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020年全國一卷下水作文

2021-01-11 小葫蘆愛讀書

各位同學:

剛才聽了大家對材料的感受,多對管仲和齊桓公讚嘆有加,有大家珠玉在前,我就不再對二人贅述,在這裡只談一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鮑叔。(指出寫作情境)

老子《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總領全文)我一直認為,在「知人」和「自知」之間,能做到一者已然不易,想要兩者得兼更是殊為難得,直到我看到了鮑叔牙!他在管仲與齊桓公君臣相得,成就春秋霸業的過程中體現出的對自我和他人的清晰認知,令人嘆服。(引出下文)

在古希臘帕爾納索斯山山上的一塊石碑上,刻著這樣一句箴言:「你要認識你自己。」盧梭稱這一碑銘「比倫理學家們的一切巨著都更為重要,更為深奧」。(名言引用,明確分論點一)顯然,一個人智慧的起點,莫過於對自我有清晰的認知。鮑叔在齊桓公微末之時便為其師,在齊桓公與兄長爭奪君主之位的過程中更是立下赫赫功勞,在齊桓公踐祚之後,他本可以對齊桓公任命自己為相時當仁不讓,但他深知自身的能力,明白自己能夠幫扶桓公走向君主之位,卻無力讓齊國成為霸主,若因一時富貴而擔負自己能力之外的使命,這既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國家的傷害。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他想給這個國家更好的選擇。(對材料進行具體分析)

看鮑叔,讓我想起昔日看今何在《悟空傳》,被壓下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孫悟空對著晚霞感嘆:每個人都認為世界在為自己而轉動,當你最終不再這麼認為時,你便長大了。孫悟空用五百年的磨難才認清了自己,而鮑叔早早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更讓我震撼的是,他不光將自己置身於鏡面,看得絲毫畢現,更將自己的好朋友管仲看了個通透,將齊桓公的氣度看了個明明白白。(過渡段,承上啟下)

後人皆知他向齊桓公舉薦了自己的幼時好友管仲,卻很少有人想像過這背後是怎樣的驚心動魄。假如他看不出齊桓公的明君氣度,在鮑叔舉薦管仲的那一刻,足以讓齊桓公因管仲的「射衣殺身」而對鮑叔心生嫌隙;假如他看不出管仲具有經天緯地之才,齊國任命管仲為相後的每一個國策都可能讓整個國家和他個人萬劫不復。(假設論證,明確「知人」的重要性)這不是一次簡單的舉薦,這其中體現出的是鮑叔將自身和國家安危一力承擔的大勇和洞徹人心的智珠在握。

有如此眼力與智慧,也難怪管仲曾感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鮑叔牙之謂也。

點評:文章開篇假設其他同學發言,將話題自然引到鮑叔,且巧妙地呼應了「讀書會」、「發言稿」這種任務要求,點明具體情境,再以老子名言作為文章分論點,分別論述「自知」和「知人」的難得,並從「自知」到「知人」,讓文章呈現出層進性特點。文中既有對材料的分析,又有老子、《悟空傳》等名言的引用,讓文章古香古色。不足處在於行文較為傳統,未能聯繫現實生活。

相關焦點

  •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即使如此,絕大多數人對《道德經》這經典還是十分推崇的。《道德經》第三十三章寫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意思是說能了解、認識別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認識、了解自己的人是聰明的。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能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點的人才算是剛強的。知道滿足的人是富有的。堅持不懈的人是有志氣的。
  • 最新備課:二年級傳統文化 第6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6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朗讀課文,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大體理解課文的意思。2、能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見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學習。四、教學過程: 1、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範讀課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教讀課文。朗讀課文,邊學習邊指名學生朗讀。4、明道喻理:楚漢相爭5、拓展活動:出示知行合一(1)引領學生讀文。(2)說說這種做法的正誤及判斷理由。
  • 以古漢字重讀《道德經》18: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經》中,還有一篇跟「反者」的相關,但又不怎麼算「道之動」的範疇。思來想去,還是放在「反者道之動」的歸類中,畢竟其中的「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一句,基本可歸類到「反者道之動」。題解「知」本是「智」的分化字,隸變中反成為「智」的構件:甲骨文「智」從示從口從矢,示者天垂象,因而,甲骨文「智」為解釋天象事理如矢中的。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對了還有後半句,自知者明。從古至今,聰明人不少,但能做到自知的不多,並且人都有個弱點,就是有了成績就會自滿,漸漸的有自己以前的成績來混日子,不僅僅的普通人,從古至今,有多少皇帝前半生都是功蓋千秋,後半生卻頹廢不堪,甚至唐宗宋祖,秦皇漢武,也難善始善終。似乎這個自知比知人更難,為什麼呢?
  • 《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最高的修養是「自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了解別人只能說你有智慧,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能夠戰勝別人只能說你有力量,能戰勝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知道滿足的人也許可以變得富有,但能做到堅持不懈的人才是真的有志氣。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以別人為中心,從別人身上找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另一種人是不斷修養自身取得進步。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書法作品鑑賞《自知者明》
    王忠敏先生字:雲山閒人號:萬物興書斎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圖片來源於網絡本章專門闡述了精神修養方面的觀點,也是用道作為指導思想的。
  • 2020年「一校一卷」當場作文大賽正式拉開帷幕
    2020年「一校一卷」當場作文大賽正式拉開帷幕——蘇州平江實驗學校考點側記平江路旁,古色遇荷香;銀杏樹下,文心漸成長。12月11日,天高氣爽,日麗風清。由蘇州少年文學院主辦的第七屆「一校一卷·小荷獎」當場作文大賽正式拉開帷幕。當場作文大賽自2014年舉辦以來,廣受蘇城師生和家長朋友的喜愛。2020年上半年,一場突發疫情打亂了所有計劃,雖有百般困難,但蘇州少年文學院初心不改,繼續服務蘇城少年。今年參賽學校十餘家,參賽人數萬人,輻射面廣,影響力大。首場比賽在蘇州平江實驗學校順利舉行,參賽學生兩千餘人。
  • 自知者明:讀《九型人格》,從根本上認識自己,才能「勝己者強」
    道德經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由此可知,自知者方可勝己,勝己者才足夠剛強。所以,你是一個「自知者明,勝己者強」的人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九型人格》這本書!九型人格的分類:完美主義者(完美型)、給予者(助人型)、實踐者(成就型)、浪漫主義者(自我型)、觀察者(理智型)、質問者(忠誠型)、享樂主義者(活躍型)、支配者(領袖型)、媒介者(和平型)。那麼,你覺得自己屬於哪一類型的人呢?
  • 《老子》:強求「知人」是自我偏執的小智,知己者自勝才是真強大
    可能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道家老子說了句相當經典的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句話什麼意思?老子說得十分直接。大概意思便是說,了解別人不過是小聰明,了解自己才是真,能夠戰勝別人,不過是「蠻力」,真正的強者,在於「自勝」。
  • 《道德經》:最厲害的人,不是能戰勝他人,而是能戰勝自己!
    其中有這麼一句,指出最厲害的人的特徵。在《道德經》第三十三章中指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從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我們可以得知,能夠了解別人的,是睿智的。能夠了解自己的,是明白人。能戰勝別人的,他是厲害的。能夠戰勝自己的人,則是強大的。
  • 紀星羽┃知人者智,自知之明:大腦用進廢退(認知心理學知識三)
    2020.10.22筆者攝於東湖某店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意思是,能夠認識別人的人是聰明的,能夠認識自己的人是明智的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克服自己的人是堅強的。哲學的三個終極問題:我是誰?我來自哪裡?要到哪裡去?這說明人類至今對自身的認識還不夠充分。曾經有好多人以為,大腦的神經細胞不可再生,所以每喝醉一次酒除了傷害內臟器官以外,還會傷害大腦的神經細胞,一旦大腦的神經細胞受損就不可再生,因此,人就會變得越來越笨。
  • 人應該有自知之明,生活囧迫不得已,也無所畏懼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人應該有自知之明。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應該有自知之明這句話好像就是長輩,老師教育孩子的一句話。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確實從春秋戰國老子道德經裡出來的話。從西漢馬王堆碎片,東漢「玄學」裡面出來的話。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人知面不知心的人不智不明。
  • 全國一卷作文,寫好「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先看魯迅「怎麼說」
    全國一卷高考作文素材如下;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助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勾,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
  • 讀老子《道德經》,人應該有自知之明,生活囧迫不得已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人應該有自知之明。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日語試卷真題及參考答案
    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日語試卷真題及參考答案  2020全國卷一高考試卷及答案新鮮出爐。考生都來測測看,預估一下你的高考分數是多少?  2020年全國卷一(即新課標I卷、乙卷)適用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廣東。
  • 李華出走全國一卷?斷臂維納斯與金字塔的不解之題?
    李華出走全國一卷?斷臂維納斯與金字塔的不解之題? 對考生的心態有很大影響 作文又是佔了最大比例的 小新就為你盤點一下今年的語文作文吧
  • 今年高考作文怎麼寫?看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二學生來「挑戰」
    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你會怎麼寫?來自鄭州外國語學校的3名高二學生來「挑戰」啦!讓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高考作文」寫的怎麼樣?胸襟博大,鮑叔知人善任而勇薦舊敵。「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歐陽修這句話可很好形容鮑叔。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爭奪齊國王位之時,鮑叔和管仲亦身居雙方陣營的高位,甚至小白幾乎為管仲所殺害,可當公子糾失敗、桓公即位後,鮑叔卻能發現與己與國曾有深仇大恨的管仲的才能,並為此直言納諫,使其輔佐桓公成大業。
  • 語文老師寫2020年全國卷二高考作文:青春萬歲,未來已來
    麥田老師已經寫了全國一卷作文,題目是《雅量也是生產力》,很受網友歡迎。應家長和考生的請求,我準備寫完2020年的11道高考作文題。今天寫的是全國二卷作文題,這是一篇演講稿,我就按照演講稿的格式來寫。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洋溢著樂觀的情緒,給人以正能量。全球防控,沒有哪一個國家是孤島,沒有哪一個青年是「局外人」,青年總是衝在最前面,用我們的熱情給別人帶來希望。青春最動人,因為青年有理想有抱負。在座的各位代表,我們的職業千差萬別,有文化達人,有商業領袖,有產業工人,有在校學子,但是我們都是有理想有抱負的時代青年。
  • 2020年全國一卷歷史高頻考點背後的故事(主觀題中)
    2020全國一卷歷史部分選擇題是從24-35題共12題,每題4分,共計48分。主觀題第41題共計25分,三小問,42題共計12分,素來標榜靈活,創新,常以圖片和文字結合的形式來考察考生的綜合素質和全面掌握歷史脈絡的能力。今天姚哥通過試卷給大家講解歷史背後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一卷滿分作文欣賞:知人彰道義,退居顯風儀
    知人彰道義,退居顯風儀——班級讀書會發言稿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在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中,我對鮑叔感觸最深,原因有二:知人彰道義,退居顯風儀。請容我一一道來。其一,知人彰鮑叔之慧眼識珠,虛懷若谷。正如司馬遷之評:「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在兩人皆為賢才的情況下,我更有感於鮑叔的識人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