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古人的智慧?

2020-11-23 光姐的生命花園

我的感覺,好像古人比我們更有智慧,他們更有精神方面的追求,生活物質條件遠遠比不上我們,但是他們更願意靜心向生活和大自然學習,思考探索,用心生活,有敬畏和感恩的心,天地人和諧相處,創造自己的幸福。

古人在人與人、人與物、人與大自然的交流中學習,總結了豐富經驗和教訓,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物質或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來。

我們現在的發展,是站在一代又一代古人的肩膀上,怎能不感恩呢?

比如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這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說,出自《舊唐書·魏徵傳》,原句為: 太宗謂梁公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譯文:太宗對梁公說:「用銅當作鏡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作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我把這三種鏡子當作寶貝,用來防止自己犯錯。現在魏徵去世了,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太多太多珍貴的歷史遺產,古今中外,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四詩五經……各種歷史遺蹟遺物,不一而足。

古人的智慧傳承,汗牛充棟,有待我們知行合一,身體力行化作自己的智慧,創造自己和更多人的幸福生活,不辜負。

合十,向古人致敬。

相關焦點

  • 象棋中「蹩馬腿」怎麼判斷,不得不佩服古人,處處透露著智慧
    象棋極具趣味性,是兩人對抗性棋類遊戲的一種,它的走法多種多樣,但規則並不複雜,卻非常考驗人的智慧。正是因為這樣的趣味加益智的屬性,讓其從古代一直流傳至今,並不斷發揚光大。其實判斷是否「蹩馬腿」非常簡單,只要判斷一下,你要走的方向的馬所在的直線上是否有棋子就可以,有的話就會別,沒有的話就不別。中國象棋蘊含著古人巨大的智慧,現在主要流行於華人及漢字文化圈的國家,象棋也是我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運動項目之一,並且象棋也是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
  • 古人智慧:五句
    古人智慧:五句古人智慧:五句木秀於林,風不摧之,人拔乎眾,禍必及之,此古今之不變理也。
  • 古人的智慧——榫卯
    三種結構的優勢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正是這些不同的結構見證了我國古人的智慧。榫卯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含而不露,透露著儒家思想的平和中庸;內蘊陰陽,相生相剋,以制為衡,又閃耀著道家思想的光輝。由此可見,榫卯技術表象背後隱含著古人對世界的理解,是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 古人說:「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啥意思?道盡人生大智慧
    古人說:「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啥意思?道盡人生大智慧在我國有很多的民間俗語流傳下來的,雖然這些俗語有些十分的粗鄙,但是講述的道理卻是非常的簡單。這些話不一定是真理,但都是人們長年累月在眾多經歷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古人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半句少有人知,蘊含古人智慧
    古人言: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半句少有人知,蘊含古人智慧經常聽古人說道: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古人們堅信,你平日裡的所作所為,小偷小摸,大偷大搶儘管可能沒人發現,老天爺可是看在眼裡的,終究有一日會讓你付出代價。
  • 古人云: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其中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
    從這句話就能看出,這些諺語和俗語,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智慧!有些諺語和俗語只要能汲取其中的智慧,為人處世都繞不過古人說的話。古人云: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其中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自古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就是砍柴生火,那時候出門也沒有地圖需要問路,所以我們古人就給我們留下了「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的這句俗語。這句俗語的表面意思是:砍柴要砍樹枝的小頭,問別人路最好找年齡較大的老頭去問。但這其中還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
  • 宋朝前還沒有棉被,那古人冬天睡覺怎麼禦寒?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由此可見大概是南北朝宋初期時候傳入中國的,然而在宋朝前,古人並沒有棉被,那麼他們究竟是怎樣禦寒的呢?中國古代的貴族,並不要擔心過冬的問題,中國本土材料,最主要有葛麻,還有羊毛,以及華麗柔軟的絲綢,那些有著優厚條件的王公大臣,也喜歡穿著狐狸、狼等動物皮製成的皮草,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 想不到,古人竟有這些防火智慧!
    想不到,古人竟有這些防火智慧!>從古至今防火都是一個事關民生的重要課題今天是「119」全國消防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人有哪些防火智慧安個「錦鯉」討吉利除了這些實用的消防設計,我國古建築中還有一些意向型的防火設計,它們的作用和如今轉發錦鯉求好運差不多,體現了古人祈求平安的願景。
  • 古人的養生智慧:觀天之道,可以養生也
    其實古人是非常聰明的,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他們金平自己的大腦,就能從身邊的小事入手探尋萬事萬物的規律,並從中尋找到養生的方法。最近開始研究古人的養生智慧,偶然間讀了《陰符經》,豁然開朗,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閱讀感受。
  • 瀘定橋13根鐵索一萬多鐵環,重達40噸,古人如何建造的?凸顯智慧
    「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可能你也知道這座橋是由13根重達40多噸的鐵索構成的,那麼就有一個疑問了,當時的技術和資源都很有限,古人是如何在水流湍急、兩岸都是峭壁的大渡河上,建成這座橋的呢?木材雖取料、運輸方便,建造過程也簡單,可並不是堅不可摧,敵不過大渡河湍急的水流,第一個方案是行不通的;第二種建設石拱橋,那就要有能夠承載其重量的大基石,但考慮到大渡河兩岸的地質條件,這一方案也被否決了;最後就決定建設鐵橋,可是當時的瀘定縣不生產鐵,要想用鐵索還得從別的地方打造好再運輸過來,要知道鐵索是真的很重,怎麼銜接兩岸又成了一個難題。
  • 古人的造船智慧——船舵
    於是古人不斷改善舵的形狀和安裝方式,最終發明了真正的舵。早期的舵是斜伸出船尾的,在船後會凸出較多;改良之後舵的形態變為垂直插入水中,舵面和舵柱的聯結位置也由舵面中部移到了邊上,這種舵叫做垂直舵。我國古代的帆船結構大多是首尾翹起的,因此正適合安裝垂直舵,後來還會在船尾修建專門的舵樓,用來操縱船舵。
  • 古人言:「有錢能使鬼推磨」,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處世智慧
    四十歲那年,被小鬼勾走,在去陰間的路上,榆苗對小鬼說:「我每年送你五萬冥錢,你就放了我吧。」小鬼一聽有利可圖,就把他放了。勾走了個叫榆樹的老頭兒。  閻王一看對小鬼說:「叫你去勾榆苗,怎麼勾來了榆樹?」小鬼辯解道:「這人是榆苗,長老了才成榆樹。」閻王一聽小鬼胡編,怒喝:「快去勾榆苗!」
  • 減肥,多關注一下古人的智慧,小歐變身隨筆|第八天
    數九今天開始進入數九了,這個是古人對自然觀察後的一種總結。昨天開始,一陽生,意思就是陽氣開始往上升了。但是,在未來30天裡,也就進入最寒冷的時候了。仔細想想,也是蠻有道理。就如午夜並不是最黑的時候,而是天要亮之前,才是最黑的時候。
  • 古人的智慧令現代人折服
    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還是相當令人敬服的。因為要透風,透光,所以,在很早的時候,窗戶這玩意兒就存在了。但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古人是用野獸的皮毛來遮擋窗戶,雖說確實是可以在寒冷的時候很好地擋住風,但是不透光,依舊不是最佳的選擇。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又逐漸出現了紗布窗戶、錦布窗戶,絲布窗戶等等。
  • 古人為了圖方便,在房中發明了一種「春凳」,老祖宗智慧無窮
    古人非常聰明,他們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常常會發明創造出許多「稀罕玩意」,那時候許多東西的發明讓現在人看了都嘖嘖稱奇,他們發明的有些東西不僅精美別致,而且實用性非常的強,眾所周知,在古代沒有特別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而古人為了方便,在房中發明了一種物件,他們稱之為「春凳」,看後不禁感嘆,老祖宗真是智慧無窮。
  • 古人的智慧:「看人不看臉,記住這三句口訣,讓你遠離小人」
    所以很多古人都喜歡通過人的面相識人,從而判斷一個人的性格、能力、人品,以及未來的成就。防人之心不可無,面對一些"心術不正"的小人,我們要能夠識別出,才能消災減禍。比如說《易經》為我們留下的這三條識人之術,可以讓你通過一些生活瑣事知道對方是不是值得相處。
  • 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而「相由心生」這句話很久以前古人就提出了,古人通過上千年數代人的人生經驗總結出來的識人術,也是不無道理的。明代大才子馮夢龍曾在《智囊全集》中,也提到了"相由心生"這個詞,這句話大家肯定都聽過,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一個人不能從外貌上判斷。只有相處久了,才能認清對方。
  • 古人打井為何要丟倆烏龜進去?看完解釋,古人的智慧果然深不可測
    所以打下的井能夠守護一方村民,喝了有烏龜的水就會擁有智慧等等的說法層出不窮,所以這是最普遍的一種解釋。其次就是對於玄武的崇拜和敬仰,它幫助鯀和禹治住了北方的洪災,最後也被看作是鯀的化身,放在井底的烏龜能夠像玄武大神一樣保佑一方水土平安,水井也能常年有水。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古人的智慧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二.
  • 劉湘春:怎麼理解看待「寧醜毋媚」
    劉湘春怎麼理解看待"寧醜毋媚」 ——劉湘春書法藝術從遠古至今先賢師聖,及文人騷客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有關書法的史書及文獻,使後人有了學習書法的方法和理論指導的依椐。古人的意思是書寫中求直率,不刻意安排。比如一個女人嬌柔造作。一個男人故擺威姿,讓人看了十分生厭。如出現在書法中,我們稱為「媚」。古人對這種不是心境自然流露,刻意造作之書非常憎惡。故曰:「寧醜毋媚」當然這裡指醜並不是難看。而是指沒有妝扮,沒有化妝的意思。 就是說不化妝,不妝扮要比濃妝豔抹的人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