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次熱試車3000秒!朱雀二號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

2020-12-22 環球網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2020年7月14日,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其二級遊機「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完成了單次時長達3000秒的熱試車考核,達到了國內泵壓式低溫液體火箭發動機單次試車時間最高紀錄,發動機各項技術指標滿足火箭總體要求。

試車首次考核了過冷推進劑加注和試車工作狀態,試車的圓滿成功,標誌著TQ-11發動機成為國內首臺完成推進劑過冷試車考核的液氧甲烷發動機,也意味著藍箭航天成為國內唯一掌握了推進劑過冷技術並具備發動機過冷試車能力的民營航天企業,發動機多項指標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本輪試車完成後,發動機累計試車時間突破10000秒,單臺累計試車時間4500秒,已超過6倍發動機額定工作時間,單次最長試車時間達3000秒,均創國內低溫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最高記錄。發動機設計、生產、裝配質量及工作可靠性得到全面的考核驗證。

此外,此次熱試車還進行了發動機時序拉偏考核、混合比無級連續調節考核、氧和甲烷自生增壓系統考核、模飛程序驗證等,發動機各項技術指標基本達到火箭飛行要求,後續將繼續開展發動機極限邊界條件試車考核及發動機壽命極限摸底等工作,為朱雀二號火箭提供強大可靠的心臟,也為火箭的重複使用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關於「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

「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是國內現有唯一多噴管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是朱雀二號液體運載火箭的二級遊動發動機。真空推力8.2噸,採用燃氣發生器循環、同軸式渦輪泵,1臺渦輪泵供應4臺推力室,與80噸級主推發動機共用閥門,形成朱雀二號運載火箭二級動力系統。

關於朱雀二號:

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朱雀二號液氧甲烷中型運載火箭是中國研製的首個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型號。全箭總長49.5米,箭體直徑3.35米,起飛推力268噸,起飛質量216噸,200km LEO軌道運載能力6噸、500kmSSO軌道運載能力4噸。

「朱雀二號」系列運載火箭,運用「一種推進劑組合、一個箭體直徑、兩型發動機」的通用化設計理念,通過不同的設計組合,可構成運力從數噸到幾十噸,覆蓋低、中、高等各類軌道發射能力的系列產品。

相關焦點

  • 朱雀二號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
    7月14日,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民營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其二級遊機「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完成了單次時長達3000秒的熱試車考核。藍箭航天供圖單次3000秒 朱雀二號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 (郭超凱)7月14日,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民營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
  • 今日科技話題:探測火星大氣、海洋二號B衛星、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藍箭航天朱雀二號、未來集成電路、記憶損傷
    太陽風是如何控制火星大氣逃逸的?準確的逃逸率是多少?這些都是研究火星大氣逃逸的關鍵問題,需要掌握火星逃逸離子和中性粒子的能量、通量、方向、成分等信息來研究解決。自然資源部:海洋二號B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外場定標試驗圓滿結束
  • 「朱雀」與「天鵲」配對成功!主人居然是家民營企業
    據國內媒體7月14日報導稱,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自主研發「朱雀二號」火箭已經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動發動機——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的匹配性驗證。
  • 星河動力固體運載火箭上面級姿軌控動力系統全系統熱試車成功
    上面級姿軌控動力系統全系統熱試車澎湃新聞從民營航天企業星河動力(北京)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河動力」)獲悉,其「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先進上面級姿軌控動力系統全系統熱試車日前取得成功,累計工作時間約900秒,系統有效總運行時間超800秒。
  • 載人登月發動機告捷!長程點火試車圓滿成功,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
    YF-100K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試車 據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消息,近日我國首款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YF-100K完成500秒長程試車,該型發動機將配型我國新一代重型載人火箭芯一級與芯二級動力
  • 天兵科技30噸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創全球HCP液體發動機推力之最
    近日,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兵科技)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30噸推力HCP火箭發動機天火三號(TH-3)全系統熱試車取得圓滿成功。12月以來,TH-3發動機共進行了6次穩態程序的考核,發動機啟動、關機平穩,穩態工作參數正常,發動機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了設計要求,全面通過熱試車考核。
  • 官方曝光中國火箭發動機一大堆猛料
    首先是液體火箭發動機方面, 1月8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順利完成了一次型號可靠性試車 ,進一步驗證了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能力, 後續將負責執行空間站任務,核心艙今年春天率先發射。
  • 零壹空間順利完成鯨系列Whale365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常溫試車
    2020年12月,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Whale365固體火箭發動機地面常溫試車取得圓滿成功,發動機工作結束後結構完整,滿足使用要求,有力證明零壹空間中大型雙基推進劑發動機的自主研發能力,為後續的研發和產品交付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長徵八號火箭即將首發,中國回收火箭時代或將到來,填補部分空白
    2018年曾任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宋徵宇在《重器匠心》系列報導中表示:「作為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打造一款既安全可靠、又經濟實用的火箭成為他的目標。在研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是我國唯一具有不同配置、應對不同用戶需求的火箭,預計2020年初實施首飛,未來將在商業發射、太空網際網路、衛星組網發射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民營火箭融資秘密:火箭發射價格或降至3.5萬以下,有公司靠概念圈錢
    今年5月21日,進取空間宣布完成了4個新太空經濟項目,分別是龍翔商業航天科技綜合館項目、科騰太空育種農業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吉林省農科院微生物太空誘變及產業化項目及高端傳感器研發及產業化基地項目但關於其自有火箭探索二號(TS-2)的項目研發、融資進度以及推進劑方案等,卻沒有更多信息披露。成立於2014年的翎客航天也處於相似境地。
  • YF100K火箭發動機,登月的希望
    火箭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天舞臺就有多大,發動機作為航天火箭的核心,對火箭運載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國對發動機的投入不夠,加上基礎工業薄弱,導致航天發動機領域突破緩慢。其中最耀眼的是,渦輪泵技術和多次試車技術,前者產生的最高壓強能夠把上海浦江的水,打到5000米的青藏高原,後者,為火箭重複使用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未來YF100K將先後用於我國新一代載人火箭(俗稱921),未來重複使用火箭大概率也會使用該型發動機。是我國成為航天強國的關鍵一環。
  • 這款「重慶造」新型智能火箭姿控動力系統試驗成功
    12月15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企業零壹空間獲悉,該公司近日順利完成新型智能火箭姿控動力系統鑑定量級力學環境試驗與整機熱試車試驗。試驗驗證了「以鈦合金3D列印氣瓶為主體,預製內部流通孔道,各組件插裝模式」系統方案的合理性與正確性,試驗獲得圓滿成功,為新型智能火箭「上天」提供可靠保障。據介紹,姿控動力系統通常由氣瓶、貯箱、各類閥門、推力室及導管等組件組成,主要為運載火箭末速修正和姿態控制提供動力,是運載火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確保火箭精準飛行。
  • 中國最大推力火箭發動機試車,推力可達260噸
    文唏兮 近年來,中國航天發展迎著巨大壓力不斷傳來好消息,甚至可以說是達到了井噴期,前段時間,中國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採樣並帶回的任務順利完成,並成功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如今,中國航天再次傳來了好消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3.2米3段大型固體民用航天火箭助推發動機第一次地面試車順利完成。
  • 土星五號的F1火箭發動機:單燃燒室最強推力,實現「阿波羅」登月
    F-1火箭發動機由七個工作系統組成,分別是:推進劑供應系統(壓送推進劑進入燃燒室及向發動機控制系統和常平座作動器(用於調整發動機噴射方向)供給燃料(液壓)壓力)、點火系統(使燃燒室和燃氣發生器中推進劑開始燃燒)、燃氣發生器系統(產生驅動渦輪泵能量及控制推進劑貯箱的增壓)、發動機控制系統(保證發動機啟動和關機)、飛行測試系統(測量選定的發動機參數、以便監控和計算發動機的工作特性
  • 這家企業突破可回收火箭關鍵技術
    日前,中關村示範區企業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液氧甲烷針式噴注器試車,這是國內第一個通過充分熱試車驗證的液氧甲烷針栓式噴注器。要成功研發一枚可回收運載火箭首先要擁有一型可以大範圍調節推力的火箭發動機而針栓噴注技術則是發動機實現深度變推力的核心技術之一與傳統直流式及離心式噴注器相比
  • 國產復用火箭時間表公開,多支研發隊伍齊頭並進!獨創集束回收
    「長徵六號」,中型二級半火箭對應「長徵七號」,中型三級半火箭對應「長徵七號甲」。一個事實是早在獵鷹-9號火箭一子級2015年實現陸地回收之前我國YF-100液氧煤油發動機就進行了變推力熱試車,可實現滿功率的68%最低推力調節,與獵鷹-9號梅林-1D的40%最低推力調節能力是接近的。
  • 航天六院發動機助力長徵六號遙三火箭發射
    11月6日11時19分,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13星,主星為阿根廷公司研製的衛星,是該型運載火箭首次承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任務。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生產的5種17臺發動機以及地面抽真空系統,在此次發射任務中表現卓越,推舉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土星五號火箭以什麼流程把阿波羅11號送往月球?
    _8_first_stage_in_the_Vehicle_Assembly_Building.jpg) 二級火箭: 一級火箭分離之後,二級火箭燃燒約6分鐘,將飛行器推進至約175公裡、6995米/秒的速度,接近軌道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