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我國的航母,就不得不提「瓦良格號」,也就是後來我國的遼寧艦。它的出現填補了我國在海上軍事力量的不足,同時也掀開了我國海軍打造遠洋艦隊的新篇章。對於航母這種國之重器,通常情況下要配合其它戰艦確保航母的安全,像是巡洋艦、驅逐艦、核動力潛艇、補給艦等。可當戰事緊張的時候,尤其遇到地方航母上起飛的大量機群突防空飛彈攔截撲向航母的時候,航母又該如何自保呢?就我國的遼寧艦來說,它其實還有最後一道防線,這道防線能以每分鐘11000發的射速,在7秒內打光彈倉來構建一道「死亡地帶」,將最後的來犯戰機和飛彈領空射爆,這個武器就是防空炮。
航母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會避免被其它戰艦近身戰,因為它的主要任務其實還是作為戰機的起降臺使用,尤其是轟炸機往往能對敵目標形成有力的重創。這並不意味著航母就沒有自己的防護手段,對於來自空中的飛彈以及對航母最具威脅的戰機群,通常航母編隊會編制出外、中、內三道火力網,以此形成大縱深、多層次火力覆蓋。
第一層火力網也叫大縱深攻防,通常會安排數架預警機、偵查機、電子戰飛機以及攻擊型潛艇和艦載相控雷達進行實時監控,確保來自空中、水面以及水下的安全。一旦發現潛在風險會及時預警,並進入戰鬥狀態。而當敵人接近航母45公裡到180公裡範圍時,將由航母編隊進行區域攻防,無論是天上的飛彈、戰機還是水下的魚類,統統進行攔截並展開反擊。如果第一道火力網被突破,那麼其它護航艦會形成第二道火力網攔截,儘可能確保攻擊航母的火力在這層攔截中被大量阻擋下來。只有通過了這層火力網後,航母才會最終親自上陣,利用防禦炮系統對戰機和飛彈進行最後的攔截。
防禦炮可謂是航母最後的手段,而在遼寧艦上的1130近地防禦炮更是採用11炮管組合,以每秒160多發子彈的超快射速每分鐘傾瀉出11000枚子彈,並同時可以瞄準40個目標。這些子彈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普通子彈,而是每顆子彈都採用鎢芯彈,使它具備足夠的穿甲力確保能在半空中將飛彈凌空擊爆、將漏網敵戰機撕裂。當然,鎢芯彈的造價也同樣驚人,每一發都要千元左右,算下來一分鐘內打出的鎢芯彈相當於砸出了1000多萬。不得不說剛猛的防禦炮也絕對是一門「燒錢炮」。可即便如此,在戰時該開炮還是要開炮,保護航母才是首要重任。
除了航母本身藉助防禦炮提升的防禦能力外,其實我國航母當下最大的任務不是遠洋作戰,而是在保衛我國領海安全的同時,能夠有效震懾其它國家。所以,即便發生戰爭,我國航母通常不會像美國航母那樣屬於外來作戰,而是會在航母編隊的保護以及地面炮火的掩護下進行作戰,這無疑令我國航母變得更安全。
目前除了遼寧號和山東艦以外,我國第三艘航母有望在今年年前下水,不過目前三艘航母均屬於常規動力航母並且是中型航母,與美國的重型核動力航母還有不小的差距。不過目前我國同時建造的還有核動力破冰船,一旦該船建造成功,很可能我國的第四艘航母便是核動力航母。雖說與美國還存在差距,但數量上的優勢帶來的綜合戰力的提升卻讓我國領先除了美國之外其它國家。相信當我國航母編隊徹底補充齊備,航母上的防禦炮或許根本沒有用武之地,這反而是我國航母編隊的強大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