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後的裝甲列車曾經服役過蘇聯後來又被德軍繳獲

2020-12-22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說到二戰時期蘇聯裝甲列車可是鼎鼎大名,二戰初期蘇聯的裝甲列車曾經一度是史達林格勒戰線一條無法輕易的攻下的鋼鐵防線,由於是裝甲列車可以隨著戰場進程機動布防運送兵力,所以一度成為了二戰初期德軍斯圖卡轟炸機,最重點打擊的蘇聯重型裝備,即使在1941年6月22日到7月22日一個月的時間內,蘇聯累計有上千列火車被毀,其中有500列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裝甲列車,遭到了德軍戰機的摧毀,但仍舊保留下來了相當一部分數量的裝甲列車,作為守護當時蘇聯紅軍鐵路暢通的鋼鐵巨獸。

其中最著名的一列有稱號的裝甲列車叫「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被德軍譽為綠色幽靈。

1941年11月4日,在塞瓦斯託波爾海軍工廠,蘇聯建造了一列名為「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主要用來保衛塞瓦斯託波爾。這輛裝甲列車的基礎是個平板車,其外部焊接了15-30毫米厚的裝甲鋼板,並進行連接加固。列車由蒸汽火車頭驅動,可達600馬力,最高時速50公裡。火車上搭載14挺馬克沁7.62毫米重機槍,三門76毫米可自由360度旋轉的列車炮塔,兩門82毫米迫擊炮,兩門76毫米高射防空炮,以及一門放在列車尾部12.7毫米的重機槍,薩哈肯上尉是該裝甲列車指揮官。

1941年到1942年,「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累計執行任務140次左右,執行任務時經常神出鬼沒,要知道當時塞瓦斯託波爾已經被德軍重兵包圍,很多鐵路中樞德軍佔領,而「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在執行運輸任務,作戰任務時,就會與德軍部隊正面遭遇。

德國老兵奧斯朗茨軍士回憶,當時他們指揮部隊剛剛進入一個駐防地點換防,那個駐防地點位於塞瓦斯託波爾外圍的三號鐵路樞紐,那天那與士兵們正在抽著煙,突然一陣列車轟隆隆聲從鐵路拐角處傳來,經驗豐富的奧斯朗茨軍士一聽就知道來者不善,因為當時這條鐵路是不會德國裝甲運兵列車的,馬上命令手裡的士兵準備手雷彈,但隨著蘇聯這些鋼鐵巨獸突然從拐角處衝出時,奧斯朗茨軍士就認為自己讓手下士兵做的一切都是多餘的,只能趴在據點之中,眼睜睜看著蘇聯這列鋼鐵巨獸從眼前經過。

「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在塞瓦斯託波爾戰役期間累計造成1500人名德軍傷亡,擊毀德軍坦克20輛,擊落戰機五架,1942年6月30號隨著塞瓦斯託波爾戰役蘇聯紅軍的全線撤退,「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隨後被蘇軍自行炸毀在火車隧道裡面。

但蘇聯「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的二戰軌跡並沒有迎來終點,「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的殘骸隨後被德軍繳獲,德軍根據列車殘骸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改裝,最終命名為「尤金」裝甲列車,其主炮也換成了一門105毫米榴彈炮,另外之前蘇聯人炸毀列車時那兩門蘇聯76毫米列車炮,並沒有完全炸毀可以繼續使用,兩個四聯裝20毫米防空機炮,裝備機槍MG08機槍也是14挺,另外還有MG42機槍兩挺,放在裝甲列車中間,德軍設想過全部用MG34機槍和MG42機槍替代,但最終德軍覺得成本太高,所以大量使用了MG-08型馬克沁機槍。

德軍「尤金裝甲列車」很容易辨認,因為其車廂還是蘇聯方面特色裝甲車廂,1944年五月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全面敗退,德軍「尤金裝甲列車」加入到了最的後阻擊掩護作戰,幫助德軍兩個集團軍安全撤退到了波蘭境內,隨後德軍自主炸毀「尤金裝甲列車」,全員撤退,在撤退途中被大部分德軍列車作戰人員被蘇聯紅軍消滅,從德軍俘虜的口中,蘇聯指揮官得知德軍的「尤金」裝甲列車,就是兩年前保衛塞瓦斯託波爾的「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改裝而成的。

蘇聯最終不計前嫌又把「尤金裝甲列車」給改裝了回去,參與到後來作戰當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在二戰中軌跡可謂是極具傳奇色彩,作為一列曾經效力德蘇雙方的裝甲列車,對蘇聯也好德國也好都有一定警示意義和教育意義,於是二戰結束後「謝列茲尼亞科夫」的裝甲列車被送回塞瓦斯託波爾,作為塞瓦斯託波爾戰役最具有代表性的紀念品,讓遊客參觀銘記那段令世界不堪回首二戰歷史。

相關焦點

  • 移動的火炮堡壘,二戰火力兇猛的裝甲列車,橫行歐洲的每一個角落
    而另一支東歐勁旅波蘭,一戰時期曾經通過繳獲的方式獲得了該國歷史上的首輛裝甲列車——"勇敢號"。經過一系列的發展與測試,在20世紀30年代時,波蘭已經裝備了至少10輛這樣的裝甲列車。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領土發動了閃擊戰,從南北兩個方向對波蘭進行了全面進攻。
  • 蘇聯若將繳獲的虎式坦克送給志願軍會如何,或和美軍上演巔峰對決
    另一方面,蘇聯在衛國戰爭時期曾大量繳獲德軍多種型號的坦克,甚至也包括曾讓美軍陷入高度恐懼的虎式坦克,而其他的德軍槍炮更是曾在後來的越戰中以一定數量提供給北越一方,這就說明理論上志願軍的確存在配備蘇聯繳獲的德式武器可能性,試想如果志願軍獲得了少量原德軍虎式坦克,會在朝鮮戰場上有什麼表現呢?
  • 二戰期間,蘇聯狙殺過數百德軍的女兵到底是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和蘇軍曾發生過不少大規模的戰役。由於德軍依靠著武器裝備優勢,將蘇軍打得節節敗退,使其造成非常嚴重的傷亡狀況。蘇聯當時不得不派過更多的士兵來填補兵力去對抗德軍。在戰場士兵大量減員的狀況下,蘇聯開始面臨士兵不斷減少的風險,不得不大量徵收女兵前往戰場,以此來緩解國內男性人口大量減少的風險。據說在蘇聯和德國的交戰過程中,就有超過80萬的蘇聯女兵拿起武器走上了戰場。在這些人女兵當中,出現過不少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兵,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簡稱柳德米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德軍繳獲KV-1重坦的場景,對比美軍繳獲虎式重坦的場景,差距實在太大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由於德國為此戰已經準備許多,而蘇聯方面毫無準備,所以戰爭初期的局勢幾乎一面倒,勝利全部傾向德軍一方。在高歌猛進的同時,德軍沿途繳獲了大量蘇制坦克,雖然大部分蘇聯坦克對德軍來說都是落伍的,但像KV-1這樣的重型坦克還是具有研究價值的,因此東線德軍將一批保存情況最好的重型武器送回本土,以便讓軍械局研究性能與弱點,從而為前線部隊的戰鬥提供指導。圖為德軍繳獲KV-1重型坦克時拍攝的照片,幾名德軍士兵正好奇地觀察。
  • 令德軍膽戰心驚的蘇聯「姑娘」,產量高達1萬輛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軍在第二次世界期間使用的一款著名武器,它在東線的戰鬥中以火力威猛,令德軍叫苦不堪,甚至聞風喪膽而聞名。這種武器戰整個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總共生產數量高達1萬餘門,從莫斯科一路走向柏林,在柏林戰役中上演了劃上蘇德戰爭句號的「交響樂」。
  • 二戰中,德軍的戰鬥力到底怎樣
    前蘇聯紅軍元帥---朱可夫曾經說過:戰爭對於下級軍官和士兵來說是一部巨大的絞肉機。從這段話來看,戰爭遠不是電視裡演的那樣,戰爭是極其殘忍的。德國軍隊在二戰中,確實是武器精良,作戰嚴密,要不然在二戰的戰場上,他們不可能佔據優勢。
  • 德軍歷來多奇思,坦克魔改樂無窮,細數二戰德軍對坦克的改造工作
    如果說起二戰的德國軍隊,相信大多數軍迷都會表示,德國軍隊十分嚴謹,而且非常的古板。通常來說,這也是對德國軍隊的傳統看法,認為他們是一群古板,只知道機械完成命令的人。但實際上,二戰中的德軍是有很多奇思妙想的,這不僅僅體現在德國名將們那天馬行空的戰略,更體現在他們對待自己的坦克上。
  • 二戰蘇聯這種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敢和MG42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他設計的TT-33自動手槍已經是經典中的經典,被蘇聯紅軍大量裝備。雖然發射的槍彈相同,但SVT的後坐力卻比莫辛-納甘要低,射擊精度也很接近莫辛-納甘,而莫辛納甘是二戰中精度非常優秀的一種栓動步槍,可見SVT的精度多麼的好。
  • 曾經戰無不勝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最後屢屢戰敗?輸在了哪?
    成天把二戰時期的坦克或者輕武器搞排行榜的,那基本就是軍盲了。 至於第二個問題:除了數量和補給方面,德軍裝甲部隊到底輸在哪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倒是值得討論。您能提出這個問題,那一定是一位資深軍迷了!至少您知道二戰時期從坦克數量上講,德軍遠遠少於蘇軍。同時,您也一定知道二戰德軍坦克屢屢缺油而戰敗。
  • 強國中的最弱海軍:二戰蘇聯海軍
    【話說軍世】在蘇德戰場上,前期被德國壓制在首堵門口奮力搏戰的蘇軍,中後期實現反轉,將德軍一路打回了老家,但是在戰爭過中的蘇聯海軍卻表現的「渺小」了不少,同樣作為二戰的軍事強國,相比其他參戰國的海軍堪稱「最弱」。
  • 二戰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進攻——「藍色方案」始末
    在二戰初期,德國是最早認識到機械化部隊重要性的國家之一,在他的軍隊中包含了大量的機械化部隊,諸如摩託化師和坦克師,還有用來運輸補給的汽車運輸營。 在1939年戰爭爆發之前,德國的石油進口量曾經創紀錄的達到516萬噸的數字,這僅僅是9月遭到海上封鎖之前的數字。而到了1940年,德國的進口石油量銳減為207.5萬噸。其中包括從蘇聯進口的65.7萬噸,這樣的石油儲量絕對算不上充裕。而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德國的主要進口石油來源只剩下了羅馬尼亞這一家。
  • 二戰日軍坦克有多小?蘇軍繳獲94式輕型坦克後,發現鑽不進去
    日本的94式坦克作為二戰中墊底的坦克,一樣能在中國戰場控制戰場,而當面對德國投降後進攻日本的蘇聯時,94式坦克在T34面前就好比向寵物一樣乖巧。不說其他,就是噸位都直接被碾壓,小道出奇。那當時日軍的坦克有多小呢?蘇軍繳獲94式輕型坦克後,發現根本鑽不進去!
  • 二戰德國的火炮都是怪物嗎?德軍最強火炮和蘇聯最強要塞的對決
    蘇聯塞瓦斯託波爾要塞被襲擊以後的照片 然而苦惱的是被困在此地的德軍步兵,以堡壘群的北部要塞高爾基1號要塞為例在東線,德國人遇上了難啃的骨頭:蘇聯人堡壘群和固定火力點的巨炮,於是這些德國火炮就被拉到東線去服役了。似乎不放心卡爾的作戰能力。德國人拉來了更大的怪物:800毫米口徑的克虜伯兵工廠的大炮「古斯塔夫」。這門巨炮和惡魔一樣,整個外形就像一個小山包。德國人押上了自己的老本,他們還送來了一位老將曼施坦因來指揮這次戰役。
  • 盤點二戰德軍使用過的手槍,濃眉大眼的德國人也叛變了,光手槍就...
    二戰時期,德軍的武器向來以精良而著稱,裝備水平始終領先於歐洲其他國家。不過德軍並非只專一於德式武器,他們偶爾也會對其他國家的武器感興趣。 就拿手槍來說,與步槍、衝鋒鎗不同,德軍對士兵持有何種手槍並沒有嚴格要求,所以別看德軍一個個生得濃眉大眼,但他們使用過的手槍就超過二十種,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國貨。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二戰時期德軍用過的那些手槍。
  • 野戰尖兵:淺談二戰德軍步兵師編制的中期發展
    《二戰初期德軍步兵師人員編制和裝備的發展》本文接這篇文章,繼續講解二戰德軍中後期的步兵師編制影響二戰德軍中後期編制的原因包括兵源的數量、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以及戰爭的失利,戰爭的失利主要指前線慘敗導致損兵折將、武器丟失或者損耗嚴重等。
  • 兩輛豹式坦克和德軍步兵能對決數個蘇聯集團軍?拼死突圍就靠它們
    黑豹坦克無疑是二戰中最成功的坦克之一。優美的外形來自模仿蘇聯T34坦克那傾斜弧面裝甲外殼,再加上德國優良的厚重裝甲和火炮技術,豹式坦克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德國王牌。但希特勒的裝甲兵團即使有了這種超級武器以後,仍然沒有打敗他的敵人。因為此時德軍已經面臨二戰末期的敗局。
  • Kv2的錯位人生,二戰時德軍稱其「俄國廁所」,身中70炮無一貫穿
    二戰時期的陸上戰爭王者重型坦克,同飛機一樣在一戰以後進入一個飛速發展時期。蘇聯Kv-2重型坦克在這種情況下被製造出來。自重52噸,許多與它交戰敵軍武器,直接被它的體重碾碎,甚至完全沒有動用自配武器。在多比薩河與德軍交火,據記錄共有29輛KV1和KV2坦克被摧毀,大多是陷進軟溼地區本身導致。其中一輛Kv-2被擊中70炮以上無一處貫穿,德軍反坦克炮全部被壓毀。最後,Kv-2戰鬥全重52噸,是當時最重的坦克之一,配上無敵的防禦能力。在奇爾基特-夏維利亞大街帶領第2坦克師,阻擊前往前往多比薩河方向的德軍。
  • 二戰時的魯格手槍緣何成為美國大兵的繳獲最愛?
    看過《兄弟連》等二戰著名影視作品的觀眾朋友們,肯定都會對一款大名鼎鼎的德軍手槍有著深刻的記憶,毫無疑問,它就是德軍的「魯格P08」(Parabellum P08 'Luger' Handgun)這款造型別致、加工精美的手槍究竟有何特別之處,以致於讓二戰時期歐陸戰場上的美國大兵們,都對它充滿了執念呢?
  • 二戰蘇聯最厲害的黃種人狙擊手,未受過專業訓練,卻讓德軍膽寒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諾莫科諾夫個子比較小,看上去很不起眼,他的身份銘牌上也只是寫著「木匠,文盲,通古斯人」的簡介,諾莫科諾夫便被下放到了軍隊的廚房,成為了一名炊事兵,後來,他連炊事的活也幹不好,只好讓他去抬擔架。
  • 蘇聯半自動步槍史,韓戰讓美軍十分恐懼的武器
    AVS-36步槍首次亮相是在1938年的蘇聯「五一勞動節」遊行期間向公眾展示,而第一次參加戰鬥是在18個月後的1939年12月,蘇芬戰爭期間服役於蘇軍。 儘管當時沒有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但是具有多種射擊模式的AVS-36步槍代表的是整個蘇聯軍工行業的一次突破,就連約瑟夫·史達林都這樣評價AVS-36步槍:一個使用自動步槍的士兵,等於10個使用栓動步槍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