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2020年早春,一場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在家上學成為新常態。網絡課堂、在線學習成為全國各地教師和孩子們打開新學期的統一方式。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也根據上級文件精神,進行了統一要求和部署,制定線上教學計劃,組織省內優秀的教師團隊,錄製微課,通過元申廣電、教育雲平臺等終端播放,我也非常榮幸的成為了這個團隊的一員。我錄製的微課是五年級下Unit1《My day》第二課時,Let’s talk B and Let’s learn B整合課,已於3月5日進行了播放,得到了很多學生、家長、同行們的反饋,特以此為教學案例,進行反思和梳理。
二、案例分析與反思
由於線上學習不同於面授,師生互動內容少,家長輔助學習不能代替教師指導,而且本次課程是面向哈爾濱市全體學生,包括外縣、村小等薄弱學校。所以,怎樣整體設計教學內容的錄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是我們首先要思考的問題。經過團隊探討研究,我們確定課程儘量以基礎為主,夯實應知應會,力求講清、講透教材內容,用重複、歌謠和配音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音頻和視頻也是使用教材配套資源,便於學生反覆聽讀訓練,力爭讓所有學生通過微課學習,能輕鬆掌握教材內容。
所以對於本節課,我定下的學習目標是:
1. 聽錄音,判斷對話的基本信息。
2. 看視頻,了解對話內容。
3. 聽音模仿對話,並為對話配音。
4. 描述自己的周末活動。
課程的第一部分是Listening也就是Let’s try 部分。書中的要求非常簡單,僅僅是Listen and Circle,選出對話發生地點即可。但考慮到聽力文本和新授對話內容緊密相連,為便於學生理解對話背景、提升學生在聽力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所以我設計了四個問題「Who are talking? Where are they? What does Sarah want to buy? What day is it today?」事實證明大部分學生能夠輕鬆回答前三個問題,第四個問題是難點,即使知道是Saturday,並不能準確回答How do you know that?在這裡老師可以再適當增加漢語翻譯解釋You don’t often shop on Saturdays。便於基礎薄弱的學生更好的理解,也為新課的教學做好充分的鋪墊。
從Let’s try部分已知的信息,我引導學生自然過渡到了Let’s talk部分,學生已經沉浸在這個語境中,能夠去猜測對話大意,所以在播放視頻觀看文本之前,選擇讓學生去做預測之後再檢測,學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對對話大意也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後進入到了細節的處理,根據內容,我將對話劃分為三個部分
1. Sarah周六來購物的原因;
2. 2.Sarah周末的休閒活動;
3. Sarah的家務勞動。
這樣的劃分就像是三個小話題互相依託,通過連續有效的幾個小問題將它們聯繫到一起,學生也容易理解,感同身受進而有話可說。整個流程過渡語還可以再雕琢,效果會更好。關於重點語法點頻率副詞的語法講解,我採用了百分比圖示和適當的使用漢語相結合的方式,如果增加漢語解釋能更加簡明清楚,學生學的更明白,英語課也是可以適當使用的。
Let’s learn 部分的處理,我採用了整體跟讀、分別講解的方式,圖片+短語+漢譯+例句相結合,將頻率副詞,時間狀語和新授短語聯繫到一起,也為之後學生的輸出提供足夠的例句輸入。但例句我沒有呈現在PPT上,是口語表達的,可能呈現出來會更加直觀。
最後學生輸出、延伸、拓展,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將頻率副詞、重點短語以表格的形式緊密聯繫在一起,直觀的呈現它們在句中的位置關係,引導學生進行表達,並談談和Sarah相比,你認為自己的周末安排怎麼樣?學生會主動去思考。最後要求學生結合當前疫情居家情況,嘗試為自己的假期做一個規劃。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考模版,模版充分融合Talk A 和B 的內容,既有時間表也有假期活動,非常期待同學們的作品。
考慮到線上授課,本課的德育滲透依然採用「潤物細無聲」的形式,通過「What do you think of Sarah? Sarah is hardworking, what about you?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這樣的問題鼓勵引導學生適當為父母著想,學會體諒別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務等等,在課後視頻答疑的過程中一些同學表示Sarah的周末安排真充實,自己在家也做的和Sarah一樣好,也有的同學反思自己做的不夠,要向Sarah學習,我想這就是我們育人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