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記載15000人用於祭祀,殷商為何如此殘忍,活人比不過死人

2020-12-12 左岸方言

中華的傳統文化,「祭祀神靈」佔有一席之地。「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就是說戰爭和祭祀是國家大事。

在眾多的朝代中,殷商又是最重祭祀的。上至軍國大事,下至平民生活,只要在人需要做出抉擇時,就要佔卜吉兇,祭祀先祖。

但是說到祭祀,就離不開祭品,往往祭品都有兩種:豬牛羊等動物或者玉帛、酒水等生活用品。但是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就是活生生的人!儘管,這被稱為最珍貴且實用的祭品,但是可想而知,這是多麼殘忍的。

在商代更早些的時候,就已經流行人祭了。那麼這麼惡劣的風俗從何而來?

與文明的現代社會不同,原始社會是存在人吃人的舊習的。這不像「海難中的被逼到不得已吃人」,而是原始人本就有這樣的生存繁衍本能。社會進步之後,雖然食人的事件被制止被淘汰了,但是其遺留下來的,就是依舊十分殘忍的「活人祭祀」。

西安半坡遺址上,就有考古學者在一處遺蹟發現被砍下的人骨,旁邊的陶罐就是祭祀用的,很明顯,這刻意留下的頭骨就是祭品之一。

這人祭的意義是非常矛盾的,人們只是為了求得神靈的護佑,卻犧牲了另外一部分人的平安健康的權力。

作為商代的文獻甲骨文,就為我們記錄下了很多寶貴的數據,在1350片提到「人祭」的甲骨上,記載有最大規模500人的活祭,僅僅是記錄過活祭人數(有的未記錄多少人)的甲骨,其數據累加起來就超過了15000人。

在現今發現的安陽殷墟中,發現的人祭大坑數不勝數,為何這種風俗如此盛行在那個時代呢?難道活人竟如此沒有價值嗎?

在《禮記》中,孔子表示:「尊神」是夏商周共有的信仰,一切活動都要以佔卜的形式過問神靈才可行,為了而表達最高的敬意,豬狗羊顯然不夠資格。

特別是殷商時期,統治者為了給自己披上主宰生死的神另外衣,借這樣的手段控制民眾,在那個時代也是說得過去的。

另外,由於對神靈的嚮往,導致當時的人有「人死後會到另一個世界」的觀念,而當時的一個群體「奴隸」,是作為貴族的私人財產的,被認為也可以帶到另一個世界,繼續被驅使,奴隸階級,沒有發言的權力。

當然,在歷史的潮流中,人們的自我意識漸漸覺醒後,就發現了人的價值,以至於產生類似「人定勝天」想法,所以後來的朝代,人們對鬼神之事沒有了蒙昧時代的狂熱,這樣的事情,也就漸漸消失了。

後人可能無法想像,在以往那些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夜晚,有多少人正被押往生命的盡頭。

原創/文化人小陳

相關焦點

  • 殷商:500年歷史背後的殘酷噬人文化
    對於商朝,我們印象最深的應當是這個王朝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譬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以及在清代末年不斷挖掘出的甲骨文碎片。在這些文化底蘊上,商朝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且又美麗的色彩,探索有關於甲骨文之中所隱藏的秘密和王朝紀年成了考古學界的大熱,但是,在這些文物的背後,卻隱藏著殷商社會陰森恐怖的文化傳統,特別是他們的「噬人」文化風俗讓人觸目驚心。
  • 揭秘史上最殘忍的祭祀儀式——人祭
    古代祭祀儀式種類繁多,表現形式也根據朝代和地區的不同有所變化,在眾多祭祀儀式中最殘忍的莫過於「活人祭」了。人祭,顧名思義就是拿人作為祭品來祭祀神靈,古書稱「用人」後世稱「人祭」。現在影視作品中也常常出現,著名小說《盜墓筆記之蛇沼鬼城》中也出現過「活人祭」的記載,如「人頭陶罐」等。這種活人祭祀的此種祭祀方式起源於原始社會,通常將戰俘、婦女、兒童殺害用以祭祀神靈以告勝利。
  • 龍嶺迷窟鷓鴣哨取殮衣女屍顯,但「屍體」本意是祭祀cosplay活人
    劇中的「屍變」,以及現實生活中的屍體,都是指的是死去人的身體,其實在中國歷史上,屍體最早的本意並不指死人身體,而是在國家在祭祀的時候,由活人扮演祖先,接受祭拜貢享。據楊寬教授撰寫的《戰國史》考證和記載。西周春秋時代祭祀祖先用「屍」,就是找活人裝扮成祖先的樣子來接受祭祀,這就是「屍」的本意,最早的意思。按照禮制,就是扮演死去的祖先,也不能隨隨便便找個人,禮制祭祖時候必須用同姓為「屍」,用同姓的人來Cosplay,而且必須是孫子一輩中的人。
  • 印第安人真是中國殷商遺民?圖形相似甲骨文,青銅外貌相似
    印第安人真是中國殷商遺民?都喜歡玉器,圖形相似甲骨文,青銅外貌一致自古以來,龍就是中華文化的象徵。不過在戰爭過後,殷商十萬大軍竟然離奇失蹤,再也找不到人影,學者猜測是這些人去了美洲並把中國龍文化帶出了國門。印第安文化起源於公元前1000年的奧爾梅克文化,也就是在這裡,考古專家發現了兩條中國龍:鼉龍和螭龍。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大龍和小龍。在眾多考古專家的分析下,他們指出:印第安的神話傳說與中國神話傳說極為相似。
  • 甲骨文——夏朝乃至上古文明存在的鐵證
    甲骨文,是殷商時期用於記載事件及其卜辭的文字。迄今為止,已經被發現的單字有約4600個。它們具備書法的三要素,符合漢字「六書」的規範。是一種嚴密、系統而又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存在既是殷商文明的最好詮釋,更是夏朝乃至上古文明存在的鐵證。
  • 祭祀祖先和迷信沒有關係。凡是做給死人看的事,都是做給活人看的
    紅頂商人:胡雪巖祭祀,是中國傳統重要的禮儀。祭祀死者是為了讓亡魂安息。祭祀祖先,是為表示我們不忘本。祭祀天地,是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胡雪巖戰亂之後賑災、施米,有的人領了一次又領一次。這還不算什麼,領了還去賣,簡直氣死人。老實講做好事也是很難做的。底下的人就說「這樣還得了,這樣不公平。」年輕力壯的人整天在排隊,別人想要的也得不到。這樣就失去意義了。所以他們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 奧爾梅克文明,瑪雅文明的前身,還是殷商人建立的,真的嗎?
    得勝的隊盡享榮譽,而失敗的隊就要以隊長的頭顱來祭祀神靈。球場旁邊就有一個骷髏臺,上面存放著歷屆比賽失敗的球隊隊長獻出的頭顱。直到許多年以後,這種習俗才改為以雕像代替。不過,獻出生命的球員也會被當成敬神的英雄來看待。當公元3世紀以後,奧爾梅克文明本身逐漸衰落,瑪雅人從他們手中接過了文明的火把,並使它進一步發揚光大。
  • 基督徒有兩種人:一種是在死人中找活人,一種是活人中尋找死人
    《聖經新約全書》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體復活,復活節因此得名。復活節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重要性超過聖誕節,宗教起源與節期在以色列。按《聖經馬太福音》的說法,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三天復活,因而設立此節。
  • 商朝有哪些祭祀手段?他們人祭時,用的是戰俘還是本國貴族?
    這兩種權力的平衡模式就是祭祀,而大部分祭品都是活人。商朝的祭祀手段有兩種:人殉、活祭。人殉很好理解,王室或者貴族成員死後,要用人作為配置品一直隨葬墓地,這在現代考古得到了很多的印證,比如著名的商朝婦好墓,就發掘出了很多人殉遺骨,而且分門別類,殉葬人數很多,種類也不少,有男性,有女性,還有兒童。
  • 一個是死人給活人投PIAO,一個是活人給死人投PIAO,高下立判,善惡畢現
    這黑色幽默可以,畫面感十足,讓人哭笑不得。不過,剛過完78歲生日的Sleepy Joe的確向世人顯露了他超乎常人的號召力。據外媒報導,他的投PIAO者不負眾望,年齡一路攀升,目前最高記錄為197歲,出生於1823年。記住,這是人類最年長的選民,沒有之一。
  • 章太炎為何聲稱甲骨文系偽造?只因此人以甲骨文質疑《說文解字》
    羅振玉採用甲骨文反證《說文》之誤,竟達70個字之多。但《說文解字》這部書是古文字的經典著作,羅振玉自然也引起了保守者的反擊。1919年,章太炎在《國故論衡理惑論》中,指出「其人蓋欺世豫賈之徒」,認為甲骨文系偽作;而且搜藏傳播者「非貞信之人」,這自然說的就是羅振玉。
  • 你看賈家敗落後住的鐵檻寺:不分活人死人
    你看賈家敗落後住的鐵檻寺:不分活人死人風月寶鑑鏡這把鏡子十分奇怪,賈瑞從它照看,看到的不是自己的容貌,而是他心心念念的王熙鳳的影子。更加奇怪的是,鏡子正面是風姿卓越的鳳姐,背面竟是一具骷髏。關於這把鏡子,曹翁寫得影影綽綽,十分隱晦,曹翁究竟想通過賈瑞這個諱莫如深的角色表達什麼,為何「恍如神妃仙子」一般的王熙鳳,在風月鑑背面竟是一具骷髏?
  • 商朝的祭祀文化有多可怕?
    商朝的祭祀文化特別濃厚,從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青銅器祭祀文物就能看出商朝人對於祭祀的重視。活人祭祀既非始於商代,也沒有停止於商代,但是在商代特別盛行。商代的活人祭祀方式多種多樣,有擊殺、砍頭、燒死、投水、剖開身體、取出內臟等等。
  • 死人為什麼會給活人託夢?
    這是人們心裡正常的想法和意識的區分,到底死人能不能給活人託夢,這是一個非常尖端的陰陽揭秘。因為人死後是靈魂,也是鬼魂,常人說陰陽兩層天,陰性的物質和陽性的物質是無法接融的,對於這個陰陽的概念在法道中曾經有過說法,法無定法一切事物的轉化和超越都有它的特殊性。死人和活人也是一樣,活著的人成為陽性的人,死了的人成為陰性的人,這樣兩種剎那的轉變和陰陽的區分是非常的殘酷。
  • 恐怖的活人獻祭:挖出跳動的心臟,披著人皮跳舞
    早期的人類世界與眾神息息相關,他們相信萬物都有眾神主宰,神有不悅,人就會一命嗚呼。向神獻祭也就一步一步形成了,最早的獻祭竟然可以追溯到1萬年前。而獻祭的方式也是極盡殘忍狠毒之能事,把人性中殘酷和獵奇的本性發揮到了極致。
  • 誰挖掘了「殷墟」,誰研究了甲骨文?
    清代的小說家,《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鄂,他還是第一個給甲骨文著錄的人。劉鄂從自己的收藏的甲骨中精選一千零五十八片拓印出書,書名《鐵雲藏龜》。但劉鄂對於甲骨的研究並不深入,就在《鐵雲藏龜》出版的第二年,1904年孫詒讓出版了《契文舉例》,把甲骨文進行分類:日月、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國、典禮、文字、雜例。
  • 殷商大軍與奧爾梅克
    當初有人提出這個觀點時被人斥為「天方夜譚」。然而時至今日,殷人東渡說又有了新的佐證。殷商末年(大約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十一年)周軍奇襲殷都朝歌,殷商的軍隊倉促應戰,結果全軍覆沒,國破家亡。一個比周國強大得多的殷商為什麼會亡於周呢?歷史學家們研究了這一段歷史之後發現,原因是當時商朝大軍正在山東打仗,並取得了勝利,舉國上下沉浸於歡慶之中。他們沒有防備周軍從背後襲來,招致了殺身之禍。
  • 雪山挖出一具不腐女屍,已安祥沉睡了500年,屍檢讓人後背發涼!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祭祀其實是在心裡思維的終極意義桑感悟人神溝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實現人神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慾念。祭祀的對象就是神靈。在人類早期時代,人們對於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現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懼,因此才產生了這種對神靈的頂禮膜拜,目的就是求其降福免災。《史記·禮書》記載:「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會意字》閱讀答案(2020年吉林省中考題)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會意字①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形字和會意宇,形象反映了殷商社會客觀事物的主要特徵和生活狀況,對甲骨文字形體進行考古學研究,是釋讀甲骨文字的一種有效的方法。②先說一下象形字。甲骨文的戈字(見圖1),上部橫道,代表著戈頭,豎道是戈柲(bì)即戈把,是木頭做的。般代的戈,戈把長度大概在80釐米至1米左右。甲骨文的戈應源於這種安上木柲的銅戈。殷墟墓葬出土的銅戈,大多數都只剩下鋼戈頭,沒有木把了。④簡化、線條化表現實物形狀,產生了象形字。甲骨文的牛字(見圖2),是簡化了的牛頭正面形,是牛頭線條化的一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