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多年的玉文化是華夏炎黃子孫的靈魂,只有玉最能代表中國人的人文和歷史。從秦代開始,用玉做璽是皇帝的專用,指喻皇位,玉璽世代相傳,擁有者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皇帝之寶的解釋皇帝印璽之一。用於慰勞王公的文書頌布詔書之用,參見「 皇帝行寶 」(寳) bǎo 玉器,泛指珍貴的東西:寶貝。寶劍。寶物。寶藏(z刵g )。國寶。財寶。珍寶。傳(chu俷 )家寶。如獲至寶。寶貴。 帝王的印信,借指帝位:寶座。登大寶,皇帝登基的玉印章等。家傳古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早年收藏和田白玉雕刻的盤龍印章玉璽,正宗新疆和田白玉質沁色自然開門到代真品,玉質脂粉好密度高分量足,玉質油潤細膩,品相完整。整體圓雕 ,雕琢精細上部雕琢盤龍造型 ,底部有落款皇帝之寶周圈雕琢文字,雕琢精細,皇家風格造型霸氣,歷史痕跡較為明顯是皇家貴族擁有的古代珍貴稀少皇帝玉璽分享鑑賞。

唐朝武則天時因得「璽」與「死」音近,遂改稱為「寶」。以後各朝就把象徵皇權的印章改稱為「寶」了。清朝皇帝印章襲唐以來稱寶的傳統,僅有個別稱璽的,玉一直是皇帝帝後印章的專用材質。皇帝之印稱寶為清制,皇帝的印信稱為御寶,清初設御寶於交泰殿,成立尚寶司。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考定玉譜,藏於交泰殿之印25方。

太上皇帝之寶」的「大」,官方已經給出了明確定義:它是清宮帝後寶璽中最大的一方,體現了太上皇權力的至高無上。因此,乾隆皇帝御用的二十五方璽印也就被稱為「二十五寶」了。乾隆帝根據《周易》典故中有「天數二十有五」之說,二十五是個吉祥數,選二十五方國璽,是預示大清能傳至二十五世。《清史稿》的記載,這二十五寶分別是:大清受命之寶,白玉質;皇帝奉天之寶,碧玉質;大清嗣天子寶,金質;皇帝之寶(頒布詔書),白玉質;天子之寶,白玉質;皇帝尊親之寶,白玉質;皇帝親親之寶,白玉質;皇帝行寶,碧玉質;皇帝信寶;白玉質;天子行寶,碧玉質;天子信寶,青玉質;敬天勤民之寶,白玉質;制誥之寶;青玉質;敕命之寶,碧玉質;垂訓之寶,碧玉質;命德之寶,青玉質;欽文之璽,墨玉質;表章經史之寶,碧玉質;巡狩天下之寶,青玉質;討罪安民之寶;青玉質;制馭六師之寶,墨玉質;敕正萬邦之寶,青玉質;敕正萬民之寶,青玉質;廣運之寶,墨玉質。

清代二十五寶印章皆為金質或玉質,形體碩大。大者達19.6釐米見方,小者乃6釐米左右。其鈕式有交龍、蹲龍及盤龍三種。皆為滿漢兩種文字,漢書用篆字,滿文則用本字。乾隆皇帝覺得這兩種書體不協調,因之決定除「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天子寶先代相承、傳為世守者,不敢輕易」,皇帝之寶」以下二十一方,一律改鐫,將其中滿文本字悉改為篆體篆刻漢文。

以前各朝代的皇帝寶璽存世者已經寥寥無幾,唯明清兩朝的帝璽有較多的遺存,特別是清代皇帝寶璽較完整地保存下來,除少數因戰亂散失民間和海外,絕大部分仍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寶璽都是皇帝的御用之物,能夠代表皇帝身份信息的物證,最主要有玉璽,玉冠飾帽子,身上穿的玉腰帶等等!死後高等級別穿的是金縷玉衣。

家傳古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每天分享促進傳播古玉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為宗旨,交流古玉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真的喜歡古代文物喜歡收藏,喜歡中國傳統文化,那就百度關注家傳古玉說傳承,謝謝您的點讚收藏和轉發歡迎大家加入中華玉文化交流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