君臉上點了一顆大痣,因此昭君沒有被選入後宮,又當了幾年的宮女。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來長安見天子,請求皇帝賜婚。塞外環境惡劣,而公主們從小養尊處優,自然不願意和親,此時昭君主動站了出來,願意為國去和親。單于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和平。
  • 一生嫁給父子二人的王昭君自請和親的真相
    但也正因為平都公主拒絕去和親,才給了王昭君機會,也才有了我們所熟知的「昭君出塞」的故事。02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羞花閉月,沉魚落雁」中的「落雁」,說的就是她。據《漢書》記載,她是南郡人,出身於「良家子」,即出生於貧苦農家。
  • 「弱肩擔天下,芳塵怨琵琶」的女子的王昭君,你去過她的家鄉嗎
    王昭君,即王嬙,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南匈奴呼韓邪單于遂向漢朝稱臣歸附,成為了漢朝的屬國,並自請為婿。元帝遂將宮女王昭君賜給了呼韓邪。白居易有詩云,「獨美眾所嫉,終棄出塞垣。」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意思是「王后」),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
  • 王昭君:曲折的人生,先後嫁給大漠單于父子二人,再也沒有回來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人們常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修飾她們的美貌昭君出塞,這是一則很古老的典故。裡面的主人公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人們常說王昭君有著落雁之資,連大雁飛過都被她的美貌驚落。
  • 王昭君可憐,她們比王昭君更可憐,為什麼沒人同情她們?
    漫長的中國歷史中,女人經常被當作禮物,通過和親的方式「換取」和平。很多名垂青史的皇帝,早年間實力不足,也都實行過和親。而最出名的和親,相信大家都會想到是昭君出塞。(昭君出塞)公元前33年,匈奴的首領——呼韓邪單于進京覲漢天子,誠意滿滿地對漢稱臣。
  • 在漢朝女性根本就沒有地位,王昭君因為太美而出塞,還連嫁三夫
    王昭君生於西漢公元前52年,死於公元前19年,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冠以落雁的稱號。正是因為她的美,讓她的一生跌宕起伏,流傳後世。王昭君本來是一個平民家的孩子,在公元前38年由於美貌非常,被選入漢元帝後宮成為宮女。
  • 呼和浩特之行:朔漠青冢憶昭君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向漢元帝請求和親,得到同意,王昭君主動請嫁出塞,經過一年多的風雨波折,到達漠北王庭,被封為"寧胡閼氏」,當了匈奴的王后。墓區的《和親》雕像記述的就是這一歷史事件。沿著曲折陡峭的石梯登上30多米高的墓頂,舉目四顧:藍天,白雲朵朵;平疇,秋色如畫。綿延其北的大青山逶迤崢嶸,流淌腳下的大黑河滔滔有聲。
  • 說說你所不知道的王昭君,先後嫁父子三人,生育了不同輩分的孩子
    由此,王昭君在宮中獨守空房好多年。如果不是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要求和親,王昭君也許孤獨終老。呼韓邪單于要與大漢皇帝和親,那是要得到漢元帝的女兒做老婆。漢元帝哪裡捨得自己的女兒嫁給這個野蠻人?但又不敢不答應,於是就把後宮那些自己挑揀剩的「剩女」來冒名頂替。
  • 王昭君:出塞並非吾所願,世人誰憐我悽苦
    「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頌揚,傳為佳話,漢元帝為保邊塞安寧,將大漢美女王昭君遠嫁匈奴和親,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漢朝和匈奴保持著和睦友好的關係,匈漢兩族因和親加強了交流和互助,王昭君以一己之力,使漢朝遠離戰亂,國泰民安,而且還說王昭君在和親中收穫了美滿幸福的生活,實際上是承受了非人的折磨,一生悽苦
  • 王昭君被計算機還原長相,拋開她的功績談顏值,有些過於狹隘!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按理說應該被皇上選中,但她為何被派去和親?和親之後幸福嗎?為何會有三嫁單于服毒自盡的說法?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揭開王昭君的神秘面紗。01被畫家耽誤的王昭君王昭君也叫王嬙,她生於今天的湖北地界,並且出生就帶著傳說色彩,據悉她的媽媽40歲還不孕,燒香拜佛才求來這麼一個女兒
  • 白登之圍中冒頓單于為何放了劉邦?原因遠不止賄賂閼氏那麼簡單
    漢軍兵馬被四十萬匈奴大軍團團包圍,劉邦組織多次突圍都未成功,但漢軍佔據有利地形,匈奴的四十萬大軍也無法吞掉劉邦的軍隊。雙方僵持之下,七天七夜過後兩軍誰也無法奈何誰。漢軍此時糧草已經基本食用完畢,整支軍隊危在旦夕。陳平獻計用大量金銀珠寶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子閼氏,在閼氏的勸說之下,冒頓單于下令打開包圍圈一角,漢軍方才緩緩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