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經濟」的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09992.HK)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發行價為每股38.5港元,盤中一度暴漲超110%,市值過千億。截至15時05分,泡泡瑪特股價報70.35港元,漲82.73%,總市值約971.94億港元。
泡泡瑪特截至15:05股價
根據招股書,以IP為核心業務的泡泡瑪特建立了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平臺,包括藝術家發掘、IP運營、消費者觸達及潮流玩具文化推廣等。招股書中提及的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以2019年的零售價值計,泡泡瑪特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市場份額為8.5%。
泡泡瑪特是如何走紅的?作為「舶來品」的盲盒又怎麼成了中國品牌走出去的一個標籤?
泡泡瑪特「出圈」 營收三年翻十倍
在杭州人周潔的印象中,大概從2018年開始,收集泡泡瑪特的盲盒就成了她的愛好。
周潔今年30歲,她告訴天目新聞記者,基本上自己去逛街的時候都會在門店裡帶一兩個,有時候也在網上買,「像bunny森林花精靈,這個是指定款,我很喜歡,但到處找了都沒有,最後在二手平臺上買到了。」
周潔的朋友中也有幾個跟她一起玩盲盒。「如果買到重複的,我們就送給朋友,或者在網上賣。」她說自己沒有算過究竟在盲盒上花了多少錢,但天貓在2019年曾發布過一組數據顯示,一年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0000元的玩家已經超過20萬人。
周潔辦公桌旁的部分泡泡瑪特玩偶 黃雲靈/攝
年輕人對盲盒的喜愛,造就了泡泡瑪特驚人的增長曲線。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泡泡瑪特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8億元、5.15億元和16.83億元人民幣,三年翻了十倍有餘。相應的淨利潤則分別為156.9萬元、9952.1萬元和4.51億元人民幣。
資本市場對泡泡瑪特也頗為厚待。其此次全球發行1.36億股(行使超額配股權前),發行價為38.5港元,募集資金總額約52.25億港元。如行使超額配股權,泡泡瑪特最多可額外配發2035.7萬股,額外募資7.84億港元。截至發稿,泡泡瑪特股價報70.35港元,漲82.73%,總市值約971.94億港元。
據天目新聞記者,泡泡瑪特還曾於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870578.OC,後於2019年摘牌退市。
全球年輕人青睞 中國潮玩加速出海
實際上,潮流玩具算是「舶來品」。過去,日本、美國的潮流玩具佔據市場主導。但近年來,隨著全球潮玩市場的不斷擴張,以及中國文創IP、國潮文化的影響力提升,以盲盒為代表的中國潮流玩具正在海外走紅。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潮流文化產業迅速發展,2015年至2019年全球潮玩市場規模複合增速達22.8%,預計2024年可達448億美元。
記者從泡泡瑪特的招股書中看到,其銷售和經銷網絡不僅在國內,還遍及海外。截至2019年12月31日,泡泡瑪特在韓國、日本、新加坡和美國等21個海外國家及地區擁有19家經銷商。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天貓淘寶在12月10日發布的《2020跨境出口消費趨勢報告》也顯示,中國盲盒正受到全球年輕人的青睞,海外盲盒線上消費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速超400%。
報告顯示,「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52TOYS、尋找獨角獸、十二棟等新興潮玩手辦品牌,通過天貓、淘寶等網絡平臺在海外走紅,出口至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韓國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圖片來自《2020跨境出口消費趨勢報告》
在天貓淘寶海外事業部總經理葉劍秋看來,中國製造與文化影響力在國際市場的提升,以及跨境出口平臺的加速發展,助力中國潮玩更高效地開拓海外市場。
葉劍秋告訴天目新聞記者,在海外,湖綠色眼睛、金黃色捲髮的小女孩「Molly」、古靈精怪的「Pucky畢奇」、可愛少女型的「卓大王」等一系列中國原創IP,知名度不斷提升,甚至與美國的驚喜娃娃、芭比、漫威同臺PK。
「其實無論國內國外,盲盒公仔、IP手辦等潮流玩具之所以興起,除了得益於販賣驚喜感的營銷外,更是滿足了年輕人悅己的精神需求,以及追求小眾文化帶來的歸屬感。」 葉劍秋說。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