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傳統文化,「祭祀神靈」佔有一席之地。「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就是說戰爭和祭祀是國家大事。
在眾多的朝代中,殷商又是最重祭祀的。上至軍國大事,下至平民生活,只要在人需要做出抉擇時,就要佔卜吉兇,祭祀先祖。
但是說到祭祀,就離不開祭品,往往祭品都有兩種:豬牛羊等動物或者玉帛、酒水等生活用品。但是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就是活生生的人!儘管,這被稱為最珍貴且實用的祭品,但是可想而知,這是多麼殘忍的。
在商代更早些的時候,就已經流行人祭了。那麼這麼惡劣的風俗從何而來?
與文明的現代社會不同,原始社會是存在人吃人的舊習的。這不像「海難中的被逼到不得已吃人」,而是原始人本就有這樣的生存繁衍本能。社會進步之後,雖然食人的事件被制止被淘汰了,但是其遺留下來的,就是依舊十分殘忍的「活人祭祀」。
西安半坡遺址上,就有考古學者在一處遺蹟發現被砍下的人骨,旁邊的陶罐就是祭祀用的,很明顯,這刻意留下的頭骨就是祭品之一。
這人祭的意義是非常矛盾的,人們只是為了求得神靈的護佑,卻犧牲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平安健康的權力。
作為商代的文獻甲骨文,就為我們記錄下了很多寶貴的數據,在1350片提到「人祭」的甲骨上,記載有最大規模500人的活祭,僅僅是記錄過活祭人數(有的未記錄多少人)的甲骨,其數據累加起來就超過了15000人。
在現今發現的安陽殷墟中,發現的人祭大坑數不勝數,為何這種風俗如此盛行在那個時代呢?難道活人竟如此沒有價值嗎?
在《禮記》中,孔子表示:「尊神」是夏商周共有的信仰,一切活動都要以佔卜的形式過問神靈才可行,為了而表達最高的敬意,豬狗羊顯然不夠資格。
特別是殷商時期,統治者為了給自己披上主宰生死的神另外衣,借這樣的手段控制民眾,在那個時代也是說得過去的。
另外,由於對神靈的嚮往,導致當時的人有「人死後會到另一個世界」的觀念,而當時的一個群體「奴隸」,是作為貴族的私人財產的,被認為也可以帶到另一個世界,繼續被驅使,奴隸階級,沒有發言的權力。
當然,在歷史的潮流中,人們的自我意識漸漸覺醒後,就發現了人的價值,以至於產生類似「人定勝天」想法,所以後來的朝代,人們對鬼神之事沒有了蒙昧時代的狂熱,這樣的事情,也就漸漸消失了。
後人可能無法想像,在以往那些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有多少人正被押往生命的盡頭。
原創/文化人小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