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戰列艦:加裝巡航飛彈的武器庫,為何被棄之不用

2020-12-22 ALEX俊赫

【話說軍世】戰列艦曾經是海戰中的「王者」,當時的驅逐艦、護衛艦還處在「青銅段位」,在二戰後戰列艦這一強大艦種逐漸消失,隨著1998年密蘇裡號戰列艦正式成為浮動博物館,戰列艦徹底告別了海軍序列,曾經美軍將戰列艦改裝,加裝了數量眾多的飛彈,還包括巡航飛彈,但是為何僅僅用了幾年就棄之不用呢。

最後的戰列艦:加裝巡航飛彈的武器庫

依阿華級戰列艦也被翻譯為「愛荷華」等,是美軍在二戰時代建造的,共有4艘服役,標誌性武器為3座三聯裝主炮塔,共計9門406毫米艦炮,側舷主裝甲帶最厚處達307毫米,並有19度的傾角,航速高達33節,是戰列艦時代最為強大的軍艦之一,其中密蘇裡號最為知名。

在冷戰時期,美軍大幅改裝了依阿華級戰列艦,加裝了8座四管箱戰斧式巡航飛彈,共32枚,4座四管箱式發射裝置魚叉反艦飛彈,共16枚,共計48枚飛彈,而原有的9門406毫米艦炮則保留了下來,原有的傳統防空炮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4座密集陣防空系統,這樣,依阿華級級保留了強大的艦炮,又增加了飛彈武器,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座海上「武器庫」。

1991年1月17日凌晨,密蘇裡號戰列艦參與了海戰戰爭中的第一波轟炸,發射了戰斧巡航飛彈,這艘經歷過艦炮齊射對決時代的戰艦,「跨代」完成了飛彈攻擊,而在海戰中,密蘇裡號還利用自身的電子戰系統,成功的防禦了一枚射向自己的岸艦飛彈,不過在海戰戰爭後,密蘇裡號和其他衣阿華級戰列艦一起迅速被退役封存,轉為預備役,帶1998年正式成為了博物館。

「變身」武器庫的戰列艦,為何被棄之不用?

如果以現代技術建造戰列艦,戰列艦在飛彈的搭載能力上,比現有的128單元垂直發射裝置要可觀的多,火力遠比現代「武庫艦」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要誇張,不過,與我們生活重要回到「柴米油鹽」上來一樣,海軍戰艦的建造和使用,也都是與錢「掛鈎」的。

1、錢、錢、錢,造艦、改裝、使用費用都太高

戰列艦作為曾經的主力艦,龐大的艦體、強勁的火力和厚重的裝甲是其重要標誌,不過這些的背後,也意味著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昂貴,因此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時期,戰列艦大多都待在港口,日常任務由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代替。

在海灣戰爭以前,依阿華級戰列艦做了最後一次大改,從1981年到1989年,依阿華級戰列艦歷經7年多的改裝,改裝後重點增強了對地對艦的火力,並增強了防空能力,而這樣的改裝,付出了近4億美元一艘的代價,是的,是1980年代的4億美元,要知道,1975年服役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首艦造價「才」7.25億美元。

1974年美國建造5艘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的總預算為11億4500萬美元,平均一艘「才」2億2900萬美元,而作為航空母艦的重要補充,美軍遠洋戰力投送的重要平臺,這型滿載3萬9300噸兩棲攻擊艦的作用,甚至比單純作為火力平臺的戰列艦要重要得多。

在戰列艦時代,法國建造敦火力布置「奇特」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時,其主炮前置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縮短艦體,而這樣做的好處之一就是:節省艦體的製造成本,節省裝甲的用量也可以節省成本,同時,有效的控制噸位,在動力和航行的未來的使用成本上,也可以得到節省。

2、海戰思路的改變:單艦無敵到體系制勝

戰列艦作為主力艦時期,火炮是海戰的主要武器,因此戰列艦單艦的戰鬥能力極強,在火炮對戰時,艦炮口徑是衡量雙方戰鬥力的重要標準,如果對方沒有同等級軍艦,幾乎沒有可以匹敵的概率。

不過進入飛彈時代後,這種「等級」對戰能力被打破了,即便是小型軍艦如果攜帶反艦飛彈,依舊有打敗大型水面戰艦的機會,而相比較而言,如果建造飛彈戰列艦,其優勢便是搭載的飛彈更多,電子能力更加強大,但是,在雙方射程相近的情況下,只是看誰能先命中對方,比如說只有950噸的俄羅斯21631型輕型護衛艦,也可以發射巡航飛彈,能夠在2500公裡外的距離上擊中目標。

這背後代表的便是現代海軍的體系制勝,防空、反潛、預警、引導,都有相應平臺來完成,而不再可以強調單一軍艦擁有絕對完善的戰鬥力,而海戰雙方的的主要對戰,大多由航母的艦載機來完成,並不一定需要戰艦互射飛彈,因為相比艦載機的控制範圍,現代反艦飛彈的火力範圍還是「略短」。

而艦載機在體系作戰中,是進攻和防禦的重要一環,卻不是戰鬥力全部,艦隊本身的防空需要由護航的巡洋艦和驅逐艦來完成,防空能力極佳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便是以此為主要目的建造的。

作為現代海軍的核心艦艇,航空母艦本身並不像戰列艦那樣火力強大,在沒有搭載艦載機聯隊的情況下,其本身並沒有多少武器裝備,如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只有3座海麻雀和2座海拉姆短程防空飛彈,以及3座密集陣,而擁有重型反艦火力的蘇俄1143.5型航空母艦,也就是俄羅斯現役的庫茲涅佐夫級,已經被證明戰鬥力不及真正的重型航母。

相關焦點

  • 最後的戰列艦:加裝巡航飛彈的武器庫,為何不實用
    【話說軍世】戰列艦曾經是海戰中的「王者」,當時的驅逐艦、護衛艦還處在「青銅段位」,在二戰後戰列艦這一強大艦種逐漸消失,隨著1998年密蘇裡號戰列艦正式成為浮動博物館,戰列艦徹底告別了海軍序列,曾經美軍將戰列艦改裝,加裝了數量眾多的飛彈,還包括巡航飛彈,但是為何僅僅用了幾年就棄之不用呢。
  • 美軍「密蘇裡」號戰列艦的最後一戰,差點被中國飛彈擊中
    依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裝備的最後一級戰列艦,也被認為是史上設計最優良、性能最均衡的戰列艦,其俊美的外形,威力強悍的406毫米重炮,厚達30釐米的重甲,33節的高航速,特別是作為傳統海權力量象徵所具有的心理震撼
  • 衣阿華級戰列艦:我才是終極戰列艦之王,奈何只有跑龍套的命
    發射此戰斧巡航飛彈的是二戰後期服役的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雖說此前衣阿華級戰列艦經過了現代化的大改造,但在當時來說已算是老古董了,為何在那時還會將衣阿華戰列艦投入到前線呢? 二戰爆發前的1936年,華盛頓海軍軍縮條約期限一到,日本海軍便著手建造新型戰列艦(大和級)。
  • 諷刺:英國皇家海軍成名之地,變一戰英戰列艦最後沉沒之海
    【話說軍世】英國皇家海軍擁有這樣悠久的歷史,即便在現代被諷刺為「沒落的海軍」,不過實際在現代多項海軍技術上,英國都是開創性的使用者,不過在歷史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英國皇家海軍成名之地,變成了一戰英戰列艦最後沉沒的海域。
  • 電磁炮能否復興戰列艦?大艦巨炮可能重來,戰列艦的復興絕無可能
    所以戰列艦不用擔心自己的主炮射程不問題。雷射炮是一種高能粒子束武器,雷射炮的高能雷射能夠以每秒三十萬公裡的速度飛行,沒有任何武器在被雷射炮鎖定之後逃出生天。在雷射面前,飛彈無路可逃,因此電磁炮與雷射炮能夠抵消現有的飛彈戰艦的一切優勢!所以戰列艦終有復興之日!
  • 它見證了英國戰列艦的最後輝煌,也見證了英國戰列艦的落幕
    其實「前衛」號一點也不前衛,儘管它主炮使用的mk17b型穿甲彈在當時是很厲害,但掩飾不了老舊15吋炮的尷尬;儘管它是英國最後一艘戰列艦,但掩蓋不了落日帝國最後的蒼涼。鐵甲艦出現後,英國1869年建造的「大膽」級的鐵甲艦就有一艘命名為「前衛」;第九艘是建於1909年的「聖文森特」級的前無畏艦;第十艘「前衛」號就是今天要介紹的英國最後一艘戰列艦;第十一艘「前衛」號是英國於1986年建造的「前衛」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的首艇,今天仍在服役。
  • 它原本有機會成為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最後卻因時代變化而被拋棄
    戰後衣阿華級戰列艦一直服役到了20世紀90年代,在海灣戰爭中,衣阿華級不僅使用406毫米巨炮轟擊岸上的伊拉克目標,艦上甚至還裝有戰斧巡航飛彈用來執行戰略打擊任務。整個20世紀後半葉衣阿華級出盡了風頭,儼然成了美國海軍戰列艦部隊的象徵。
  • 美最強戰列艦!中國軍迷參觀依阿華號
    提起依阿華級戰列艦,可謂是聞名遐邇,該級艦是美海軍歷史上噸位最大的戰列艦,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晚退役且火力最強的戰列艦,堪稱戰列艦的「最後巔峰」。改裝後的主武器包括3座三聯裝Mk7型50倍徑406毫米主炮(共9門),6座雙聯127毫米副炮(共12門),32枚「戰斧」巡航飛彈,16枚「魚叉」反艦飛彈及4座「密集陣」近防炮。圖為2號艦「新澤西」號的剖面圖。
  • 現代軍艦:火炮口徑是76-130毫米,為何不發展更大口徑的艦炮?
    尤其是一戰時期和二戰時期,各大軍事強國先後誕生了大量的巡洋艦和戰列艦,尤其是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主炮口徑是460毫米,整個炮塔重量達到2700多噸,都趕上當時一艘驅逐艦的重量了,一枚炮彈就有一噸半重,火炮射程40千米。美軍的依阿華級戰列艦,甚至裝備了406毫米的50倍口徑主炮。
  • 明明金屬鎧甲更加堅固,但為何清軍棄之不用,反而選擇簡陋的棉甲?
    明明金屬鎧甲更加堅固,但為何清軍棄之不用,反而選擇簡陋的棉甲? 鐵甲是非常昂貴的裝備,無論在哪個朝代,只有精銳部隊和高級軍官才得以全身鐵甲,其他大部分士兵的護具都是很簡陋的,有的士兵甚至沒有護具。而到了清代,隨著火器時代的來臨,耗費巨資的鐵甲已經沒有多少意義,所以被徹底淘汰。
  • 戰艦世界盃最後一個六強JIO,一輪集火帶走失誤戰列艦,奠定勝局
    2018戰艦世界盃小組賽的最後一輪,參賽艦隊眾多,在第一輪中kuon_戰勝了海天盛筵;JIO戰勝了末日;天使之咕戰勝了起名真難;0q3戰勝了星羅棋布。今日的戰前小知識,清風要給大家說一說戰列艦走位。在7v7的比賽中只存在一艘戰列艦,所以戰列艦的存活與輸出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戰列艦的存活才能掩護巡洋艦的卡點,只有巡洋艦的卡點才能掩護驅逐艦的佔點,一層層的關係一環扣一環,一旦處在頂層的戰列艦前期被集火打殘,那麼整局比賽就將開始滾雪球,直至失敗為止。所以戰列艦在開局時竟可能的保證自己能夠打到敵方戰艦的同時,有不超過3艘敵方戰艦能同時打到自己。如果走位得當應當把這個數字控制在2以下。
  • 已近40年:戰斧巡航飛彈為何還在用,美軍為何不發展後續型號
    2020-12-21 16:05:02 來源: ALEX俊赫 舉報   【話說軍世】說到巡航飛彈
  • 戰列艦的最後對決:7艘一戰老式戰列艦,406毫米艦炮齊射
    【話說軍世】說到戰列艦之間的對決,不論是日德蘭海戰還是黑夜中的鐵底灣上,華盛頓號一打三,相比較於航母艦載機的漫天轟炸,戰列艦巨大的艦炮齊射對決,重視更動人心魄,不過戰列艦的最後對決,並不是那些二戰中最強大戰列艦之間的決戰,反而是一些老式戰列艦完成的。
  • 關於戰列艦防雷設計,義大利海軍有更靠譜的設計?普列賽防雷系統
    上一期簡單聊了一下關於戰列艦防雷突出部的相關內容,就有同學提到了義大利戰列艦上的普列賽防雷系統,這是義大利海軍中校翁貝託·普列塞最早在1917年提出的一種水下防雷設計,和前面說到的皇家海軍在一戰爆發前研究的防雷突出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在本質上又有不同。
  • 參觀美國衣阿華級新澤西號戰列艦,熱情的美國老兵講起來沒完沒了
    日前軍迷xuxin277分享了一組最近於美國參觀衣阿華級新澤西號戰列艦拍攝的照片,讓大家一起領略了世界上最後一級退出現役的戰列艦的現狀,百年海軍的厚重滄桑歷史感撲面而來,巨艦大炮時代早已遠去,卻令多少人意猶未盡!
  • 二戰中最為強大的大和級戰列艦,為何在戰爭中只能成為無用之物?
    這種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2810噸的戰列艦,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巨艦。然而這種強大的戰列艦卻在誕生之初就已經落後,在整個太平洋戰爭中就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幾乎淪為了一個笑柄。那麼大和級戰列艦到底是為何而建造,其為何衰落無用呢?
  • 戰艦世界閃擊戰:最後的戰列艦!F系IX及戰列艦讓巴爾國服首發
    由全球知名戰爭遊戲開發商Wargaming與愷英網絡共同研發,網易獨家代理的《戰艦世界閃擊戰》今日迎來恢弘巨艦F系IX及戰列艦「讓巴爾」,它不僅擁有不俗的戰力,更是最後一艘完工服役的戰列艦,戰列艦的無上榮光將由它向你呈現!
  • 淺談「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為什麼能成為英國最出眾的戰列艦
    「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是英國皇家海軍的一型戰列艦,是20世紀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國海軍圍繞建造無畏艦展開海軍軍備競賽建造的。在1912年,英、德海軍之間建造無畏艦的軍備競賽進入狂熱狀態。「伊莉莎白女王」級全部以燃油鍋爐為動機的戰列艦,這樣不僅有助於航速的提高,燃料的補給也是非常簡便,並且航速也非常快,它也被稱作高速戰列艦。它在防護方面在重點要害部分增強了裝甲。
  • 美軍戰列艦被打扮成聖誕樹,五彩色像迪士尼玩具
    今年聖誕節,停泊在諾福克國家海上博物館的美國海軍「威斯康辛」號戰列艦被打成成了一顆巨大的聖誕樹,以慶祝聖誕節。這艘美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榮光已逝,在博物館安度晚年,聖誕樹造型很難讓人感受到鋼鐵巨艦的強大,反而像是迪士尼動畫片中的可愛形象。
  • 大和號戰列艦,最強的戰列艦,最豪華的旅館,美軍艦載機最貴靶船
    4月1日,美軍發動衝繩登陸戰,在這場被英國首相邱吉爾稱之為戰爭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戰役中,日軍高層不甘註定的失敗,決定出動其鎮國之寶——海軍第二艦隊旗艦大和號戰列艦,準備對衝繩周圍海域的美軍艦隊發動自殺式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