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五合」、「五乖」之說出自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譜》一文中。孫過庭(646~691),名虔禮,以字行。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具有「書藝」、「書論」雙絕才能,其書論《書譜》是留給世人的在我國書法史上最為輝煌的重要書論之一。《書譜》分上下2卷,但均已佚。今存《書譜序》墨跡傳世,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作中的五合、五乖等,至今仍有意義。
文中說:「又一時而書,有乖有合,合則流媚,乖則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務閒,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乖合之際,優劣互差。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大致意思是說書法創作除了主觀條件外,還要與客觀條件密切配合,如果心情、感覺、天氣、紙墨、興致等都配合得好,就會出優質作品,如果配合不好,字就會寫得差。主觀與客觀,情緒和工具比較起來,主觀情緒則是主要的,工具次之。
由此可見,書法藝術並非是那些江湖上所謂的「書法家」隨意揮筆就寫的,在書家沒有興致或心情不好時強人所難是無法得到好作品的。因此,有史書記載,王羲之在寫《蘭亭序》時就符合「五合」條件,神情意志完全在無意識之中有感而作的,之後又複寫上百次都沒有超過當時寫下的那麼氣韻流暢、師法自然駭世作品。所以不要相信那些隨時隨地都能書寫的「江湖書法家」,那不是書法作品,只是寫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