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諸天梵王追尋佛光,請佛為眾生轉法輪(41)

2020-12-19 經典悅讀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

南方國土的大光明

【又諸比丘,南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各自見宮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稀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此光曜?】

前面講了東方五百萬億國土、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的大光明。這裡接著講南方。

同樣的,南方的諸大梵王各自見到自己的宮殿光明照耀從未曾有,也都紛紛歡喜踴躍。他們相互拜訪議論這件事:「是什麼因緣,令我等的宮殿有如此的光耀呢?」

色界天的諸大梵王,一般都是住在四禪八定中。大通智勝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六種震動和大光明,將他們從色想禪定中喚醒。而他們對大光明的歡喜和疑惑,是他們得以進步的契機。

【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為諸梵眾而說偈言:我等諸宮殿,光明甚威曜,此非無因緣,是相宜求之。過於百千劫,未曾見是相,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這個時候,梵眾中有一個叫妙法的大梵天王說偈云:「我們的宮殿光明威耀,這並非是沒有因緣的。我們應當共同一心去推求之。過去的百千劫中我們都沒有見到如此勝相,這不是大德天生,就一定是佛出現在世間了。」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北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於是,這五百萬億國土的諸梵天王,帶著他們的宮殿,又各自以衣祴(盛華器具)盛滿各種天華,共同前往北方推尋此光明相。見到大通智勝如來坐在道場菩提樹下的師子座上,諸天龍八部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位王子請佛轉法輪。

南方喻慧,北方喻定。從南方到北方,即是說,從慧開始起修,到具備一定的禪定功夫,定慧等持時,就能見到佛。

這就好比,我們習得了《法華經》的智慧,光有這個智慧妙法還不夠,無量義處三昧的禪定功夫也要跟上去,如此定慧等持,必能見到大通智勝佛。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見到了大通智勝佛,諸位梵天王皆頭面禮敬佛陀,繞佛百千周。

他們以天華散在佛上。這些天華如須彌山一樣高大,比喻在覺悟心性上修無上菩提心因。

他們以高十由旬的菩提樹供養佛陀,比喻在塵性上涵蓋十法界。

他們各自以宮殿供養佛陀,比喻不染相見,無分別的淨識。

以上三種供養,簡單講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意思。

【爾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世尊甚難見,破諸煩惱者,過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見。諸饑渴眾生,以法雨充滿。昔所未曾睹,無量智慧者,如優曇缽華,今日乃值遇。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世尊大慈愍,惟願垂納受。】

作完了供養。諸位梵天王當即在佛面前一心同聲偈頌道:

「世尊甚為難見,能幫助眾生破除一切煩惱。百三十劫過去了,我們如今才能得以一見世尊。願世尊的解脫法雨,能夠充滿一切饑渴眾生的心田。我們過去沒有見到擁有如此無量智慧的人,這樣的機緣,珍貴得如同優曇缽華一樣,我們直到如今才得以遇到。我們的宮殿,因為蒙受慧光的緣故而莊嚴莊飾。願世尊垂下大慈悲,收下我們的宮殿。」

奉獻宮殿給世尊,可以理解為滅除一切執著相見。

爾時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作是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皆獲安隱而得度脫。時諸梵天王一心同聲以偈頌曰: 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無量眾生。我等鹹歸請,當演深遠音。】

諸梵天王以偈讚嘆佛後,請法說:「惟願世尊轉法輪,令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等,皆能獲得安隱而得到解脫。

他們請的安隱解脫法,是大乘法,誠如他們偈子中所說的:願佛轉無上法輪,度無量眾生。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默然許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復如是。】

大通智勝佛默然答許了這個請求。默然,無分別中不礙分別。

西南方諸梵王、下方諸梵王的請法,也同樣都是大乘菩薩的請法。這裡省略了。

上方國土的大光明

【爾時上方五百萬億國土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宮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歡喜踴躍生稀有心,即各相詣,共議此事:以何因緣,我等宮殿有斯光明?

大通智勝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六種震動和威光,同樣也到達了上方世界的五百萬億國土。

這些國土中的諸大梵王從色想禪定中出來,亦都看見了自己所止歇的宮殿光明威耀,往昔從未曾有。

他們歡喜踴躍,生出稀有之心,相互拜訪而議論說:「是什麼因緣我們的宮殿有如此的光明呢?」

【時彼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屍棄,為諸梵眾而說偈言:今以何因緣,我等諸宮殿,威德光明曜,嚴飾未曾有。如是之妙相,昔所未聞見,為大德天生,為佛出世間。】

這時候,梵眾中有一位叫做屍棄的大梵天王說偈道:「今日是什麼因緣我們的宮殿皆威德光明晃耀?這樣的莊嚴莊飾過去從未曾有,這樣的妙相昔日也從未曾聽說。這是大德天生呢?還是佛出現在世間了呢?」

「屍棄」,梵語音譯,為色界初禪天的天主。意譯為頂髻、火。此王修火光定而破除了欲界之惑,從此功德而立出名相。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下方推尋是相。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於是,這上方五百萬億國土的諸梵天王,帶著他們的宮殿,又以衣祴(盛華器)盛滿各種天華,共同前往北方而推尋此光明相。

他們見到大通智勝如來坐在道場菩提樹下的師子座上,諸天龍八部等皆恭敬圍繞著他,還見到十六位王子請佛轉法輪。

根據《佛說阿彌陀經》的六方佛解說,上方比喻十二處,即六根對六塵共計十二處下方比喻眼、耳、鼻、舌、身、意六入。諸大梵王從上方推尋到下方,從所覺而見到能覺,能覺、所覺歸為一如時,就見到了佛。

【時諸梵天王頭面禮佛,繞百千匝,即以天華而散佛上。所散之華、如須彌山,並以供養佛菩提樹。華供養已,各以宮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見哀愍、饒益我等,所獻宮殿,願垂納受。】

這時候,上方諸梵天王同樣也是頭面禮敬佛陀,繞佛百千匝。散天華、供養菩提樹,供養他們各自的宮殿,從根、塵、識三方面表達他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願心。

【時諸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聲以偈頌曰:善哉見諸佛,救世之聖尊。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類,能開甘露門,廣度於一切。】

他們還在佛的面前,一心同聲以偈贊佛。他們說:

「善哉啊,我們如今能夠見到諸佛,見到救護世間一切眾生的聖尊!世尊能夠從三界牢獄中勉勵眾生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世尊是具足一切智慧的天人師,因為哀愍群生的緣故而廣開甘露法門,廣度與一切眾生。」

於昔無量劫,空過無有佛,世尊未出時,十方常暗冥。三惡道增長,阿修羅亦盛,諸天眾轉減,死多墮惡道。不從佛聞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減少。罪業因緣故,失樂及樂想,住於邪見法,不識善儀則, 不蒙佛所化,常墮於惡道。】

「在過去的無量劫中,一直空過而沒有佛的出現。世尊沒有出現於世間時,十方世間常常籠罩在黑暗幽冥之中。三惡道的眾生時時在增長,嫉妒好嗔的阿修羅亦很繁盛,而善業天眾卻在漸漸轉為減少。

他們沒有聽過佛的正法,常行種種不善事,以致於色身、命力、智慧都在減少。因為罪業因緣的緣故,他們失去了歡樂以及歡樂的念想。他們住在邪見法中,根本不懂得善的威儀和準則。由於沒有蒙受佛的正法教化,他們常常不知不覺就墮落在了惡道中。」

現在的中國,物質生活比較富足,然而有心理疾病的人卻漸漸多了。這就是「住於邪見法,不識善儀則」的禍患。

比如,絕大多數的抑鬱症患者都是因為不懂得生命真諦,人生失去了方向而造成的。如果人生有方向,他在奮鬥中,哪裡還有時間抑鬱?這樣的一類人,他們的身雖然在人道享福,但他們的心卻已經墮落在鬼道受苦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智慧,不令心性墮落。

我曾經見到一個人,她當時的狀態很不好,多疑敏感,易怒暴躁,身體很差。當她明白了這個道理後,拖著病弱的身體,堅持力所能及的行善積福。我去年再見到她時,她氣色很好,言談自信,笑容滿面。

她說:「我終於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了,現在我覺得生命很短,而我想做的事情很多。天天忙得都沒有時間和人生氣了。想一想,我大概有一年多都沒有體驗生氣這種情緒了。」

發現自己心性墮落者,一定要自救,多看多斯中國傳統經典的文字,那裡面正能量滿滿。有的人心理有問題了,尋求心理諮詢師,但心理諮詢師良莠不齊。如果遇到那沒有正知正見的,反而墮落更快。

去年有一個小夥子不堪抑鬱的困擾,特意到北京找了一個很有名的心理諮詢師,據說一個小時好幾百塊。這個心理諮詢師告訴他,他的抑鬱來源於童年不和睦的家庭,結果這個小夥子心裡增加了對父母的怨恨。他又告訴小夥子他想變成女孩子的想法是正常的,不要在乎世俗的眼光,結果好好的一個小夥子就變成女孩子了。

心理諮詢的職責本應當是一個助人緩解乃至解開心結。但這位心理諮詢師,不僅沒有幫助小夥子緩解心結,反而誘導他遷怒父母,鼓勵其不當行為,這已經是很大的惡行了。

所以,心理諮詢師應當是一個道德要求很高的職業,也是高危職業。如今世風日下,面對每個小時幾百塊錢的收入誘惑,有幾個人能夠做到不出賣自己的良心呢?或者,連他自己都沒有正知正見,不識得什麼是良心。所以,自救才是靠譜的,自救者天救。

【佛為世間眼,久遠時乃出,哀愍諸眾生,故現於世間。超出成正覺,我等甚欣慶,及餘一切眾,喜嘆未曾有。我等諸宮殿,蒙光故嚴飾,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納受。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諸梵王繼續說:「佛是世間眼,久遠劫才出這麼一尊佛,只有佛才能看透這世間幻象的因果鏈條。

佛哀愍諸眾生的緣故而出現於世間,超出世間一切的幻象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我們很歡喜和慶幸能遇見佛,也為其餘一切大眾能有這樣從未曾有的機緣而歡喜。

我們的宮殿因為蒙受佛光的照耀,皆是嚴飾莊重,今日奉獻給世尊,惟願世尊能夠垂憐納受。願以此請法的功德,普及於一切眾生,願我等與一切眾生,都共同成就佛道。」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偈贊佛已,各白佛言:惟願世尊轉於法輪,多所安隱,多所度脫。「時諸梵天王而說偈言:世尊轉法輪,擊甘露法鼓,度苦惱眾生,開示涅槃道。 惟願受我請,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無量劫集法。】

這時候,上方各梵天王以偈贊佛後,向佛請法說:「惟願世尊轉法輪,令一切眾生能夠安隱、解脫。」

他們所請的安隱解脫法,是究竟圓滿的解脫法,因為他們的願心是「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法華經》是人得大利如上諸功德
    成無上道已,起而轉法輪,為四眾說法,經千萬億劫,說無漏妙法,度無量眾生。後當入涅槃,如煙盡燈滅。若後惡世中,說是第一法,是人得大利,如上諸功德。】佛說:常常讀誦《法華經》的人,不僅得人見人愛等諸多好處,連刀槍也不會傷其身、毒藥類也不能害其命,如果有人想惡口大罵,也開不了口,四處旅遊行走,不會有畏懼、不會有橫禍。
  • 《法華經》雖復說三乘但為教菩薩
    爾時諸梵王,及諸天帝釋,護世四天王,及大自在天,並餘諸天眾,眷屬百千萬,恭敬合掌禮,請我轉法輪。我即自思維,若但贊佛乘,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墜於三惡道。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作是思維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
  • 《法華經》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
    「聖師子」是諸佛的尊號之一,佛為十聖中之王,猶如獅子為百獸中之王一樣,故名聖師子。「深淨微妙音」之「深淨」,意為非常深沉,猶如大海深處一般的清淨,這種清淨沒有一點雜染、也沒有一點幹擾;而「微妙音」則指的是佛音,佛以一種語言音聲說法,天上地下十二類眾生都能聽得懂,為什麼都能聽得懂呢?
  • 法華經:十六王子勸佛轉法輪,十六王子是誰(39)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其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積。諸子各有種種珍異玩好之具,聞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詣佛所,諸母涕泣而隨送之。】大通智勝佛在沒有出家的時候有十六子,其中第一子名叫智積。
  • 《文殊菩薩心咒》,家中孩子必受佛光護體,福慧增長,家業發達
    緣友們堅持日行一善,行善布施,幫助他人,為孩子積累福德資糧,孩子的智慧財源便會倍速增長,甚至一生都會受佛光照耀,聰明孝順,知書達理,做事萬順,財源茂盛!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緣友們每一次樂善好施的功德,都會被佛菩薩記錄下來,得到因果回報;不但自己頭頂有佛光庇佑著,累下來的陰德也早已蔭庇著子孫!
  • 第42集 如來藏與梵我
    印度的《奧義書》中說:「識所成我,梵也。……識為一切之因,識者梵也」;「依名色而開展,我入於名色而隱於其中」。梵我——識入於名色中,不就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嗎?如來藏我,是深受印度神學影響的。】(《如來藏之研究》,正聞出版社,1998年1月三版,頁205。)
  • 努力依《法華經》修習,就是轉經
    贈端禪人默持蓮經(清欲)掩卷轉蓮花,寧論歲月賒。未明窮子喻,難到法王家。雨露無高下,根莖有等差。頭頭開示處,功行幾恆沙。《蓮經》就是《妙法蓮花經》,也叫《法華經》,它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默持」的意思,這裡代表默默修持的意思。
  • 《法華經》我定當作佛為天人所敬
    如今者世尊,從生到出家,得道轉法輪,亦以方便說。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演暢清淨法。我心大歡喜,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我定當作佛,為天人所敬,轉無上法輪,教化諸菩薩。】舍利弗說:世尊在大眾中宣布,說我只須回小向大,就必當作佛。
  • 《法華經》文殊答話說涅槃
    日月燈明佛於六十小劫說是經已,即於梵、魔、沙門、婆羅門;及天、人、阿修羅眾中,而宣此言,如來於今日中夜,當入無餘涅槃。】這時日月燈明佛從眉間放「白毫相光」,「白毫」又名「毫眉」、為如來三十二相之一。世尊在兩眉之間有柔軟細澤的白毫,白毫毛很長很長,平時都是向右旋宛轉成一坨,猶如旋螺,鮮白光淨,好似真珠,如日中天,能放光明,所放之光稱為白毫相光。
  • 法華經:真法不可言傳,勿著文字相,佛經所指才是真理(19)
    如果過去世沒有遇到《法華經》,今生聞到法華義理為何會莫名歡喜信受?這些人都是有淨業因緣的,或許還可進一步地稱之為蒙昧狀態的明心見性者。因為在晝夜六時的某些時候,他們總有那麼一點明心見性的意思,乃至微弱得連他自己都沒有覺察到。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淨業因緣,他們內心深處常顯得比一般人清淨一些,淡薄名利一些,乃至有出離世間的願望。
  • 佛經浩瀚,哪部是諸經之王?法華經?華嚴經?楞嚴經?
    後世有人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經中之王,也有說《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是經中之王,網絡上也有過爭論,那麼究竟如何呢?佛有沒有說過哪部經是經王?有的,就是《法華經》,佛在《法華經》裡反覆說到,略摘比較直白的幾處:「文殊師利,此《法華經》,是諸如來第一之說,於諸說中最為甚深,末後賜與;如彼強力之王,久護明珠今乃與之。
  • 什麼叫三轉四諦法輪?佛最初度五比丘時這樣說|妙法蓮華經淺釋
    什麼叫三轉四諦法輪?佛03:10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妙法蓮華經淺釋 139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是名轉法輪:佛為這五比丘,三轉四諦法輪。什麼叫三轉四諦法輪?佛最初度這五比丘時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這叫第一轉。說這是苦,對人是有一種逼迫的性質。
  • 「法輪功」與邪教之比較:李洪志:一個裝神弄鬼、妖言惑眾、科學...
    其中,李洪志和他的「法輪大法」最具欺騙性,他用買來的戲裝打扮起來,用現代照排技術,為自己的照片罩上光環,拼出蓮花,裝神弄鬼,妖言惑眾。他用支離破碎、東拼西湊似是而非的一些術語、概念寫成他的「法輪大法」,欺騙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略有科學常識的人,都不難從李洪志講的「大法」中,發現一系列的科學錯誤和低俗的胡說。李洪志所宣揚的偽科學、反科學的東西,漏洞百出,違背科學常識,使人啼笑皆非。
  • 《仁王2》鎮魂梵字怎麼玩 鎮魂梵字玩法分享
    導 讀 《仁王2》是一款打鐵類動作冒險遊戲,遊戲最新上線了太初武士秘史DLC,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開始玩了,可能有的玩家對於新DLC的流程還不是很了解,所以小編這次就為大家帶來了
  • 「護我正教還我法輪」——聖輝法師專訪
    訪問期間,他多次從佛教的角度揭露「法輪功」對佛教教義和專用語的盜用、篡改和褻瀆。聖輝法師說:「正邪不兩立,顯正必破邪。」他在結束訪瑞前夕,接受了人民日報記者的專訪,介紹了「法輪功」對佛教專用語「法輪」的剽竊和盜用情況。  聖輝法師說,「法輪」本是佛教的專用詞彙。
  • 「法輪功」與邪教之比較:「法輪功」:一種新型的邪教
    ——「法輪功」與明清邪教之比較  杜景珍 孔祥濤  隨著揭批「法輪功」鬥爭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法輪功」實質上是一種邪教或具有邪教性質和特點的非法組織。我們認為,將「法輪功」與明清民間秘密教門——即明清邪教進行比較,「法輪功」應該是一種新型邪教。
  • 法華經:初聽佛說自己當作佛時,舍利弗還以為是魔的惱亂(22)
    繼續邊讀邊聊《法華經》。【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我悉除邪見,於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如今者世尊,從生及出家,得道轉法輪,亦以方便說。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佛陀以種種善巧方便而教化眾生,但萬變不離其中。當舍利弗聽聞佛說「沒有三乘法,唯有一佛乘」時,恍然大悟,從此斷掉疑網。
  • 《法華經》白毫相光照照耀東方世界
    轉輪聖王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故名轉輪王。他能飛行空中,故又稱飛行皇帝。其輪寶有「金、銀、銅、鐵」四種,按其次第分別統領四三二一各大洲,即:金輪王總管四洲、銀輪王管「東、西、南」三洲、銅輪王管「東、南」二洲、鐵輪王僅管南閻浮提一洲。這四大部洲分布在須彌山四周,按方位分別名:東勝神州、西牛賀州、南瞻部洲、北俱盧州。簡稱「四天下」。
  • 脫離「法輪功」 是我此生最大的福報
    25年前,我曾是一個「法輪功」習練者;25年後的今天,我是一名反邪教志願者。通過對「法輪功」邪教組織的深入了解,我暗自慶幸當年只是出於一時好奇,並沒有深陷其中,更沒有追隨那個所謂的「師父」李洪志。否則,我不知會遭遇什麼厄運,後果一定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