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橋之戰:步弓兵戰勝騎兵的一次經典戰例

2021-01-08 網易

  

  我國古代戰爭中,步兵一直打不過騎兵,尤其是在平原地帶。蒙古的騎兵的戰鬥力很強。曾經打遍世界無敵手,打到了歐洲的多瑙河,號稱"上帝之鞭"。騎兵的機動性強,衝擊力大,可以發揮出速度上的優勢,四處馳援。

  然而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騎兵對於步兵來說也不是無敵的存在,在古代也經常有步兵擊破騎兵的戰役。在東漢末年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界橋之戰"就是一次著名的步兵碾壓騎兵的例子。

  界橋之戰,公孫瓚曾部署了一萬多的騎兵,卻意外被袁紹的步兵打的潰不成軍。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界橋之戰又分別給公孫瓚和袁紹帶來了什麼影響呢?

  

  一、袁紹的野心

  公元190年,東漢末年的各路諸侯聯合起來收拾董卓。也就是在那一戰,《三國演義》稱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一戰可是真正的規模很大,影響很深遠。因為聯軍的實力很強,董卓被迫遷都於長安。盟軍看似很強,然而內部也是勾心鬥角,追名逐利。

  此戰過後,曹操和孫堅離開了聯軍,而剩下的諸侯對驅逐董卓、迎還漢帝的興趣不大,他們一直打著自己的算盤,各自謀求、兼併土地和資源。

  這些諸侯的長官就是袁紹。據說袁紹和曹操在小時候還是朋友。袁紹本來是渤海太守,他曾在冀州牧韓馥下面做事,被韓馥各方面壓制的很頭疼。

  袁紹號稱四世三公和另一個首領袁術是親戚,不僅有豐富的政治資源,還是聯軍盟主,他也有一統天下的野心,蠢蠢欲動。他忍受不了韓馥的處處壓制,打算滅了韓馥。在謀士逢紀的建議下,通過遊說讓幽州的公孫瓚攻取冀州。

  韓馥自己也沒想過要稱王,還是自己玩的開心就好。他又打不過公孫瓚,又不想給公孫瓚,就給了想要冀州的袁紹。

  

  袁紹不僅看不慣韓馥,其他的諸侯也想讓之臣服。遂派部下周昂去攻伐袁術、孫堅,袁術說大家都姓袁,你看不起誰呢?兩個諸侯直接就開幹了。問題是公孫瓚早就看不慣袁紹了,讓他弟弟去幫助袁術。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他弟弟戰死在這場戰鬥中了。

  公孫瓚這下火了,我非得整死袁紹。

  公元192年,公孫瓚在渤海東光打敗了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軍,得到了很多戰利品,包括輜重、俘虜、軍器,士氣高漲。在"東光之戰"之後,公孫瓚向西進兵到了廣宗,袁紹也到了廣宗,雙方在界橋以南二十裡發生激戰。史稱"界橋之戰"。

  

  二、白馬義從

  公孫瓚在北京曾和少數民族烏桓、鮮卑經常有事沒事就掐架,磨鍊出一支訓練有素的騎兵。人稱"白馬義從"。就是身騎白馬,精於騎射的部隊。公孫瓚靠這隻白馬軍可是賺了不少名聲。他在"界橋之戰"準備了三萬的中軍;還有一萬的騎兵;另外還有兩校(一千六百人)這兩校"白馬義從"是用來狙擊的,全部都是弓箭手。

  袁紹的話,基本都是以步兵為主,沒多少騎兵。跟公孫瓚這位有特種兵的人一比,差遠了。袁紹採用的方式是大盾和強弩。令麴義率領八百持有盾牌的士兵,另外還有一千強弩手,受弓弩手的掩護,組成對抗公孫瓚大軍的先鋒部隊。

  

  三、公孫瓚輸了

  公孫瓚的豪華陣容主要以騎射為主。不過公孫瓚看到袁紹這邊沒多少人,就想讓騎兵直接開幹,踩也把你踩死了。結果騎兵衝到袁紹臉上的時候,發現對面把盾給扔了,拿起弓弩就射公孫瓚的騎兵。公孫瓚的戰馬和士兵被射的很慘,跑都不好跑。被袁紹追到了界橋。

  公孫瓚的後軍和麴義在界橋歇了一會又開始打,公孫瓚又輸了。袁紹部麴義直接衝到公孫瓚大營裡了,公孫瓚狼狽逃串。

  

  這時候的公孫瓚還不明白,為啥大優勢變成大劣勢了。袁紹大喜,準備犒賞三軍。沒成想公孫瓚突然出現兩千多的騎兵偶遇袁紹。當時袁紹身邊只有100多個衛兵。袁紹叫苦不迭,吾命休矣。騎兵再跑幾步射我倆下,我人就沒了呀。

  他的主要某事田豐建議袁紹:主公,這太危險了。您趕緊先找個土牆躲起來。袁紹早就被勝利衝昏了頭腦。非要堅持與公孫瓚的騎兵幹架。然而這些特種兵沒見過袁紹,並不認識他,在袁紹衛兵的頑強抵抗下,放過他了。麴義也從界橋趕回來,打退了白馬義從。

  

  袁紹雖然是弱勢,但是結果卻比公孫瓚理想很多。本來按照這樣的局面,將來應該是公孫瓚成為霸主的。因為各種輕敵,失誤,被袁紹反敗為勝。公孫瓚也為自己的失誤吞下了苦果。當然袁紹也因各種輕敵、失誤而吞下苦果,那是後來的事情了。

  後來公孫瓚殺死劉虞,獨佔幽州,導致幽州內部出現分裂,才給袁紹徹底消滅公孫瓚的機會。袁紹自己後來在官渡之戰中也是佔盡各種優勢,兵力,聲望,以及人心。仍是被曹操以少勝多。曹操也是沒有吸取教訓。被劉備和孫權以少勝多。可見兩軍作戰,優勢與劣勢是在一瞬間就可以互相轉化的。

  

  結語

  "界橋之戰"是我國歷史上首次步兵戰勝大量騎兵的經典案例。從而也奠定了袁紹四世三公不可一世的北方霸主地位。在這次戰役中,公孫瓚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不僅投入了大量高質量的騎兵,還有很多的步兵。應該是可以消滅袁紹的。然而他太輕敵了,被以前各種勝利帶來的成果讓自己被驕傲遮蔽了雙眼。

  公孫瓚不僅沒有在意麴義部的威脅,還放棄了騎兵包抄、騎射的優勢,將騎兵無防守地面臨麴義部的強弩的高強度密度射擊,被袁紹部大規模殺傷,自己的軍陣士氣大亂,四處潰敗。

  界橋之戰結束後,袁紹對公孫瓚轉守為攻,取得了一定的主動權,逐步積累優勢。後來雙方在各地多次大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他是袁紹手下頭號猛將,騎兵的剋星,如果不死官渡之戰不會輸
    本是冀州牧韓馥手下的部將董卓討伐戰結束後麴義背叛韓馥與袁紹結盟助袁紹奪取了冀州,次年公孫瓚大舉南下,在界橋與袁紹爆發激戰,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5000輕騎兵,中間則是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騎兵部隊白馬義從。
  • 《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界橋之戰即刻打響 跨服活動開啟
    導 讀 三國時期,袁紹與公孫瓚為爭奪冀州而展開了界橋之戰,成為了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
  • 古代打仗,步兵戰勝騎兵有多難?「卻月陣」是怎麼大敗騎兵的?
    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都是戰爭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部分,每當談起戰爭發展歷程,步兵與騎兵之間的比較一直都有,在那個時代,武器裝備沒有這樣先進,都是以冷兵器為主,步兵作為戰爭主體,很多人都認為可以做到「以步制騎」,實際上騎兵機動性強,野戰能力出色,往往能佔據戰場主動權。
  • 三國有名號的部隊之先登死士
    大家好,咱們第一期分享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這一期咱們分享的是白馬義從一生之敵--先登死士首先強調一下先登死士並不是袁紹特有的名號部隊,三國時期各個諸侯都有先登營。那麼先登死士如何理解呢。古時攻城,最先登上城頭的功勞最大,謂以「先登」,後以「先登」為之先頭部隊。「先登」就是戰場上的先鋒,沒有固定的部隊,也不是固定的部隊番號。就「先登」這事來說,敢於先登者都是軍中勇士,先登成功還會獲得獎賞,額外的獎勵是會被載入史冊。如張遼、樂進、于禁、許褚、典韋、臧霸、孫觀、黃忠、凌操、丁奉等人都有先登的事跡,還不是一次兩次,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宿將。
  • 界橋之戰,袁紹與公孫瓚打成平手?為什麼公孫瓚會一蹶不振呢
    東漢朝廷爆發黃巾之亂,各地軍閥擁兵自重。袁紹一開始,也沒多大地盤。《三國演義》中說袁紹佔據北方四州那是後來從別人手上奪過來的。袁紹奪取第一塊地盤就是冀州,那原先是韓馥的地盤。在那袁紹和公孫瓚爆發了一場大戰……界橋之戰。
  • 權力的遊戲凜冬將至兵種攻略大全 步兵、騎兵、弓兵、槍兵使用指南
    敵軍總量3W7+,我們為了方便取4W整的總兵力,是先將4W兵力平均分配,指揮官帶步、槍、弓,我們得到這樣一個結果,全殲敵軍,損失2500步兵。接下來我們看看在步兵數量不變的情況下,不使用騎兵,用更多的槍兵或弓兵是怎樣的結果。
  • 白馬水之戰,公孫瓚反擊袁紹;兩年鏖戰丟了青州,公孫瓚打沒家底
    東漢末期袁紹公孫瓚是爭奪北方冀州兩大勢力集團,初期佔據優勢的公孫瓚被後起的袁紹所擊敗,一步步喪失了爭奪河北的能力,最終被袁紹圍困易京,兵敗身死,原本他是可以一戰定乾坤的,可是在界橋之戰中,公孫瓚失利,袁紹得以喘息,並蓄積實力發動對公孫瓚的反攻,大家印象中是公孫瓚在界橋之戰後就徹底失去反擊的能力了,後來的龍湊之戰,依然是袁紹取勝,不過有一次歷史上記載很簡略的巨馬水之戰
  • 五大弓兵誰是主力?誰是醬油?你可能沒注意的能力數值分析
    前言弓兵,是古代陸軍戰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攻城守城、野戰埋伏、衝鋒(掩護)、固守掃射等方面,都能發揮非常大的作用。前段時間,我給大家介紹了《三國志:曹操傳》中的騎兵和步兵,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瓣b變巨肚》,不是,是《三國志:曹操傳》,這部20多年前的經典遊戲中,弓兵單位的分析。
  • 從界橋到易京,面對袁紹,公孫瓚緣何一敗再敗?
    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孫瓚親率1萬騎兵和2萬步兵南下,袁紹以大將麴義率800精兵作為先鋒,千張強弩隨後掩護,數萬步兵隨後。雙方在界橋拉開陣勢,大戰一場,結果袁紹擊敗了公孫瓚。界橋一戰,使得公孫瓚再也無力南下侵擾冀州。
  • 他曾絕地反擊,擊潰騎兵之王公孫瓚
    準確的來說,界橋之戰不是袁紹所想要主動發起的,袁紹佔據冀州不久,而且周圍各方勢力(除了曹操)都是袁術方的勢力或者動搖觀望中,而公孫瓚不同,此時兵鋒正盛,佔據絕對的優勢,自然要浩浩蕩蕩的向著冀州進發,一舉打入冀州內的安平、清河這兩個郡,給予了袁紹非常大的壓力,按照《後漢書》的說法就是:「冀州諸城無不望風響應」,公孫瓚一直把戰線拉到了多前呢?
  • 他曾絕地反擊,擊潰騎兵之王公孫瓚!
    準確的來說,界橋之戰不是袁紹所想要主動發起的,袁紹佔據冀州不久,而且周圍各方勢力(除了曹操)都是袁術方的勢力或者動搖觀望中,而公孫瓚不同,此時兵鋒正盛,佔據絕對的優勢,自然要浩浩蕩蕩的向著冀州進發,一舉打入冀州內的安平、清河這兩個郡,給予了袁紹非常大的壓力,按照《後漢書》的說法就是:「冀州諸城無不望風響應」,公孫瓚一直把戰線拉到了多前呢?
  • 伊吾保衛戰為何能成為經典戰例?108:700,兵力懸殊卻以少勝多
    在近代軍事史上,著名的經典戰例有很多,但伊吾保衛戰為什麼被稱為傳奇呢?在這場堪稱慘烈的戰鬥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以108人的兵力,面對700餘名叛匪的瘋狂圍攻,堅守陣地40天固守待援,一次次擊退叛匪的進攻,最終等來救援部隊,將叛匪一舉殲滅,從而成為軍事史上依靠防禦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 冷兵器時代步兵如何虐騎兵?你不是跑得快嗎,把後路斷了往哪兒跑
    編者按:冷兵器時代,步兵如何可以對抗騎兵?這是一個網絡上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雖然網上總結了各種「以步制騎」的方法,也有很多人總結了「以步制騎」的戰例,但縱觀歷史,「以步制騎」依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 塔山阻擊戰:不可磨滅的經典戰例
    其中,塔山阻擊戰是遼瀋戰役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同時也是最為殘酷的一場陣地防禦戰,成為戰史中不可磨滅的經典戰例。無塔無山的必爭之地塔山是塔山堡的簡稱,通往錦州的要塞道路穿村而過,地理位置至關重要,而實際上的塔山並不像它的名字中所表述的那樣,它只是一座大約有100戶人家的小村莊,塔山沒有塔更沒有山。
  • 古羅馬帝國的軍事奇蹟:雖然騎兵不給力,卻總能打贏騎兵戰
    在坎尼會戰以及一系列漢尼拔的精彩戰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漢尼拔超人的統軍能力與個人指揮才能,而他手中來自西班牙地區的伊比利亞重騎兵功不可沒。伊比利亞重騎兵擁有俊良的西班牙戰馬,無論是坐騎還是騎術都遠超羅馬重騎兵,裝甲也不遜色於羅馬重騎兵。在坎尼會戰中,這些伊比利亞重騎兵構成了漢尼拔的左翼騎兵主力,由漢尼拔弟弟哈斯德魯巴率領。
  • 誰才是騎兵之王?馬其頓夥伴騎兵與斯基泰重騎兵的巔峰對決
    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與波斯大軍的著名會戰——高加米拉會戰,號稱是「夥伴騎兵在東徵會戰中表現的最精彩的會戰」。此戰中,不僅是波斯重騎兵,當時歐亞大陸上與馬其頓夥伴騎兵齊名的斯基泰重騎兵,也作為波斯的盟友,在高加米拉與馬其頓夥伴騎兵展開巔峰對決。
  • 三國志戰略版呂玲綺弓兵陣容推薦 呂玲綺弓兵玩法速來Pick
    三國志戰略版呂玲綺弓兵陣容推薦 顯而易見,呂玲綺的騎兵隊無法和相應環境下的盾兵抗衡,槍兵的普及度更不用我多說,因此接下來討論的呂玲綺僅在「新增弓兵S級適應性」這點上進行弓兵思路的延展。
  • 三國志戰略版:這器械黑科技真牛,連續戰勝一線隊伍,功勳賺大了
    【戰功2463,說明和混亂一毛錢關係都沒有】花席先說一下遊戲中的克制效果,騎兵克制盾兵、盾兵克制弓兵、弓兵克制槍兵、槍兵克制騎兵,一:姜太公釣魚之霹靂車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歷史小知識:史書記載曹操曾在官渡之戰使用過一名為霹靂車的武器,應該就是投石車的改良版,而武鋒陣在遊戲中是官渡之戰出現的戰法。
  • 三國志11五大兵種優缺點,弩兵手不是最長的,騎兵也不是最快的?
    古代的軍事強國往往都會訓練好幾種不同類型的兵種來強化軍隊,而率領不同兵種的將軍也都是擅長這類兵器的,比如東漢末年的呂布就訓練了一支精銳騎兵,並在呂布的帶領下力克數座城池;五虎將中的黃忠也是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弓兵,百步穿楊之攻勢,在定軍山上朝山腳亂箭射殺夏侯淵。
  • 合戰忍者村12人打法技巧獨家揭秘
    18183首頁 合戰忍者村物語 合戰忍者村12人打法技巧獨家揭秘 合戰忍者村12人打法技巧獨家揭秘 來源:www.1818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