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從一根皮膚毛孔中,所釋放一切的光明,其數是無量無垠,仿佛恆河沙數那般多。不僅一根皮膚毛孔能那樣冒光,便是全部一切皮膚毛孔全是那樣,能釋放諸多的光明,不盡相同。這類妙人生境界,是佛的三昧能量所扶持,令菩薩釋放諸多光明,來教化諸多眾生。
在前面常說觀音菩薩釋放諸多的光明,用諸多的三昧能量,來忠恕之道眾生。在諸佛的皮膚毛孔中,又釋放無量無垠的光明,來醒悟眾生。這類光明,有的眾生能見到,有的眾生見不到。為何?由於有宿緣或現因的關聯。故有聰慧的眾生能見到佛光,愚痴的眾生就不可以見到佛光。
宿緣有四種:昔同行業、愛其行、能隨喜、只見所作。略釋以下:
一昔同行業:在往日的情況下,和佛在一起,做一樣的工作中,因此此生得見佛光。
二愛其行:佛在因人的情況下,修習諸多苦行。自身儘管不可以修行,但是喜好而讚美,有了這類宿緣的緣故,而能見到佛光。
三能隨喜:能隨喜做功德。比如有人造廟,便出錢出力,協助造廟。許多人建道場,便竭盡所能,來支援進行,這才可以見佛光。
四但見所作:在往日見到諸佛觀音菩薩在因人所修的行門時,儘管沒有同業,沒有愛其行,沒有隨喜,但是都沒有抵制。那樣的情況,也是機會見到佛光。
現因有三種:修廣福、供多佛、求佛果。略釋以下:
一修廣福:便是修眾多的福田,供養三寶,救助眾生。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秉持」。能修福田,就能見到佛光。
二線供多佛:要畢恭畢敬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有此福報,也可以見到佛光。
三求佛果:修行的目地,並不是託人天的功德,只是可求強大的佛果。那樣,也可以見到佛光。
有這七種遠緣近因,才可以見到諸佛的光明。假如沒有足這七種姻緣,那就是不容易見到佛光。看不到佛光有三種因,是哪三種因呢?
一凡愚:凡庸愚痴的人,是沒有機會見到佛的光明。為何?由於沒有聰慧,因此不認識佛光。
二邪信外道:由于堅信外道的邪知邪見謬誤,這類人,是見不到佛光。
三劣解二乘:聲聞和緣覺,儘管修習佛教,可是不了解佛教真正義,因此也看不到佛光。
這三種人,仿佛無目地的盲人,不知道佛光是什麼的樣子。人們便是這三種人當中的一分子,因此見不到佛光。要相見佛光的話,儘管沒有宿緣,但修現因,還可以見到佛光。
佛如今所放的光明,許多人見到,許多人見不上,能見到的就由於有這類因緣,它是獲得完滿大覺金仙的聰慧自得,及神通用途所主要表現的人生境界。
佛在往日時,可求強大正等正覺佛果,以前捨生而甘願。為修福修慧,而忍人所不能容忍的,令人所不可以讓的。由於修人所不可以修的苦行,非機動車所不可以行得福報,因此造就難成的佛果。
那時候有緣分的眾生,受佛這類個人行為的打動,也同修福業,愛樂佛所修的行門,隨喜讚嘆佛的福報。由於有這類宿緣,因此見到佛光。它是佛自得神通的人生境界。
假定有眾生自修諸多福業,務必先從供養諸佛剛開始,要供養沒有總數的諸佛。不用到十方去供養,諸佛就在眼前。說白了「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倘若有摯誠懇切的心,來供養於佛,佛就接納你的供養。佛在哪兒?佛是盡虛空遍法界,無在莫不在。若能真誠供養,隨處常有佛,不真誠供養,哪兒都沒有佛。
人們拜佛的情況下,務必畢恭畢敬,不能左顧右盼,更不能敷衍了事。一邊拜佛,一邊打空想,浮想聯翩,那樣怎也有感應道交呢?因此在拜佛的情況下,要念這首偈頌:「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菩薩影現中。我背影現諸佛前,面臉接足歸命禮。」我們都是能星期諸佛觀音菩薩的眾生,人們所星期是十方諸佛觀音菩薩;這二種性全是空寂。有些人說:「既然是空寂的,那麼,人們就不必拜佛了!」這類觀念是不正確的。它是說天性是空的,但要想證的無為法,需先從有為法學起。
沒有證到空理的情況下,不能存這類不正當性的觀念,要知道真空泵是以妙有生出去的。儘管是性空寂,可是正中間可有一種磁感應道交。這類磁感應道交很難以置信!你拜佛,佛受禮,能提升你的福慧。換句話說拜佛是感,受禮是應;那樣,便是道交。我的道場,仿佛帝釋天的吉祥如意珠,不管全都能現出去。十方諸佛菩薩的法身,都會如意珠中現出去。現在我拜佛,我的身現於十方諸佛眼前。我的面臉接佛足,它是行歸命禮。如今請大伙兒留意!拜佛的情況下,能專一其心,就會有感應道交難以置信的人生境界。
針對佛全部的福報,我們要發願,向佛學習,造就佛所造就的福報。但凡佛所修的福報,我們都要做得到。由於能自修眾福業,能供養十方無量諸佛,願拜佛福報,因此這種光明,可讓開悟,遂心滿願。
諸佛所釋放的光明,映照一切眾生,但是有的眾生能見到,有的眾生見不上,為何?由於有聰慧的眾生,才可以見到佛光;沒有聰慧的眾生,就見不上佛光。仿佛盲人,一出世就沒有雙眼,壓根沒有見過太陽光,並並不是沒有太陽出現在人世間,一切有雙眼的人都能見到太陽光的光明。它是各隨各的所修福業,而能見到佛光。
菩薩所放的光明,也和自然光一樣。有大善根大智慧的人,都能見到這類光明。全部愚痴的凡夫、邪信的外道、劣解的二乘人(她們儘管證果,但是聰慧還不夠,因此「有眼不見盧舍那,有耳不聞圓頓教」),這三種人,是見不到這種光明。
用摩尼寶所造的城堡、所做的輦乘,都用妙寶和靈香來莊重來塗瑩。這類宮殿和輦乘,有福得的人當然而備,但絕不是無品行人能夠定居的屋和能夠乘的車。
觀音菩薩應放的光明,也是那樣,能照觸有大智慧的人。但凡邪信外道的人,信邪不相信正,知見不正當性,既自私自利又自利,沒有正知正見,徹底是邪知邪見。劣解的二乘人,也就是聲聞緣覺,她們沒有真實掌握佛教。凡夫的愚痴人,都沒有聰慧,搞不懂佛法。這三種人,是不容易見到這類光明。假定許多人能見到這類光明,有諸多不一樣的區別,而能長出清靜的相信解,就能始終斷決一切疑惑網。如有懷疑心,就和佛法不相應,沒有懷疑心,就很快造就無上佛果的功德。
回向偈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回向偈二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若有錯誤皆懺悔!若有福德皆回向!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