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瀾壯闊、悲壯激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僅湧現出很多的領袖將帥,寫就了豐功偉績,赫赫青史,也有不少平頭百姓,行伍小卒因傳奇的經歷留下了不少故事。
這不,二戰中,就有這樣一個小兵,他出生於朝鮮,卻先後當過日本皇軍,蘇聯紅軍,納粹德軍,最後又在諾曼第登陸戰中被美軍俘虜,是盟軍開闢第二戰場俘虜的第一人。
這個傳奇小兵名叫楊慶瓊(Yang Kyoung jong 音譯)。
楊慶瓊1920年3月3日出生於朝鮮新義州。他出生時,朝鮮已是日本的殖民地。 1938年,剛滿18歲的楊慶瓊被日本人強徵入伍,編入關東軍,成為一名朝鮮裔的日本軍人。
1939年5月,日本為了實現與納粹德國東西合擊蘇聯的黃粱美夢,駐紮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對諾門坎的蘇蒙軍隊突然發起進攻,史稱諾門坎戰役。誰知,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被蘇軍吊打,日軍共計4.9萬人被打死、打傷和俘虜,我們的主人公楊慶瓊雖然沒有掛掉,但也狼狽地成為俘虜中的一員。
很快,蘇軍將楊慶瓊等一干人送到西伯利亞的戰俘營。這一關,就是4年,相信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繁重勞役沒給他們少留下記憶。 就在他們在那裡盼星星,盼月亮,盼得快要絕望的時候。蘇德戰爭爆發了,由於戰爭前期蘇聯兵力損失較大,在戰鬥人員的補充上有些捉襟見肘,蘇聯人便把眼光盯上了楊慶瓊等一幫會打槍,非日籍的東方人身上。
就這樣,楊慶瓊搖身一變,穿上了蘇聯紅軍的服裝,從千裡之外的西伯利亞奔赴烏克蘭地區,參與蘇聯的護國戰爭。但很不幸的是,歷史又一次重演, 1943年哈爾科夫戰役中,德軍以23萬兵力大敗60萬的蘇聯軍隊,蘇軍損失24萬人,死裡逃生的楊慶瓊又成為了納粹德軍手中的俘虜。
本來,崇尚血統論的納粹分子是瞧不起其它民族的,對亞洲戰俘更是充滿偏見和歧視,但由於納粹德國已是江河日下,窮途末日,急需要炮灰,於是楊慶瓊被編進臭名昭著的德軍「東方營」,派到了諾曼第的科唐坦半島上,守衛「猶他」登陸海灘。
然令人叫奇的是,1944年6月6日的「霸王」行動中,這位「走遍了半個地球」的亞洲士兵又一次栽在了敵人手裡——在執行放哨任務中被美國傘兵抓獲並送到了情報部門。這是盟軍攻佔諾曼第俘虜的第一人。當美軍通過翻譯,了解他是來自近萬公裡外的朝鮮,驚訝之餘,便把作為一名國防軍戰俘,遣送到英國,隨後又轉送至美國本土關了起來。
二戰結束後,楊慶瓊就被美軍所釋放。此後,他定居美國,終身未婚,一個人過完了一生,於1992年去世。
對於楊慶瓊,有人戲謔的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因為除了成吉思汗,沒有人比他打的遠,從前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到法國的諾曼第,橫跨歐亞大陸。
有的人說他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轉戰數萬裡,居然毫髮無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但也有人說他是一個最倒黴的士兵,因為他前後被俘虜過三次,也許算得上二戰中被俘次數最多的士兵。
不知讀者朋友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