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劃亮火柴,忽明忽暗,連接了舞臺與銀幕兩個世界。舞臺上,他脫下一雙靴子,一往無前九死不悔。銀幕裡,他手捧一根大帶,唱念做打百轉千回。
12月27日晚,大華大戲院·群劇場演出季壓軸大戲、先鋒崑曲《夜奔》在南京成功上演。沒有裝扮,沒有裝臺,全劇以其獨特的「素」展示那個風雪寂夜中的自我追尋,沉浸式的崑曲體驗,令現場觀眾深深著迷。
據了解,這是二十年來,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柯軍首次攜完整版先鋒崑曲《夜奔》在南京演出。此間,現代快報記者採訪了本劇導演兼主演柯軍、主演楊陽,一起走進他們的「素昆」世界。
微電影《素昆》亮相大銀幕,上演驚豔6分鐘
《夜奔》的開場註定特別。舞臺的燈光暗下,大銀幕上,柯軍輕輕擦動火柴,點燃蠟燭,燭火在眼中跳躍。「何為傳統?」天地間似有問句,但無法解答,他眼神炙熱,走向鏡中,開啟探索之旅……
六分鐘微電影《素昆》,帶著觀眾迅速領略素昆魅力,還未神醒之時,已從銀幕轉入舞臺。一雙靴子,一襲長衫,一桌二椅。
"數盡更籌,聽殘銀漏。"一句唱詞乍地飛來。這一句本是傳統戲林衝的唱詞,在這裡被柯軍和楊陽反覆吟唱,時而念誦,時而低吟,師父一句,徒弟緊跟著一句。在一聲聲自我拷問中,柯軍終於定在舞臺上,動彈不得。再看此時,學生楊陽握拳挺立,縱身上前推倒了師父,沿著紅色大帶鋪成的路,闊步前去。
沒有裝扮,沒有裝臺,整場演出以極素極簡的形式呈現。演員用精湛的表演,豐富的情緒,精彩的動作,演繹《夜奔》,打破想像。光影間,觀眾感受著林衝上梁山的決絕,感受著師父對徒弟的期許,感受著崑曲600載的傳承,感受著崑曲人對未來深深的求索。
演出結束,在場的觀眾瞬間爆發出熱烈掌聲,久久不停,有些觀眾甚至眼眶溼潤。這場極具挑戰又極富內涵的崑曲,深深折服了大家,震撼全場。
前所未見的版本:演員赤腳演繹,靴子大有乾坤
這些年,先鋒崑曲《夜奔》在國外先後演出了十幾次,2020年終於回「家」。但今年此前在南京四方美術館和蘇州博物館的兩次演出,都是在室外,這一次,從室外重回室內劇場。
△四方美術館表演《夜奔》
△蘇州博物館表演《夜奔》
無論在哪裡,柯軍每一次的《夜奔》表演都不一樣,總有創新。27日晚上的這場演出,又帶來全新感受。
戲中,觀眾們的目光都不由得被一雙靴子吸引,那是一雙薄底快靴,連接過去與未來。舞臺上,楊陽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是光著腳演出,他從傳統的招式中沉穩走來,他從懷疑對峙中徘徊而來。尾聲,學生與師父對拜。這一拜,是傳統與先鋒的和解,是過去和未來的和解,是兩代人間的和解,也是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為何要選擇一雙靴子做傳承的載體?「鞋子的功能是保暖和保護,探索和先鋒一直在路上,它不受保護,但沒有保護要不要走?沒有保險還敢不敢走?當然要。」柯軍說,這一雙靴,是出走,是延續,還是道路。
十幾年前,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柯軍要選一個學生,他選擇了楊陽。然而楊陽的反應卻出乎柯軍的預料。「老師,請讓我考慮考慮。」讓柯軍十分難受。
作為學生,楊陽也有自己的想法,看到崑曲式微,他不確定自己能否堅持下去,這條路還能走多久。一段時間後,楊陽跟老師道歉,希望重新拜師。柯軍沒有說什麼,他知道文武老生一生從藝,尤其辛苦。楊陽也把自己的想法和決心一併託出:「我堅定了我堅守崑曲的方向,我願意為崑曲守著,哪怕苦,哪怕窮,我都會守,守老師一輩子……」
△柯軍捧起靴子,遞給楊陽
戲裡,柯軍手捧靴子遞給楊陽,正寓意著要把未來的路交給下一代崑曲人,這是前輩對後輩的深情,更是對崑曲未來的期許。
20年後回歸南京,柯軍帶先鋒崑曲回家
2001年開始,柯軍因與有著「香港文化教父」之稱的榮念曾先生相遇,開啟了自己的崑曲實踐。此間二十年,柯軍與海外藝術家對話、碰撞、交流、合作,先後創作出《餘韻》《浮士德》《藏·奔》《新錄鬼簿》《夜奔》《邯鄲夢》等面目全新的崑曲劇場作品。這些劇先後在挪威、德國、義大利、日本、印度、中國香港等地上演,大獲好評。但至今,從未真正回到南京。
△先鋒崑曲《餘韻》
△先鋒崑曲《浮士德》
2001年崑曲被列入世界非遺名錄後,迎來發展的小陽春,柯軍憑藉著公益崑曲周周演、演員個人專場制度等等舉措,為南京傳統戲劇觀眾市場做著自己的努力。「南京的崑曲氛圍好不容易起來了,我作為藝術家的個體探索暫時不宜在南京展示,我希望觀眾能先多了解純正傳統的崑曲是什麼樣。」
而如今,南京的戲曲環境已有很大變化。「在城市的中心,用商業的場所闢出一塊地專門做小劇場,為戲曲服務,我覺得真的很難得。」柯軍說,南京的劇場環境早已多元、多樣,年輕一代的觀眾對傳統與創新的接納度都非常大,「只有我們不敢做的,沒有他們不敢想的」。
柯軍希望,來小劇場看戲的人,都要帶著想法來,揣著感悟走,正如他一直秉持的探索精神。「藝術創造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藝術家的理念。當代崑曲創作也需要觀念,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崑曲與當代對話,如何藉助現代劇場、現代技術推動最傳統的崑曲藝術與這個時代互動,這是我一直在實踐的事情。」
對話柯軍——
現代快報:這次在大華大戲院這樣的環境裡演出,跟以往有什麼不同?
柯軍:這次在大華演出,這裡的環境還是一個電影院,並不是傳統意義上人們理解的小劇場,我就生出一個想法:讓我的作品走進電影院,不如就演一個電影院版的演出,因地制宜,且觸景生情。
這個「景」指的是,近一個世紀前的文化人的那種情懷,特別是梅蘭芳先生還曾在這裡演過。看著眼前的景,自然而然也會要求自己,對於藝術有著更高的追求。
現代快報:這次的《夜奔》有什麼看點,跟以往的版本有哪些區別呢?
柯軍:你能看到,這部劇中,有一條紅的大帶,代表了連接、叛逆,還有束縛。有一對師徒,擁抱,推倒,祈拜。一推,代表了新斬殺舊,當代質問傳統。一抱,代表了血脈相通,相伴不舍。一拜,代表了過去與未來相知,我與我和解。
為什麼說演先鋒劇好玩呢?因為你每天都在生活,每天都有新的東西進來,你可以把新的感悟融合到作品中去。這一次我們最突出的是靴子,沒有靴子,該如何走出一條未來的路。這是我始終關心的問題。
現代快報:您會擔心先鋒崑曲不被觀眾所理解嗎?
柯軍:先鋒崑曲裡的探索並不是為了迎合觀眾,先鋒崑曲一直是很孤獨的,若是通過我一直在迎合,等到觀眾都看懂了,我可能會陷入一種迷茫。先鋒探索一定是一個藝術家獨立的思考,往上走,往遠走,走得越高、越遠,可能別人都看不見。等到別人都看見的時候,你可能向著更前方開始走了。所以,我要做的是堅持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的藝術觀。
我相信,藝術的發展就是一個圓的足跡,「最先鋒」最終是為了回歸「最傳統」。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王子揚 宋經緯/文 趙傑 王曦/攝
(編輯 張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