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劉亞樓在所有開國將領中,可以說是非常有個性的一位了。他能幹也能玩,幹起工作來絲毫不馬虎,精力過人。玩起來也不含糊,生性幽默,侃起大山來更是逗得身邊人咯咯直笑。是林彪的愛將之一。
「為死去的20多位兄弟報仇!」
劉亞樓出生於1910年,他剛一出生母親就去世了,父親靠上山砍柴為生。但因為沒有奶水,父親只能將他過繼給自己的好朋友劉德香。劉德香對劉亞樓很好,甚至為了供他上學,讓自己的孩子退學,將學習機會讓給他。劉亞樓知道機會的來之不易,他學習認真,在學校他認識了校長劉克模,接受了很多的新思想。後來劉亞樓加入我黨跟隨紅軍作戰,戰場上的他勇猛無敵,很快就引起了總理的關注。那是在第四次反「圍剿」中,中央命令紅軍猛攻南豐,但因為敵方火力太猛,未能攻破,先後倒下20餘人。劉亞樓心裡十分著急,便趕忙找到林彪:「我們必須得另想辦法了,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林彪心裡也清楚,但畢竟是中央下達的命令,他也不好擅自做主,只能繼續攻。劉亞樓看說服不了林彪,直接找到總理,講述了當前的局勢,也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在劉亞樓講完後,總理連說:「應該引起重視!應該引起重視!」
聽取劉亞樓的建議,黨中央下令改變戰略。此時劉亞樓的心裡只有一個信念:「為死去的20多位兄弟報仇!」在劉亞樓的帶領下,戰士們奮勇衝鋒,最終取得了勝利,老蔣的第四次「圍剿」又一次以失敗告終。
而劉亞樓,因此也引起了總理對他的關注。總理認為:眼前的這位軍人不容小覷,有著過硬的軍事作風與軍政素質。主席也在後來稱讚道:「這是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
「當時那些醫生還誇獎我,我心裡早就開始罵娘了」
工作中的劉亞樓是一絲不苟的,但生活中的他十分幽默,總能給身邊人帶去很多歡樂。抗日戰爭時期,他前往蘇聯學習,沒過多久就因為急性闌尾炎住進了醫院,要動手術。當時蘇聯藥品匱乏,尤其是麻醉藥。因為劉亞樓是外籍人,所以醫生在手術前還是徵詢了他的意願,問他是否需要麻醉?劉亞樓也只是會一些簡單的俄語,對「麻醉」這樣的詞語還不知道該怎麼清楚的表達,也很難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比劃了半天,醫生也沒有看懂他到底是什麼意思?他也不太明白醫生表達的意思。
最後劉亞樓索性搖搖頭。就這樣,劉亞樓被推進了手術臺,醫生們擔心劉亞樓會因為疼痛而隨意亂動,所以幾個護士一起死死的按住他。
劉亞樓手都被護士抓紅了。護士的手也被劉亞樓掐的通紅。最終,手術順利完成,在場的醫生護士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道:「你真的太棒了!」
後來劉亞樓跟身邊人講到:「當時那些醫生還誇獎我,我心裡早就開始罵娘了:娘X的,這真是活生生吃了啞巴虧。這一刀告訴我,要趕快學會俄語。」大家聽完哈哈大笑。
劉亞樓將軍的異國情緣
劉亞樓在蘇聯學習期間的表現讓蘇聯領導人十分滿意,他們提議劉亞樓更改國籍。其實就是不想放他回去了。但這一提議遭到了劉亞樓的拒絕。後來蘇聯甚至表示願意用兩個集團來作為交換,劉亞樓都沒有理會。
1945年8月,劉亞樓為了跟隨蘇聯出兵東北,偷偷更名為王松。抵達大連後,劉亞樓在此期間遇到了自己一生摯愛,混血妻子翟雲英。
翟雲英是中俄混血兒。母親是俄羅斯人,父親是東北人。劉亞樓與翟雲英是在大連縣委書記王西萍的介紹下認識的。翟雲英早聞劉亞樓的大名,知道他在蘇聯7年,英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
劉亞樓對翟雲英可以說是一見鍾情,但在後來聽說人家才只有18歲,他打了退堂鼓,他認為自己已經36歲了,比翟雲英大出整整一倍,並不合適。
王西萍得知後勸說到:「年齡又有什麼,重要的是看你們的緣分,能聊得來比啥都重要。」
經過一段的了解與接觸,兩人漸漸產生了一些感情。尤其是在了解了彼此坎坷的生活經歷後,更是激起了他們心靈上的共鳴。
1947年5月兩人結婚。一開始翟雲英的母親是不願意的,不能接受自己女兒找一個比自己大18歲的男人。劉亞樓在得知後,決定自己親自去拜訪伯母。
這天,他來到翟雲英家裡,一進門便按照蘇聯的禮節,對翟雲英的母親喊道:「媽媽莎」,這是俄羅斯對女性長輩的尊稱。面對伯母的提問,他應對自如,謙遜謹慎,給伯母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翟雲英的母親握著劉亞樓的手,激動的說到:「我一開始還有些擔心,但現在我覺得我女兒能嫁給你,我很開心,希望你們能夠一直相愛,幸福下去。」
1955年授上將被指不公平
兩人剛結婚沒多久,劉亞樓就帶著妻子離開大連,來到哈爾濱。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入朝作戰。志願軍空軍開戰便擊毀了一架美軍戰機,之後緊接著又擊毀一架。
首次與美國空軍較量,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劉亞樓功不可沒。戰爭結束後劉亞樓回國,1955年被授上將軍銜。很多人認為劉亞樓8年抗戰都跑去蘇聯,回國還能被授上將軍銜,有些不公平。
要知道,回國後的劉亞樓指揮天津戰役,僅僅只用了一天零5個小時的時間,就將敵人十個師,兩個軍殲滅,共計13萬人。
在整場戰役中,劉亞樓的表現可以說是十分出色了,他對於大兵團攻堅戰有著十分獨到的見解,在他的正確指揮部署下,才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減少了士兵傷亡。
這就足以證明他的實力,用最少的傷亡獲取最大的成功,做到對國家負責,對部隊負責,也避免了突發狀況。
1965年5月7日,病魔奪走了劉亞樓的生命,年僅5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