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遠嫁匈奴單于,漢元帝為她殺死畫師

2020-12-14 小何聊歷史

漢元帝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兩個部落。自北匈奴覆亡的消息傳到了南匈奴後,其單于呼韓邪迫於漢王朝的威壓,不得不率眾投降。從此威震北部邊疆的匈奴帝國,成為漢王朝的附庸國。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前往漢長安城朝覲天子,並提出希望漢元帝賜女,自己甘願成為天子女婿。皇帝自然捨不得自己的閨女遠嫁匈奴荒蠻之地,是故特在宮中擇一女充當漢朝和匈奴的和平使者。

本想飛上梧桐枝,誰料落得異域中

進宮數年未被皇帝寵幸的王昭君被選中,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史書中關於王昭君的記載只有僅僅數十字,而千百年來人們感念於王昭君犧牲自我換來兩族和平,流傳了非常多的民間故事。王昭君更是被稱為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號稱「落雁」。

話說王昭君將要離開長安的時候,按規矩應該向皇帝辭行。而這次辭行竟然讓漢元帝兩眼瞪大,宮裡有這麼漂亮的美女,他自己竟然不知道。皇帝是悔不該當初,可惜覆水難收。唐代詩人李商隱就曾專門寫了一首名為《王昭君》的詩:「毛延壽畫欲通神,忍為黃金不顧人。馬上琵琶行萬裡,漢宮長有隔生春」。

原來在漢朝的時候,凡是民間入選進宮的女子。首先由宮廷畫師給每個人畫一幅畫像,皇帝觀閱畫像後,符合口味的才會被寵幸。相傳王昭君初入皇宮的時候,別人都是搶著給畫師塞一些紅包,希望畫師能盡力將自己畫的漂亮些,好得到皇上的恩寵。

王昭君很不屑於幹這些事情,於是就被畫師毛延壽在眼睛下面點了一些麻鵲斑。這些斑點完全破壞了昭君的美貌,當然就被皇帝所遺漏。於是漢元帝一怒,就下令斬殺了當時給昭君畫像的畫師毛延壽。

漫漫黃沙雁南飛,悠悠親情終難報

辭別君王后,連父母都沒有見到的王昭君,就隨著呼韓邪單于告別故土。一路北行,車隊緩緩走過渭河平原,踏上北方的黃土高原。家國故土越來越遠。想著此生可能再也回不到家鄉,見不到父母的王昭君,一時心緒難平。

漸漸的家國欲遠,映入眼帘的都是滾滾黃沙。在一片馬嘶雁鳴中,王昭君撥動琵琶,悽涼婉轉的琴聲、美麗動人的漢人女子,在那一方時空中嫋嫋轉轉,經久不息。空中南歸的大雁一時間忘記了扇動翅膀,全都跌落在漫天的黃沙之中,於是王昭君就多了「落雁」的別稱。

樂府詩集中收錄了一首王昭君的《琵琶怨》,請諸君一同欣賞一下。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遊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兩年夫亡欲歸邦,帝王傳令從胡俗

呼韓邪單于娶的美女歸來,自然十分高興。一是和大漢喜結姻親,從此部眾安全無憂;二是自己一把年紀能抱得如此美女入懷,自然十分暢快。他將王昭君封為「寧胡閼氏」(yanzhi,王后的意思),意為安定邦國的王后。

兩年後呼韓邪單于去世,按照匈奴人的傳統「父死子繼」,也就意味著王昭君要和成為她繼子的閼氏。忍受不了的王昭君就上書朝廷,希望回歸故土。此時漢元帝已經駕崩,新皇漢成帝的回覆只有三個字「從胡俗」

皇帝簡單的三個字,破滅這位美女回歸故土的最後希望。宋代王安石在他的《明妃曲》中,有這樣幾句詩:「漢宮侍女暗垂淚,殺上行人卻回首。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無奈的王昭君按照匈奴的風俗,成為復株累單于閼氏。後來又成為繼任者搜諧若鞮單于的閼氏。公元前19年,王昭君於南匈奴王庭病逝,死後葬於大黑河南岸,墓稱「青冢」。

後記:

歷史上因為西晉建立後追司馬昭為皇帝,為避免皇帝的名諱,將「昭君」改為「明君」,後世慢慢有了「明妃」的說法。由於昭君出塞加強了漢朝和匈奴之間的交流,使得雙方互信互利。漢朝的北部邊疆出現了「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幹戈之役,人民熾盛,牛馬布野」的和平景象當時相對落後的匈奴也對中原的先進位度產生了嚮往之情,客觀上加速了民族的大融合。

平民出身的王昭君,原本父母只希望她能麻雀變鳳凰。誰曾想自此離家三千裡,在那片黃沙滾滾、孤雁難飛的異族土地上,這個年輕的女子又是如何的思念故土。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賈探春的遠嫁這樣描述道:「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我們尚且不知,當年芳齡二八的王昭君對於自己入宮有著怎樣美好的期許。但是入宮後的悽清孤寂,眼看著一寸寸光華悄然逝去,此時的她定然是迷茫的。皇宮如同一座關押金絲雀的鳥籠,雖然富麗堂堂,終究是失去了自由。一個年輕的宮女在數歲苦熬之後,悽然遠嫁他鄉。無數個冷雨敲窗的夜晚,孤燈寒裘的她是否會想起兒時快樂無憂的日子。那些難以度過的夜晚,一曲曲琵琶都在嗚咽著她的悲傷與離愁。

後世文人多有關於昭君的詩詞篇章,比如李白的「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白居易的「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南朝江淹曾在《恨賦》中這樣寫道:「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望君王兮何期,終蕪絕兮異域。」

相關焦點

  • 王昭君是四大美女之一,為何漢元帝不要,反而讓她去和親?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了解歷史的人想必都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很多人都能說出來她們的名字,甚至能說上來她們的別號,也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四位具體的事件。
  • 在漢朝女性根本就沒有地位,王昭君因為太美而出塞,還連嫁三夫
    王昭君生於西漢公元前52年,死於公元前19年,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冠以落雁的稱號。正是因為她的美,讓她的一生跌宕起伏,流傳後世。王昭君本來是一個平民家的孩子,在公元前38年由於美貌非常,被選入漢元帝後宮成為宮女。
  • 王昭君遠嫁匈奴並非悲劇 塞外過著幸福生活
    結果真的很靈驗,八月十五夜裡,他的妻子夢見一輪明月投入懷中,不久便生下一個比天仙還標緻的姑娘,這就是王昭君。昭君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心地善良,憂國憂民,特別喜歡望月吟唱,父母就為她建了一座樓,起名望月樓。後來漢元帝挑選天下美女做后妃,昭君被選中。王昭君到京城長安後,和其他被選的秀女一樣,先到畫師毛延壽那兒畫像。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西域單于公元前34年,入朝請求與匈奴聯姻,為了安撫匈奴,漢朝統治者答應了這一請求,就是為了讓昭君成為漢朝的犧牲品,昭君之後,無數文人騷客哀嘆昭君的無私行為,不但給漢匈兩朝帶來了長久的安寧,也為大一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每當想起遠嫁大漠的美女,就會流露出悲嘆之情。
  • 一生嫁給父子二人的王昭君自請和親的真相
    但也正因為平都公主拒絕去和親,才給了王昭君機會,也才有了我們所熟知的「昭君出塞」的故事。02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羞花閉月,沉魚落雁」中的「落雁」,說的就是她。據《漢書》記載,她是南郡人,出身於「良家子」,即出生於貧苦農家。
  • 和親公主王昭君的悲哀,遠去大漠還在其次,還要嫁給丈夫的兒子
    王昭君這個女人很有名氣,被列入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四大美女"的命運都不算太好,王昭君也不例外。她作為西漢的和親公主,離開繁華的長安,到寂寥的大漠上去,成為一個陌生男人的妻子。光是這樣還不算,按照匈奴的習俗,王昭君又嫁給了丈夫的兒子,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古代四大美人,為什麼唯獨王昭君,能經常出現在文人雅士的筆下?
    不但古人愛寫,現代的網絡文學中,仍然有人在寫王昭君,她作為中國傑出女性的代表,同時也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真是應驗了千古流傳這個詞語。古代四大美人畫像作為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與西施、貂蟬、楊玉環齊名,為什麼唯獨王昭君這麼熱門?經常會出現在文人雅士的筆下呢?
  • 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劉家人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人願意獻出自己的寶貝女兒,漢元帝只能在宮中選拔,宮女也沒有人願意。就在劉奭為難之際,一位女子挺身而出,她願意犧牲自己,遠嫁匈奴,為大漢王朝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位就是歷史上被譽為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昭君出塞」的傳奇故事至今廣為後世之人稱讚。
  • 長安城風波,王昭君出塞,漢元帝怒殺毛延壽,是真是假?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其「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歷史為她們心曠神怡長達幾千年之久,後世為她們至今仍然浮想聯翩。「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戶曉,但當年的長安城風波真相到底是如何?其實,畫師毛延壽不該為王昭君出塞而背鍋,然而世人大多誤會他了。且聽真假歷史回聲道來:
  • 王昭君為何出塞?真的是因為畫師毛延壽作祟嗎?看史書怎麼說
    王昭君,是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她17歲便以「良家女子」被選入宮,為漢元帝的後宮宮女。公元前33年,她出塞匈奴,嫁給匈奴舉於呼諱邪,開始過起住穹廬、被氈裘,食畜肉、飲奶酪的生活。在匈奴居地,昭君生兒育女,還要從「胡俗」,在呼韓邪去世後,又需嫁給繼位的前閼氏所生的長子,直至客死異域, 「獨留青冢向黃昏」。
  • 王昭君三次嫁給匈奴人為妻,她在那裡生活得好嗎?
    在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中,王昭君可以說是得到民間歌頌最多的人了,她以「公主」的身份嫁到了匈奴,她在那裡生活得好嗎?通過查閱資料得知,王昭君在她16歲那年入宮成為了一名宮女。在此後的5年內,她並未得到過皇帝的寵愛,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
  • 昭君出塞!力保漢朝幾十年太平,為何其生活悲劇史官不敢寫
    #王昭君#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美人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中國古代那個動蕩人命如草賤的年代,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漢王朝也才剛建立不過幾十年,那個時候不僅人才輩出,而且美人也是非常的多,其中王昭君是這些人中,最有傳奇色彩的一位美人。對於王昭君,想必很多大家都是知道的。
  • 古代四大美女真實結局:貂蟬最好,西施楊貴妃最慘,王昭君最欣慰
    鬱鬱而終的王昭君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原名王嬙,字昭君,西漢元帝時期人,家住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王昭君出生於平民之家,天生麗質,聰慧機敏,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公元前38年,漢元帝民間選秀,王昭君被選入宮中,成為一名宮女,後因不願行賄宮廷畫師毛延壽,遲遲未能得到漢元帝的寵幸,更別說進入後宮。公元前33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來長安朝覲漢元帝,欲求和親,漢元帝遂將宮女王昭君賜給呼韓邪。臨行前,漢元帝見到王昭君,被她的美貌和才華深深打動,但已經覆水難收。
  • 王昭君:曲折的人生,先後嫁給大漠單于父子二人,再也沒有回來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人們常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修飾她們的美貌昭君出塞,這是一則很古老的典故。裡面的主人公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人們常說王昭君有著落雁之資,連大雁飛過都被她的美貌驚落。
  • 王昭君:出塞並非吾所願,世人誰憐我悽苦
    「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頌揚,傳為佳話,漢元帝為保邊塞安寧,將大漢美女王昭君遠嫁匈奴和親,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漢朝和匈奴保持著和睦友好的關係,匈漢兩族因和親加強了交流和互助,王昭君以一己之力,使漢朝遠離戰亂,國泰民安,而且還說王昭君在和親中收穫了美滿幸福的生活,實際上是承受了非人的折磨,一生悽苦
  •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王昭君(二)
    匈奴呼韓邪單于想要與西漢交好,更想要藉助西漢的力量打敗自己的兄長。因此,呼韓邪單于向漢元帝提出了和親。昭君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主動請求去和親。無論當時的昭君是出於什麼目的,她都為王朝做出了巨大貢獻。昭君出塞之前,需要面見皇帝。漢元帝在見到昭君之後,就為之沉迷。可為時已晚,此時的昭君已經逃脫不了「出塞」的命運了。相傳昭君出塞途中,曾在坐騎之上彈奏悲壯的離別曲。天上的大雁聽到琴聲時就不由自主地往昭君處看去。在看到昭君時,被她的美麗震撼到,忘記了飛行,就從天上掉了下來。「昭君落雁」的傳說由此流傳開來。
  • 歷史上最美麗和親公主,嫁給單于父子3人,維護兩國50年和平
    王昭君是中國古代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美譽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沉魚落雁」中的落雁就是指的王昭君。昭君出塞是歷史上著名的和親故事。王昭君被選為和親對象後,遠離故土,一路北上,路上彈奏了一曲《琵琶怨》,悽清哀怨的音樂和傾國傾城的王昭君使天上的大雁都忘記振動翅膀,掉落在平沙之上,「落雁」一詞也因此代指王昭君。
  • 王昭君被計算機還原長相,拋開她的功績談顏值,有些過於狹隘!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按理說應該被皇上選中,但她為何被派去和親?和親之後幸福嗎?為何會有三嫁單于服毒自盡的說法?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揭開王昭君的神秘面紗。據悉王昭君這批宮女,只有她沒給錢,天生麗質的王昭君就算正常畫也很漂亮,於是毛延壽就在王昭君的臉上點了一顆痣,普通的位置也就算了,他偏偏畫在眼角,眼角上的痣在古代並不討喜,有傷心落淚的意思,有的人家還說這樣的女孩子「克夫」呢,因此王昭君入宮後就一直被冷落。
  • 昭君出塞換來兩國和平,她明明是單于閼氏,為何卻多次改嫁?
    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漢元帝時,王昭君以民間女子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一名宮女。王昭君在漢宮很多年,都無緣見到漢宣帝。宣帝時,匈奴內亂,單于分立,相互攻打。呼韓邪單于,被別的單于打敗,歸附漢朝,親自朝見漢帝。呼韓邪單于是第一個來朝見的單于,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宴會。
  • 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為何深受歷朝歷代文人敬仰
    在古代,人們稱好看的皮囊是「貌比潘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等等,這些詞彙可以說是文雅版的「班花院草」。古代美女帥哥眾多,正史野史記載的也不少。公認的四大美女,春秋末期的「西施」、東漢末年的「貂蟬」、唐代以胖為美的「楊玉環」和漢代的「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