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的公司規模製約了三家國產造車新勢力在產品和價格上尋求更大的突破,這也是他們在和特斯拉競爭的中存在的問題。
騰訊科技 文/孫皓
2021新年伊始,在很多人還沉浸在跟糟糕的2020終於告別的興奮中,特斯拉就向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1月2日,特斯拉宣布國產Model Y正式下線,而33.99萬元的定價相比特斯拉當初給這輛汽車定的預售價,足足便宜了14.8萬,這對於中國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極具衝擊力的。
而Mode Y激進的定價也將另外三家中國造車新勢力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隨著特斯拉國產Model Y的下線,特斯拉所組成的SEXY(特斯拉官方將Model 3翻轉後和其他三款車型組成的產品陣列縮寫),橫跨25-100萬的價格區間,加上自有的品牌力加持,這讓主打20萬以下市場的小鵬,30-60萬市場的蔚來都感受到來自特斯拉「滿滿的惡意」。
1月3日,蔚來李斌和小鵬汽車的何小鵬紛紛在公開渠道回應Model Y定價的問題,前者表示自己要做BBA而特斯拉想成為大眾,後者則稱小鵬不會改變定價策略。雖然對降價隻字未提,但蔚來和小鵬已經開始各自謀劃如何降低產品成本。
1月7日傳出消息,蔚來在實驗磷酸鐵鋰電池,儘管李斌第一時間跳出來否認,但不可否認,磷酸鐵鋰確實可以大幅度降低電動車的製造成本;小鵬則早早的在G3上使用了磷酸鐵鋰的電池,未來拓展到P7指日可待。
2020年,四家造車新勢力在資本市場可謂風生水起,全球疫情也無法阻止他們的股價撐杆跳式的上漲;線下市場,尤其是國內市場,中國的三家造車新勢力和特斯拉的口水戰不斷,大有「三英戰呂布」的意味。幾乎可以預見,這種態勢將在2021年得以延續。而他們在2020年經歷的種種,會在2021年延續嗎?
狂奔的股價
過去的一年,儘管全球疫情形勢嚴峻,劇烈衝擊汽車市場。但這並不妨礙華爾街對於電動汽車行業的青睞。
2020年川普政府頻繁發放「現金補貼」,讓大量的閒置資金進入資本市場,致使美股連創新高。在這其中,電動車成為了最耀眼的板塊,在特斯拉的帶領下,電動車個股股價連創新高。
2020年1月2日,美股新一年的首個交易日,特斯拉以84.9美元/股的股價開盤,而在2020年12月31日美股收盤的時候,特斯拉的股價已經飆升到了705.67美元/股,年內漲幅超過740%。
如果你覺得這個漲幅數字很誇張,那蔚來的漲幅只能用瞠目結舌來形容,2020年1月2日蔚來在納斯達克的開盤價是4.1美元/股,在2020年最後一天收盤後,蔚來的股價定格在了48.74美元/股,年內漲幅高達1110%。
連去年下半年才上市的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年內的漲幅也都達到了185%和150%,股價全部翻倍。
有人曾戲言2020年的電動汽車美股就像坐上了馬斯克的火箭,還遠未到天花板。2020年爆火的女股神,專注於投資顛覆性創新公司Ark investment的CEO凱薩琳·伍德(Catherine Wood)甚至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過特斯拉五年之內股價看高到7000美元/股的誇張言論。
馬斯克也不辱使命一般的,在2021年1月7日晚,順利地超越了亞馬遜的貝索斯,依靠著過去一年特斯拉股價的瘋長,成功坐上了全球首富的位子。更令人感嘆的是,馬斯克成為全球首富的速度,是之前包括比爾·蓋茨、貝索斯、巴菲特在內曾坐過這個位子的大佬們望塵莫及的。
截止到1月8日,馬斯克坐上全球首富寶座的身價為1948億美元
特斯拉在過去一年的股價上漲,也讓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的市值坐穩了全球汽車行業第一的位子。相比於排名第二的豐田,特斯拉已經是四倍於日本這家老牌車企。不能怪豐田章男對於電動車行業的資本炒作嗤之以鼻,看到年出貨量僅僅只有50萬輛的特斯拉市值如此離譜,可能換做是誰都會遷怒於資本市場對於電動車的炒作吧。要知道,光一汽豐田一家合資公司,去年在中國的汽車銷量就達到了80萬輛,更不要說放眼全球市場了。
同樣作為電動車新貴的國產造車新勢力,截至1月8日,蔚來理想小鵬三家公司的市值總和也超過「通用+福特+寶馬」的市值總和。傳統汽車行業在過去的一年並沒有被資本市場所看好,電動車企業的市值飆升也讓他們的財富得以快速累積。
如果未來幾年以特斯拉為首的電動車領域依然可以受到市場的追捧,可以預言的是「特斯拉們」還是能持續不斷地帶給我們驚喜。
三大中國新勢力和特斯拉必有一戰
儘管資本市場是一片普天同慶的景象,但實際上對於四家電動汽車廠商來說,相互之間的競爭在所難免。蔚來,小鵬和理想作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他們在不斷的顛覆傳統,李斌,何小鵬和李想也都在用曾經深耕的網際網路領域思維來打造電動車產品。
曾經的李斌、李想們曾經是馬斯克的信徒,他們是Tesla進入中國市場後的第一批車主,而在短短五年之後,他們走到了前臺,和馬斯克的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競爭。
2020年,何小鵬在微博曬出了一張與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的合影,並配上了一張三英戰呂布的圖片,被外界解讀為三家造車新勢力要合夥挑戰馬斯克。儘管當時三位老闆什麼都沒說,但明眼人都明白,蔚來理想小鵬和特斯拉之間,必有一戰!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想要挑戰特斯拉,就要認清對手有多強大。
1、 交付量:全球化的特斯拉在狂奔,國產三寶依託中國市場大力追趕
你不得不佩服馬斯克在對於製造電動車這件事上的魄力,一直將產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特斯拉這幾年的成功之道。儘管這在特斯拉的「困難時期」增加了公司的運營成本,但一旦量產車型的產能步入正軌,特斯拉就可以根據市場的需求去調整工廠的產能,以迎合市場的需求。
目前特斯拉在全球一共有四家超級工廠,包括位於加州弗裡蒙特和紐約州的兩家美國本土工廠,以及上海的首個特斯拉海外超級工廠,和在建的德國柏林超級工廠。在馬斯克的計劃中,未來全球將會有超過十家的特斯拉超級工廠,來為特斯拉提供全球的電動車產能。
也正是這樣的優勢,讓特斯拉在2020年的電動車交付量再創新高。特斯拉給出的官方數據顯示,在過去2020年,特斯拉全球總交付量為達到499,550輛,僅比年初50萬的交付量目標少了450臺。而在2019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約為367,500輛,相比2019年,2020年交付量大漲近36%。
這其中「毛豆3」和「中國市場」功不可沒。國產後的Model 3擁有極高的性價比,而根據乘聯會發布的銷量數據來看,2020年1-11月,特斯拉Model 3累計銷售113655臺新車,是國內新能源市場最暢銷的車型,估算全年數據可以達到13萬量。
反觀國內三家造車新勢力,2020年的起步是艱難的。疫情導致了代工廠的全面停工,致使小鵬理想和蔚來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數據都只有幾千輛,不過隨著我國對於疫情蔓延的控制得當,三家車企在第二季度末開始交付量的狂奔。在2020年最後一個季度,三家車企共交付了超過44000輛的汽車。
三家國產車企的整體的交付量呈現明顯的向好趨勢,2020年Q1時小鵬理想和蔚來的車輛交付綜合只有特斯拉的1/10,而在第四季度,這個數字上漲到了25%。
但差距依然明顯,僅Model 3一款車型去年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就已經甩開三家造車新勢力的全年訂單交付量,對於現階段的國內新能源車領域來說,特斯拉還是那個難以撼動的「大魔王」。
2、財務面板特斯拉碾壓,國產企業還在尋求盈利突破
造車費錢,造新能源車更費錢,造智能化的新能源車最費錢。
這句話,已經在特斯拉和蔚來身上驗證過了。馬斯克在2020年底接受採訪的時候,講述了Model 3研發遇到問題,車輛難產的時候,曾主動向蘋果提出收購要約,但蘋果CEO蒂姆·庫克甚至都沒有給馬斯克見面的機會。蔚來也曾經在2019年10月傳出破產的傳聞,當時蔚來的股價曾跌到只有1.19美元/股。
現在看來像段子的兩個故事,不斷地再提醒著我們,「錢」對於一家電動車企業的重要性。而從四家公司的財務基本面上,我們也不難看出目前這四家公司所處的位置和境況。
根據四家公司發的財報和上市招股書數據,特斯拉在2020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分別獲得了422.7億元和566億元人民幣的收入,這個數字大約是蔚來的12倍,理想的22倍,小鵬的25倍左右。
這很好的應對了上面交付量的數據,公司的規模製約了三家造車新勢力的基礎營收。還只在創業初期的三家車企,只能靠賣車賺錢,而已經成型的特斯拉,就和蘋果一樣,已經開始考服務賺錢了。
*為了對比方便,特斯拉的財報數據按照發布當日的外匯牌價換算成人民幣記入圖表,下同。
利潤的差距更大,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前期燒錢搞研發,賠錢做推廣是常事,這也讓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家公司在過去的兩個財季都處於巨額的虧損狀態中。何時能將利潤翻轉,從虧損到盈利,這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國產造車新勢力需要尋求突破的事情。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燒錢期」已經平穩度過,其過去已經連續五個財季實現盈利。
但是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根據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小鵬,蔚來和理想三家公司的毛利率分別達到了4.6%、12.9%和19.8%,其中小鵬是首次實現毛利率轉正。這意味著三家造車新勢力企業,都開始擺脫了「賠本賣車」的情況,汽車銷售都開始為公司帶來正向的收入。
相比之下,特斯拉在最新一季的財報中顯示其整體毛利率為23.5%,車輛毛利率高達27.7%。單就毛利率一項來講,儘管還存在差距,但是三家公司已經開始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現金流方面,四家公司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他們都有充沛的現金流和現金等價物,其中中國三家造車新勢力的現金儲備大致相當,體量在30億美元左右,而特斯拉則五倍於這三家公司,依然遙遙領先。
單就財務基本面來看,特斯拉在四家公司中的財務表現最好,這主要得益於其全球化的汽車銷售模式和馬斯克有針對性的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毛利率等手段,這些措施讓特斯拉實現了連續五個財季的正利潤。
而對於三家還沒有走出創業燒錢期的國產造車新勢力,虧損還在繼續,但好消息是作為公司的主營業務,汽車銷售已經開始賺錢了,這無疑對於三家公司來說都是極大的利好。
另外像小鵬、蔚來這樣的純電動車企業,儘管在極力的否認會針對普及型市場推出成本更低(比如磷酸鐵鋰電池)的車型,但很顯然他們已經在考慮如何降低製造成本這件事了。
三家國產車企中,最特殊的要算是理想。和蔚來、小鵬不同,理想所專注的領域是增程式電動車領域,嚴格意義上對比另外三家企業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增程式的電動車也保證了用戶沒有過分的充電焦慮,這也是理想汽車最大的優勢所在。
從基本面數據也不難看出,理想是三家造車新勢力中,營收、交付量保持平穩增長且虧損最少的企業,相比蔚來和小鵬,理想可以算得上是活的最好的造車新勢力了。
但理想也有它亟待解決的問題。
車型:不是產品單一,就是價格集中的國產電動車企們,該如何應對更大的市場?
隨著1月9日蔚來ET7發布,讓蔚來的車型數量達到了四款,成為三家國產造車新勢力中車型最多的品牌。儘管電動車高成本的部件通用,導致蔚來很難將四款車型真正意義上拉開價格差距,但中型SUV+大型SUV+C級的多車型版本,可以讓用戶有更多的選擇。
四家車企中,特斯拉是產品價格跨度和產品豐富程度都最高的那個品牌。前文提到了,特斯拉如今憑藉著「SEXY」四條產品線,覆蓋了從20-100萬的價格區間,同時應對全球市場帶來不同的版本,包括長續航版、性能版等等,這讓用戶選擇的空間更大,自然潛在的用戶群也更多。
而因為尚處於創業初期,國內的三家造車新勢力都不約而同的將產品集中在了一個相對窄的用戶區間,蔚來鎖定30-60萬的中大型車市場,小鵬鎖定10-20萬的中型車市場。
理想同樣鎖定30-40萬的C級車市場,但因為理想One這種增程式的油電混合設計,讓它在部分限制號牌的城市出現了購買限制。同時相比多車型的未來和小鵬,理想單一的產品線也多多少少限制了其用戶群的拓展。
這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三家造車新勢力中,理想的整體虧損幅度是最小的,相對於蔚來發新車,小鵬「折騰」雷射雷達、飛行汽車等大投入,理想One已經是相對成熟的產品,理想似乎也沒有想為這輛車增加更多的新功能,也不急於研發新的車型。
隨著電動汽車行業的逐年向好,市場的空間越來越大,特斯拉已經開始吃到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紅利,而對於三家造車新勢力而言,也在加緊狂奔中佔據市場更有利的位置。對於理想來說,增程式的產品思路相對制約了市場的空間,單一的產品模式也制約了理想短期內的發展。
很顯然,現有的公司規模製約了三家國產造車新勢力在產品和價格上尋求更大的突破,這也是他們在和特斯拉競爭的中存在的問題。不過好在對於三家電動車企來說,已經從創業模式開始逐步走向正軌,毛利率全部轉正保證了它們未來有更大的資本向上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