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志願軍精神代代相承

2020-12-15 正北方網

《金剛川》作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獻禮片,從三個角度講述了抗美援朝戰場中的故事,反映了殘酷的戰爭和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影片通過聚焦志願軍戰士一次次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一次次修復交通命脈工兵橋的情節,展現了志願軍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精神,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精神。

觀影過程中,呼吸因一次次被轟炸斷裂的橋體而變得緊張急促;情緒因一次次的易攻難守和戰士們的犧牲而變得憤懣不已;最終又因志願軍戰士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總是能以最短的時間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為大部隊前進爭分奪秒而感動不斷。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戰友間潤物無聲、牢不可破的情感,尤其是高炮排的老關和張飛之間的互動,在老關編歌吐槽張飛,張飛將僅有的一根玉米丟給老關等細節中,在兩位戰士互相「嫌棄」與默默關心無縫切換之間,讓人既好笑又感動。

影片結尾處的那座人橋,不僅震撼了對手,更是震撼了我們的心靈。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感慨個人的渺小,但在危難關頭卻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戰士的血肉之軀成為金剛川上橋體的一部分。人能夠被打敗,而人的精神和意志卻不會輕易被打敗。那座人橋,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韌不屈的精神代表,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中、心中!

那些年輕的戰士為了那座橋、為了和平而去戰鬥和犧牲,換來了戰爭的勝利,也為恢復國內建設與和平發展爭取到了時間。中國人民志願軍無畏強敵的精神,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值得書寫的光輝,隨著時代發展同樣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代代傳承、奮勇向前。

(劉嬌)

[責任編輯:何娟]

相關焦點

  • 「謎一樣的東方精神」——志願軍的戰鬥精神永不過時
    原標題:「謎一樣的東方精神」——志願軍的戰鬥精神永不過時  參考消息網10月9日報導(文/劉子君 王雷)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抗美援朝戰場,與世界上最強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 志願軍老兵成都觀看《金剛川》銘記抗美援朝精神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10月25日,中影晴瑞影城CGS舉辦「致敬英雄兒女」《金剛川》觀影活動,特別邀請抗美援朝老戰士代表現場觀影。本次活動,成都影迷與志願軍老兵王光柄、韓雨秋、郭明清,「特級英雄」黃繼光後人黃擁軍,還有部分現役軍人代表共同觀影。「我老了,背也駝了,扛槍打仗不行了,但有義務宣傳抗美援朝精神。」88歲的老兵韓雨秋說道。《金剛川》講述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役背後的一段真實往事。
  • 他們,永遠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志願軍將士精神永流傳
    他們,永遠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志願軍將士精神永流傳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 題:他們,永遠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志願軍將士精神永流傳  新華社記者任沁沁、王琦  一位91歲的老人,面對冰天雪地裡的志願軍群體雕塑,顫顫巍巍地從輪椅上站了起來,摘帽敬禮。
  • 牢記英雄事跡 傳承偉大精神(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抗美援朝紀念館原館員謝長平是一位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如今已87歲高齡。多年來,老人總是習慣來到鴨綠江邊,凝望對岸。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始建於1958年,1990年10月移地擴建,1993年7月新館落成。
  • 志願軍戰歌
    「志願軍戰歌連」的官兵高唱戰歌,雄壯的歌聲迴蕩海天。 70年來,每逢重大任務,「志願軍戰歌連」都要重溫《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志願軍戰歌產生在抗美援朝一線,歌詞作者是志願軍炮兵1師第26團5連指導員麻扶搖,一位普通戰士。 1950年夏天,5連開赴鴨綠江邊整裝待命。
  • 孫春蘭:志願軍烈士的貢獻彪炳史冊,英名萬古流芳
    當日,第七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由中國空軍專機護送從韓國接回遼寧瀋陽。機上共載有117位志願軍烈士的遺骸及相關遺物。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孫春蘭出席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迎接儀式並講話新華社瀋陽2020年9月27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27日上午在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出席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迎接儀式並講話。
  • 電影《長津湖》開機,再現志願軍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從籌備到拍攝,影片的每一位主創都心懷敬畏,力求用影像展現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精銳部隊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志願軍老戰士面對面...
    致敬「最可愛的人」 共憶抗美援朝的崢嶸歲月 ——凱裡學院「戰火與青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志願軍老戰士面對面專題訪談會圓滿舉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懷著滿腔熱血,趕赴朝鮮,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保家衛國。
  • 美軍打造一支超級精兵,欲挑戰志願軍最強領域,志願軍吃驚後樂了:找死
    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一個普遍的印象,美軍怕和志願軍進行夜戰。實際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美軍廣泛地對志願軍進行夜間襲擊。夜戰,是韓戰中美軍對志願軍的主要作戰樣式之一。為什麼美軍會主動向志願軍挑起夜戰?
  • 曾在歐洲戰場上不可一世的美軍坦克,被志願軍繳獲
    雖然志願軍在武器裝備上與美軍有著巨大的差距,但是通過機智勇敢的戰術穿插和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挫敗了美軍向鴨綠江邊進軍的作戰計劃。M26「潘興」重型坦克,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製造的。
  • 為何說志願軍強?四名志願軍,十八發子彈殲敵十八人,活捉十二人
    現在韓國陸軍的第9師有一個外號叫「白馬師」,不是因為這個師的官兵都騎白馬,而是韓戰中,該師自認為在白馬山擊敗過志願軍頭號王牌第38軍,這才有了這個綽號。「白馬師」後來還出了兩位韓國總統樸正熙和盧泰愚,算得上是韓國陸軍的驕傲。可真實果真如此嗎?白馬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陣地群,由南韓第9師據守,志願軍38軍奉命攻取白馬山。
  • 志願軍老戰士穿過「硝煙」的記憶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 寫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
    「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紀念館館長劉靜媛說,「這種精神,是我們戰勝前進路上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動力!」  這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史詩——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70年前,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70年後,2020年10月19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在北京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展覽時強調,要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 萬歲軍精神萬歲情
    泱泱中華,炎黃兒女,披堅執銳,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珍愛和平,珍愛正義,珍愛生命,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萬歲!至高無上的萬歲軍精神萬歲! 歷史的鏡頭將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在評價抗美援朝戰爭時說,志願軍打敗美國佬,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
  • 《英雄連》等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接力定檔 致敬中國人民志願軍
    中國電影行業以四部電影集體致敬,分別從多個維度多個層次還原「立國之戰」,生動展現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的愛國情懷,及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和為世界正義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 志願軍傷亡7.5萬,被俘1.7萬,志願軍第五次戰役為何損失如此巨大
    但和抗美援朝的前四次戰役相比,第五次戰役並沒有取得志願軍戰前的預期戰果,相反,還給志願軍帶來了巨大的傷亡。而根據美國方面的資料,在第五次戰役期間,一共有1.7萬名志願軍被俘,佔到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被俘志願軍總數的80%以上。其中,第180師因為要掩護9000餘名傷員撤退,未能成功突圍,被圍殲。
  • 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公園今天正式向公眾開放,位於丹東
    央視新聞消息,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經過半年多時間的改造施工,今天(10月22日),志願軍公園在遼寧省丹東市正式向公眾開放。志願軍公園位於丹東市內的鴨綠江畔,總面積13公頃。公園在融合鴨綠江的自然生態元素和價值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了丹東這座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城市的文化和歷史。
  • 《跨過鴨綠江》:志願軍在劣勢裝備下取勝,關鍵依靠什麼?
    在觀看《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很難想像志願軍戰士在那樣被動、劣勢的局面下,居然可以迅速、有效打敗裝備先進的美軍。這裡面不僅有指揮員的精心謀劃,更有廣大戰士的浴血奮戰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筆者倒是對於單獨的一個戰士而言,最為關鍵的因素是這場戰爭中,志願軍戰士們擁有三樣不可替代的法寶。
  •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追憶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壯烈搏鬥,講述志願軍...
    聆聽志願軍老戰士的殷切囑託,感悟愛國英雄崇高的精神品質。獲得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冰血長津湖》,將鏡頭對準了志願軍老戰士,通過他們情真意切的講述,探尋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紅色印記,真實記錄一段不可磨滅的戰爭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