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絲」和「琉璃」
是炒糖過程中
同一狀態下的兩種呈現形式
以魯菜系最為常用
琉璃技法
為食材裹上透明糖殼
成菜晶亮誘人
外挺脆,內軟嫩
是傳統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甜菜
今日小微帶來一道
空心琉璃丸子
丸子易做
空心卻難
普通的麵團
不加任何受熱融化的原料
完全靠對面性和油溫
恰到好處的掌握
做到形圓如珠、內空外圓
如此精妙的技藝令人稱奇
視覺的奇妙感受
帶來味覺的搖曳生姿
這道在央視《中國味道》節目
現場拍出5萬元高價的
空心琉璃丸子
工藝複雜、歷久彌新
經「初炸定型、復炸吐空、三炸酥脆」
終成一份縈繞於舌尖的香甜
想一探其中奧秘?
來看高文平大師的詳細演示吧~
空心琉璃丸子
(點擊視頻,查看詳細製作過程)
今天有請
中國烹飪大師
高文平
為大家製作這道
「空心琉璃丸子」
常見的「空心丸子」一般是魚丸和肉丸,包入豬油或皮凍,或蒸或炸,內部遇熱融化,被外皮吸收而形成中空。而這款「空心琉璃丸子」本質上卻是「燙麵小球」,入油浸炸後「吐出面芯」,形成中空。「吐面」的核心技法令許多同行反覆觀摩學習而難窺其中奧秘。初炸定型、復炸吐空、三炸酥脆,歷經三次油炸,成菜皮薄如紙,形圓如珠,內空外圓,色澤金黃,入口酥脆香甜,形味兼備。
步驟看不懂沒關係,點開視頻跟著學~
製作關鍵:
1.沸水要少量多次加入,不可一次加足,每次加水後要及時攪拌均勻。
2.首次炸制只需要定型,本著先下先出的原則,先下的丸子先撈出。
3.炸制時一次放入丸子數量不要過多,炸至定型即可撈起。
4.第三遍炸制時要在油裡多泡一會兒,使其外皮酥脆。
5.此菜不能做拔絲,拔絲需趁熱食用才能拔出絲來,而琉璃則需放涼,面球越冷越酥脆。
6.面球是否會吐空與燙麵的硬度和油溫息息相關,若水加多了面軟,油溫可以稍高一些,面硬則油溫稍低。
原料:
高筋麵粉、白糖、雞蛋、水。
製作流程:
1.高筋麵粉500克入盆,將500克沸水分多次加入麵粉中,然後用擀麵杖朝同一個方向不停攪打至上勁,細膩無顆粒、富有彈性、狀似厚糊時停止,加入兩粒蛋黃(起酥),繼續朝同一方向攪勻。(整個過程大約需要15~20分鐘)
將500克沸水分多次加入麵粉中,然後用擀麵杖朝同一個方向不停攪打至上勁
加入兩粒蛋黃,繼續朝同一方向攪勻
2.鍋下寬油燒至180℃,將攪好的燙麵擠成丸子,放入油中炸至定型,撈出瀝油。
3.全部炸完後,鍋內油再次升溫至200℃,下丸子復炸,麵糊受熱後外層凝結成丸壁,內部麵糊隨著熱氣吐出,形成空心,炸至吐出來的麵糊挺身,此時撈出,用剪刀剪去多餘部分。
鍋內油再次升溫至200℃,下丸子復炸
內部麵糊隨著熱氣吐出,形成空心
用剪刀剪去多餘部分
4.油溫燒至180℃,下入空心丸子,炸至金黃酥脆,撈出控油。
5.炒糖:鍋內加入底油,放入白糖200克炒至金黃色,熬至起小黃泡的拔絲狀態(拔絲涼後即為琉璃)時,離開火口,倒入丸子裹勻糖汁,盛入盆中不斷晃動顛涼,使其冷卻分離,盛入託盤中,用筷子把丸子分離開,避免粘連。冷卻後盛入盤中即可上桌。
放入白糖炒至金黃色,熬至起小黃泡的拔絲狀態
離開火口,倒入丸子裹勻糖汁,盛入盆中不斷晃動顛涼
盛入託盤中,用筷子把丸子分離開,避免粘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