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二號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7月14日,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民營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其二級遊機「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完成了單次時長達3000秒的熱試車考核。藍箭航天供圖

單次3000秒 朱雀二號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

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 (郭超凱)7月14日,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民營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其二級遊機「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完成了單次時長達3000秒的熱試車考核,達到了國內民營泵壓式低溫液體火箭發動機單次試車時間最高紀錄,發動機各項技術指標滿足火箭總體要求。

試車首次考核了過冷推進劑加注和試車工作狀態,其圓滿成功,意味著藍箭航天掌握了推進劑過冷技術並具備發動機過冷試車能力,火箭發動機多項指標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是朱雀二號液體運載火箭的二級遊動發動機。真空推力8.2噸,採用燃氣發生器循環、同軸式渦輪泵,1臺渦輪泵供應4臺推力室,與80噸級主推發動機共用閥門,形成朱雀二號運載火箭二級動力系統。本輪試車完成後,發動機累計試車時間突破10000秒,單臺累計試車時間4500秒,已超過6倍發動機額定工作時間,單次最長試車時間達3000秒,均創國內民營低溫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最高記錄。發動機設計、生產、裝配質量及工作可靠性得到全面的考核驗證。

據介紹,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朱雀二號液氧甲烷中型運載火箭總長49.5米,箭體直徑3.35米,起飛推力268噸,起飛質量216噸,200kmLEO軌道運載能力6噸、500kmSSO軌道運載能力4噸。

「朱雀二號」系列運載火箭,運用「一種推進劑組合、一個箭體直徑、兩型發動機」的通用化設計理念,通過不同的設計組合,可構成運力從數噸到幾十噸,覆蓋低、中、高等各類軌道發射能力的系列產品。(完)

相關焦點

  • 朱雀二號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2020年7月14日,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其二級遊機「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完成了單次時長達3000秒的熱試車考核,達到了國內泵壓式低溫液體火箭發動機單次試車時間最高紀錄,發動機各項技術指標滿足火箭總體要求。
  • 今日科技話題:探測火星大氣、海洋二號B衛星、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藍箭航天朱雀二號、未來集成電路、記憶損傷
    太陽風是如何控制火星大氣逃逸的?準確的逃逸率是多少?這些都是研究火星大氣逃逸的關鍵問題,需要掌握火星逃逸離子和中性粒子的能量、通量、方向、成分等信息來研究解決。自然資源部:海洋二號B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外場定標試驗圓滿結束
  • 「朱雀」與「天鵲」配對成功!主人居然是家民營企業
    據國內媒體7月14日報導稱,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自主研發「朱雀二號」火箭已經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動發動機——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的匹配性驗證。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 未來有望實現一鍵發射
    與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獵鷹火箭的可回收原理類似,要想實現火箭的重複使用,發動機推力調節是重要的技術。此次發射中,長徵八號應用了發動機推力調節技術,這在我國運載火箭中是首次工程應用。他還稱,從需求預計情況看,長徵八號未來每年發射應該不少於20次,但是這也取決於後續生產能力的推進。藍箭航天技術有限公司正在研製的中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則將配備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
  • 民營火箭融資秘密:火箭發射價格或降至3.5萬以下,有公司靠概念圈錢
    今年5月21日,進取空間宣布完成了4個新太空經濟項目,分別是龍翔商業航天科技綜合館項目、科騰太空育種農業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吉林省農科院微生物太空誘變及產業化項目及高端傳感器研發及產業化基地項目但關於其自有火箭探索二號(TS-2)的項目研發、融資進度以及推進劑方案等,卻沒有更多信息披露。成立於2014年的翎客航天也處於相似境地。
  • 國產復用火箭時間表公開,多支研發隊伍齊頭並進!獨創集束回收
    「長徵六號」,中型二級半火箭對應「長徵七號」,中型三級半火箭對應「長徵七號甲」。柵格舵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火箭氣動外形,需要緊貼火箭箭體安裝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還要更改火箭算法控制程序。當一子級下落時柵格舵要完成解鎖、展開、按控制指令轉動等一系列動作,整個過程由一個放置在十幾釐米長度盒子裡的新一代電氣系統控制,該系統具備測量、控制、遙測遙控等功能。
  • 航天六院發動機助力長徵六號遙三火箭發射
    11月6日11時19分,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13星,主星為阿根廷公司研製的衛星,是該型運載火箭首次承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任務。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生產的5種17臺發動機以及地面抽真空系統,在此次發射任務中表現卓越,推舉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長徵八號火箭即將首發,中國回收火箭時代或將到來,填補部分空白
    2018年曾任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宋徵宇在《重器匠心》系列報導中表示:「作為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打造一款既安全可靠、又經濟實用的火箭成為他的目標。在研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是我國唯一具有不同配置、應對不同用戶需求的火箭,預計2020年初實施首飛,未來將在商業發射、太空網際網路、衛星組網發射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這款「重慶造」新型智能火箭姿控動力系統試驗成功
    12月15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企業零壹空間獲悉,該公司近日順利完成新型智能火箭姿控動力系統鑑定量級力學環境試驗與整機熱試車試驗。試驗驗證了「以鈦合金3D列印氣瓶為主體,預製內部流通孔道,各組件插裝模式」系統方案的合理性與正確性,試驗獲得圓滿成功,為新型智能火箭「上天」提供可靠保障。據介紹,姿控動力系統通常由氣瓶、貯箱、各類閥門、推力室及導管等組件組成,主要為運載火箭末速修正和姿態控制提供動力,是運載火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確保火箭精準飛行。
  • 載人登月發動機告捷!長程點火試車圓滿成功,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YF-100K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試車 據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消息,近日我國首款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YF-100K完成500秒長程試車,該型發動機將配型我國新一代重型載人火箭芯一級與芯二級動力
  • 官方曝光中國火箭發動機一大堆猛料
    首先是液體火箭發動機方面, 1月8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一次型號可靠性試車 ,進一步驗證了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能力, 後續將負責執行空間站任務,核心艙今年春天率先發射。
  • 「長五B」火箭首飛成功,創下運載紀錄!一文讀懂它身上的黑科技
    並聯指多級火箭並排捆綁在一起,這在助推器中較為常見。混合式則是既有串聯、又有並聯。例如用於發射神舟飛船的長徵二號F火箭、發射天舟貨運飛船的長徵七號火箭,以及長徵五號火箭等,都是採用助推器與一子級並聯捆綁,一子級又和二級串聯的方式,構成二級半構型。目前我國航天任務採用較多的是多級火箭。
  • 長徵八號成功首飛:未來驗證可回收技術,SpaceX將不再孤獨
    繼獵鷹9號之後,在2020年12月22日,我國長徵八號運載火箭(下文簡稱長徵八號或者長八)作為我國「火箭家族」中首個開啟可回收、可復用式的火箭「新丁」,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 雖然本次是長徵八號第一次正式執行飛行任務奔向「星辰大海」,但長八其實早在2015年開始論證,在2019年11月,長徵八號運載火箭芯二級氫氧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成功。
  • 為什麼長徵七號二級火箭會在美國加州上空再入大氣層?
    次月27日,神秘火球划過美國加州上空,後被證實這是長徵七號火箭二級再入大氣層燒毀。 那麼,為什麼長徵七號的第二級火箭不是直接落到地球上,而是直到一個月後才落回地球上呢?
  • 長徵八號火箭敢於直接點火發射,跳過關鍵測試項
    在全球被新冠的陰霾籠罩之時,中國不僅率先有效控制住了疫情,還不忘"忙裡偷閒"地發展高新科技,其中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最為亮眼。前有嫦娥五號上九天攬月,現在有長徵八號一箭五星。在設計思路上,其按照"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吸收了不少現役火箭的研製成果,例如來自長徵七號的3.35米直徑的芯一級和兩枚2.25米直徑的助推和來自長徵三號甲系列三子級的芯二級。
  • YF100K火箭發動機,登月的希望
    火箭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舞臺就有多大,發動機作為航天火箭的核心,對火箭運載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國對發動機的投入不夠,加上基礎工業薄弱,導致航天發動機領域突破緩慢。其中最耀眼的是,渦輪泵技術和多次試車技術,前者產生的最高壓強能夠把上海浦江的水,打到5000米的青藏高原,後者,為火箭重複使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未來YF100K將先後用於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俗稱921),未來重複使用火箭大概率也會使用該型發動機。是我國成為航天強國的關鍵一環。
  • 長徵8號順利轉運,新一代火箭即將起飛
    長徵8號運載火箭芯一級繼承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一子級狀態,芯二級繼承長徵3號甲系列運載火箭三子級狀態;與以往研製的「長徵系列」火箭相比,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為兩級半構型,一子級狀態與長徵七號火箭芯一級基本一致,直徑3.35米,同時捆綁兩個2.25米助推器,每個助推器採用1臺YF-100發動機,二子級狀態與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三級基本一致,直徑3米,捆綁兩個2.25米助推器,每個助推器採用1臺YF-100發動機
  • 零壹空間順利完成鯨系列Whale365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常溫試車
    (發動機現場試驗圖)在發動機試車後,研發人員對產品進行了再次檢查,確認發動機工作結束後結構完整,發動機結構經受地面試驗驗證,滿足使用要求,技術狀態良好。公司專注於空天動力系統創新研發,致力於為航空航天飛行器提供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動力系統產品及服務,將打造成為西北地區研發中心、航天動力系統研發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我國首個民營固體火箭發動機研發及生產製造基地。截至目前團隊近50人,科研人員佔職工總數46.15%。
  • 火箭專家對話:長徵八號為什麼比「胖五」瘦?有哪些絕活兒?
    雖然本次是長徵八號第一次正式執行飛行任務奔向「星辰大海」,但長八其實早在2015年開始論證,在2019年11月,長徵八號運載火箭芯二級氫氧發動機高空模擬試驗成功。 長八作為我國首款國家立項的商業運載火箭,未來將成為我國主力中型火箭,承擔商業發射的重任。那麼長徵八號面向回收復用的突破性技術是什麼?
  • 十問「長八」,新火箭代表哪些新方向?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工程研製遵循「模塊化、系列化、組合化」的發展思路,充分繼承在役型號的產品和技術,借鑑已有的試驗驗證成果,實現型號快速集成研製。基於現有模塊組合開展設計,開創了逆向設計的先河,以模塊產品為約束,採用發動機節流、風修彈道設計、主動減載、載荷精細化等多項技術進行迭代優化閉環,以最小代價、最快時間完成集成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