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茶鎮裡的古今對話:且以新火試古茶

2020-12-17 澎湃新聞

「閩海迢迢道路難,西人誰識小龍團。向來只說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

1768年,紀曉嵐因鹽政虧空案被乾隆皇帝發配到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邊遠之地,他鬱結難舒,唯有喝茶寫詩,聊以自慰。這首詩記錄的就是他飲用茯茶的感受。想來那一杯暖茶下肚,這位大才子必是通體舒泰,一掃胸中塊壘。

琴棋書畫詩酒茶,茶歷來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文明的象徵。伴著絲路駝鈴,茯茶從涇陽出發,一路向西,以顯赫的「官茶」「貢茶」身份成為以茶易馬的重要戰略物資,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佔據著重要一席。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茯茶。」這個不產茶的地方,卻有著悠長的制茶史。幾度興衰,弦歌不輟,沐浴著新時代的晨光,涇陽茯磚茶正在續寫新的榮光。

茯茶鎮已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美麗宜居示範村鎮。

道通天下的「和平使者」

12月7日,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裡,遊人在清代的茶梆、茶鬥前駐足凝思,想要從這些老物件中解讀茯茶聲名遠播的密碼。

這套保存完整的制茶工具是百年老字號裕興重第六代傳承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散茯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羅榮利家祖傳的寶貝。這些工具早已失去了使用價值,卻依然在向人們訴說著涇陽茯茶的輝煌歷史。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寶天華。茯茶的興起,離不開涇陽的水。

站在涇河渡口眺望,船隻往來穿梭,從湖南安化遠道而來的黑毛茶剛經渭河抵達這裡。在這裡,茶葉經過進一步加工,將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涇陽一帶成為南茶西運加工轉運的集散地始於中唐,興於宋,盛於明清時期。在茶香氤氳的悠長歲月裡,茶葉加工工藝不斷得到改進。明朝時期,茶商往來奔波,大件散裝茯茶不易運輸,加之政府管控趨緊,為了減少體積,謀求更大利潤,涇陽茶商摸索出一套複雜而完整的制磚茶工藝,「涇陽茯磚茶」逐漸名噪天下。

相傳,在卸船時茶包不慎掉入河中,撈起晾曬後入庫。數月後準備起運時人們發現茶葉上長有許多小黃點,於是茶商將之賤賣到蘭州。這種「黴變」的茶葉竟受到牧民的喜愛。偶然發酵形成的金花給茯茶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北宋詩人蘇軾有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千百年來,涇陽茯茶亦如此。生長在深山密林中的草木被百姓採摘,跋山涉水而來,在涇陽制茶師傅的蒸搓捶打下,自然天性被規訓,再在沸水中轉化,成就醇厚甘美的琥珀色液體,其香氣不絕、韻味無窮。尤其是發花後的茯茶,更添了一分菌花香,滋味醇厚悠長,茶湯橙紅明亮。其香如酒,年代越久香味越濃。

遊牧民族由於飲食結構多肉食、奶酪,茯茶可消食解膩,古代西北地區遊牧民族生活逐漸形成「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習慣,對茯茶的依賴和喜愛與日俱增。明清時期,茯茶已遠銷40多個國家。

開在茯茶鎮駱駝巷口的百年老字號裕興重的茯茶直營店。

金花香引世人競折腰

明清之際,陝商以「駿馬快刀英雄膽,幹肉水囊老羊皮」的英武形象闖蕩四方,在西北、西南邊茶貿易史上寫下了波瀾壯闊的史詩篇章。

在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裡,一張關於「茶背子」的黑白老照片格外打動人。

陝康藏茶馬古道是陝西商人主要的貿易線路。高山巨川崎嶇難行,茶號常常僱用「茶背子」沿茶馬古道背運茶磚。「茶背子」要身負100多斤茶葉,步行10餘天,到達康定,每年死傷不計其數。正是因為這種「忠義仁勇」的精神,造就了陝商「天下第一商幫」的輝煌。

隨著茯茶暢銷,涇陽成為「商賈輻輳之區」,湧現出裕興重、昌盛店、元順店等著名茶號。

「《涇陽縣誌》記載,我愛人的曾祖父鄧鑑堂是涇陽大戶吳家所開茶號裕興重的領東掌柜。」羅榮利說,2017年熱播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吳家的茶號原型就是裕興重。

民國時期,裕興重茶莊理事長鄧鑑堂為涇陽縣商會會長,曾多次資助糧餉支持民主革命,深受于右任稱讚。為此,于右任揮毫題寫了「安國茶」,對涇陽茯茶界為民主革命的貢獻表示肯定。

「我一直想講一個茯茶故事,今年終於圓夢了。」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西鹹新區作協主席王海說,2017年,他一一走訪涇陽茯茶企業、復興茯茶的「縣前八老」,聽了一年有關茯茶的故事才動筆。幾經打磨,王海的第六部長篇小說《金花》於今年7月正式推出。

發酵後的茯茶滿身盡帶「黃金甲」。

在顯微鏡下,這些像黴點一樣的物質呈金色球狀顆粒,如同金花璀璨奪目。在王海筆下,名為金花的女主人公以柔弱雙肩擔起家族產業振興重任。

「寫茯茶的作品很多,我只圍繞四個字,『誠信』『精神』。」王海認為,一個不產茶的小縣城,卻成了茶的集散地,還把茶推向西域和國外,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是由秦人寫就的,是陝商精神的體現。

涇陽茯茶產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1958年,由於運輸成本較高,政府決定將茯茶加工產業轉移至湖南安化。熱鬧了千年的涇陽茯茶自此陷入沉寂。

茶藝師王萍萍正在用放大鏡觀賞金花菌。

絲路之茶續寫新傳奇

12月7日,雪花紛飛,在陝西北極宮茶業有限公司裡劉翔正以金花茯茶會友,「紅泥小火爐」的愜意和雅致讓賓主盡歡。

隨著科技發展,金花的秘密被破解。7年前,劉翔查閱了我國第一位研究茯茶的科學家方心芳院士的手稿。方心芳研究確定了茯磚茶中常見菌種的類別和生長特性,並給出了控制和抑制雜菌的方法,「冠突散囊菌」的獨特功效以科學的方式進入人們視野。

劉翔介紹金花衍生產品。

劉翔以此為契機開啟他的「茯茶人生」。他提出了微生物控制工程茯茶製作技術,從菌種、生長、發酵、代謝、微空間5個節點實現對金花生長過程的精準控制,茯茶製作邁入機械化時代。

「現在,金花已經開遍6大茶系,無論什麼尺寸,我都能讓它滿身盡帶『黃金甲』。」劉翔說,現在他們已研發生產出人參、酒等4類15種金花衍生產品。

茯茶這塊古老的「金字招牌」逐漸贏得更多擁躉。在7月9日舉辦的一場陝西農特產品的直播活動中,經主播薇婭介紹,涇陽縣裕興重茯磚茶業有限公司所生產的茯茶上架30秒銷售額就突破100萬元,「百年傳承」單品搜索超10萬次。

如今,茯茶鎮駱駝巷口,昔日駝隊嘶鳴不再,而裕興重茯茶直營店裡卻人聲鼎沸。2015年,西鹹新區涇河新城打造的茯茶鎮正式對外開放。在這裡,遊客在品茶之餘,還可以親手用傳統制茶工具製作茯茶,全面感知茯茶文化。

茯茶鎮現已聚集茯茶生產銷售企業43家,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美麗宜居示範村鎮,未來將會成為集茯茶生產加工、批發零售、科研創新、文化創意、生態農業、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身的茶文化旅遊小鎮。5年來,約有300名青年從全國各地返鄉創業就業,帶動當地3000多名群眾實現就業。

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茯茶鎮正在攜手企業,積極探索「走出去」路徑,讓茯茶香飄萬裡。(記者 侯燕妮 文/圖)

在茯茶鎮的茶店裡,遊人可以邊品茶邊了解茯茶文化,享受慢時光。

記者手記

TEA

茶是一種奇妙的存在。

看似乾枯蜷縮的一團或者一縷,放入水中,那葉片便很快舒展開來,綻放出翠綠,在杯中翩翩地躍動,以這躍動,將綠意充盈於整個杯中。

茶樹是四季常青的。無論是在徐徐拂過的暖風中,還是在凜凜呼嘯的寒風中,無論是接受霏霏細雨的滋潤,還是面對滂沱大雨的衝擊,無論是春意融融還是烈日炎炎,它總是那麼綠著,綠得透徹,綠得從容,不見葉片凋零,不見枝幹萎縮。即使葉片飄落,也是通綠通綠地融入在泥土裡,不似大多的樹木,葉片枯黃黯淡地告別枝頭。

這綠,是一種信念,是一種意志,是內心頑強的堅守。這信念、意志與堅守,成就了茶樹的品質與蘊涵,也醞釀了它的寂寞與痛苦。

因這綠,在夏天,茶樹被埋沒在漫山遍野的綠裡,隱身於其他的樹木與花草裡。因這綠,在冬天,茶樹成為漫山遍野裡突兀顯現的一個,更顯孤獨與悽冷。

我常常想,它是沉浸於美妙的夢中,還是在四季交替的變幻中帶給這世界一個美妙的夢?它是無感於寒來暑往的外界變化,還是在外界萬千的變化中執著於自己的信念與堅守?

在經歷了火的灼熱後,它褪去了翠綠,痛苦地蜷縮成一團,黯淡地枯萎成一縷,不復有生機,仿佛只剩下乾枯的軀殼,虛無地存在著。

當葉片在水的浸潤下緩緩舒展,一個新鮮的生命便綻放了,茶又呈現出它的翠綠來,散發出淡淡卻悠遠綿長的香味,這香味不媚不俗,透透的純純的,直直浸入肺腑之中,讓人通體舒暢與愉悅。這是茶把它的生命融入新的生命了。

品茶,品的是茶的味道,更是茶的韻味,茶的靈魂,以這韻這魂來淨化自己。

在茶的醇香中,我品出淡淡的苦澀。是它在生長中,在展現永不更易的翠綠時,深埋在心底的苦澀嗎?是它在遭受烈火炙烤中,內心流溢的掙扎與痛苦凝結的苦澀嗎?是悽風苦雨滲入它體內化為的苦澀嗎?是寂靜的夜裡,星星和月亮的淚水在它的葉片上滲入的苦澀嗎?

茶樹是孤獨的。或生長在陡峭的山坡上,或生長在群山環繞的溝壑間,隔絕了外界的喧囂紛擾。沒有奇特的形狀,沒有高大的身材,沒有絢麗的色彩,默默地沐浴著陽光雨露,默默地從泥土和石縫裡吸收著營養。

在霏霏細雨中,我漫步於一片茶園,漫山遍野的樹木生長得正旺,茶園被淹沒在一片碧綠之中。我聽到四周滿漾著窸窸窣窣的聲音,輕微卻又密集。我不知道,這是雨絲在茶樹上划過的聲響,還是茶樹在雨絲中輕吟低唱。在這聲音中,我聽到蕭瑟、煩悶混雜著快樂與期冀。

在這深山之中,在空曠與寂寥中,這吟唱,山聽不懂,樹聽不懂,河聽不懂,茶樹是在為自己吟唱。於這吟唱中,消釋著內心淤積的苦痛;於這吟唱中,讓信念在一次次支離破碎後重新生長;於這吟唱中,保持靈魂的純淨與安靜。

立於茶樹間,我願化身為一株茶樹,在絲絲細雨中,在微微輕風中,和它們一起吟唱,用這吟唱驅散陰霾,用這吟唱喚醒太陽。

在這大山間,我願化身為一株茶樹,仰望空曠與遼遠的天空,俯視沉寂的土地與河流。我不羨慕樹木的挺拔與高大,也不羨慕小草的安逸與閒適,我唯一的期望,就是把自己的靈魂,把自己的希望,把自己的鮮血,輸送到葉脈中,輸送到土地裡。

陽春三月,當和煦的暖風吹拂,當燦燦的陽光潑灑,一片片的新葉便從茶樹的枝葉間萌發,嫩嫩的,翠翠的,茶園便氤氳在恬淡的幽香裡。

茶園的四周,百花盛開,五彩繽紛,散發著濃烈的花香。茶的幽香並沒有被這花香淹沒,而是穿透花香,清晰地浸入心脾。茶香雖淡,但是悠遠、深邃、獨特、高潔而動人心魄。因這香,茶樹在萬木之中成為一個純粹而卓越的存在。因這香,茶註定要經受炭火的炙烤,沸水的滾燙;因這香,茶能夠在褪去生機與色彩之後,實現蛻變與涅槃。

花香濃鬱,但隨著花的枯萎轉瞬即逝;茶香清淡,但持之長久,常年縈繞。花色豔麗,但經不住些許雨打風吹破敗零落;茶色單純,但在驚雷閃電疾風驟雨中處之泰然,經久不衰。

在赤日炎炎中,我漫步於一片茶園。在豔陽的炙烤下,茶樹的葉片愈發鮮明透綠,似乎將陽光的熾熱聚斂吸收,有風經過時,枝葉間便傳出陣陣的清涼。在盛夏的燥熱中,茶園成為清新涼爽的一隅。

茶樹是開花的。當瑟瑟的寒風到來,當別的花早已化為泥土,一朵朵小白花便從茶樹的枝幹上綻放。茶樹的花是小巧的,潔白的,遠遠望去,猶如點點積雪。茶樹的綠,是初冬季節荒涼的山谷中唯一的綠,茶樹的花,是在蕭索與肅殺中唯一卓然的開放。

茶樹的碧綠與潔白,為冬季的荒山野嶺點綴了生機與活力。在冰封路絕的境域,這碧綠、這潔白,被遠遠地阻隔於人們的視線之外了。因行潔所以孤單,因自好所以孑立。

不因四野荒涼而凋敝,不因晝夜更替而斂容,不因無人問津而自艾,茶樹是在為這天地間增添一縷鮮活,還是在默默中獨守一份純淨?我總覺得,在默然與純淨之中,它的根脈深處一定激蕩著一股暖流,飽含著期待與希望,是這暖流讓它四季常青,是這期待與希望讓它在嫋嫋茫茫的霧盤雲繞中堅守著內心的純淨。

茶樹是樹,卻沒有樹的高大與威儀,只是那麼毫不起眼地生長著,甚至被萋萋荒草淹沒著。樹木可以壓住它的枝,荒草可以遮蔽它的葉,但它仍在樹叢與荒草中卓然地存在。當樹叢枝禿葉落,當荒草枯乾蜷縮,它便顯出它純淨的綠來,儘管這綠不為人知,儘管這綠冷清孤單。

茶是最有底蘊的飲品,越是最後,越能嗅出它的香,品出它的味來。(張斌峰)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茯茶鎮裡的古今對話:且以新火試古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茶博士」胡歆將陝味兒茯茶推向國際
    來自江西的「80後」博士胡歆,帶領團隊通過研究推動茯茶生產技藝的標準化和工業化,為陝西茯茶產業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鼓了我省茶農的「錢袋子」。 從古法製作向智能化轉變的創新 來到陝西從事茯茶工作以來,胡歆研究茯茶、探索茯茶、創新茯茶,深耕十年,他從理學博士變成了大家眼中年輕的「茶博士」,先後獲得2016年度「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第十二屆陝西青年科技獎、第五屆中國茶葉學會青年科技獎等多項榮譽。
  • 金花好茯茶 百年譽恆豐--《那年花開月正圓》原型
    劇中人物圍繞茯茶展開商戰,隨著該劇熱播,茯茶迅速走進大眾視野,打開知名度。創立之初,專為清政府生產製作軍需茯茶和皇家貢茶,「譽恆豐」持有整個行業70%以上的茶引,是當之無愧的茯茶界龍頭。自古,茯茶便由朝廷管控,配額茶引給指定商戶進行生產,成品統一歸茶馬司調配,民間不得自由買賣,因此,茯茶也稱為「陝西官茶」。
  • 企業「茶博士」當選中國茶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
    畢業於中山大學的胡歆博士,現任鹹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近年相繼入選陝西省「百人計劃」、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培養計劃等。胡歆常年圍繞茯茶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聚焦行業突出共性關鍵技術開展茯茶科研工作。近年來,在國家星火計劃和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的支持下,胡歆圍繞茯茶發酵加工理論、生產技術、工藝裝備、產品創新等方面開展研究,並將相關成果進行推廣應用,有效提升了陝西茯茶的加工水平、產品品質、裝備工藝和產業規模,帶動了陝南部分地區茶農增收,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 茶行業科技人員最高榮譽揭曉 陝西「茶博士」胡歆入選
    工人日報客戶端訊 第五屆中國茶葉學會優秀茶葉科技工作者名單近日出爐,來自全國有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推薦的10名優秀茶葉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陝西茯茶產業龍頭企業——鹹陽涇渭茯茶有限公司胡歆博士入選這一中國茶葉科技工作者的最高行業榮譽。
  • 用科技力量發掘陝西的「黑金寶藏」——「茶博士」胡歆的執著與堅持
    凝練科研方向 提升產品質量自2011年來到涇渭茯茶後,在國家星火計劃和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的支持下,胡歆帶領團隊圍繞茯茶發酵加工理論、生產技術、工藝裝備等環節展開研究,開發出的「原料快速醇化」等加工新技術,解決了傳統產品原料醇化周期長、資金消耗量大的問題。
  • 望謨縣郊納八步古茶——布依美人系列
    相信各位看官,到了炎熱的夏季,都會泡上一杯茶。來消除一下自己在炎熱的夏天,在外頭工作的疲勞。各位看官都知道,茶分為兩種——紅茶和綠茶。有的看官說紅茶好,有的看官說綠茶好。對於小編來說,不管是紅茶,還是綠茶,除了加工工藝之外。就口感而言,小編相對喜歡的是紅茶。這不,今天,小編向各位介紹的就是一種紅茶。
  • 梵淨茶 香天下|穿越千年,沿河古茶現芳華
    當青澀的氣味在高溫裡漸漸消失,樹葉變成均勻的條形,散發出特殊的香氣,這時就可以享用它了。這個習俗在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的高山峽谷裡,已經延續了上千年。春茶開採的季節,人們都會舉行祭拜古茶樹的儀式,預示著村裡所有的古樹茶從這以後,都可以採摘了。年過八旬的姜朝順每年都會從老樹的枝條上採摘新葉,人們不知道它和兩千年前的味道是否一樣。
  • 砍柴哥190530:用雲南茶做成的安黑千兩茶,是一個什麼樣子的?
    關注砍柴哥的茶友一定記得,前幾天砍柴哥到了某個鋸茶工廠一趟(主要為了將我們家幾款黑磚、花磚,切割成顆粒)所以說,經常出去走走,每次都能有新發現。這次又發現了一個關於黑茶的秘密:記得砍柴哥之前有講到過,茶葉甚至黑茶的作假手法有很多,其中一條就是假產地,我們安化人稱之為外地茶、外路茶、外地料黑茶的制假、販假頻出,市面流弊最大、影響最惡劣的,也就是這種原料產地的造假比如去年砍柴哥在朋友圈有提到的,某一類黑茶商家,用普洱熟茶冒充年份老黑茶,原本比較便宜的茶葉,經過這種作假之後,比市場價提高數倍,賺取中間差價
  • 錢鍾書、梁實秋80年前的茶桌實驗:10種顛覆認知的「調配茶」方法
    前錢鍾書是茶葉的鐵桿粉絲,當年錢鍾書先生喜歡喝立頓而國內又買不到,所以楊絳先生就用「滇紅的香、湖紅的苦、祁紅的色」為他混搭出了近似立頓口味的「三合茶」,硬是把極其普通的茶喝出了至高的境界,足見混搭的魅力。茶圈子裡也不乏有許多「經典搭配」,但想要做好調配茶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盲目嘗試反而會重傷自己的味蕾。
  • 冰島老寨:時光裡的茶味
    冰島古茶山的茶樹,植株高大,自然生長情況下樹高可達8.2米,樹幅4.6米,葉大形長且富有光澤。冰島茶鮮葉片肥厚壯碩,革質感明顯,葉脈清晰芽峰顯毫,葉背毛少。幹茶條索清晰明亮,肥碩顯毫,香氣以花果香型為主,製成形狀常為餅茶、龍珠以及葫蘆形。茶葉衝泡開後,葉底肥厚且彈性十足,用手揉捻不易碎,柔韌性舒展性較強。冰島因其無可替代的口感被推崇,茶湯茶氣強而有力,氣足韻長。
  • 龍塢茶鎮:用綠葉講述杭州「金葉子」的故事
    在西湖區,一共有6個特色小鎮,其中3個為省級特色小鎮:龍塢茶鎮、雲棲小鎮、藝創小鎮。龍塢,杭州茶香濃鬱之處。近年來,龍塢茶鎮已經走出了一條茶產業、茶科技、茶旅遊、茶文化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不久前,小鎮又迎來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浙江大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部。
  • 煮一壺茶,溫暖整個冬天!
    首推的就是茯磚茶,獨特菌香配合甜潤的口感,茯磚茶煮著喝,滋味會更加濃鬱,茶湯會更加醇厚好喝。其次,黑磚、花磚、花卷這一類用料也比較粗老的品種,也是適合煮飲的。而且,粗老的的原料,本身也只有煮著喝才更加容易析出內含物。煮飲的方式,更能發揮老茶的棗香、藥香、陳香。還有就是紅茶也適合煮著喝,紅茶滋味濃鬱,茶香高揚。
  • 茶禪一味——茶的文化與歷史(中)
    《吃茶養生記》,伊藤古鑑《茶和禪》,周重林、太俊林《茶葉戰爭》,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比爾波特《禪的行囊》。我們前面提及的圓悟克勤禪師是臨濟宗的第十一世法脈傳人,正是他明確提出了「茶禪一味」的說法,他撰寫的《碧巖錄》成為禪宗的新經典,是古今公認的「禪門第一書」。圓悟克勤禪師的嗣法弟子為虎丘紹隆和大慧宗杲。公元1128年。當時弟子虎丘紹隆要離開師傅,去雲居山真如院擔任住持,圓悟克勤寫給他一幅字(《印可狀》),大體意思是說,虎丘追隨自己參禪多年,成績優秀,已達大徹大悟之境,特此證明。
  • 中國七大茶系
    茶文化發展到清朝時,奢侈的團茶和餅茶雖然已經被散茶所取代,但我國的茶文化卻在清朝完成了由鼎盛轉化到頂級。清朝的茶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出現了七大茶系,即綠茶、紅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和花茶。
  • 喝茯茶養生是「防恐戰」而不是「殲滅戰」,貴在堅持
    喝茯茶養生,貴在堅持「殲滅戰」是快速消滅敵人的手段固然茯茶中有很多功能成分,但這些成分畢竟達不到藥用級別,大部分也不具備以「滅」為主的功能。茯茶中營養保健成分,大部分也只是「全民皆兵」的戰爭元素,如同戰場上的後勤部隊一樣。所以,不能寄希望於喝幾天的茯茶,就能解決身體的亞健康問題,達到理想的健康效果。要想養生,只能長期的堅持飲用。
  • 貢茶遺址茶香飄——鎮前鎮下莊村回歸經濟發展茶產業
    編者按: 為踐行廖俊波精神,不斷創新突破新聞報導水平,提升記者「四力」,4月16日起,政和縣融媒體中心組織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駐點採風,大家用腳力去丈量、用眼力去發現、用腦力去思考、用筆力去展現政和鄉村的美麗新畫卷
  • 茶在中國有未來嗎?著名主持人程雷對話茶密創始人石堅
    茶密品牌及創始人石堅應邀參加本次網際網路藝術大會。著名主持人程雷在本次網際網路藝術大會茶文化論壇的圓桌對話上,與茶密創始人石堅進行了關於中國茶未來的探討和對話,以下為本次訪談全文:
  • 陳香四溢千兩茶,撥開雲霧始見「王」
    「金花」即冠突散囊菌,是安化黑茶中茯磚茶獨有的一個特點,也是國家標準中唯一要求「冠突散囊菌」這項指標的黑茶類品種。是茯磚茶在特定溫溼度條件下,通過「發花」工藝長成的自然益生菌體,俗稱「金花」。 茯磚茶加工周期長,製造工藝複雜,從毛茶到製品須通過三十多道工序,其間「發花」是茯磚茶所特有和十分美妙的一道工藝。
  • 刀哥說茶丨細說普洱山頭茶之南糯山「三寨」
    很奇怪南糯山的茶總是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要說樹齡,說生態,勐海那座茶山能與之匹敵?但無論是價格上還是口碑上布朗山、勐宋茶山都勝過它,甚至相鄰的帕沙茶山都比它火。客觀說南糯山茶優點不突出,缺點也不明顯,表現得過於「中庸」,還有就是和其它山頭茶相比,它的古樹茶產量太大,不便於商家炒作,造成「老實人吃虧」的現狀,古樹產量少的八瑪寨的茶就要火一些,這就是明顯的例子。
  • 茶梗,到底是垃圾還是寶貝?
    就拿茶梗來說,有人把茶葉梗當垃圾,覺得應該挑出來,以免影響茶的味道;有的人把茶梗視為寶貝,專門挑茶梗喝,喜歡那種獨特的滋味和香氣。 今天就來解讀一下小小的茶梗中的大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