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這種步槍受德軍瘋狂追捧,敢和MG42機槍對射毫不示弱

2020-12-11 騰訊網

SVT是「託卡列夫自動裝填步槍」的縮寫,由著名的蘇聯輕武器設計師託卡列夫設計,他設計的TT-33自動手槍已經是經典中的經典,被蘇聯紅軍大量裝備。SVT步槍以它的尺寸來說是非常的輕,例如SVT-40比莫辛-納甘1891-30長了約5釐米,但重量卻輕了近半公斤。雖然發射的槍彈相同,但SVT的後坐力卻比莫辛-納甘要低,射擊精度也很接近莫辛-納甘,而莫辛納甘是二戰中精度非常優秀的一種栓動步槍,可見SVT的精度多麼的好。

SVT-38第一次露面是在入侵芬蘭的冬季戰爭(1939-40年),但由於作戰環境極其惡劣造成不少故障而被飽受軍隊批評,在SVT-38基礎上改進缺點而推出的SVT-40型參與了整個衛國戰爭,對SVT-40評價高的蘇軍部隊只有少數的精銳部隊,例如海軍步兵(即海軍陸戰隊),他們認為SVT-40的性能要比莫辛-納甘好得多,並且在實戰中大量使用SVT-40。

但由於大量未經嚴格訓練的新兵操作不當造成各種故障頻發,所以總體評價不佳,再加上SVT的生產進度較慢,而戰時蘇聯急需提高步槍產量,最終導致SVT最終減產並提高莫辛-納甘步槍的生產速度來滿足前線需要,所以SVT未能像美國的M1伽蘭德步槍那樣成為戰爭中的主角。圖為SVT-40早期型和SVT-40後期型前端區別對比,早期型消焰器使用6氣室,後期型為雙氣室結構。

德國軍隊也在二戰中廣泛使用繳獲的SVT步槍,還有一些繳獲的SVT步槍被後送回德國作進一步研究,為德國研製半自動步槍提供經驗幫助。大名鼎鼎的德國G43半自動步槍可以看作是參考了蘇聯SVT-40的德國版。雖然德國不像芬蘭那樣也自己生產蘇聯7.62×54槍彈,但他們繳獲的彈藥很充足,而SVT步槍射擊精度高,戰鬥射速比毛瑟Kar98k步槍高得多,如果有條件把SVT和Kar98k各打一遍,就不難明白為什麼許多德軍士兵喜歡在戰鬥中使用這種敵人的步槍並一直用到彈藥耗盡為止。

由於SVT步槍在德國中的使用量是如此之大,以致於德軍高層要為這些蘇聯步槍制定德國型號並重新配發給前線部隊中去,其中SVT-38被重新命名為SIG.258(r),而SVT-40則為SIG.259(r),SVT-40的狙擊型為SIG.Zf260(r)。1942年4月17日,德軍裝備部門公布了一則野戰條令,其內容就是關於「俄國自動裝填步槍的使用和瞄準」。圖為德軍黨衛軍士兵使用SVT-40射擊。

SVT-40是根據冬季戰爭中對芬蘭作戰所取得的經驗教訓,目的是改善步槍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可靠性。SVT-40於1940年7月1日開始在圖拉(Tula)兵工廠投產。由於自動步槍的結構和工藝比莫辛-納甘複雜,所以生產速度比較慢,不過SVT-40的生產速度比原來的SVT-38要快,這主要是因為一些零部件被簡化,隨著生產的逐步穩定,熟練工人增加,SVT的產量逐年增加。

SVT-40的消焰器由SVT-38的6個氣室縮減為2個,但是增大了氣室容積,效果反而比6個氣室要好,所以後坐力也降低到莫辛納甘步槍之下。

蘇聯領導層很欣喜地看到這種新步槍的性能表現,史達林更宣稱一個這種裝備這種新式步槍的士兵等於十個裝備普通步槍的士兵。整排全部裝備SVT-40半自動步槍的蘇軍精銳步兵通常能毫無壓力的把對面德軍的98K和MP-40衝鋒鎗打的抬不起頭來,如果遇到德軍機槍,則兩三人一組從不同方向互相掩護連續射擊讓號稱電鋸的MG42機槍有時候也難以招架。

相關焦點

  • 二戰最後的裝甲列車曾經服役過蘇聯後來又被德軍繳獲
    說到二戰時期蘇聯裝甲列車可是鼎鼎大名,二戰初期蘇聯的裝甲列車曾經一度是史達林格勒戰線一條無法輕易的攻下的鋼鐵防線,由於是裝甲列車可以隨著戰場進程機動布防運送兵力,所以一度成為了二戰初期德軍斯圖卡轟炸機,最重點打擊的蘇聯重型裝備,即使在1941年6月22日到7月22日一個月的時間內,
  • 二戰德軍發現步槍威力過剩,發明中間型威力彈藥,首開突擊步槍先河
    雖然在100米內,衝鋒鎗有著不錯的射速和火力壓制。但是衝鋒鎗使用的彈藥是手槍子彈,衝鋒鎗超過150米距離無法作有目的的射擊。衝鋒鎗和步槍有效射程中間有一個150米到400米的火力的空檔,各國步兵部隊一般通過輕機槍來彌補,但是輕機槍在基層步兵中裝備較少,而且其彈藥威力也很大,在這個距離輕機槍彈藥的威力仍然過剩。
  • 二戰時期!蘇聯火力超猛的高射機槍,堪稱低空戰機的噩夢
    受此影響,蘇聯這一款最早的大口徑機槍就迅速被淘汰,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蘇聯才研發成熟新的大口徑防空機槍。二戰後蘇聯的好學生更是將12.7毫米機槍的平射功能發揮到極致1930年,在經歷了第一次不成功的大口徑防空機槍研製之後,蘇聯再次推出新的大口徑機槍。
  • 二戰德軍研製出一種機槍,三個優點,西方盟軍:這是希特勒電鋸
    這樣一個步兵班的裝備是配置MP38(MP40)衝鋒鎗 、一挺MG34機槍( 後期MG42), 其餘士兵裝備毛瑟98式步槍。 這兩挺機槍才是德軍的制勝法寶,在當時的條件下幾乎是火力之王,因為即使是MG34,該槍設計理論射速為 800到900發/分鐘,MG42實際作戰應用中可達1500發/分鐘,這種高效能的機槍卻操作簡單,容易上手,能夠適應極端氣候,穩定、可靠,這一綜合起來,有了不錯的成績,幾乎是當時達單管機槍的極限。
  • 二戰最受歡迎槍械:莫辛納甘步槍排第二,第1一分鐘幹翻一個營
    二戰時期,槍械是主要的戰爭工具,士兵們手持的槍械類型五花八門,有栓式步槍、衝鋒鎗、自動步槍、輕機槍、重機槍等,它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幫助士兵擊退敵人,取得最後的勝利,曾經參加戰爭的國家有很多,具備自主打造能力的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槍械,而在這裡面最受歡迎的還屬這4把槍。
  • 二戰德軍獨特的兵種—裝甲擲彈兵,二戰步兵的最高境界
    在隨後的戰爭中,德國裝甲擲彈兵在陸戰戰場上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在北非的荒漠,阿登的森林,還是在蘇聯的凍土,德國裝甲擲彈兵幾乎無役不與,其高超的戰場戰術和頑強的戰鬥意志,贏得了對手的普遍尊重。
  • 二戰經典之作98k,德軍制式步槍惹人喜愛
    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納粹黨完全控制了德國,這時候希特勒的狼子野心開始逐漸顯現,他開始重整軍備,而這也就意味著德軍士兵需要一種新型的步槍,因此德國在Kar.98b步槍的基礎上,結合了標準型毛瑟步槍的一些突出特點,生產出了著名的98k步槍,這種步槍也成為了二戰時期德軍的主力步槍。
  • 二戰爆發前,德軍步兵師人員編制和裝備的發展(上)
    在二戰爆發前夕德軍各兵種都偏向於實現部隊的快速機動能力,基本上每個兵種都有一部分摩託化部隊;同時各部隊在保證機動性的情況下改良裝備,增強火力上的配置,比如自行火炮。當然最開始的時候德軍並沒有裝備重型武器,他們只有7個步兵師和3個騎兵師,也就是常說的「10萬國防軍」,因為這個時候受到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叫防衛軍,二戰德軍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擴建起來的。
  • 為何兩腳架就是輕機槍?三腳架就是重機槍?起底二戰中的「希特勒...
    二戰作為人類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多款世界名槍,日本的「三八大蓋」、美國的「M1」、英軍的「恩菲爾德」、蘇聯的波波沙等等。但是他們都不如德軍的MG42機槍精工細做,也沒有哪款機槍可以與之媲美。
  • 33人的突擊排,3挺通用機槍、25支自動步槍,二戰德軍才是火力狂魔
    從實際戰績來看,暴風突擊隊的作用確實非常強大,德國人也對這種突擊戰術極為推崇,因此在二戰後期,德軍試圖建立一支類似部隊來扭轉戰局,這就有了「Sturmzug(風暴突擊排)」的誕生。
  • 蘇聯「大盤雞」機槍之父,榮譽等身的捷格加廖夫和他身後的故事
    提到二戰時期的蘇聯經典槍械,除了最為知名的PPSh-41"波波沙"衝鋒鎗之外,被吃雞玩家親切成為"大盤雞"的DP-28型輕機槍、酷似"波波沙"的PPD-40衝鋒鎗、還有從二戰使用至今的RPD機槍都是槍械愛好者的心頭好。這些在軍事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武器,它的創造者都是來源於同一位優秀的設計師。
  • 老驥伏櫪的重機槍,蘇聯M1910重機槍,一款痛擊德國人的重機槍
    相信熟悉二戰的人都很清楚,在戰爭中步兵的核心火力就是重機槍。自從馬克沁重機槍發明以來,機槍就成了步兵在實戰中的好夥伴。步兵無論是在進攻狀態,或是防禦狀態,都會得到足夠的機槍掩護在進攻時會得到機槍的幫助。當然,在二戰中的強國大多已經放棄馬克沁重機槍。畢竟這種水冷式重機槍,在二戰裡已經不太實用。
  • 強者對決:Kar98k步槍和M1加蘭德步槍,戰爭雙雄,誰才是步槍之王
    在戰爭時期誕生出了很多經典的武器,美國的M1加蘭德就是其中之一;在西歐、義大利、北非戰場上,美國的M1加蘭德和德國的Kar 98k步槍就經過了多次戰鬥。M1加蘭德和98k步槍都是名震海內外的武器,同時也是德美雙方的主要制式步槍,所以二戰步兵的交鋒其實也就是98k和M1加蘭德之間的較量。
  • 二戰1944年德軍的LG系列無坐力火炮德軍傘兵師的鋼鐵之矛
    說到二戰時期火炮正常情況下其重量都超過400公斤,運輸起來十分不方便,而重量越小往往口徑就越小,能夠進行有效打擊和有效作戰的半徑就越小,二戰時期為什麼的日本92式步兵炮會在亞洲戰場取得成功,並且在亞洲戰場得到廣泛的使用,包括後來解放戰爭,朝鮮戰役都能看到日本二戰時期
  • 二戰德軍在蘇聯的暴行——難怪戰後要對其瘋狂報復
    1942年7 月初,經過半年多圍困和猛攻,法西斯德軍終於攻陷蘇聯克裡米亞半島上的塞瓦斯託波爾要塞。殺紅了眼的德寇拼命報復。他們不僅殘殺蘇軍戰俘和傷病員,而且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居民。對於婦女所犯下的罪行更其殘暴,不但將她們QJ、LJ,事後還挖眼睛、剖腹、截肢,令人髮指。
  • 二戰時期,蘇芬戰場上的西蒙·海耶狙殺了多少蘇聯人?
    1938年4月納粹德國入侵奧地利後,蘇聯多次以維護西北邊界和列寧格勒的安全為由,要求同芬蘭交換領土和租借軍事基地,但是芬蘭拒絕了蘇聯的要求,雙方的談判也在1939年11月徹底破裂。11月底蘇聯率先向芬蘭軍隊發起攻擊,芬蘭為維護國家的統一被迫向蘇聯發起反擊。此時早已參軍的西蒙·海耶,也參加了蘇芬的這次戰爭,並開啟了他狙擊手生涯的傳奇經歷。
  • 野戰尖兵:細看二戰德軍在戰爭後期步兵師的編制發展
    野戰尖兵:淺談二戰德軍步兵師編制的中期發展這篇文章。步兵營下轄重武器連,每連都配備一個裝備4門Grw42型120mm迫擊炮的迫炮排,也就是仿製蘇聯38式的120mm迫擊炮。除此之外,有的機槍連裝備三個各有四挺MG42重機槍的機槍排,有的機槍連下面是兩個各裝備4門步兵炮的步炮排和一個裝備2門20mmFlak38型高射炮的排。這個步兵營下面的機槍連裝備是不一樣的,有的可能混著來的。
  • 二戰蘇軍知名槍械,DP28屹立不倒,抗美援朝都有它的功勞!
    所以在二戰期間,機械化軍隊並不是真正的戰場主導者,真正決定戰爭勝利的還是要歸屬於兵力的強大和戰術的運用。就算是當時不可一世的德軍,雖然靠著機械化軍隊和閃電戰術佔據了歐洲的大半江山,但是也僅僅是在二戰初期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在二戰後期,德軍就沒有那麼強大了。
  • 二戰德軍步兵班裝備,火力有多強大,能否壓制日軍
    二戰德軍步兵班的裝備,要分為前期和後期來看: 一、前期以栓動步槍為主,機槍為核心,機槍手和副射手主要操作機槍,另有手槍自衛,彈藥手則有一支98K。
  • 二戰英國軍隊主力步槍,採用無煙發射槍彈藥,曾超越德軍數倍
    受此影響,英國雖然最終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但是二戰中的英國並沒有太多拿的出手的先進裝備和軍事技術,在輕武器領域更是如此。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英國國際地位的分水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迅速淪落為二流國家。在近現代歷史上風光了幾百年的日不落大帝國,從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