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進高質量發展 建設國家物流中心
武漢是國家確定的全國性物流節點、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和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在全國物流業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12月10日,武漢市政府官網發布《武漢市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網絡化、專業化、集約化、智慧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力爭全市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繼續保持內陸領先、全國靠前的成本優勢。
「以物流業高質量發展,帶動城市能級全面提升。」武漢市物流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稱,該《計劃》為推動國家物流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要樞紐提供強有力保證。
發展50條國內全貨機航線
建設中部陸海聯運大通道
12月12日上午,隨著汽笛一聲長鳴,一輛搭載日本貨物的中歐班列從吳家山站緩緩開出,這意味著日本-武漢-歐洲貨櫃水鐵聯運國際中轉新通道正式打通。相較傳統海運通道,將日本到歐洲的貨物運輸時間由原來的45天縮短至22天左右。這是武漢推進物流「降本增效」,構建中部陸海聯運大通道一個縮影。
武漢市物流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計劃》總體要求,到2022年,武漢加快實施航空「雙樞紐」戰略,構建80條國際航空大通道,發展50條國內全貨機航線;加快建設中部陸海聯運大通道,包括6條國際鐵路幹線通道、2條江海直航通道、4條鐵海聯運通道和2條江海聯運通道。
在城市配送體系方面,將建成以「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為支撐的三級城市配送網絡。具體為,新建或改造配送中心8個以上、冷庫30萬噸以上,新增標準化冷藏車和新能源配送車分別達500臺以上和3000臺以上,新增智能快件箱4000組以上,建設村級快遞網點1500個以上。
此外,為提高物流企業綜合實力,將引進培育物流總部5家以上,培育3A級物流企業30家以上,打造供應鏈協同平臺10個以上。
「到2022年,要完成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這一目標任重道遠。」武漢市物流辦公室解讀稱,該《計劃》突出「降成本、提效率」主線,以提升物流基礎設施能力為支撐,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為保障,著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六大物流基礎設施網絡
提高物流運轉效率
物流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對於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高實體經濟運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據武漢市物流辦公室統計,2019年,武漢社會物流總額超4萬億元,物流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總量9.5%,穩居服務業三大千億板塊第2位,產業規模總體位居全國城市前六、中部地區首位;2019年,武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為13.65%,低於全國同期1.05個百分點。
「物流降本增效積極推進,為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武漢市物流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稱,今年10月份,武漢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入圍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為中部省會中唯一入選的國家物流樞紐。
「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是未來武漢物流業發展的關鍵任務,是國家戰略實施及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武漢市物流辦公室解讀該《計劃》稱,為加快武漢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作體系,在該《計劃》中著力完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包括優先發展「雙樞紐」航空貨運網、突破發展「兩廊」支撐多式聯運網、鞏固發展「雙輪驅動」水路航運網、提升發展「一環八向」鐵路貨運網、改善發展「6環24射」道路貨運網和完善發展「三級節點」城市配送網6個方面,提高物流運轉效率。
據悉,未來3年,將推進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T2航站樓改造等機場擴容工程,加快航空物流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武漢天河機場、鄂州機場運營合作對接,加速構建國際及地區航線網絡,協同構建國內全貨機航線網絡,鞏固武漢天河機場中部地區國際門戶樞紐地位,推動鄂州機場建成一流航空貨運樞紐。
引進物流「頭部企業」設區域總部
構建智慧物流發展體系
近年來,我市先後引進了阿里菜鳥、京東、蘇寧等九大電商,敦豪、順豐、「四通一達」等十大快遞,普洛斯、嘉民、寶灣等知名物流地產商在漢設立地區總部或大型物流基地,物流樞紐功能得到鞏固和提升。
「目前,全球前50強物流企業,超過八成進駐武漢。」武漢市物流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稱,隨著武漢加快推進國家商貿物流中心建設,一大批國內外頂級物流企業加速布局武漢。
該《計劃》明確,未來3年,武漢將大力培育引進物流「頭部企業」,瞄準「五類500強」、全球物流100強,積極引進敦豪、菜鳥網絡、京東物流等國際國內物流頭部企業在漢設立區域總部或功能性總部。支持中遠海運集團、東風集團等央企在漢設立物流總部,引導武漢港發集團、武漢商貿集團等本地龍頭企業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
「不斷提升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武漢市物流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解讀該《計劃》稱,未來3年,我市還將提高現代供應鏈發展水平、大力發展特色物流、加快發展智慧物流、健全應急物流體系,增強物流業發展內生動力,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加快發展智慧物流方面,我市將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城市配送、供應鏈協同三大平臺,建設智能交通樞紐、數字物流園區、智能倉儲集配中心、智能快件箱四類終端,形成「3+4」武漢智慧物流發展體系,為建設國家商貿物流中心提供重要支撐。
在健全應急物流體系方面,將加快推進國家區域應急救援中心華中區域中心、國家華中區域應急物資供應鏈中心和應急物流樞紐建設,完善蔡甸通航產業園航空救援設施功能,提高區域應急保障能力。
小資金撬動大發展
六大舉措推動物流降本增效
近年來,我市冷鏈物流發展迅猛,冷鏈物流企業規模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今年7月份,武漢市山綠農產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獲批國家首批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據悉,包括山綠集團在內的多家規模化冷鏈運營企業獲得了運營補貼資金,年電費補貼最高近100萬元。
市物流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我市出臺了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包括保障項目用地、支持冷庫規模化發展、鼓勵行業創新以及支持企業創建品牌等12條政策措施,促進全市物流業降本増效,高質量發展。
「兩年來累計發放獎補資金3500多萬元,不僅成功打造了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國家智能化倉儲示範基地等國家級行業創新品牌,還培育了一批國家3A級以上物流企業和省重點物流企業,提升了我市物流業整體品牌實力和發展環境。」 市物流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稱,截至目前,武漢市A級物流企業達201家,僅次於上海位居全國城市第2位;現有運營冷庫規模達到124萬噸,冷藏車保有量近1500臺,顯著提升了消費物流服務水平。
而此次發布《計劃》,將從優化「一港六園八中心」空間布局、保障物流項目用地需求、優化城市配送車輛通行停靠管理、增強口岸功能和服務水平、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降低物流稅費成本6方面,建立健全物流業政策支持體系,推進物流降本增效。
其中,在保障物流項目用地需求方面,對國家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和市級重點物流項目,實施項目用地預報和預安排制度,優先納入全市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和供應計劃予以保障;在優化城市配送車輛通行停靠管理方面,把運送生鮮食品、藥品等車輛視同城市公共運輸,保障其全天候通行。
同時,用足用活財政資金撬動作用。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央專項資金,支持推動一批功能性、基礎性交通物流重大項目建設。發揮市級物流專項資金引導作用,用足用好A級物流企業、冷庫設施、新能源物流車等既有獎補政策,助推物流企業做大做強。
此外,《計劃》從提高思想認識、強化協同機制、細化責任分工、強化考核督辦、完善監測體系五個方面對保障措施提出了具體要求。
(文章來源:長江日報)
(責任編輯:DF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