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樓8年抗戰跑去蘇聯,開啟一段異國情緣,回國憑啥被授上將?

2020-12-24 歷史典錄

前言

劉亞樓在所有開國將領中,可以說是非常有個性的一位了。他能幹也能玩,幹起工作來絲毫不馬虎,精力過人。玩起來也不含糊,生性幽默,侃起大山來更是逗得身邊人咯咯直笑。是林彪的愛將之一。

「為死去的20多位兄弟報仇!」

劉亞樓出生於1910年,他剛一出生母親就去世了,父親靠上山砍柴為生。但因為沒有奶水,父親只能將他過繼給自己的好朋友劉德香。劉德香對劉亞樓很好,甚至為了供他上學,讓自己的孩子退學,將學習機會讓給他。劉亞樓知道機會的來之不易,他學習認真,在學校他認識了校長劉克模,接受了很多的新思想。後來劉亞樓加入我黨跟隨紅軍作戰,戰場上的他勇猛無敵,很快就引起了總理的關注。那是在第四次反「圍剿」中,中央命令紅軍猛攻南豐,但因為敵方火力太猛,未能攻破,先後倒下20餘人。劉亞樓心裡十分著急,便趕忙找到林彪:「我們必須得另想辦法了,這樣肯定是不行的。」

林彪心裡也清楚,但畢竟是中央下達的命令,他也不好擅自做主,只能繼續攻。劉亞樓看說服不了林彪,直接找到總理,講述了當前的局勢,也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在劉亞樓講完後,總理連說:「應該引起重視!應該引起重視!」

聽取劉亞樓的建議,黨中央下令改變戰略。此時劉亞樓的心裡只有一個信念:「為死去的20多位兄弟報仇!」在劉亞樓的帶領下,戰士們奮勇衝鋒,最終取得了勝利,老蔣的第四次「圍剿」又一次以失敗告終。

而劉亞樓,因此也引起了總理對他的關注。總理認為:眼前的這位軍人不容小覷,有著過硬的軍事作風與軍政素質。主席也在後來稱讚道:「這是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

「當時那些醫生還誇獎我,我心裡早就開始罵娘了」

工作中的劉亞樓是一絲不苟的,但生活中的他十分幽默,總能給身邊人帶去很多歡樂。抗日戰爭時期,他前往蘇聯學習,沒過多久就因為急性闌尾炎住進了醫院,要動手術。當時蘇聯藥品匱乏,尤其是麻醉藥。因為劉亞樓是外籍人,所以醫生在手術前還是徵詢了他的意願,問他是否需要麻醉?劉亞樓也只是會一些簡單的俄語,對「麻醉」這樣的詞語還不知道該怎麼清楚的表達,也很難用肢體語言來表現。比劃了半天,醫生也沒有看懂他到底是什麼意思?他也不太明白醫生表達的意思。

最後劉亞樓索性搖搖頭。就這樣,劉亞樓被推進了手術臺,醫生們擔心劉亞樓會因為疼痛而隨意亂動,所以幾個護士一起死死的按住他。

劉亞樓手都被護士抓紅了。護士的手也被劉亞樓掐的通紅。最終,手術順利完成,在場的醫生護士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道:「你真的太棒了!」

後來劉亞樓跟身邊人講到:「當時那些醫生還誇獎我,我心裡早就開始罵娘了:娘X的,這真是活生生吃了啞巴虧。這一刀告訴我,要趕快學會俄語。」大家聽完哈哈大笑。

劉亞樓將軍的異國情緣

劉亞樓在蘇聯學習期間的表現讓蘇聯領導人十分滿意,他們提議劉亞樓更改國籍。其實就是不想放他回去了。但這一提議遭到了劉亞樓的拒絕。後來蘇聯甚至表示願意用兩個集團來作為交換,劉亞樓都沒有理會。

1945年8月,劉亞樓為了跟隨蘇聯出兵東北,偷偷更名為王松。抵達大連後,劉亞樓在此期間遇到了自己一生摯愛,混血妻子翟雲英。

翟雲英是中俄混血兒。母親是俄羅斯人,父親是東北人。劉亞樓與翟雲英是在大連縣委書記王西萍的介紹下認識的。翟雲英早聞劉亞樓的大名,知道他在蘇聯7年,英勇善戰,立下赫赫戰功。

劉亞樓對翟雲英可以說是一見鍾情,但在後來聽說人家才只有18歲,他打了退堂鼓,他認為自己已經36歲了,比翟雲英大出整整一倍,並不合適。

王西萍得知後勸說到:「年齡又有什麼,重要的是看你們的緣分,能聊得來比啥都重要。」

經過一段的了解與接觸,兩人漸漸產生了一些感情。尤其是在了解了彼此坎坷的生活經歷後,更是激起了他們心靈上的共鳴。

1947年5月兩人結婚。一開始翟雲英的母親是不願意的,不能接受自己女兒找一個比自己大18歲的男人。劉亞樓在得知後,決定自己親自去拜訪伯母。

這天,他來到翟雲英家裡,一進門便按照蘇聯的禮節,對翟雲英的母親喊道:「媽媽莎」,這是俄羅斯對女性長輩的尊稱。面對伯母的提問,他應對自如,謙遜謹慎,給伯母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翟雲英的母親握著劉亞樓的手,激動的說到:「我一開始還有些擔心,但現在我覺得我女兒能嫁給你,我很開心,希望你們能夠一直相愛,幸福下去。」

1955年授上將被指不公平

兩人剛結婚沒多久,劉亞樓就帶著妻子離開大連,來到哈爾濱。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入朝作戰。志願軍空軍開戰便擊毀了一架美軍戰機,之後緊接著又擊毀一架。

首次與美國空軍較量,就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劉亞樓功不可沒。戰爭結束後劉亞樓回國,1955年被授上將軍銜。很多人認為劉亞樓8年抗戰都跑去蘇聯,回國還能被授上將軍銜,有些不公平。

要知道,回國後的劉亞樓指揮天津戰役,僅僅只用了一天零5個小時的時間,就將敵人十個師,兩個軍殲滅,共計13萬人。

在整場戰役中,劉亞樓的表現可以說是十分出色了,他對於大兵團攻堅戰有著十分獨到的見解,在他的正確指揮部署下,才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減少了士兵傷亡。

這就足以證明他的實力,用最少的傷亡獲取最大的成功,做到對國家負責,對部隊負責,也避免了突發狀況。

1965年5月7日,病魔奪走了劉亞樓的生命,年僅55歲。

相關焦點

  • 開國上將劉亞樓,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最高做到蘇軍什麼軍銜?
    開國上將劉亞樓,一生戰功赫赫,在紅軍時期,他歷任第12師35團政委、紅1軍團第2師政治部主任、紅1軍團第1師師長等職,先後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突破四道封鎖線、強渡烏江、進攻遵義、四渡赤水、奪取瀘定橋等著名戰役,在這些九死一生的戰鬥中,劉亞樓與師長陳光率部擔任主攻,多次承擔急難險重任務
  • 紅一軍團三個師六位首長,五個開國上將,剩下的一個非常可惜
    在二萬五千裡的徵途中,紅1師下轄的紅1團立下諸多戰功,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多次讚譽,紅一團團長是後來的上將楊得志,也很謙虛地回道:「強將手下無弱兵!都是李師長領導有方!」抗戰時期李聚奎曾做過太嶽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但是解放戰爭後慢慢就往後勤方向轉了,先後擔任過東北軍區後勤部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後勤部第二部長。
  • 57位開國上將中,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的有3人,他們都是誰?
    1955年授銜的57位開國上將中,就有3人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他們分別是劉亞樓、楊志成、李天佑。劉亞樓抗戰前夕,劉亞樓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任抗日軍政大學訓練部部長。抗戰爆發後,劉亞樓在抗大協助林帥、劉帥等主持教育工作,兩年後赴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 開國上將中,哪些人有授大將的資歷
    1955年的授銜中,粟裕、陳賡、許光達等十位功勳卓著的將領被授予大將軍銜,充分印證了他們對革命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那麼,除了開國十大大將外,在開國上將中,有哪些人有授大將的資歷呢?
  • 新中國曾有過雙重國籍的開國將校,一名上將,一人是中越兩國少將
    抗戰戰爭爆發後,葉飛歷任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團長、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1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第1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中最高還做到了三野第10兵團司令員,立下赫赫戰功,兵團級的高級指揮官,所以在1955年時被授予上將軍銜。
  • 劉亞樓:從棺材裡搶出來的上將,林彪批評他打仗愛冒險,不要命
    在共和國的將軍裡,劉亞樓上將是出了名的愛冒險,喜歡搞前沿偵察,打起仗來也不惜命。為此,他沒少受林彪的批評。將軍一生中多次死裡逃生:當紅軍政委時,「死」了之後被抬進棺材裡;在蘇聯期間,被宣布兩小時後處死。神奇的是,將軍居然一次次得以生還,可謂充滿了傳奇色彩。
  • 同為司令員授的銜級不一樣,有人鳴不平,看資歷和戰功就一目了然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加強空軍和海軍力量,國家從第四野戰軍中選了兩位司令員,一位是劉亞樓,擔任空軍司令員,另一位是蕭勁光,擔任海軍司令員。他們同樣是大軍種司令員,但是所授的銜級不一樣,有人替劉亞樓鳴不平,但要從他們的革命資歷和戰功來分析,就不會覺得不公平。
  • 1955授銜,首任海軍司令、裝甲兵司令是大將,可空軍司令是上將!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授銜時,第一任海軍司令肖勁光授大將,第一任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授大將,可是,第一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授上將。在解放戰爭時期,最聞名的戰將是劉亞樓,三大戰役中的兩大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都是在劉亞樓的參謀、策劃和指揮下完成的。
  • 此人有12年的抗日生涯,主席:別人可不授上將,他必須是上將!
    1918年,閻錫山為了訓練培養自己的嫡系部隊,創建了山西學兵團,也被稱為斌業中學。這所學校共成立12個年頭,共有5000多人從這裡畢業,大都充實到閻錫山的晉軍。其中有一人可以算是這些學員中的佼佼者,卻一直沒有成為閻錫山的部下,但此人卻是一位擁有12年抗日生涯的抗日名將,建國後還被授予上將軍銜,這個人就是董其武。
  • 魯南軍區的政委授上將,副司令員授中將,司令員為何沒授軍銜?
    魯南軍區除傅秋濤授上將之外,還有一位副司令員也被授予中將軍銜。 郭化若是在1946年調入魯南軍區的,之前是八路軍炮兵學校校長、中央黨校軍事教育處處長。郭化若是黃埔四期生,南昌起義後被選送到莫斯科炮兵學校學習,回國後大部分時間從事參謀和軍事教育工作。
  • 劉亞樓的混血嬌妻,守寡後不懼迫害,她展現了什麼是「大寫的人」
    要怎麼才能建立一段夫妻關係融洽的婚姻,成為了所有人的必修課。往往一段模範的婚姻故事也會為後人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一對模範夫妻:劉亞樓和翟雲英。劉亞樓的名字大家可能聽說過,他是開國上將之一,在戰爭時期做過很多貢獻。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如果參加55年授銜,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解放軍70位首任軍長,唯有他沒授將銜,本該中將,為何僅授大校?
    前言 1927年8月的南昌起義,揭開了我黨創建人民軍隊,反抗反動派的序幕,至此我黨也終於擁有屬於自己的武裝隊伍,雖然當年的三大起義都遭遇失敗,但倖存下來的那些起義將士都是燎原之火,在他們的努力下我軍終於由弱到強,不但發展為百萬雄師,還戰勝了所有敵人創建了新中國。
  • 泰安市開國少將37歲任副軍長,67歲授上將軍銜,他是誰?
    山東泰安有一位開國少將,37歲任副軍長,67歲授上將軍銜,他是誰?那麼他是誰呢?他便是劉振華將軍,劉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江西有25位劉姓開國將軍。劉姓成就最大的是湖北紅安縣的劉華清將軍,劉有一位元帥,劉震、劉亞樓2位上將和13位中將,45位少將,1955年後晉升少將31人,總計92位開國將軍,1988年有劉振華和劉華清兩人晉升為上將軍銜。
  • 五十七位開國上將中,有四位來自少數民族,分別是哪四位?
    同樣,五十七位開國上將中(含後續補授),也有多位少數民族將領,分別是李濤、韋國清、烏蘭夫、楊至成四位上將,這四位少數民族將領為革命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貢獻,是少數民族軍人的優秀代表。軍委最可靠的參謀——李濤上將李濤上將是湖南人,出身於中國最古老、最長壽的民族瑤族。
  • 二人開國上將,二人中將
    李達,陝西省眉縣人,1905年出生,他1926年考入的西北軍第二軍官學校(馮玉祥創辦),畢業後歷任馮玉祥部排長、連長、旅部參謀等職,1930年,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失利後下野,李達所在的馮玉祥部被改編為第26路軍,1931年26路軍被派去江西,參加對蘇區的作戰,同年12月,26路軍在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的率領下發動了著名的寧都起義,李達也隨起義部隊加入了紅軍,
  • 唯一沒有授將銜的解放軍首任軍長,本應授中將銜,卻因私事僅授大校
    為了表彰那些曾為新中國成立作出巨大貢獻的開國功臣們,55年解放軍第一次舉行授銜,而作為解放軍軍級幹部,應該都是紅軍時期參軍,經歷幾十年戰火薰陶、從實戰中成長起來的高級將領。 授銜儀式上,解放軍70位首任軍長,大都是中將,少數授予少將銜,但有一位卻沒有將銜,55年僅授大校,此人就是尹先炳。
  • 後來授何軍銜?
    後來授何軍銜?紅一軍團由井岡山上的紅四軍與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合編而成,可謂是根正苗紅,軍團長是林總。林總大家都不陌生,抗戰時期擔任八路軍115師師長,後來因為被誤傷來到蘇聯治療,回國後指揮四野所向披靡,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島。1955年授銜,林總被授予開國元帥,位列朱老總、彭老總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