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術語「下筆即走」和「下筆即轉」,是什麼意思?

2020-12-16 晨之論史

王羲之的筆法以「快」為主,這個特點我們在前面已經談到過。所謂「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右軍用筆,體現出一個「快」字。學習二王筆法的元人趙松雪能夠「日書萬言而精氣不衰」,可謂深得右軍閫奧。

「右軍瀟灑更清真,落筆奔騰思入神」,王羲之書法,為什麼寫得快?這跟他的運筆時使用力量的方法有很大關係。書法創作以力為主,衛夫人說過「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漢語中的不少與書法有關的成語如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等,也都和筆力相關。雖然說書法中的「力」不完全是指使力方法,但是它顯然和使力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若從使力方法的角度來探討,無論書法還是遊泳,亦或是滑冰、拖地、騎自行車等行動都涉及到使用力量的方法,它們都可以視為一種運動。無論是哪項運動,使力方法運用得益。方能讓這些運動曲盡其妙。

對於王羲之的使力方法,有書法家將其概括為「一拓直下」。這其實也就是所謂的「下筆即走」!王羲之的書法特點以快為主,掌握好下筆即走,才能夠很好地發揮這種快使力特點,創造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字體。這種使用力量的方法,與滑冰頗為相似,一定要找好發力點,學會發力借力,才能更省力且矯健地運筆如飛。

為此,有兩個要點需要特點注意:

第一,「下筆即走」:掌握快與慢的辯證關係。

所謂的快,也不是一味加速度運行,完全地講究快。它也需要快中有慢,快慢結合,書法家沈尹默曾以走路為喻來概括這種快與慢之間的關係。沈尹默說:筆毫在點畫中移動,好比人在路上行走一樣:人行路時必然一起一落;筆毫在點畫中移動,也得要一起一落才行。落就是將筆鋒按到紙上去,起就是將筆鋒提起來,這正是腕的唯一工作。『提』各『按』必須隨時隨處結合著,才按便提,才提便按,才會發生筆鋒永遠居中的作用。正如行路,腳才踏下,便須抬起,才抬起行,又要踏下,如此動作,不得停止。」筆鋒下落找發力點借勢發力之時,就要適當慢一點。

唐代書法家韓方明也說過快慢之間的辯證關係。韓方明說:「夫執筆在乎便穩,用筆在乎輕捷,故輕則須沉,便則須澀,謂藏鋒也。不澀則險勁之狀無由而生也,太流則便成浮滑,浮滑則是為俗也。」(《授筆要說》)正如人們常說「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運筆時不會慢也往往也就不會快!有「天下第一妙腕」之稱的唐人孫過庭深明其理,他說:「留不常遲,遣不恆疾。」(《書譜》)「留」即駐筆,看似要慢,然而又得慢中有快,即「留不常遲」;「遣」即行筆,看似要快,然而又得快中有慢,即「遣不恆疾」。蘇東坡評價米芾的書法「風檣快馬,沉著痛快」,可謂深味覺越「沉著」越「痛快」之理。

究其要點來講,王羲之的書法,還是要以快為主,所謂的慢,也就是處理好發力點與行筆之間的這個關係,如滑冰一樣,一觸即走,「下筆即走」,這樣才能夠實現快。走就是跑的意思,王羲之的書法寫字如跑步,能在靜穆中顯出一種動態感,孕育出勃勃生機,才能達到一種瀟灑風流的境界。

第二,「下筆即轉」:掌握好中鋒與側鋒之間的辯證關係。

書法用筆,鐘王並稱,不同於鍾繇書法的古樸,二王書法顯得更為妍麗。故趙松雪說:「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

二王書法中的「俊秀」之氣如何而來?這很大程度上緣於中鋒與側鋒並用的結果!所謂「中鋒取勁,側鋒取妍」,前人對這個特點已經有了很好的概括。不同於篆籀筆法,王羲之用筆,固然是一觸即發,「下筆即走」,但是王羲之所寫的的點畫不走直線,而全都是曲線。

掌握了這個「用曲」的妙處,做到「下筆即轉」急轉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書譜》用筆就深得王羲之筆法之妙,我們如果看一看的話,就會發現這個孫過庭的書法是幾乎無一處不轉的。雖然這個特點與孫過庭寫的字並非楷書有關,但是即使楷書中其實也是要寫出一定行書筆意的,否則楷書書法也就失去了韻味。孫過庭說:「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楷書的形態由點畫組成,神採要由使轉體現,做到靜中有動,否則就會死板;草書的形由使轉組成,但神採要在點畫上體現,做到動中有靜。)啟功先生在《論書札記》:「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

唐人李世民、柳宗元等人都發表過楷書點畫不宜過直的相關見解,這在唐代可以視為一個共識。唐太宗《筆法訣》中說:「努不宜直,直則失力。」唐代柳宗元《八法頌》中說:「勒(橫畫)常患平,努過直而力敗。」可見,橫畫不能過「平」,豎畫不能過「直」!

那麼怎樣要做到「下筆即轉」?這就要注重中鋒和側鋒的配合使用!近人練書法多從顏體入手,強調中鋒的使用。顏真卿的書法強調篆籀筆法以中鋒為主,這樣的字適合寫大字,但是卻失去了晉人書法風流嫵媚的特點。如果要將書法寫的妙曼多姿,需要注意,中鋒取勁,側鋒取妍如此,才能很好的集成二王書法的傳統,記住這兩個秘訣吧!

相關焦點

  • 100個專業書法術語,考考你對書法的認知度?
    79懸 腕書法術語。執筆法中的一種。手腕靈活與否對運筆至關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憑空懸起,稱為「懸腕」。寫字僅僅堤腕還不能上 下縱橫自如地運筆。懸腕能使肩部鬆開,全身之力由於無所罣礙,才得集注毫端,點畫方能勁健。
  • 書法中的衄筆、挫筆、轉筆、折筆如何理解?如何在實際中應用?
    圖片:書法有雲1、衄筆衄筆在書法中是指折損鋒銳的意思。唐代書法家張懷瓘有」起筆蹙衄」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對較為尖銳的筆鋒進行折藏的意思。舉個例子,像楷書中橫筆畫起筆的藏鋒和隸書中的蠶頭的折鋒就是典型的衄筆。
  • 書法毛筆字起筆和收筆,中鋒運筆方法
    一、毛筆運用技巧用筆就是執筆,寫毛筆字時要知道筆勢的運用技巧. 只有學會了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寫字時寫出的字有形,有美感,有氣勢。 書法以筆為頂,就是說書法中筆的重要性。羊毫就是毫軟,筆毫比較軟。用軟毫筆,力度比較難把控,這要有一定書法功底的人才能用得自如。初學者建議用狼毫或兼毫,狼毫偏硬,兼毫在軟硬之間,屬於中性。書法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高低選擇用筆。選擇一種自己能駕馭的筆寫字才能得心應手。
  • 蘇東坡的書法是如何「折筆」的?
    書法用筆也不例外,點畫的轉折之處,向來是書法的難點。因此,練好「折筆」對書法創作就顯得尤其重要。盧攜說:「蓋書非口傳手授而雲能知,未之見也。」書法學習,向來強調「師授」的重要性。那我們就來看一下宋朝大書法家蘇東坡是如何進行「折筆」的。
  • 書法家田英章所說的「跪筆彈鋒」,是什麼意思?
    「豎鉤」在書法中的寫作中向來是一個難點,那麼這個豎鉤該怎麼寫出來呢?當代書法家田英章用的方法叫「跪筆彈鋒」!這個方法看似獨特,實際上,它來源於清代著名書法家蔣和的筆法。在名作《書法正宗》中,蔣和講了豎鉤的寫法,他將豎鉤的寫法分為12個步驟:側起、衄落、成點、頓、提走、力行、頓、圍滿、提挫、衄、重頓、提趯。其中所涉及到的跪筆彈鋒主要來自於後幾個步驟。蔣和是清代四庫館篆隸總校,學者、書畫家,字仲和(重和、仲淑),號醉峰(最峰),又號江南小拙。
  • 書法的精妙之處,用筆至關重要,也是書法的精髓所在
    中華文化的傳承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華文明也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傳承至今的古文明。其他三個古文明的傳承卻都已斷裂。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跟傳承的悠久歷史也是分不開的。說到中華文化,很多人會想到書法和繪畫。是的,書法是中華文化裡面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 臨帖——第一看結構,第二看筆法,第三看下筆角度
    書法密碼微店學楷書會這個規律,頂別人1年 顏真卿《勤禮碑》 今天來介紹上面三個字 著,作,佐,從筆法上和結構上簡單說說希望能正在學習書法的朋友一點幫助。
  • 從書法中看「土」,「錐畫沙」和「印印泥」是什麼意思?
    有一個司空見慣的書法書寫用語——「厚德載物」。不管懂不懂,都想掛一掛,標榜一下。「厚德載物」語出《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思是指君子的品德應如大地般厚實可以承載萬物。一個有道德的人,應當像大地那樣寬廣厚實,像大地那樣承載萬物和生長萬物。大地承載世間萬物,靠的正是「德」。
  • 老書法家:筆「醒」才是書法用筆的最高境界!學會後輕鬆寫出神採
    清代書法家周星蓮在《臨池管見》說,用筆乃醒,則骨節通靈。這個「醒」字是什麼意思?「醒」有頓悟的意思,用筆乃醒是對筆法頓悟的意思。具體怎樣用筆才能「用筆乃醒」?我喜歡用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的一句話解釋,用筆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我覺著用這句話解釋「用筆乃醒」比較形象。也就是董其昌提倡,作字須提的筆起。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夏雲,鋼筆行書品鑑,用筆自然雋秀,真書法也
    行書因為書寫的便捷,將楷書行筆中的一些繁雜的筆法進行簡化,省去了許多逆、回、頓、駐、轉等楷書筆法。可是,放鬆楷法,並非意味著行書書寫的容易,在用筆上的要求反而是更高了。它要在點畫的表現上保持楷書所要達到的或基本遵循的藝術效果,筆畫當重處還得重,當輕處還得輕,不能像硬筆寫出的那樣一般粗細,有彎無折。
  • 中國書法裡筆的力量
    在書法的圈子裡,或者說是在寫字的圈子裡,軟軟的毛筆,被賦予了它特有的意義。字是筆的結果,筆是字的原因。只有在毛筆這個特別的書寫工具上,體會到器的重要性。西方的發端的羽毛筆,是體會不到這一層意思的,所有的原子筆,鋼筆,以及與硬有關的筆,都不能體會,這就像比基尼體會不到中國旗袍的性感,西方人的叉子體會不到中國人的筷子一樣,有一種隔著。每一支筆其實都是一隻小小的獸,是有靈性的。
  • 少有人知的書法用筆技法,王羲之,用2個字說明白
    在王羲之的《筆勢論十二章》中,王羲之說了這麼一句話:「夫書,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則筋脈相連。」註:全文收錄在《歷代書法論文選》。其他的詞還比較好理解,王羲之說的「振動」這2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大家想過沒有?
  • 怎樣做好漢字中的「筆斷意連」法則?需要注意三大技巧!
    漢字在書寫時有一個重要的法則,叫做「筆斷意連」,就是說所寫點畫即使在形體上是斷開,但其在筆意上仍要是連續的。這涉及到書法創作中「連」與「斷」之間的辯證關係,在連筆字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好多人不懂得書法創作中,字應該怎麼連起來的。結果當連不連,速度減慢;不當連而連,狀若亂草。
  • 【龍靈書道】行書要寫好,記住用筆12條
    因此,掌握行書的用筆方法是至關重要的,用筆的熟練與否,直接關係到書寫質量。 01.用毫得當 行書用筆,一般以只用毫之全鋒的三分之一為度,最重的按筆也不宜超過二分之一。這樣,行筆時即按得下,又提得起。
  • 大眼睛持久液體眼線筆,濃鬱色澤,輕描上色,一筆到尾,眼妝即成
    大眼睛持久液體眼線筆,濃鬱色澤,輕描上色,一筆到尾,眼妝即成眼妝的持久性對於女生來說十分的重要,不然一旦暈妝就很容易變成熊貓眼,妝容就會顯得特別髒。特別是眼皮易出油的妹紙們,每次嗨完回家,總會發現眼線暈得一塌糊塗,簡直眼妝一花毀所有!
  • 書法如何運筆?把握好毛筆的使用才是學書的第一步!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而毛筆的運筆就是首當其衝應該解決的。 書法中的運筆,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毛筆的運動。在毛筆運動的時候完成一系列動作,所以毛筆的運動要考慮到兩個方面,一個是時間,另一個就是空間。
  • 潘永耀的書法創作經驗:靜坐片刻,物我兩忘,猛而下筆,不計工拙
    創作之前先臨寫二王信札數行,如《喪亂帖》《姨母帖》等,帖中每字不激不厲,半生不熟,別得生面。靜坐片刻,煮茶焚香,物我兩忘遊心於物,猛而下筆,錄古人詩,不計工拙。禪宗以為「有念即有心,有心即乖道。無念即無心,無心即真道。」書為心畫,惟此方見書者性情。
  • 想練習硬筆書法,買什麼樣的筆,如何練習
    想練習硬筆書法,買什麼樣的筆,如何練習文/成長新視點序言:硬筆書法,是書法的一種表現形式。從書法使用的工具來說,主要分軟筆和硬筆兩種,這兩種工具書寫出來的字,風格各異,各有優點,也各有其藝術特點,在不同環境下深受人們的喜愛。
  • 米芾的書法有多好?看看他作品中的用筆特徵與章法就知道了
    米芾的用筆特徵米芾的用法特徵主要側筆用筆,即用筆的運用方向維持一定的角度,這樣的運筆是使筆峰陣於外側,所以藏鋒用筆的筆鋒隱藏雖沒有圓潤含蓄之意,但側鋒卻有自己特有的意韻。米芾運用側鋒用筆,使筆的運用方向多樣化。
  • 問集749、毛筆起源於什麼時候,書法和國畫的筆有什麼不同?
    【我們現在用的毛筆很難找到,但是可以找到改進定型的人;書法和國畫的筆都是毛筆。】毛筆很早就出現了,在很多墓葬都出土過類似毛筆的東西。一般認為,我們現在使用的毛筆雛形是由秦朝的將軍蒙恬改進的。【書法和國畫的毛筆,區別並不是很大。】毛筆筆頭材料分類,主要是:羊、狼、紫、兼。不管是書法或者是國畫主要都是這幾種,書畫同源是有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