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汐寶幼兒園終於快要開學了。
這段時間,她媽媽正在按照上學的日常訓練她。於是她媽媽的日常是這樣的:
快點起床!快點刷牙!
快點吃飯!快點寫作業!
快點睡覺!
……
面對磨蹭拖延的汐寶,每天催著吃飯、寫作業、睡覺,簡直要搭上半條命。
開學季簡直就是要命季。
陳小春也曾因為兒子Jasper的磨蹭,多次在綜藝節目上大發雷霆。Jasper磨蹭著多玩了幾下,陳:你在幹什麼?Jasper走路慢,陳衝著孩子大聲喊「快點,快點」。Jasper就只能委屈的問:爸爸,你能停止生氣嗎?
兒童拖延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
很多父母簡單地認為孩子做事拖拉是因為懶散或動力不足,其實這是對拖延行為最常見的誤解。兒童的拖延行為折射出深層次的心理問題。
1.趨利避害是每個人也是孩子的本能。放假多歡樂!上學多不自由。孩子跟大人相比,對於利害關係的更多地是遵循天性。喜歡的事情,會樂此不疲。不感興趣的,會儘量去拖延。
2.完美主義的孩子更容易拖延。完美主義傾向的孩子往往本身就很優秀,正因如此,他們自我要求更高,常常為了追求完美而過於糾結。
3.依賴心理使孩子愛拖拉。疫情期間牛爸爸沒上班的事情,汐寶很多事情都是爸爸輔導著做。現在很多都要她自己完成,有點適應不了了。勤快的父母更容易教出懶惰愛拖延的孩子。
4.缺乏耐心的孩子愛拖延。對於孩子而言,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有的孩子更是缺乏耐心,產生焦慮情緒,總是把事情推遲到最後去做。
戒「拖」小妙招
父母的催促並不能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結果是越催越慢。
兒童的拖延行為與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觀念密切相關,父母要分析孩子拖延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
1.培養專注力。專注力如果不是基因等先天因素的話,家長能背一大半的鍋。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要先拿自己開刀。
當孩子正在玩玩具的時候,你是否幹過問他吃不吃東西的事?當孩子專注地看繪本的時候,你是否幹過讓他介紹下繪本中的故事的事?打斷孩子「專注」的事家長估計都幹過。
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舒適、安靜、良好的環境,不要總以關心孩子的名義去打擾、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加強時間管理。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他不知道時間對他來講意味著什麼。
教會孩子學會看鐘表,感知時間長短,可以買個沙漏讓孩子直觀地感受時間的流逝。告訴孩子不能浪費時間,讓孩子承擔遲到的後果。
3.提升自信心。幫助孩子構建健康強大的內心,讓他們充滿信心地面對一切。善用讚美的力量,給予孩子更多的鼓勵,坦然面對失敗和磨難。陪伴孩子一切面對困難,增強信心。
4.修煉自控力。自控力是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能力,對孩子一生影響都非常大。缺乏自控力,是孩子任性拖延的很重要原因。
自控力強的孩子可以很好地實現自我管控、自我約束。家長要幫助孩子排解負面情緒,教會疏導的方法,提升控制衝動情緒的能力。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陳會昌教授:幾十年來,國內外心理學家的大量研究證明,兒童時期形成的良好自控力,對其學習成績、學校適應以及成年後的事業成功均有重要影響,其影響力甚至超過智力。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拖延行為?
《兒童拖延心理學》是一本寫給父母,尤其是年輕父母的指南。
7步戒拖法,揭秘了兒童拖延行為的心理成因。
激發孩子行動力與執行力,不用父母時時緊盯,孩子做事也能認真高效。
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留言,並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