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瞬間的永恆》在漢首發

2021-01-09 現代商貿工業雜誌社

中國商辦工業雜誌社武漢12月30日訊(特約記者陳棟 程翔 記者陳思銘 )一位記者的日記,不僅記錄了自己的新聞生涯,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生動見證。12月28日,《瞬間的永恆——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一書在華中科技大學首發,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邵新宇,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梁茜共同為新書首發揭幕。中國新聞教育界泰鬥方漢奇先生和新聞媒體領導、專家紛紛為該書評論和點讚。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邵新宇(左),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梁茜(右),書作者新華社資深記者方政軍(中))

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方政軍博士是新華社資深記者,歷任新華社湖北分社政文部主任、副總編輯兼《武漢證券報》《湖北經濟報》總編輯,新華社湖北分社總編輯,新華社湖北分社黨組成員、副廳級紀委書記。現任湖北省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2011年建黨90周年時作為全國新聞戰線唯一代表榮獲中共中央紀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全國嘉獎。他曾隨同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鄂考察調研,在北京多次採訪全國「兩會」。多篇作品獲得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新華社、湖北省優秀新聞獎。獨著合著有《百年記者風》《現代新聞寫作學》《典範新聞評論選析》《方政軍新聞作品選》《新華社產業發展研究》等。

《瞬間的永恆--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精選了方政軍博士50多年來所寫的日記及發表的重要新聞,講述了新聞背後的故事、勞動與細節,記錄了作者半個多世紀不忘初心的新聞歷程和社會不平凡的變遷,小到對百姓生活的細微觀察,大到對社會與歷史發展變化的思考。比如中國黑社會調研成果被中央寫進國務院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在朝鮮、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境外的港、澳、臺地區工作訪問,走遍西藏、新疆和全國31個省市調研或採訪,到達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盧森堡、梵蒂岡、俄羅斯、日本、英國、愛爾蘭、墨西哥等地訪問,多次採訪全國兩會,隨同黨和國家領導人採訪及眾多的基層深入調研、內部和公開的反腐典型報導和輿論監督,黨風廉政建設、經濟科技新聞、中國首個記者節的長篇通訊,如何做父母的獨家新聞因小見大引發《人民日報》三個月的全國大討論,黑社會亞文化、亞群體現象分析、中國通訊社戰略研究等等創下許多新聞界第一。

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人民日報》總編輯 、《求是》雜誌社社長吳恆權,我國新聞教育界泰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學科評議組前召集人、95歲高齡的中國新聞史學會原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方漢奇,新華社湖北分社原社長、黨組書記,現任新華出版社社長梁相斌,湖北省委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湖北日報社原社長畢志倫說等新聞界領導、專家對《瞬間的永恆——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他們評論說:方政軍同志是有情懷、有責任、有擔當的好記者,優秀的新聞報導組織者、策劃者。作品、人品一流。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的今天,方政軍記者的新聞作品和日記,體現了他深入調查研究的作風和精神,不僅有宏觀視野和思考,還有對社會發展變化與百姓生活的細微觀察。他的作品文筆清新、樸實,富有生活氣息。作者不愧是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見證人和忠實記錄者。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豔華,武漢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強月新,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黨委書記詹健、院長張明新等從新聞教育角度稱讚道:方政軍博士新書從側面記述了新中國半個世紀的發展和社會變遷,它既屬於20世紀中下葉生長在紅旗下的同齡人,也屬於新中國這個偉大的時代。他用最真實樸素的細節和素材,不經意間讓人感受到了偉大時代跳動的脈搏;對社會大眾,對新聞從業人員和高校新聞專業的師生來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料和社會讀物,同時又是新聞寫作和隨筆的典範之作,新聞學子們將從閱讀這部著作中獲得彌足珍貴的專業感悟。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有限公司總編輯姜新祺介紹了該書出版過程和特點。

曾在新華社和方政軍先生身邊工作的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植、湖北省政務辦《湖北經濟內參》主編項俊平、中國商辦工業雜誌社常務副社長兼《現代商貿工業》雜誌總編輯汪智勇等回顧了方政軍總編帶領採訪時體現的優秀新聞報導組織者策劃者的水平,表示要學習方政軍先生為民請命的情懷,為人的坦蕩和誠懇,以及一個共產黨人求真務實和勇於擔當的精神。

省直機關和高校新聞出版界部分領導專家教授邵明義、劉獻君、張執均、劉連宏、鄒珊剛、吳廷俊、張昆、申凡、何錫章、唐海江、萬幼青、趙振宇、陳思中、劉潔、錢坤、韓煒林、李鵬翔、徐海波、陳棟、傅高潮、方向明、方華、姚洪磊、吳皓、程翔等紛紛發言,從新聞理論和新聞實踐的學術角度對這次活動和新聞日記的出版表達了高度評價。

相關焦點

  • 新聞日記《瞬間的永恆》在漢首發
    湖北日報訊 (通訊員汪智勇、陳棟)12月28日,《瞬間的永恆——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一書在華中科技大學首發。方政軍曾任新華社記者、新華社湖北分社常務副總編輯、新華社湖北分社紀委書記。在多年新聞工作中,他採訪了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鄂考察調研及全國「兩會」,多篇作品獲獎。獨著、合著有《百年記者風》《現代新聞寫作學》《典範新聞評論選析》《水滸評註》《宋詞名家名作三百首詮釋賞析》《湖北證券大全》《新華社產業發展研究》等著作。《瞬間的永恆》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記錄了方政軍50多年來所寫的日記選編及部分重要新聞作品。
  • 新聞日記《瞬間的永恆》在武漢出版發行
    新華網武漢1月3日電 (汪智勇 陳棟)《瞬間的永恆--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新聞日記五十年》新書發布會日前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中國新聞教育界泰鬥方漢奇先生等業內專家學者紛紛為之點評。多篇作品獲得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新華社、湖北省優秀新聞獎。獨著及合著有《百年記者風》《現代新聞寫作學》《典範新聞評論選析》《水滸評註》《宋詞名家名作三百首詮釋賞析》《湖北證券大全》《方政軍新聞作品選》《新華社產業發展研究》等。
  • 新華社記者廖軍:幾百位戰鬥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新聞工作者都是「鐵人」
    3月8日下午4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記者見面會,邀請6名疫情防控一線的巾幗奮鬥者與記者見面交流。新華社記者廖軍說,從去年12月30號以來,我一直戰鬥在抗擊疫情報導一線,這段時間同事們都喜歡叫我「鐵人」。其實,我覺得我們這幾百位戰鬥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新聞工作者都是「鐵人」。
  • 《老張日記》首發,記錄疫期曇華林居民日常
    曇華林歷史街區裡有一家有故事的特色書店——老張書舍,書舍的主人張福臣在特殊的2020年裡,用自己的筆觸記錄疫情期間生活的點滴,如今集結成冊的《老張日記》正式出版了,承載著我們普通武漢老百姓情懷的日記也來到了東湖之畔。
  • 新華社記者又添"智慧眼"
    在記者們忙碌的身影中一位來自新華社的小姐姐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是因為她的裝備太!炫!酷!新華社記者在做什麼呢?她戴的眼鏡看起來好神奇!3月5日,新華社記者在「代表通道」使用智能AR直播眼鏡進行現場報導。新華社記者 何強 攝對於跑兩會的記者來說什麼東西最難攜帶?——攝像設備什麼東西最沉最累人?
  • 新華社記者質疑美媒華人記者歪曲原意
    美國《華爾街日報》一名在中國出生長大的記者把這詞翻譯成了英文,寫進了有關中國的報導裡。但新華社記者讀後認為,報導搞錯意思,歪曲了中方的原話。儘管新華社記者做了詳盡解釋,但不光這位美媒資深記者堅稱自己「沒有錯」,登上《華爾街日報》印刷版的翻譯,也一字未動。網友也開始懷疑,這是真弄錯,還是假不懂?
  • 2019年新華社年度照片(中國新聞)
    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2019年10月1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金奈會見印度總理莫迪。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致敬」方陣中老兵關茂林的動情瞬間。新華社記者李尕攝
  • 新華社記者質疑美媒歪曲原意
    美國《華爾街日報》一名在中國出生長大的記者把這詞翻譯成了英文,寫進了有關中國的報導裡。但新華社記者讀後認為,報導搞錯意思,歪曲了中方的原話。 儘管新華社記者做了詳盡解釋,但不光這位美媒資深記者堅稱自己「沒有錯」,登上《華爾街日報》印刷版的翻譯,也一字未動。網友也開始懷疑,這是真弄錯,還是假不懂?
  • 兩會瞬間|永恆的一分鐘
    1/6 兩會瞬間|永恆的一分鐘 2020-05-21 18:10 責任編輯:薛晶
  •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中國體育十大新聞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中國體育十大新聞(以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1、16家足球俱樂部出局5月23日,中國足協發布兩份公告,在公布旗下三級聯賽參賽俱樂部名單的同時,宣布16家足球俱樂部出局。16家俱樂部中11家被取消註冊資格,5家主動申請退出。
  • 追逐戰火的記者,新聞是飯碗是生命
    以下是新華社駐加沙、拉姆安拉記者對戰火中報導的記錄:凌晨四時,電話突然響了,手機顯示著加沙僱員伊馬德的號碼。記者的直覺告訴我:伊馬德在這個時間來電話,絕對沒有好消息,何況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動已經持續了半個月……「Hello?」我以最快速度接聽電話。「我們辦公室所在的大樓又被炸了。這回是底層。」伊馬德的聲音有些亢奮,卻聽不出恐懼。「我們的人在哪兒?
  • 記者節,雲南這些新聞工作者受表彰
    、雲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在雲報傳媒廣場一樓多功能報告廳舉行雲南新聞各界慶祝記者節暨表彰報告會,對第36屆雲南新聞獎獲得者和第二屆雲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予以表彰。第二屆雲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評選結果(排名不分先後)赴鄂抗疫採訪特別獎(9人)姓名 單位職務伍曉陽 新華社雲南分社總編室副總編輯
  • 真人記者和機器人記者哪個牛?——從新華社「快筆小新」聊起
  • 尋找攝影師丨胡望龍:精彩因瞬間而永恆
    我用「長焦」去刻畫內心的細膩,用「廣角」記錄美好風光,用三角架升起新的高度,讓快門奏響美好樂章,變瞬間為永恆。生命因攝影而精彩,精彩因瞬間而永恆。 圖/文 胡望龍 我以夢為馬 置身錦繡山河 置身碧水藍天 置身於我鏡頭下的每一個 永恆瞬間 ……
  • 35年後,新華社記者再訪貴州「苦甲天下村」
    1985年,新華社記者走進村民羅啟朝家,發現他家已經斷頓,全部家當充其量值百把元錢。35年後,新華社新一代記者再訪他家,羅啟朝的兒子羅招文今昔對比深有感觸,「臘肉吃得不想再吃了」「家產加起來應該接近百萬」首發:「新華每日電訊」調查周刊本報記者:段羨菊、王新明、崔曉強編輯:劉夢妮1985年,新華社貴州分社記者劉子富走進烏蒙山區滇黔交界的一個高海拔山村
  • 俄總統新聞秘書坦言:曾被普京嚴厲批評 「瞬間不想活了」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新媒體專電 據塔斯社莫斯科1月5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承認,他有時不得不面對來自俄國家元首的嚴厲批評,在這之後甚至「不想活了」。佩斯科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自己會受到總統普京的批評。
  • Vlog:用影像寫日記
    當人氣明星用Vlog記錄自己作為普通人的日常,當專業人才用Vlog分享行業知識,當主持人和記者用Vlog播發消息、揭秘新聞背後的故事,越來越多的人熟悉了Vlog。新華社記者鄭夢雨在拍攝Vlog  自我表達的影像出口,滿足「被看見」的需求
  • 新華社發文盤點中國足球的2020:磨難與希望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公兵)隨著山東魯能2:0戰勝江蘇蘇寧、第六次捧起中國足協杯冠軍獎盃,中國足球的2020特殊賽季宣告結束。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足球帶來了磨難,也帶來了疫情背景下辦賽的寶貴經驗和重拾希望的堅強信念。
  • 失去,只需瞬間;瞬間,即是永恆
    那一瞬間就已經永恆地定格在那一刻的風裡,那一刻的風絕不是下一刻的風。風攜著點點滴滴的歷史,就像播撒種子一樣隨意地把他們拋灑在某處,或者再生,或者毀滅。夕陽變得碩大豔紅,帶著隱隱約約的一絲溫暖遠遠地投射過來,城牆也有了一抹淺淺的紅暈。這又是一次告別。就像早晨迎來晨曦。
  •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周精選
    新華社記者 劉彬 攝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這是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集體乘坐禮賓車從住地出發,由國賓護衛隊護衛前往人民大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