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歷史 瞬間永恆——寫在攝影專題版1000期

2020-12-14 河北新聞網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王木者、司一涵

32年,時光荏苒,光影相伴。

1000期,記錄歷史,瞬間永恆。

1988年1月25日,河北日報攝影專題版《瞬間》正式與讀者見面,這是黨報在版面創新上的一次「嘗鮮」,是一個用光影展現時代的「舞臺」。

32載鬥轉星移。從呱呱落地到而立之年,攝影專題版與時代同行,不斷迭代演進。從《瞬間》到《影像記錄》,從講求攝影美學的「文藝範兒」到以紀實攝影為主的「硬」專題……改變的是名稱和視角,不變的是初心和責任。

32年歲月如歌。打開泛黃的報紙,光影閃回,時光倒流:從1998年張北地震到2008年汶川震災,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冬奧成功,從2003年戰勝非典疫情到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1000期攝影專題版,就是攝影人的1000次自我錘鍊。有歡喜,有激情,有收穫,亦有遺憾,我們在自我審視中不斷進步,在自我揚棄中不斷成長。

回眸過去,為的是傳承精神,積蓄力量,砥礪前行。我們將繼續奔波在燕趙大地,奔赴新聞現場,聚焦火熱生活,忠實記錄時代的每一次脈動。

1988年1月25日

《瞬間》第一期。早期定位為以發表攝影作品為主的綜合性專刊。

1994年

《瞬間》轉型為新聞攝影版。

2003年

《瞬間》開始注重突出版面的層次表現。

2016年1月3日

《瞬間》更名為《影像記錄》。

2017年3月1日

文圖視同步採集,二維碼同步見報,實現報網互動。

2017年5-10月

首次推出系列航拍圖片和視頻欄目,實現報網端微等同步發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平凡與感動

平凡的人總是給我們最多的感動。

西部支教的年輕大學生,堅守望火樓的劉軍夫婦,鄉郵路上的好人老白,隔離病房裡的「臨時媽媽」邱靜……他們做的事,有的源於善良,有的出於情懷,有的來自責任。

在廣袤的燕趙大地上,有無數這樣平凡的人。他們默默地紮根、生長,用質樸言行詮釋向上向善的時代品格,用涓滴之力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他們平凡而不平庸,是無數為著美好生活打拼的中國人的縮影。

悄無聲息打動人心的,是柔軟而又細膩的感動。這些平凡的人如同一盞盞明燈,點亮人們的心靈,溫暖和撫慰著更多的人。32年來,我們無數次聚焦普通人的平凡世界,記錄世間百態人情冷暖,那些讓人感動的、欣慰的瞬間,都是時代最好的註腳。

協同發展

春華秋實,六年有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腳步,走過一道道坡,爬過一道道坎,展示出勃勃生機。六年來,我們始終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熱點,從交通到產業,從生態到民生,《京醫「雙城記」》《黃驊城郊的「北汽人」》《北京商戶白溝再起航》《北京「花姐」燕郊養老》等攝影報導,用真實生動的鏡頭語言,記錄下協同發展的堅實腳步。

雄安畫卷

「千年秀林」桃花盛開,鳥鳴陣陣;白洋澱水天一色,鷗鷺齊飛;建設工地上,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記者鏡頭裡展示著徐徐鋪展的雄安畫卷。自2017年4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發布後,這裡就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春天裡,走進雄安新區》《追夢在雄安》《「千年秀林」春意濃》《白洋澱的「小天鵝」》等一組組攝影專題,為雄安發展留下一份特殊的歷史檔案。

冬奧腳步

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塞外小城崇禮登上世界舞臺。《崇禮,「冷資源」催生「熱效應」》《風雪中綻放芳華》《向著冬奧夢想,出發!》《守望「冬奧風雲」》等新聞攝影作品,記錄下了這個小城的變化和冬奧的腳步。目前,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冬奧場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施工正酣,76個冬奧項目將於年內全部完工並達到測試賽要求。冬奧近了!

小康之路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李保國:「農民教授」書寫富民傳奇》《駐村第一書記的一天》《搬出大山之後》《大山飛出「扶貧鴿」》等一組組攝影專題,用影像講述著扶貧路上湧現的典型人物和喜人變化。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老百姓小夢想連著全面小康的大福祉。小角度反映大時代,小故事折射大成就,講好小康故事,對於我們來說是責任,是使命。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濱州攝影師2020】用鏡頭記錄生活,讓瞬間成為永恆
    用鏡頭記錄生活,讓瞬間成為永恆 張福元 攝影 攝影就像一面鏡子,從空間到時間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視野,同時它又是人們心靈的窗口,反觀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主觀感受,體現的不只是景深,更重要的攝影人的情感。 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疫情肆虐,中美博弈,扶貧攻堅......每一天都有動的故事發生在我們身邊 。作為一名普通的攝影愛好者,既沒有攝影人的執著和勤奮,也沒有拍攝過什麼專題,更不能通過詩的意境,把鏡頭下的畫面更完美表現。
  • 「濱州攝影師2020」用鏡頭記錄生活,讓瞬間成為永恆
    用鏡頭記錄生活,讓瞬間成為永恆 張福元 攝影攝影就像一面鏡子,從空間到時間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視野,呈現出鮮活的時代氣息。同時它又是人們心靈的窗口,反觀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主觀感受,體現的不只是景深,更重要的攝影人的情感。
  • ...一張張老照片,勾起幾代人回憶,他用相機記錄城市永恆瞬間
    上周末,由南屏茂項目和都市頻道發起的"老照片,新昆明"攝影大賽評選出了一、二、三等獎。這些由昆明市民投稿的老照片記錄著春城的精彩瞬間,反映著昆明的城市變遷,每張照片背後都有著動人的故事。其中一位投稿者楊澄雲老先生是個老昆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的城市記憶。
  • 攝影巨匠——塞西爾·比頓鏡頭裡的歷史記憶
    2008年11月,比頓拍攝的葛麗泰·嘉寶照片拍出3068美元,而另一張時尚攝影照片也拍出了6136美元的價格。2009年5月,比頓的部分攝影作品在英國Chris Beetles畫廊以數千美元的價格進行銷售,引發新一波收藏其作品的熱潮。
  • 尋找攝影師丨胡望龍:精彩因瞬間而永恆
    我做過許多夢,而攝影」夢」卻持續」高燒不退」。 對我而言攝影是對生命的一種追求,每次從取景框裡看這片溫暖的大地,越來越感到她的迷人魅力,這也許是攝影激情不減的原因。 我用「長焦」去刻畫內心的細膩,用「廣角」記錄美好風光,用三角架升起新的高度,讓快門奏響美好樂章,變瞬間為永恆。生命因攝影而精彩,精彩因瞬間而永恆。
  • 定格生活之美 佳能開啟「瞬間即永恆 精準對焦限時挑戰賽」
    空中自由翱翔的飛鳥、呆萌可愛的萌寵、天真無邪的孩童……生活中總是充滿驚喜與感動,用手中的相機精準鎖定眼前的一幕幕,記錄生活的美好,讓這一刻的瞬間之美成為永恆。 2020年即將過去,哪些畫面會成為你的年度最佳回憶?
  • 世界歷史的14個永恆瞬間——人類群星閃耀時
    我把它們稱為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因為在這個人類難以企及、不朽的時間黑夜裡,它們宛若星辰,刺破了黑暗,放射出永恆的光芒!」「在那些崇高的時刻,歷史本身的設計就非常完美,無需任何後來的幫手。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任何作家都不得妄想超過它。」
  • 新聞日記《瞬間的永恆》在武漢出版發行
    新華網武漢1月3日電 (汪智勇 陳棟)《瞬間的永恆--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新書發布會日前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中國新聞教育界泰鬥方漢奇先生等業內專家學者紛紛為之點評。《瞬間的永恆--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整理了方政軍50多年來所寫的日記選編及發表的部分重要新聞,講述了新聞背後的故事,記錄了作者半個多世紀不忘初心的新聞歷程和社會不平凡的變遷,小到對百姓生活的細微觀察,大到對社會與歷史發展的思考。多位新聞界專家對《瞬間的永恆——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給予高度評價。
  • 新聞日記《瞬間的永恆》在漢首發
    湖北日報訊 (通訊員汪智勇、陳棟)12月28日,《瞬間的永恆——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一書在華中科技大學首發。方政軍曾任新華社記者、新華社湖北分社常務副總編輯、新華社湖北分社紀委書記。《瞬間的永恆》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記錄了方政軍50多年來所寫的日記選編及部分重要新聞作品。我國新聞教育界泰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方漢奇點讚作者「不忘初心,半個多世紀實踐著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寫天下文的目標,其日記與作品緣於對新聞和生活的熱愛,對社會責任的擔當」。
  • 我校舉辦「用攝影表達」講座
    2020年12月10日晚7點,校藝術教學中心舉辦了藝術講習堂第二期「用攝影表達」專題講座,邀請著名攝影師、策展人陳強做客科大,與師生共話攝影之美。講座由藝術教學中心丁翠平主任主持。陳強先從「攝影是什麼?」講起,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多層次多角度地闡釋了攝影的內涵,生動直觀地表達了他對攝影的理解。他指出,理清攝影的內在邏輯,了解攝影的表達方式,才能超越簡單的圖片拷貝階段,更好地進行攝影創作和思想表達。
  • 「艱難歲月」,攝影何為?| 直播預告
    這世界上很多的悲劇和苦痛,都隱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不曾被人知曉——除非有人將此記錄下來。 這個特殊的春天,有很多故事與瞬間,被記錄下來,比如一些媒體的專題報導,比如彌散在社交網絡的無數普通人的文字碎片。 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印象,文字的重量在此刻無比的凸顯,但這個原本人人自拍的年代,除卻方艙讀書和醫務人員被口罩勒出傷痕的臉龐之外,再鮮少有給人印象深刻的照片進入我們的視域。
  • 《FF7:重製版》發售月銷量和收入創歷史最佳記錄!
    據NPD發布的消息,《最終幻想7:重製版》在發售後成功創下了新的記錄:《最終幻想》系列中發售後一個月內銷量和收入的雙冠軍。在此之前,這個記錄被2016年12月發售的《最終幻想15》保持。
  • 失去,只需瞬間;瞬間,即是永恆
    即便已經成了廢墟,也要在廢墟上建起嶄新的「文明」——新的文明裡自然記載著久逝的歷史。我一步一步踏過城牆上的方磚,一縷一縷的風漫無目的地瘋跑著。城牆之外就是城市。金碧輝煌的昔日的皇家廟宇,聳立如陽具的塔樓,黑瓦翹簷的仿舊民居,鱗次櫛比的現代樓房,青綠潺潺的護城河……近了。遠了。
  • 張偉濤:用攝影記錄生活
    張偉濤:用攝影記錄生活 2020-09-28 10:56:01   來源:安青網
  • 視點「女性攝影記者鏡頭中的衛國戰爭」 專題展覽在抗戰館舉辦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暨「女性攝影記者鏡頭中的衛國戰爭」專題展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隆重開幕。這是迄今為止,俄羅斯政府首次將獎章頒發給講述二戰歷史、傳播和平 理念、促進中俄友好的傑出單位代表,在此之前,勝利紀念獎章僅頒發給為衛國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老戰士等個人代表。
  • 讀者攝影來稿「金巷獎」那些令人難忘的美好瞬間
    本屆「金巷獎」通過<愛奇藝旗下-奇秀平臺>全程直播報導媽咪用鏡頭記錄下了正在接受影響力主播採訪的吳柏緯寶貝~—— 周常馨一寶貝媽咪攝影作品沉甸甸的獎盃是一份肯定更是錢潞星寶貝通往藝術殿堂的新大門美好瞬間,總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 攝影—人類學研究:歷史敘事與未來想像
    據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系教授克裡斯多夫·皮尼(Christopher Pinney)考證,人類學和攝影作為現代性的產物,共享著呈雙螺旋結構的「平行歷史」,曾有許多巧合的、相互呼應的時刻。人類學家也從未停止過與攝影的「野性」或「瘋狂」的對峙和對其的「馴化」。在早期的人類學家看來,攝影對以田野調查為研究手段的人類學來說是一種可替代紙筆的、更快捷的新型記錄工具。
  • 近200件文藝精品記錄抗疫感人瞬間
    寶安日報訊(記者 張浩 通訊員 羅宇文 陳森泉 文/圖)今年,在全國上下共同參與的戰「疫」中,寶安廣大藝術家身體力行,踐行「人民藝術為人民」的使命與擔當,用心中的愛、手中的筆記錄了一個個令人感動的瞬間。
  • 新華社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瞬間的永恆》在漢首發
    中國商辦工業雜誌社武漢12月30日訊(特約記者陳棟 程翔 記者陳思銘 )一位記者的日記,不僅記錄了自己的新聞生涯,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生動見證。12月28日,《瞬間的永恆——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一書在華中科技大學首發,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邵新宇,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梁茜共同為新書首發揭幕。中國新聞教育界泰鬥方漢奇先生和新聞媒體領導、專家紛紛為該書評論和點讚。
  • 攝影人 用自己的「故事」講述大家的「故事」
    不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冷風颼颼,他們從不萎縮,從不錯過,用自己的辛苦「故事」,來捕捉「瞬間精彩」,講述一個個大家的「故事」。他們,就是一個個默默無聞、樂於奉獻的攝影人。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來自濟南市的攝影大家風塵僕僕地來到平陰縣孝直鎮。他們這次到來,不是為了遊樂,而是自我肩負著「精準扶貧·文藝進百村」的重大使命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