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巴山藥鄉」脫貧精準「開方」

2020-12-14 中國教育新聞網

■脫貧攻堅 教育力量 高校行動 

「中國藥科大學對鎮坪的定點幫扶,是鎮坪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鎮坪將倍加珍惜校縣之間的緊密合作關係,銘記中國藥科大學的深情厚誼。」不久前,中國藥科大學與千裡之外的陝西省安康市鎮坪縣,共同召開了一次特殊的視頻會,鎮坪縣委書記羅萬平在會上動情地說。

2012年,44所教育部直屬高校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定點扶貧單位。從那時起在藥學研究領域獨樹一幟的中國藥科大學擔起了定點扶貧鎮坪縣的任務。該校與「巴山藥鄉」從此攜手共進,結下了不解之緣。

點穴治病,千裡攜手共鋪致富路

安康市鎮坪縣位於陝西省南部,大巴山深處,森林覆蓋率86.4%,當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條件,對中藥材生長尤為適宜,可種植的中藥材達420餘種,被譽為「巴山藥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中藥材寶庫,由於長期以來種植方式的粗放,產品市場佔有率低,種植戶收益差,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也一直摘不掉。

接到扶貧任務後,中國藥大第一時間制定了定點扶貧工作實施方案,從思路、方式、舉措等方面謀劃。「點穴治病,識穴為先,而識貧就像識穴,只有把功夫用在深入調查、反覆核對、查缺補漏、認真分析上,才能對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一清二楚,從而對症下藥。」中國藥大校長來茂德說。

經過深入調研,中國藥大最終將藥材產業確立為鎮坪縣的主導產業,並將學校的藥學特色科研資源與鎮坪當地豐富的中藥材開發資源相結合,通過龍頭企業引領,推動精準扶貧項目落地生根,走出了一條政產學研相結合、推進鎮坪、帶動安康、輻射陝南的中藥產業融合發展扶貧新路徑。

然而中國藥大並未將眼光局限於中藥領域。2014年,時任該校國際醫藥商學院副院長的陳永法來到鎮坪縣掛職副縣長。他發現,鎮坪是安康市唯一一個沒有通二級公路的偏遠縣,從省會西安出發,要輾轉6個小時才能到達鎮坪,一路穿過無數隧道,還會遇到山體滑坡。隨後,學校先後5次與陝西省委相關部門謀劃,提出了「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的發展思路。

幾年來,鎮坪各級道路全面提檔升級,基本實現了從省市縣到鎮村的全方位連通。暢行的道路給了鎮坪發展的底氣,2018年鎮坪縣成為安康市第一個整縣脫貧摘帽縣,「巴山藥鄉」開始煥發勃勃生機。

    產業升級,助力藥鄉舊貌換新顏

「以前我們根本不懂技術,專家來了以後,手把手地教我們種什麼、怎麼種,藥材的產量和品質都比以前提高了。」採訪中,鎮坪縣藥農張永和興奮地告訴記者。

張永和說,自己最感謝的是中國藥大中藥學院教授張劍。張劍於2016年至2018年掛職鎮坪縣副縣長。為了推動當地中藥材種植集約化、規模化和示範化,他曾自己出資向農民租了15畝地,建了一塊試驗田,根據試驗數據選擇了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黃連、玄參等品種進行推廣,並助推鎮坪黃連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平日裡,張劍也經常往農戶家跑,為他們講授中藥材種植技術,手把手指導他們開展種植。

這些年來,中國藥大共有100多位專家教授將科研項目搬到了田間地頭,包括中藥材質量鑑定、野生撫育、良種選育、新產品研發在內的40餘項課題研究與鎮坪縣掛上了鉤。隨著山溝溝變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的實驗室,一直以來制約當地中藥材種植業發展的技術難題逐個解決了。

針對當地中藥產業發展缺少龍頭企業引領的情況,近年來,學校通過牽線搭橋,先後促成了南京正大天晴等20餘家藥企與鎮坪籤訂了產品購銷、投資捐資等合作協議。香港長江實業集團等6家企業落戶鎮坪,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在第一、第二產業快速發展之際,中國藥大還抓住機遇促進第三產業在鎮坪的布局和開發。2018年,該校幫助鎮坪建設飛渡峽中藥康養小鎮,提供工作崗位1000餘個,帶動周邊2000名居民增加收入。

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康養旅遊……多年的探索讓鎮坪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該縣的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4%,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5%和9.5%,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安康市第一方陣。

    人才當先,多措並舉拔除窮根

「黃連的種植對光照要求較為嚴苛,前期需求不多,但後期要逐漸增加……」日前,在鎮坪縣華平鎮尖山坪村,中國藥大高職學院原黨支部書記錢春華正在手把手地向藥農們傳授黃連種植技術。2018年3月,他被任命為尖山坪村第一書記。

一直以來,中國藥大始終將人才扶貧作為助力「巴山藥鄉」脫貧的重要舉措,先後選派了5位專家教授赴鎮坪縣掛職副縣長,兩位骨幹教師任駐村第一書記。任職期間,他們憑藉自身專業技術優勢與滿腔熱情,有效推動了鎮坪縣中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藥大積極通過加強鄉村幹部、企業負責人、鄉土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培訓,促進鎮坪縣內生扶貧力量的不斷強大。僅2019年,該校就培訓基層幹部477人,技術人員570人,培訓內容包括中藥材種植實用技術、中藥材產業發展實用技術、中藥鑑別、藥膳製作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4年起,中國藥大每年為陝西省增加本專科招生指標20名,同時對鎮坪縣開展「農村專項」自主選拔計劃。鎮坪中學副校長楊順對此感慨萬千:「通過『農村專項』,全縣已經有19個孩子前往中國藥科大學讀書,這在以往真的不敢想。」

中國藥大黨委書記金能明對鎮坪縣未來的扶貧工作充滿信心:「未來,學校將建立地校深度合作長效機制,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為助力鎮坪縣乃至整個秦巴山區的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教育報》2020年07月10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宣漢縣土主鎮:千餘畝巴山紅杏映紅脫貧奔康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宣漢縣土主鎮大力發展杏樹種植,叫響「巴山紅杏」品牌。目前,已種植「巴山紅杏」1000餘畝,成為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的搖錢樹。5月17號,宣漢縣土主鎮「首屆巴山紅杏採摘節」在杏樹村舉行,不少遊客紛紛前來體驗採摘樂趣、分享收穫喜悅。遊客 符天玲:我們剛才也在山坡上去親身體驗了一下去摘這個杏子的快樂。這個杏子的味道酸酸甜甜的,也讓我們找到了小時候吃這個杏子的一種童年的記憶。
  • 第五屆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掃描
    浙江大學充分發揮茶學學科優勢和科技優勢,以茶為媒,依託無量山獨特的茶樹資源,利用校友資源,優化茶產業鏈管控,搭建銷售平臺,架起招商引資橋梁,科技助力景東縣發展,將產業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中國傳媒大學:「光明影院」築「文化盲道」  自國家實施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政策以來,貧困殘疾人的脫貧成果顯著,但是新時代脫貧工作不只在物質經濟方面,中國傳媒大學「光明影院」項目圍繞「脫貧攻堅」展開文藝創作與公益推廣,從文化角度助力精準扶貧、文化扶貧。  據統計,全國有1700多萬視障人士,相當於每100人中就有1人視障。
  • 宣漢縣杏樹村發展1000畝「巴山紅杏」 從此走上「杏」福路
    2017年,宣漢縣普光鎮杏樹村實現整村脫貧。為鞏固脫貧成效,帶動村民持續增收,村裡因地制宜發展紅杏產業,小小紅杏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後續保障產業。眼下,在宣漢縣普光鎮杏樹村「巴山紅杏」產業基地,村民們正忙著除草、清溝。56歲的熊貴孝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 王軍深入秦安縣調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工作
    11月22日,天水市委副書記王軍深入秦安縣就全縣「大走訪、回頭看」活動開展,精準扶貧、脫貧驗收、危房改造等工作進行實地調研。
  • 安徽界首市蘆村鎮精準脫貧機制助力脫貧攻堅
    2014年建檔立卡時,蘆村鎮全鎮貧困人口1551戶,3732人,貧困發生率11.2%,貧困村3個,貧困發生率高,脫貧任務重,脫貧難度大。系統現有貧困人口1346戶3011人,其中已脫貧戶1341戶,2986人,未脫貧5戶,25人,貧困發生率0.003%。
  • 梅縣區 精準把脈巧開方 三劑良藥拔窮根
    貧困戶的笑容,是脫貧攻堅工作最好的「成績單」。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梅縣區精準把脈,對症開出「扶志+扶智」「產業+平臺」「網際網路+消費」三劑良藥,持續發力精準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幫助貧困戶徹底拔除「窮根」。數據顯示,2016年至今,全區累計投入農業農村資金28.2億元,實施幫扶項目8.23萬個,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5840.6748萬元。
  • 市婦聯赴南雄市珠璣鎮裡仁村調研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定點幫扶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導督促定點幫扶村精準扶貧工作,進一步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 「六個精準」助推脫貧攻堅 太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於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六個精準」脫貧攻堅理念,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路徑。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104戶55992人,已全部脫貧。扶貧對象精準。
  • 《脫貧攻堅 我們在行動》| 船山:精準下好脫貧攻堅「收官棋」
    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今年以來,船山嚴格按照「三精準、三落實、三保障」要求,結合疫情防控、防汛減災等重點工作,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和問題導向,紮實推動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實到位,以沉甸甸的脫貧成果,與全國、全省、全市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夏更生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論壇
    夏更生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論壇 2020-12-10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為脫貧攻堅注入金融活水 光大銀行探索精準扶貧譜新篇
    自黨中央作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部署以來,作為金融國家隊,光大銀行在光大集團黨委、集團扶貧辦統一部署、指導下,充分發揮對接市場、信息靈活的優勢,不斷探索提高金融服務的廣度、深度和密度,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投向貧困地區,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脫貧致富,讓貧困地區的群眾也能享受到「光大速度」和「光大服務」帶來的便捷金融生活。
  • 雲南:堅持精準方略,實現千年脫貧夢想
    雲南省委書記阮成發在國務院新聞辦日前於雲南省昆明市舉行的「牢記總書記關懷囑託打好雲南脫貧攻堅戰」新聞發布會上自豪地宣布。阮成發介紹,由於歷史、自然等多個方面的原因,雲南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難度大,是我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按照國家統計標準,2012年底,雲南省貧困人口超過880萬人;雲南省貧困發生率超過20%,27個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超過30%。
  • 東河區答好脫貧攻堅收官卷
    ,不斷提升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為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東河區制定印發了《關於積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貧困戶增收防返貧的八項措施》《東河區脫貧攻堅風險防控預警實施方案》等文件,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採取動態精準幫扶,號召廣大扶貧幹部實施扶上馬送一程服務,確保貧困群眾疫情期間不掉隊。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靠的是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的集思廣益、精準施策。精準開方,千方百計促增收。
  • 湖南省省長在湘西自治州調研精準脫貧
    他強調,自治州要切實扛起精準扶貧首倡地的政治責任,堅決兌現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軍令狀,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提高全面小康成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葉紅專,省政府秘書長王群參加調研。
  • 宿遷宿豫:「6+」幫扶創新精準脫貧之路
    2018年新一屆工作隊成立後,工作隊立足區情、做足加法,充分調動村黨組織、貧困群眾兩個積極性,深入發掘行業、社會兩個資源,用精準扶貧標準化這把「尺子」牢牢框住脫貧攻堅寶貴成果,用擔當作為、務實創新踩出了一條特色精準幫扶之路。
  • 安徽精準發力解決「因殘致貧」: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脫貧比例...
    他強調,要把防止因疫因災致貧返貧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精準扶貧,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不負眾望。如今,安徽省的脫貧工作早已從「粗放式」向「精準式」轉變,措施上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管理上從「被脫貧」向「要脫貧」轉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取得明顯實效,其中,貧困殘疾人的脫貧攻堅步伐明顯加快,2020年如期脫貧的目標指日可待。
  • 深讀|佛山企業踴躍投身精準脫貧攻堅戰
    ;在雲浮、湛江乃至河北,公盈、碧桂園等佛企直接派人駐村負責精準扶貧工作……精準脫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作為改革開放先發地區,佛山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全國精準脫貧攻堅戰中貢獻佛山力量、體現佛山擔當。率先富裕起來的佛山企業界人士積極響應號召。從捐資捐款到投資帶動就業再到派人駐村負責全面扶貧,佛山企業參與精準脫貧攻堅戰的程度越來越深,需要面對的挑戰也水漲船高。在工作磨合中,佛山企業送去的不僅有產業扶貧資源,更有先進發展理念。
  • 平江農商銀行:金融精準扶貧決勝脫貧攻堅
    中國人民銀行平江縣支行主要負責同志陪同調研嶽陽晚報全媒體(通訊員 黃啟 記者 餘勇華)7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嶽陽市中心支行行長廖鶴琳、副行長鍾堅明一行前來調研指導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平江農商銀行行長鍾衛明陪同調研並作工作匯報。
  • 嵩縣山區蹚出精準脫貧路
    近年來,嵩縣始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立足山區實際,發揮資源優勢,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大力推進搬遷扶貧、產業扶貧、旅遊扶貧等多項脫貧措施,探索出了一條山區貧困縣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截至2019年年底,該縣完成105個貧困村、21170戶79541人脫貧任務,貧困村退出率95.45%,貧困發生率降至1.06%。
  • 有的放矢 精準精細 ——論全力以赴打好脫貧攻堅總攻戰
    站在決戰決勝的衝刺時刻,全市脫貧攻堅總攻動員會通報問題不迴避不遮掩,部署工作直指要害,動員全市上下緊盯時間節點,抓緊查漏補缺,突出問題整改,補齊短板強弱項。市委書記李亞強調,要強化有的放矢、精準精細的舉措,始終把「精準」二字記在心頭、抓在手上,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確保見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