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話題:探測火星大氣、海洋二號B衛星、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藍箭航天朱雀二號、未來集成電路、記憶損傷

2021-01-19 今日科協

助力探測火星大氣 中科院研製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


▲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正樣產品。(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供圖)


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8月2日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奔赴火星行程。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天問一號」環繞器上搭載有該中心研製的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將對火星空間環境中的離子和中性粒子參數進行就位探測,研究火星大氣逃逸機制、太陽風與火星的相互作用。而在「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向火星階段,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還將對太陽風離子進行探測,研究太陽風在行星際的傳播特性。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製團隊介紹,水和大氣一直是人類探測火星的主題。在太陽風的作用下,火星大氣以離子和中性粒子的形式不斷逃逸,這也是造成火星水和大氣演化的重要原因。太陽風是如何控制火星大氣逃逸的?準確的逃逸率是多少?這些都是研究火星大氣逃逸的關鍵問題,需要掌握火星逃逸離子和中性粒子的能量、通量、方向、成分等信息來研究解決。


自然資源部:海洋二號B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外場定標試驗圓滿結束


▲新巴爾虎左旗試驗點現場


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日前,由該中心牽頭、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協助實施的散射計有源定標器外場定標試驗圓滿結束。共歷時35天,參與人數15人。散射計有源定標器定標包括海洋二號B衛星和中法海洋衛星微波散射計載荷定標,可獲得衛星微波散射計絕對定標係數和在軌天線方向圖。其中絕對定標係數用於分析微波散射計的系統偏差;在軌天線方向圖用於分析衛星微波散射計天線方向圖方式是否發生變化。此次散射計有源定標器外場定標試驗場地選址於內蒙古東部地區,包括新巴爾虎左旗和海拉爾2個試驗點。



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功能基因研究第一次有了相對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該項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據參與該項研究的相關科研人員介紹,油菜基因組包含約12億個鹼基和10萬餘個基因,如何解讀這些海量的基因組信息成為功能基因研究的重要任務。根據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基因通過轉錄形成mRNA(信使核糖核酸)再翻譯成蛋白質。由於基因的轉錄通常存在多種可變的剪切方式,一個基因可以形成許多種不同的mRNA。此前,由於技術和資源的限制,油菜一直缺乏全基因組水平所有基因的轉錄mRNA資料庫,導致油菜功能基因研究缺乏可查詢和可參考的基因注釋信息。


藍箭航天朱雀二號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


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順利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其二級遊機「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完成了單次時長達3000秒的熱試車考核,創造了國內泵壓式低溫液體火箭發動機單次試車時間最高紀錄,發動機各項技術指標可滿足火箭總體要求。試車過程首次考核了過冷推進劑加注及試車工作狀態,其成功標誌著TQ-11發動機成為國內首臺完成推進劑過冷試車考核的液氧甲烷發動機,也意味著藍箭航天成為國內唯一掌握推進劑過冷技術並具備發動機過冷試車能力的民營航天企業。同時,其發動機多項指標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設計、生產、裝配質量及工作可靠性得到全面驗證。



隨著摩爾定律接近極限,傳統的電晶體器件已進入發展瓶頸。如何利用新原理、新結構和新材料來解決和優化傳統半導體器件中的尺寸微縮和能耗等問題,是後摩爾時代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重點。南京大學電子工程學院的王肖沐、施毅課題組同浙江大學的徐楊課題組以及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合作,研製了一種在常溫下實現能谷自旋流產生、傳輸、探測和調控等全信息處理功能的固態量子器件,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現代半導體器件主要依賴電荷實現對信息的表達、存儲、傳輸和處理。在此基礎上,以電晶體作為基本單元,通過控制電荷流,完成信息的處理與計算等功能。而該研究團隊提出並實現的是一種「能谷自旋」電晶體新穎器件。該器件以能谷自旋自由度替代電荷作為信息編碼的載體,能谷自旋器件中數據的操作和傳輸可以不涉及電荷流,從而有望實現超低功耗的功能器件。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澳大利亞麥考裡大學科研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現一種基因療法可修復小鼠因阿爾茨海默病造成的記憶損傷。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療法未來可以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一種病理變化是腦內Tau蛋白過度磷酸化。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基因療法可以激活腦內自然存在的一種名為p38伽馬的酶。這種酶被激活後可以調節腦內Tau蛋白過度磷酸化,從而抑制阿爾茨海默病病情發展。動物實驗顯示,即使是已處於阿爾茨海默病病情發展中後階段的小鼠,其喪失的記憶功能也可以通過該療法修復大部分。

相關焦點

  • 朱雀二號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
    7月14日,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民營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其二級遊機「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完成了單次時長達3000秒的熱試車考核。藍箭航天供圖單次3000秒 朱雀二號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中新網北京7月15日電 (郭超凱)7月14日,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民營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
  • 朱雀二號火箭完成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
    【環球網軍事/航空報導】2020年7月14日,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國內首枚液氧甲烷運載火箭朱雀二號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機發動機匹配性驗證。試車首次考核了過冷推進劑加注和試車工作狀態,試車的圓滿成功,標誌著TQ-11發動機成為國內首臺完成推進劑過冷試車考核的液氧甲烷發動機,也意味著藍箭航天成為國內唯一掌握了推進劑過冷技術並具備發動機過冷試車能力的民營航天企業,發動機多項指標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 黑科技:神奇的毅力號火星探測車
    為了採用霍曼轉移軌道前往火星,以便縮短航行時間,節約航天燃料,各國「扎堆」在今年7月啟動火星探測任務,錯過這個發射窗口,就必須等到2022年。 過去美國已經在火星上成功著陸過探測車機遇號、好奇號,機遇號因為沙塵暴遮擋了太陽光,缺少能量來源而失聯,為此從好奇號起,NASA就啟用了核能。
  • 下一站火星!阿聯希望號發射升空,2020 火星探測大幕拉開
    按計劃,希望號將在為期 7-9 個月的 6000 萬公裡星際航行之後,於 2021 年年初進入繞火星運行軌道,對火星大氣開展科學研究。可以說,阿聯將為世界航天史再添光輝一筆。火星上的「氣象衛星」自 1960 年 10 月 10 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史上首枚探測器以來,利用探測器探索火星似乎已經貫穿了整個人類航天史。顧名思義,火星探測器就是用來探測火星的人造太空飛行器。不論是掠過火星的太空船、繞火星運行的人造衛星 、登陸火星表面的著陸器、在火星表面行駛的漫遊車,還是未來或將出現的載人火星飛船,都是火星探測器。
  • 長徵八號火箭首飛 未來有望實現一鍵發射
    來源:第一財經長徵八號火箭首飛 未來有望實現一鍵發射作者: 錢童心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一箭五星」,首飛告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介紹稱:「長徵八號是一款兩級半構型火箭,2017年5月正式批覆立項。我們用了三年時間,採用借鑑成熟模塊的組合化研製,用於填補我國未來在太陽同步領域4.5噸以上的運載能力。」
  • 玉兔二號原地待命為火星任務讓路
    中國青年報北京6月1日電 記者6月2日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在第十八月晝期間,「玉兔二號」月球車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讓路,配合「天問一號」任務地面深空測控站的適應性改造,「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科學載荷並未開機,原地待命。
  • 「朱雀」與「天鵲」配對成功!主人居然是家民營企業
    據國內媒體7月14日報導稱,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自主研發「朱雀二號」火箭已經完成了控制系統與二級遊動發動機——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的匹配性驗證。
  • 深度解析2020火星探測,看中國天問一號與美國毅力號PK,誰主沉浮
    中國行星探測官方Logo今年「中國航天日」期間,國家航天局宣布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包括火星採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探測等系列任務。同時也可以獲取大氣與表面相互作用的信息, 從而評估現今的大氣和天氣狀況。火星環境動力分析儀是一套用於環境監測的傳感器集合,能夠記 錄塵埃的光學性質和大氣參數(風速、風向、壓力、 相對溼度、空氣溫度和地面溫度),也可以獲取大氣 氣溶膠的性質。
  • 人類火星探測史:從1960年的蘇聯,到2020年中國天問一號
    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未經授權的複製粘貼和轉載,追究法律責任2020年7月23日,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這是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時間。因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第一步。
  • 第73集 我國的火星探測之路(上)
    按照計劃,中國火星探測器使用「繞落巡」一體的設計,將在2020年7月發射,並於2021年抵達火星。那麼,中國火星探測技術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至今的呢?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已經發射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五號T1,總計4顆探測器,未來還將發射嫦娥五號取樣返回探測器、月球背面著陸的嫦娥四號和地月L2軌道的中繼星,不僅過去的成就舉世矚目,更有未來的錦繡前程。
  • 「天問一號」蓄勢待發,四問火星探測
    而就在7月20日05時58分,阿聯的火星探測器"希望號"由H2A運載火箭在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計劃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這不僅是阿聯的首顆火星探測器,也打響了2020年國際火星探測的第一槍。為何選擇在2020年發射?
  • 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飛天:未來瞄準重複利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八號火箭總指揮肖耘介紹稱:「長徵八號是一款兩級半構型火箭,2017年5月正式批覆立項。我們用了三年時間,採用借鑑成熟模塊的組合化研製,用於填補我國未來在太陽同步領域4.5噸以上的運載能力。」
  • NASA毅力號火星任務二度推遲發射
    因為這次動用了阿特拉斯V 541火箭,背後仰仗的其實是阿特拉斯系列火箭閃閃發亮的發射履歷—— 曾經發射諸多大名鼎鼎的深空探測器:太陽神號、海盜號探測器、旅行者號、新視野號、朱諾號……在發射火星探測器上更是無出其右:發射過水手4號、水手9號,鼎鼎大名的好奇號、洞察號,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探測器MAVEN、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火星科學實驗室MSL……
  • 「玉兔二號」在月球行駛裡程達600米首次在月球表面探測到太陽高能...
    記者陳海波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2月22日5時和21日19時22分完成第25月晝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設置,進入月夜休眠。截至22日,著陸器和月球車已在月面工作719天,月球車累計行駛600.55米。
  • 神舟12號飛船座駕:長徵二號F火箭總裝現場曝光
    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圓滿完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踏上徵程,嫦娥七號月球探測任務和小行星探測任務官宣,中國航天事業正在邁上全新的臺階。那麼,仿佛很久沒有進展的載人航天項目怎麼樣了呢?今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公布了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的總裝現場照片,它將會執行神舟12號飛船的發射任務。據介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211廠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任務目標,下半年將繼續承擔重大發射任務,並為明年的宇航發射做準備。
  • 為首次火星任務讓路!玉兔二號第18月晝原地待命
    本報北京6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在第十八月晝期間,「玉兔二號」月球車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讓路,配合「天問一號」任務地面深空測控站的適應性改造,「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科學載荷並未開機,原地待命。
  • 前瞻太空產業全球周報第16期: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
    火星探測首次出發 中國航天重大計劃穩步推進按計劃,長徵五號系列大推力火箭將承擔3次發射,即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加上北鬥三號導航衛星的最後一次組網發射,中國航天將迎來不僅是數量上也是分量上的航天大年。其中,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中國航天走向深空的裡程碑工程。相比登月所跨越的38萬公裡,地球到火星幾億公裡的距離,對飛行器的測控通信就是巨大的考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一次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任務過程複雜、技術跨越大、關鍵環節多、挑戰巨大。
  •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從探月到探測火星 掌舵重大航天任務
    從今年7月開始,孫澤洲的辦公重心就從辦公室轉移到了航天飛控中心。他的目光緊跟著大屏幕上的一個點移動,那個點就是他親手研製並送上徵途的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7月23日,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發射場升空。這已經是孫澤洲作為總設計師放飛的第三個深空探測器。此前,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也都是孫澤洲與團隊的成果。
  • 從嫦五往返到載人登月,還看新一代巨箭:長徵九號、921火箭
    從月球到火星,從登月潮到火星時代,航天大國們躍躍欲試的同時,都在打造下一代超級重型火箭。美國、俄羅斯、中國都已加入這個賽道,超級火箭正成為各航天大國的新賭注。穩步加速的中國正在從一款變成兩款,從一步到位切換為兩步快進——長徵九號、921火箭。
  • 為首次火星任務讓路!玉兔二號月球車第十八月晝期間原地待命
    【天極網手機頻道】月 3 日消息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發布消息,在第十八月晝期間,「玉兔二號」月球車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讓路,配合 「天問一號」任務地面深空測控站的適應性改造,「玉兔二號」月球車搭載的科學載荷並未開機,原地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