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廣東|「枯木逢春」——陽春根雕

2020-12-10 廣東省非遺促進會

地處粵西南的陽春市,境內屬喀斯特地貌,植物繁多,林木茂盛,為根雕藝術提供了豐富物質資源。

清代當地已流行根雕日用品、祭品和造型藝術品,民間稱之為「木影」。後不斷傳承發展,至20世紀四、五十年代,陽春根雕已形成多品種系列,並分布全境,綿延至今。

根雕即用枯樹根製作的雕刻品。陽春根雕所用的材種有龍眼、荔枝、香樟、榕樹、山杜鵑、山茶、紫薇、九裡香、黃荊等幾十種,但不能挖活根,而是以山塘水庫中漂浮的枯樹根(俗稱水浮柴),埋於河床、地下的千年沉積本,廢棄於山野、林間、路旁的殘樹樁、枯根、朽木等為材料,不同的雕刻品種又有不同的材質材形要求。

傳統陽春根雕分藝術根雕與實用根雕兩大品種系列。

藝術根雕以質地堅韌、長勢奇特、盤根錯節、彎曲有致、形態怪異的根材為上乘材料,經衝洗、去皮、修整、雕鑿、打磨、上油(打蠟)而成。其中人物類、動物類、景觀類、根畫壁飾類等象形藝術根雕系列,或古拙典雅,或粗獷明快,或洗鍊誇張,或意境深邃,或形象畢肖;

抽象藝術根雕系列則利用根材的奇特結構或線形、肌理、質感、色彩等特點,通過剪裁加工和命題方式,賦予某種哲理、隱喻或象徵意義。實用根雕多用樹頭、樹樁、樹根、樹瘤等為材料,雕制工藝與藝術根雕基本相同,有桌椅、茶几、屏風等家居用品系列和手杖、茶罐、筆筒、煙筒等日用品系列。

近一、二十年來,陽春的藝術根雕又發展創造了漢字書法根雕,並成為一大新品種系列。書法根雕須選取扁體網狀且肖似漢字行草體的乾枯樹根為材料,其雕制工藝特別講究因根施藝、遷想妙得、靈巧加工,尤其刻意以字體複雜筆畫較多的漢字為題材,且達到了一根成字,不拼不接,天人妙合,氣韶生動,韻味無窮的境界,廣受欣賞和收藏,具有寬闊的發展前景。

陽春根雕是我省民間雕刻藝術的奇葩,其物盡其用,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的獨特工藝,是民間文化智慧和創造力的典型體現。

目前陽春根雕已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焦點

  • 八閩非遺紀行丨福州木根雕:化朽木為神奇
    新華網福州7月29日電(蔣巧玲 劉豐 陳醉)「中國根雕看福建,福建根雕看福州。閩侯木根雕就傳承於福州。經過多年發展,形成獨特的『上街根藝』風格。」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雕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金寧魁就是閩侯上街人。
  • 廣東陽春清朝榜眼故居,官至廣東右翼總兵,陽春有史以來官階最高的...
    前段時間在廣東陽春堪輿業務,當地的李惟揚故居非常有名,就與友人結伴前往考察。李惟揚故居位於陽春市崗美鎮隆崗村,整個村落規劃的井井有條,房屋鱗次櫛比,和筆者以往見過的村落布局很是不同。
  • 廣東陽春兩位老人攔路不讓修,擋住施工隊,多次勸告堅決不離開
    廣東陽春兩位老人攔路不讓修,擋住施工隊,多次勸告堅決不離開 2020-12-11
  • 廣東推出三條 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廣東推出三條 非遺主題旅遊線路 2020-12-15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崖柏根雕打磨視頻,崖柏根雕,太行崖柏根雕的挑選方法有哪些?
    崖柏根雕的挑選方法有哪些?大家好,我是嘉匠根藝 - 崖柏根雕知識系列傳播者,與您分享崖柏根雕知識如何挑選崖柏根雕呢?真正通過陳化時間到位的崖柏陳化瘤根雕,不僅我們要有瘤花,還要有黑線。也喜歡有虎,黑色系和瘤花崖柏根雕是很為少見的,許多根雕都只有一種或兩種。四、看形態崖柏根雕是很講究的形狀,大多是用形狀產生。
  • 東莞非遺原創服裝設計作品亮相廣東時裝周
    東莞非遺原創服裝設計作品亮相廣東時裝周央廣網廣州8月2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8月23日,廣東時裝周之東莞非遺原創服裝設計項目作品發布會在廣州流花展貿中心舉行,該項目旨在選取非遺項目在現代服飾中的應用實例,展現非遺在實踐中振興、在生活中弘揚的現狀,振興中國傳統工藝,詮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助力廣東非遺,《七十二家房客》即將突破2000集!
    7月22日,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和珠江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大型情景喜劇《七十二家房客》第17季開機儀式暨助力廣東非遺宣傳活動在珠影七十二家房客拍攝基地舉行。此次劇組的開機儀式聚焦廣東非遺文化,讓觀眾近距離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 廣東工業大學舉行「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12日,微風習習,晴空萬裡,迎著煦暖的日光,「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在美麗的汕頭市龍湖區西南小學舉行。會議由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孫恩樂教授主持,廣東工業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湯耀平和汕頭大學文學院院長毛思慧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國十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討論生活美學,傳承非遺文化。
  • 根雕:時間腐朽了樹根,藝術讓樹根重生丨陝北工匠精神
    至宋、元時期,根雕藝術不僅在宮廷和民間流行,還創作出根雕佛像,供奉在一些石窟和廟宇內。明清兩代,根雕技藝已趨成熟,根雕藝家們不僅利用木、竹根創作出供人欣賞的擺件,而且雕刻成實用的器具。在黃土高坡的陝北,根雕不是很盛行,但根雕煙鍋、筆筒、拐杖等小物件隨處可見。
  • 廣東:非遺過大年 線上線下感受年的味道
    1月15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廣東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在廣州啟動,活動通過短視頻、網絡直播的形式記錄和展示廣東各地舉行的年俗非遺項目,豐富人民群眾節日文化生活,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慶氛圍。
  • 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有多少根雕...
    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有多少根雕?』的挑戰結果進行認證……」12月3日10時30分許,在第九屆中國(開化)根雕藝術文化節暨2020「錢塘詩路•開化尋源」活動的開幕儀式上,經認證官認證,開化縣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 油畫手機殼、根雕檯燈……南寧一大學生創意市集開市
    根雕檯燈、毛線手工、拼布畫作、非遺文創……各種意想不到的材料,經學生們巧手匠心的創作,成為精美又實用的作品。一名大三學生把民族元素「裝」進燈裡,燈光的映襯下,彩紙剪出的民族織錦花紋圖案格外醒目;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的小何則把油畫做成手機殼,油畫棒小卡片搭配手機更具藝術感;還有學生秀書畫才藝,現場揮毫潑墨創作各種書籤國畫。
  • 贛州非遺購物節即將開啟,隱藏超多「彩蛋」!
    「雲賞非遺 物美虔城」 贛州非遺手工產品、非遺美食展銷 非遺助力扶貧,觀賞民俗演示 領略宋城文化,非遺美食助力 抖音知名網紅主播帶貨非遺
  • 來省非遺中心 看這場廣東傳統彩燈的「時尚秀」
    1號上午,節慶「嘆」非遺中秋國慶系列活動——「月滿中秋 燈賞華誕」主題燈彩藝術作品展在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一樓展廳正式開展。展覽結合「非遺+現代生活」的理念,圍繞「燈」元素展出各類文藝作品,將「燈」自然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打造了一場不一樣的燈彩秀。
  • 根雕藝人徐新華 妙手刀鋒化朽木為神奇
    點擊播放 GIF 0.1M每天來往於徐新華家院子門口的人,都可以聽到電動機來回打磨的聲音,聞到榆木、柳木等木屑特有的芳香,正在小院門前打磨根雕作品的徐新華滿足地說:「根雕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幸福感,雖然這個樹根現在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是經過繼續打磨、拋光、上完漆後,就是一件很好看的藝術品。」
  • 根雕原料之金絲楠木
    陰沉金絲楠木茶几liao而陰沉金絲楠木,也因其材質珍貴稀有,造型奇特,深得根雕藝人的喜愛。各種以陰沉金絲楠木創作的藝術品、家具、茶几工藝品等精品頻出。根雕藝人擺料構思陰沉金絲楠料,隨著的不停的開挖,如今已越來越少,而其帶給我們的文化和藝術價值遠不止這些。藝術源於生活,陰沉金絲楠的出現,為我們的藝術生活增添了一抹驚豔,讓我們細細品味和珍藏!
  • 保山校園綠化故事:校園一隅,枯木逢春!
    陽春三月的一天,幾名同學叫我:「老師,椿樹活了!你看。」我順著同學的手指,看到了幾個新芽,真是「枯木逢春發新芽」!老校長於2018年6月又回到我們學校做安全檢查,看著這課椿樹,我說:「尹老師,如果椿樹有思想的話,那麼,它應該感謝您!是您救了它。」尹校大笑:「要是依著你麼,它早就不在了麼。」
  • 朽木可雕,貴州小村的根雕大產業
    朽木可雕,貴州小村的根雕大產業 在貴州省龍裡縣醒獅鎮大巖村,傳統根雕文化已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根雕製作也是遠近有名的特色致富產業。
  • 廣東廉江非遺傳承 市場化探路破冰
    何興華說,廣東選派的醒獅、武術等項目,此前在眾多電影、電視中已廣泛出現為人熟知,首次亮相的舞鷹雄反而博得了滿堂彩。「當時省文化廳的主要領導看到這個情況,連連跟我說『後悔』,應該多給我們一點人員名額。」何興華笑說,那是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第一次高光時刻。  一炮打響,舞鷹雄連跳幾級,直接走上了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