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網劇《棋魂》後第一時間的感慨:國產漫改劇的裡程碑式起點誕生了……從開始的造型飽受吐槽爭議,到漸入佳境,再到最後的餘味良久意難平,《棋魂》漫改劇這場漂亮的翻身仗,靠的是編導對原作劇情本土化改動的合理與角色塑造的寫實。
先說說《棋魂》本土化好在哪裡。原作「藤原佐為」是日本平安時代的棋士,在本土化改編後褚嬴成為南梁第一棋手。這個改編也算合理。歷史上南朝是中國圍棋的黃金時期,劇中提到的梁武帝蕭衍酷愛圍棋,古代甚至有根據他的下法而產生的《圍棋賦》。
但隨後就有人吐槽,說褚嬴的服裝像是白無常,根本不是那個朝代的服飾樣貌。劇組很少解釋這件事,在這替他們說一嘴,褚嬴的造型是被《棋魂》日本版權商要求必須嚴格保留漫畫原型所設定的,這個也是劇組的無奈,奉勸網絡歷史學家們就別再這些事兒上深究了。
褚嬴提到的小白龍,也是本土化改編的一個小亮點。原作是日本江戶時代的圍棋棋士本因坊秀策,在本土化後改為了白子虯。白子虯在中國歷史上雖無其人,但也是有原型的:褚嬴提到在康熙年間認識的小白龍,而現實裡康熙年間的棋手黃龍士,名虯,便對應此人。
《棋魂》作為漫改劇,不僅在人物嫁接上頗有一套,在拍攝手法上也是結合了中國觀眾的口味,將具有中二感的劇情拍的非常之寫實。一開始背景就是97年香港回歸,暗合棋神褚嬴的歸來。
其間穿插的四驅車、《還珠格格》、《仙劍奇俠傳》等等,都距離我們經歷的生活非常貼近,從時光小學到高中課外生活的變化、學習負擔的增重等等,就是我們的生活。這樣的寫實性,克服了很多日劇改編國劇中遇到的水土不服問題。
《棋魂》中的人物塑造,是吸引觀眾的另外一大亮點。除了時光、俞亮、褚嬴三位男主,其他配角的延申也非常合適。很多劇集的問題,就是強行賣cp,主打主角光環,配角都是流水式出場。但在這部劇裡,所有的群像都是立體多面的,同樣的熱愛卻有著不同的境遇,配角支稜起來,主角的戲也才不會幹癟,是由他們共同組成了圍棋的世界。
逐一看看幾個角色,會發現從名字的設定上都很用心。「時光」,代表著他的身邊有著時空中穿梭來的故事;「俞亮」這名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雙子星宿命,「褚贏」則在暗示儲備千年等待一場神之一手的勝利。
對比原著,我認為導演選角的眼光太絕了。首先佐為這個角色,過於的漫畫臉,如果憑空想一時不知道有誰能勝任這角色。張超的妝容其實蠻能還原佐為俊美的一面,起初會覺得他不像佐為,但仔細觀察他的語言表情動作,的確是有時而睥睨眾生、時而嬌羞可愛的佐為質感。
佐為在漫畫裡是棋痴,在劇中的褚嬴也還原的非常棒,不僅僅是正面對下棋熱愛的刻畫,有一處細節的側面描寫也非常之有趣。褚嬴提起他和南梁公主的愛情時,滿臉回味之情,時光好奇明明倆人沒在一起為何這般,褚嬴卻喜悅的解釋是因為南梁公主遠嫁後將圍棋傳入了北疆。一副視圍棋大於一切的棋痴形象躍然與銀幕之上。
塔矢亮和進藤光,就是日漫裡典型的冰火系(正經的),舉例就如同《數碼寶貝》裡的太一和阿和,《火影忍者》裡的鳴人和佐助,《陀螺戰士》裡的木之宮龍和火渡凱等等,一個熱情衝動,一個冷峻沉穩。在本作中這種性格差異做的雖然克制,但絲毫沒丟棄漫畫裡的感覺。
時光一角,是我第一次看到胡先煦的表演。說實話起初時覺得跟進藤光不太像的,有點太貧,但隨著角色深入,不僅是嘻嘻哈哈,你可以看到時光作為一個學生的小聰明和大智慧,他的善良、篤信、堅持、絕望等等都表演的非常自然,看完整部劇我再對比了下,竟然覺得原著裡的進藤光相較之下偏扁平了。
進藤光在原著裡也是這種時而小聰明時而大智慧的人,他的天資過人和學生意氣,代入到胡先煦身上,是完全可以說服我的。我們的學生時代,不也是沒原則、三分鐘熱度,順境時一腔熱血,逆境裡就想著要放棄的人麼。
挺好奇日本的網友看完怎麼想,在我這,胡先煦演繹的時光超越了進藤光,貧嘴之下,他更為真實和赤誠,通過角色的微表情和內心活動,觀眾可以深知一個懷揣熾熱夢想的少年心,包括褚贏離開時,時光的淚眼,都太讓人心軟了。
除此之外,這個故事的每一個角色我都深深記得。從一開始陪伴主角圍棋啟蒙路的吳迪、江雪明、何嘉嘉、穀雨,到道場一起成長的沈一朗、洪河、白瀟瀟(為了沈一朗暈倒那塊哭爆),再到不斷面臨的宿敵嶽智、穆清春、王翀、俞亮,以及那些令人仰望的大神方旭、俞曉陽、大老師、扳老師等等,比原著人物更繁雜豐富,卻在合理的新意下在人物穿插構建中章法自如。
看完這個劇,很難不讓人對圍棋產生興趣。中學時期動漫《棋魂》在校園裡風靡時,身邊就有很多人嚷嚷要當棋士,我也在那會兒開始學習著下圍棋。圍棋職業化最早是從日本開始,國內的圍棋職業化非常之晚,但是也不乏像柯潔這樣11歲就定段的天才選手。藉助《棋魂》的熱度,相信會有更多的年輕人開始嘗試我們的國粹。
這個劇還有一點讓人羨慕的是,劇中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此生所愛。現實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搞清楚自己喜歡什麼,而找到此生至愛之事,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啊,一旦你發現了這件事,就會獲得有如神助的一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