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後一家彈棉花的老字號要關?潘永泰號:只是暫停

2020-12-19 浙報融媒體

在一片古色古香的街道中,潘永泰仿佛就應該屬於這裡,銅製的「潘永泰號」幾個字經過幾十年風吹日曬,沉澱了歲月的痕跡。

放眼望去,十幾個平方的屋子,一張大概是被棉花撫得光滑的木床,一架一看就有年頭的棉花機,還有一些竹耙、磨子、弓等彈棉花的工具被收了起來,懸空的貨架不再滿滿當當,只有幾床棉被被裝在透明塑膠袋子裡。想像中富有節奏的「嘣、嘣」彈棉聲,已經好久沒有響起過。

前陣子,有讀者留言,說杭州最後一家彈棉花的老字號作坊停工了,覺得很可惜。記者去了好幾次,都只看到河坊街113號,徒留著一個櫃檯,在人來人往的步行街上,吸引著遊客們好奇的目光,再仔細一看,櫃檯上放著兩個租用充電寶的機器。

難道真的就這麼停了嗎?

胡奶奶:從青絲做到白頭

1月13日這一天,記者又去了一次。這次很幸運,潘永泰號的門開著,胡蘭蘭奶奶在家。

多數時候,潘永泰號一直都開著門。不過僅僅只是開著,因為已經很久沒有營業了。櫃檯上還有幾盆綠植,櫃檯的玻璃底下,是一張張發黃的舊報紙。胡奶奶指著其中一張照片說,這就是首屆西博會上的獎品,如今已經擺在博物館。

胡奶奶今年80歲,看著很健朗,不過老人家說自己彈了幾十年棉花,落下了一些「職業病」,比如遇到天氣變化,關節會痛。

潘家的這門手藝,從溫州永嘉開始,曾經到過江蘇宜興、湖州等地方,最後在杭州落腳,一點點做大。

23歲的時候,胡奶奶從永嘉嫁到杭州,店剛開始是開在運河邊的瓜山附近,後來才搬到河坊街這裡。

嫁進潘家之後,彼時還是大姑娘的胡奶奶,一點點學起來。從一朵棉花到一床簇新的棉花被,中間有幾十道複雜的工序,在日復一日中,胡奶奶也從青絲做到了白頭。

「幾年前老頭兒沒了,我年紀也大了,就不做了。」

這門手藝,傳承到了女兒那裡。胡奶奶說女兒小時候,家裡忙的時候會在旁邊幫忙,所以學會了做棉花被。

河坊街上的這家店,只能做小一些的被子,超過兩米的大棉被,都被送到女兒家的棉被廠加工。

老底子:誰家沒潘永泰的棉被

老式的棉花機曾經在河坊街不停運轉,按照潘家自己的標準來引線、蓋紗、折邊、剪邊、軋線……不管在哪裡製作完成,都選用來自新疆的棉花,照祖輩傳下來的拍打方式,讓棉花更加鬆軟。嚴格執行各種規範的「操作標準」,是潘永泰號上百年來的堅持。

一床床自己蓋、結婚用的棉花被,從潘永泰號被提走,走進杭城的千家萬戶。很多老杭州家裡,或多或少都買過潘永泰號的棉被。

冬天來了,添上一條厚實、鬆軟的新棉花被,是大家記憶中的那一絲絲溫暖。

現在,儘管蠶絲被、羽絨被等可以選擇的被子種類越來越多,買一床被子也很容易,還是有很多人想念潘永泰號那響了幾十年的彈棉花聲。

老街坊們忘不了潘永泰號昔日的繁忙。

吳先生說自己就住在吳山廣場一帶,今年已經六十多歲的他,記得早些年天一冷,大家排隊等著做被子,「我媽媽那時候就一直在他們家做被子,現在不做了,蠻可惜的。」

現在:雖是困境,還想堅持

胡奶奶家面臨的是同樣的困境。現在,河坊街上的潘永泰號,主要是個銷售、展示的地方。前段時間,女兒家的廠房拆遷,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繼續把這床棉花被做下去。

胡奶奶說,彈棉花其實是個很費力氣的活,現在女兒也已經五十多歲了,和自己一樣,偶爾也會關節不舒服。加上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即便找到了,會這門老底子手藝、願意去堅持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潘永泰號會一直開下去嗎?

「會的。要不然我守在這裡做什麼呢。」胡奶奶說。

正如我們看到的這樣,潘永泰號只是「暫停」,等合適的地方、合適的人找好,記憶中的棉花被,就會回來了。

「彈棉花」老工藝在漸行漸遠,對於潘家來說,這家店曾經是一份營生,現在卻多了一份責任,要把這份老底子的工藝一直傳承下去。胡奶奶說,「也有人說我傻,這個地方租出去的話,一年什麼都不做,光收租金就有幾十萬。」但是她說,要是自己家不做,這門手藝也許只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她記得,最興盛的時候,杭州有兩百多家製作棉花被的作坊。

「光是這條街上就有13家。」後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都開成了各種各樣的其他鋪子,胡奶奶覺得很可惜。

「數世間事惟溫暖寬舒懷抱,願天下人以真情傳承文明」,這是潘永泰號店鋪大門口的兩句對聯,大概也是潘家後人和胡奶奶對這個行業的美好期許吧。

相關焦點

  • ...杭州最後一家棉花店的胡奶奶說——記憶中彈棉花的聲音 還會...
    浙江在線1月15日訊潘永泰號,一家老底子的棉花店,坐落在杭州河坊街113號。  在一片古色古香的街道中,潘永泰仿佛就應該屬於這裡,銅製的「潘永泰號」幾個字經過幾十年風吹日曬,沉澱了歲月的痕跡。  放眼望去,十幾個平方的屋子,一張大概是被棉花撫得光滑的木床,一架一看就有年頭的棉花機,還有一些竹耙、磨子、弓等彈棉花的工具被收了起來,懸空的貨架不再滿滿當當,只有幾床棉被被裝在透明塑膠袋子裡。想像中富有節奏的「嘣、嘣」彈棉聲,已經好久沒有響起過。  前陣子,有讀者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幫幫團欄目留言,說杭州最後一家彈棉花的老字號作坊停工了,覺得很可惜。
  • 記憶中彈棉花的聲音 還會回來的
    想像中富有節奏的「嘣、嘣」彈棉聲,已經好久沒有響起過。 前陣子,有讀者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客戶端幫幫團欄目留言,說杭州最後一家彈棉花的老字號作坊停工了,覺得很可惜。記者去了好幾次,都只看到河坊街113號,徒留著一個櫃檯,在人來人往的步行街上,吸引著遊客們好奇的目光,再仔細一看,櫃檯上放著兩個租用充電寶的機器。 難道真的就這麼停了嗎?
  • 老杭州人都蓋過,如今店家卻不得不拒客?杭城最後一間彈棉花作坊有...
    眼下天氣轉涼,不少老杭州已經開始物色過冬的棉花被了。而說到棉花被,杭州最有名的一家店,就是河坊街上的老字號潘永泰。這幾天,那裡開始忙了嗎?上午10點半,老字號潘永泰店內,一臺上世紀60年代生產的木櫥式彈棉機正在工作。
  • 在杭州彈了30多年棉花的童師傅,這兩天又...
    根據杭州氣象臺預報,下周三下午開始一直到周六,杭州都會以陰雨天氣為主。15~16日受弱冷空氣影響,最高氣溫還可能跌到16~18℃!不過,其餘時間,氣溫還不錯,最高氣溫在21~25℃;最低氣溫14~18℃。今天凌晨2點鐘,南海又生成了一個秋颱風——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熱帶風暴級),不過和我們沒什麼關係。
  • 在杭州彈了30多年棉花的童師傅,這兩天又開始忙碌
    根據杭州氣象臺預報,下周三下午開始一直到周六,杭州都會以陰雨天氣為主。15~16日受弱冷空氣影響,最高氣溫還可能跌到16~18℃!不過,其餘時間,氣溫還不錯,最高氣溫在21~25℃;最低氣溫14~18℃。
  • 「彈棉花嘞彈棉花」,富順你還知道彈棉花這門老手藝嗎?
    彈棉花啊, 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彈好了棉被, 那個姑娘要出嫁...做成一床純天然的手工棉被,必定會經歷重重考驗!在肥沃的土地裡享受風霜雨露,越過寒冬,走過暖春,到炎夏,最后豐收,蓋在身上,不僅是舒服暖和,還能聞到大自然奇妙的味道,更有人們辛勞過後享受成果,滿滿的愛意。
  • 溫暖的記憶——彈棉花
    天氣預報 1日白天:晴,西風3-4級,最高氣溫-6度; 1日夜間:晴,西風3-4級,最低氣溫-18度; 要 聞 溫暖的記憶——彈棉花
  • 三十多年老手藝彈棉花,你見過麼?滿滿都是回憶...
    一間不到20個平方的小房間裡,彈弓、磨盤、彈花棰、牽紗篾和製作好的棉花被安置得整整齊齊,一臺彈棉花的機器安靜地坐落在後半間房子內。何瀏水告訴記者,過去都是手工製作棉花被,從彈、拼到拉線、磨平,看著簡單,做起來卻也挺費時間,所以現在大都改用機器加工。「以前手工彈棉花,我們一邊彈,一邊剔,雜質都給它剔除出來,這樣才好。你如果說裡面有生棉就不可以了。」
  • 彈棉花技藝,半斤彈成八兩八,增加的在哪裡呢?
    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花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哎喲嘞呀嘞哎喲嘞呀嘞,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那個姑娘要出嫁,彈棉花呀彈棉花為了能養家我彈棉花喲,彈成了這一家去下一家喲
  • 彈棉花師傅的一席話令人深思
    前兩天去彈棉花,準備做兩個厚一點的被子,因為冬天了怕冷。今天去取被子的時候,彈棉花師傅的一席話讓我思緒翻滾。今天下班後,我去看看我前兩天送的棉花是否已經彈好了被子。去了後沒有看到我的被子,就問正在忙碌彈棉花的師傅,他說只彈好了一個,讓我先拿走,明天再來拿另一個。我想也行,要不然一次拿兩個走十多分鐘也挺累的。可是,我沒有看到我的被子呀,原來師傅已經彈好了,就是忘記給我網套過紗布了。我說沒關係,現在裹也可以,師傅很利索的很快撤布,縫紉機扎,然後套網套,可留到最後一個邊不扎就給我說好了。
  • 逐漸被人遺忘的老手藝——彈棉花
    提及彈棉花,很多人肯定會很自然地想到《巧奔妙逃》那段搞笑畫面,還有令人記憶尤深的歌曲:「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花彈成八兩八……」當然,那樣的畫面也只能在電視上看到了,現在生活已經看不到彈棉郎背著弓、拿著榔頭去別人家裡彈棉花了。
  • 市民依然鍾愛棉花被!記者帶您探奇城市裡的彈棉花店
    20多年的老棉被拿來「彈一彈」 11月25日下午,市民鍾毓成老先生將兒子一家淘汰的兩床棉被拿到了芝罘區三馬路一家棉被店裡周師傅告訴記者,他們一家是1996年從溫州老家來煙臺開彈棉花店,轉眼已經24年了。他的小店原先在二馬路,後來店面不斷擴大,前些年搬到了三馬路。「變化的不僅僅是店面,當年從老家帶來的彈花弓、彈花棰等手工彈棉花的器械也被現代彈花機所替代。」
  • 「禾綠迴轉壽司」突然關停最後一家門店是全面撤離杭州市場了嗎
    不過,上周日,杭城最後一家「禾綠迴轉壽司」關門了。不少食客前一天還在那裡消費,第二天就發現關門了。  「禾綠迴轉壽司」在杭州已經有10多年的歷史,高峰期,杭州市區有四家門店。從去年開始,陸續一家家關門,到上周日最後一家也突然關停了。  不少食客想知道,「禾綠迴轉壽司」怎麼了?是不是要撤離杭州?還是整個品牌出現問題了?
  • 餘姚新聞網丨劉雙英:彈棉花三十餘載 彈出冬日溫暖
    餘姚新聞網訊(姚界客戶端記者 張雲霞)「彈棉花啊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喲,彈好了棉被那個姑娘要出嫁。」歌曲《彈棉花》中,短短四句歌詞將彈棉花這個老行當描繪得栩栩如生。彈棉花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手藝,雖然現在羽絨被、蠶絲被越來越普及,但在很多老一輩的人心中,冬天仍然少不了一床厚實、溫暖的棉被。在馬渚鎮運河西路飲馬橋旁,有一家彈棉花店,女主人劉雙英和丈夫陳正鋼從事彈棉花行當,至今已有30餘年了。劉雙英正在整理彈好的棉絮。
  • 李子柒彈棉花,網友:她居然會彈棉花,這個需要很大力氣啊
    #李子柒彈棉花#「彈棉花呀~彈棉花~半斤棉彈成了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了新棉花,彈好那個棉被姑娘要出嫁……」出嫁的姑娘倒是沒有,但我有個可愛的老人家。去年種了我們這很多年都沒人種過的棉花!種的不多,收成也不大好!剛好夠給她做床新棉絮!
  • 「彈棉花」,一種正在消失的老行當
    12月14日下午,嘉興市南湖區鳳橋鎮西街的阿忠彈棉被店,一位做棉被30多年的老手工藝人唐師傅正忙著把需要翻新的棉花胎放進機器裡;一位老顧客等著取加工好的棉被。隨著冷空氣的到來,氣溫大幅降低,這幾天,彈棉花的生意特別好。
  • 彈棉花、老髮廊……遂平這些日漸消失的老行當你還記得多少?
    很多需要等待的、需要親眼目睹的消費已經大多成為過去例如,彈棉花。在一條老街我意外地邂逅了它斑駁的外牆,一間店鋪,一個中年男子正在那裡「彈棉花」這早已被人遺忘的行當驟然出現在我面前彈棉花是一項古老的傳統手藝
  • 一茶一坐杭州關到就剩一家店,他家儲值卡還能用嗎?
    杭州新聞客戶端訊 今天微信群裡有人在問:「據說一茶一坐杭州的店都要關光了,是真的麼?」很巧,看到這條消息的時候我正好路過眾安橋,發現一茶一坐慶春店果然已經高掛「免戰牌」。好奇地走過去看通知,上面寫著一茶一坐杭州下城區慶春店因合約到期,停止營業。邊上的房產中介一副「你怎麼才知道」的表情告訴我,這家店今年1月初就關門了,因為正好碰上了疫情,至今都沒找到下家。上網搜了搜,發現一茶一坐杭州的店已經關得就剩一家黃龍店還在營業了。打電話過去問,程店長告訴我,目前杭州的確就剩這一家還在正常營業。
  • 永泰縣長李新賢帶您領略永泰的山水人文情懷
    漫遊福州,永泰縣長李新賢帶您體驗永泰的人文情懷。永泰縣長李新賢介紹到不論走到哪兒,美食特產是最能體現當地民俗風情的代表之一,永泰亦是如此。永泰特產主要有李果、青梅、柿子、板慄、西甜瓜等水果及其產品,此外香菇、綠茶、茶油、地瓜燒酒、加飯酒及竹草編、軟木畫等也極具特色。永泰蜜餞聞名遐邇,主要產品有李幹、化核嘉應子、蜜李餅、鹽水梅、酸梅露等。
  • 李子柒到底是什麼仙女啊,竟然還會彈棉花
    講真你永遠無法想像,一個女生在自家小院裡彈棉花是一件多麼有魅力的事情,要知道是彈棉花是一項相當繁雜的技術活啊。 或許李子柒的最大魅力就在於,你永遠無法想像她還會什麼。 在這個短視頻時代,其實我們真的喜歡看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