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雄蛻變成叛徒的蘇聯紅軍上將

2020-12-24 九縱觀察

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弗拉索夫,蘇聯紅軍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德軍俘虜,繼而投降德軍,為法西斯德國效力,是二戰中蘇聯最大的叛徒。其實,此人原先是一名勇敢的紅軍戰士,優秀的指揮員。這樣的一個人,卻成了人人唾棄的叛徒,被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弗拉索夫

根正苗紅的將星

弗拉索夫,1919年加入蘇聯紅軍,參加了俄國內戰,表現良好,曾在列寧格勒高等騎兵學校訓練班深造,與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巴格拉米揚和葉廖緬科等人是同學。1930年,弗拉索夫成為聯共(布)委員,1938年作為軍事顧問派到中國,幫助蔣介石訓練軍隊。

回國後,弗拉索夫調任第99步兵師師長,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個榮獲紅旗勳章名垂史冊的師,1940年9月,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鐵木辛哥元帥檢閱了這支部隊。他被廣泛地認為是最傑出、最有決斷的年輕一代的蘇聯指揮官之一。

衛國戰爭的英雄

蘇德戰爭爆發前,弗拉索夫擔任第4機械化軍軍長,1941年7月,出任新組建的第37集團軍司令,在烏克蘭的基輔方向參加正面防禦作戰,屢建功勳。9月16日,蘇軍的防禦崩潰,弗拉索夫逃出包圍,徒步返回己方陣地,史達林命令用飛機把索拉索夫接到莫斯科,授予他列寧勳章和紅旗勳章,任命他為防守莫斯科的第20集團軍司令。

在莫斯科戰役中,弗拉索夫擔任先鋒,率領第20集團軍從沃洛科拉姆斯克向西突破,戰役結束後,史達林任命弗拉索夫為沃爾霍夫方面軍副司令員,接替患病的克雷洛夫擔任第2突擊集團軍司令。一些蘇聯將領在戰後回憶,有好幾次,由於上級和同事們的無能,他陷入了德軍的重重包圍,但全靠他的勇氣,終於逃了出來。他是一個神話般的人物,一位獻身的軍人,非常聰明。

弗拉索夫(左下)與朱可夫(中)等將軍

變節投降的叛徒

1942年春天,在沃爾霍夫河附近的一次考慮不周、準備不足的進攻中,他再一次陷入包圍,弗拉索夫在一個叫皮亞特尼察的小村子成了德國第38步兵軍的俘虜,成為蘇德戰爭初期300萬蘇軍戰俘的一員。在納粹的集中營裡,弗拉索夫很快變節投降,完成了從紅軍英雄到法西斯幫兇的蛻變。

弗拉索夫叛變的原因,有的說是因為270號命令,在蘇聯領導人眼裡,沒有所謂戰俘,只有變節者。赫魯雪夫後來在回憶錄中認為:弗拉索夫是一個"心智不很健全"的人,加上內心深處存在著與蘇維埃制度格格不入的東西,所以才會叛變投敵;梅列茨科夫也聲稱"弗拉索夫是一個沒有原則的追名逐利之徒,他在這(被俘)之前的表現完全是一種偽裝,藉以掩蓋著他對祖國的冷漠心情。"這些說法不乏偏頗,但可供參考。

叛變後的弗拉索夫

奴顏跪地的傀儡

弗拉索夫成為叛徒後,曾經對自己的部下辯解道:「難道流更多的血不是犯罪嗎?難道俄羅斯民族的主要敵人不是布爾什維主義和史達林嗎?難道奮起反對史達林及其同夥不是每個俄羅斯人首要的神聖義務嗎?在有叢林和沼澤的那個地方,我終於得出了結論:我的義務是動員俄羅斯民族投入反對布爾什維克政權和建設新俄國的鬥爭。」他的這些話無疑是在為自己的可恥行徑找藉口,並試圖以此來欺騙自己。但是,不論他的動機如何,他的行為毫無疑問是可恥的叛國。也就是從那一刻開始,弗拉索夫把自己綁到了法西斯的戰車上。

儘管弗拉索夫表現出與德國人合作的意願,但是起初包括希姆萊在內的納粹黨高層人物卻對他不屑一顧。受形勢所迫,在第三帝國面臨滅亡的最後幾個月裡,希特勒終於想到要利用馴服的弗拉索夫做些什麼。1944年9月16日,希姆萊會見了弗拉索夫,後者被允許組建一支自己的軍隊。1945年1月28日,希特勒正式任命弗拉索夫將軍為俄國武裝力量總司令,並授權他從集中營裡招募士兵,這支新部隊被命名為「俄羅斯解放軍」,獲得了法西斯盟國軍隊的政治地位。

弗拉索夫與希姆萊

惶惶終日的喪犬

這支所謂的俄羅斯解放軍可謂「生不逢時」,它成立時二戰已接近尾聲,西方盟軍和蘇軍正在步步進逼,法西斯德國行將就木。弗拉索夫和他網羅的一夥俄羅斯民族敗類深知如果德國戰敗,他們肯定逃不脫蘇聯政府的懲罰,因此仍死心塌地為希特勒殉葬。1945年2月9日,弗拉索夫的「俄羅斯解放軍」在東部參加了戰鬥。不過,到4月底其第1師拒絕執行德國指揮官的命令,開始與其他部隊匯合。

由於形勢不妙,弗拉索夫和他的手下不得不為自己尋找退路,與德國人的合作剛剛開始就要終止了。為了逃避戰後蘇聯政府的懲罰,俄羅斯解放軍在1945年春與瑞典和瑞士這兩個中立國建立了聯繫,以便得到它們的支持,但毫無結果。

弗拉索夫率領「俄羅斯解放軍」作戰

1945的4月底,捷克斯洛伐克爆發了反法西斯武裝起義,德國統帥部抽調部隊對起義者進行無情鎮壓。為了謀求戰後的生路,弗拉索夫命令「俄羅斯解放軍」調轉槍口對德國人作戰。1945年5月5日,「俄羅斯解放軍」與起義者達成了關於「同國家社會主義和布爾什維主義共同作鬥爭」的協議。

永不缺席的審判

史達林得知「俄羅斯解放軍」在布拉格的所作所為後,立即授意莫洛託夫向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加壓力,同時命令科涅夫的蘇聯烏克蘭第1方面軍加速前進。在這種情況下,捷克總統愛德華貝奈斯撕毀了剛與「俄羅斯解放軍」籤訂的協議。

1945年6月,弗拉索夫率領「俄羅斯解放軍」向美軍投降,然而,根據1945年2月11日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在蘇聯雅爾達籤署的協議,美、英軍隊將無條件地把俘虜到的蘇聯公民,尤其是身著德軍服裝的戰俘交還給蘇軍。

弗拉索夫率領「俄羅斯解放軍」向美軍投降之後不久,弗拉索夫及其部下被遣送回蘇聯。經蘇聯最高軍事法庭判決,1946年3月10日弗拉索夫和他的助手被處絞刑。

被處決的弗拉索夫及其麾下高級軍官

自古以來,背叛誓言和自己的祖國是不會被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種政權所饒恕的,將被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近年來國內出現的一些所謂「公知」和跳梁小丑,背棄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對外惺惺作態,奴顏諂媚,搖尾乞憐,是中華民族真正的敗類,大可不必指望其會有什麼幡然悔悟,叛變從來只有「0」次和無數次。

相關焦點

  • 她本是蘇聯紅軍女戰士,卻甘心成為叛徒,替納粹德國屠殺蘇軍
    之前我們說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僅有漢奸,還有許多「俄奸」,而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要數蘇聯紅軍女兵,安東尼娜·馬卡洛娃了。二次大戰中的蘇德戰場,異常血腥,蘇聯軍隊在戰爭的膠著階段損失慘重,致使國內男性兵員極具減少,所以不得不召集大量的女兵參見蘇聯紅軍。
  • 這位紅軍女將軍領導過3位開國大將,差點成女上將,前夫大名鼎鼎
    紅軍唯一女將軍1955年,我軍第一次海陸空三軍大授銜時,共有10人被授元帥,10人被授大將,55位開國上將(55年後補授了王建安和李聚奎),175人被授中將(後來補授了聶鶴亭和賀誠),798位少將(後補授了8位)。
  • 79年前的今天,蘇聯紅軍拉開莫斯科保衛戰反攻階段的序幕
    恰恰在79年前的今天,即1941年12月5日,蘇聯紅軍在莫斯科附近發起了一場規模巨大的反攻。正是在這一天,蘇聯紅軍在從北起加裡寧到南至葉列茨的廣闊戰線上發起了猛烈的反攻,其結果是納粹德國及其僕從國的軍隊首次遭遇巨大失敗,以至於一潰千裡。這個節日還很年輕,是根據1995年3月13日通過的第32號聯邦法設立的,至今已有25年了。
  • 開國上將劉亞樓,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最高做到蘇軍什麼軍銜?
    開國上將劉亞樓,一生戰功赫赫,在紅軍時期,他歷任第12師35團政委、紅1軍團第2師政治部主任、紅1軍團第1師師長等職,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突破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進攻遵義、四渡赤水、奪取瀘定橋等著名戰役,在這些九死一生的戰鬥中,劉亞樓與師長陳光率部擔任主攻,多次承擔急難險重任務
  • 他當紅軍師長年僅23歲,41歲就成開國上將,子女中出了3位將軍
    導讀:俗話說「自古英雄出少年」,在近代中國的革命道路上,湧現出了一大批英雄少年。例如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上將肖華,14歲當縣委書記,17歲成師級幹部,22歲被任命為縱隊司令。因為太過年輕,很多戰友、領導都稱呼肖華為「紅小鬼」、「娃娃司令」。
  • 姐弟四人參加紅軍,只有兩姐妹走完長徵,姐姐嫁元帥,妹妹嫁上將
    紅軍時期,許多革命家庭子女全都參加紅軍,不少人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奉獻生命。其中有一個家庭的姐弟四人參加了紅軍,只有姐妹兩人走完了長徵,姐姐嫁給元帥,妹妹嫁給上將。他們的父親叫蹇承晏。在大革命時期,蹇先任和蹇先為在長沙求學,正值革命浪潮風起雲湧,滿懷報國激情的姐弟倆先後加入了共產黨,1927年兩人都參加紅軍。蹇先任加入了賀老總領導的紅軍隊伍,成為湘鄂西蘇區第一位女紅軍戰士。由於她文化素質好,又很會做宣傳工作,賀老總戲稱她為「任先生」。1929年9月,20歲的蹇先任與患難與共的賀老總結為伉儷。
  • 當年被納粹德軍一路打崩的蘇聯紅軍靠什麼穩定軍心?
    ▲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希望看到普通人作為英雄在戰場上奉獻自己,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普通人根本就沒有變成英雄的機會1941年6月22日凌晨3:45分,納粹德國集結550萬軍隊▲被稱為「紅色諜王」的佐爾格▲不幸的是,許多預警情報都被淹沒了德軍橫掃西歐時,便已經多次展示過了其閃電戰法,蘇聯紅軍在內部組織的演習當中,也不是沒有發現過自己存在的問題,但是非常遺憾的是以蘇聯紅軍西部方面軍司令員「德米特裡·格裡戈利耶維奇
  • 紅軍史上最大的叛徒,投敵導致軍隊全軍覆沒,他的下場如何?
    但是就如同一開始說的那樣,再堅定的革命隊伍也會出現一兩個叛徒,比如紅軍歷史上就出現了一個最大的叛徒,因為他的投敵導致了隊伍全軍覆沒,軍長和政委全部犧牲,他就是張正萬,這個叛徒的最終下場如何?而張正萬叛變的這支部隊就是紅軍的29軍。這是一支年輕的紅軍隊伍,成立於1933年,軍長是陳淺倫,政治委員是李艮。全軍人數有兩千多人,四百多支槍。
  • 此人紅軍西路軍第一叛徒,與馬匪攀上親戚,最後結局受牽連被處決
    從此,這支從鄂豫皖、川南走來的英雄紅軍部隊,還穿著薄衣單衫的戰士,在滴水成冰的嚴寒季節裡,轉戰河西13守城紅軍嚴陣以待,冒著槍林彈雨和馬家軍血戰。小小的臨澤城,被爆炸聲、喊殺聲所淹沒,反覆幾次都被紅軍擊退。「馬家軍」在紅軍的手榴彈、石塊、和大刀的打擊下,死傷無數,暫停了進攻。
  • 紅軍時期,57位開國上將分別來自哪個「山頭」?5人沒有參加紅軍
    紅軍時期的革命根據地,都是從窮鄉僻壤的山林或者江湖創建和發展起來的,因此人們喜歡套用民間的話語——「山頭」來形容根據地。紅軍時期,主要的「山頭」有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25軍、湘鄂贛紅軍、閩浙贛紅軍、西北紅軍等。那麼57位開國上將,分別來自哪個「山頭」?我們接著往下看。
  • 紅軍編制最少的師,全師只有120人,卻誕生1大將3上將1中將
    紅四方面軍,是紅軍三大主力之一,其主帥是徐向前,旗下出了不少能打硬仗,惡仗的部隊。比如紅10師,長徵時作為開路先鋒,翻山越嶺,一路廝殺過來,立功無數,兩三千人的部隊,建國後還出了一個大將和10個上將,絕對的王牌。
  • 繁雜的軍銜標誌——衛國戰爭前期,蘇聯紅軍軍官軍銜詳細圖解
    最近這些年,俄羅斯很熱衷拍攝以二戰為題材的影視劇,公子閒來無事時也經常追劇,看多了就發現一個問題:早期的蘇聯紅軍軍銜並不是由「星」+「槓」來組成的,並非如我們熟悉的「一槓三星」為上尉,「二槓二星」為中校等……
  • 紅軍時期,他是方面軍副總指揮,抗戰時是副師長,卻只得了個上將
    紅軍時期,他是方面軍副總指揮,抗戰時是副師長,卻只得了個上將十大元帥基本上都是我黨和我軍的創始人和元老,在紅軍時期都是各個方面軍的首長。而在解放戰爭中立下過赫赫戰功的將領,同時建國後還是各個兵種的總司令,才有資格成為開國大將。
  • 蘇聯紅軍的必備主食,能夠擋住德軍的子彈,甚至壘成掩體的黑麵包
    如果提起二戰時蘇聯紅軍,相信人們更多想到的是標籤應該是波波沙衝鋒鎗、T-34中型坦克,還有蘇軍士兵從不離手的伏特加。不過還有一種東西可以作為蘇軍的標籤,那就是蘇軍士兵每天都會吃的,硬的能夠砸人的黑麵包。這種俄國人世代都會食用的黑麵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蘇聯紅軍賴以為生的食物,它不僅能夠用來填飽肚子,必要時你還能用這個和磚頭一樣硬的黑麵包敲德國人的腦袋。
  • 「巴巴羅薩」戰役爆發,蘇聯紅軍機械化部隊準備好了嗎
    當然,把大縱深戰役從一個概念轉化成具體現實的先決條件是建立一支龐大、獨立、高效的機械化力量。1930年,蘇聯人組建了一個試驗性機械化(坦克)旅;到1932年,他們已擁有4個這樣的旅;而到1936年,這股力量擴充到4個機械化軍,外加許多機械化旅、坦克團和坦克營。
  • 歐洲戰場的最後一戰,蘇聯紅軍如何攻克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
    歷經無數磨難的蘇聯紅軍,終於在1945年4月逼近了柏林,此時距離蘇德戰爭已經是第五年了,只要攻克了柏林,德國這個法西斯國家就會徹底滅亡。然而此時還不到勝利的時候,如果蘇軍要贏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攻克柏林這個納粹德國的黑色心臟,將勝利的旗幟插在德國統治象徵的國會大廈上。
  • 劉亞樓8年抗戰跑去蘇聯,開啟一段異國情緣,回國憑啥被授上將?
    後來劉亞樓加入我黨跟隨紅軍作戰,戰場上的他勇猛無敵,很快就引起了總理的關注。那是在第四次反「圍剿」中,中央命令紅軍猛攻南豐,但因為敵方火力太猛,未能攻破,先後倒下20餘人。劉亞樓心裡十分著急,便趕忙找到林彪:「我們必須得另想辦法了,這樣肯定是不行的。」林彪心裡也清楚,但畢竟是中央下達的命令,他也不好擅自做主,只能繼續攻。
  • 紅軍時期倖存的6位軍團長中,4位授元帥軍銜,為何他只授上將?
    「痛恨綠林兵,假稱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復黃安城,試看碧雲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這是「黃麻起義」後,黃安縣衙門口張貼的一副對聯,「紅軍」這一稱謂也由此而來。紅軍時期,一般是指1927年黃麻起義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此期間,紅軍經歷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起義,隊伍不斷壯大,先後誕生了10個軍團。
  •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1軍團師長和政委都是誰?軍銜最低是上將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勝利。紅1軍團下轄第1師,第2師和第4師,3個師的師長和政委都是我軍大名鼎鼎的高級將領,建國後軍銜最低的是上將軍銜。鄧華上將第1師政委鄧華,建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
  • 張愛萍解放戰爭3年在蘇聯為何能成上將?專家:看看他的貢獻!
    比如所謂的前衛,可以理解成先頭部隊,也就是我們眼中的先鋒。 先鋒的功能,主要是具備試探性作用:就是試探一下敵人的兵力部署以及火力情況,如果發現敵人火力孱弱,那麼就可以打開通道,迎接大部隊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