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雅逸 中正和美丨畫家吳大愷青綠山水畫賞析

2020-12-24 易從手繪畫

青綠山水畫,以在水墨的基礎上進行提升,筆觸更加細膩,用色更加多樣化,完美融合又和諧統一。色彩明豔而不媚俗,清新典雅而氣勢雄渾,筆墨線條營造出勁峭峰谷,以勾皺點擦間將峰巒、河流、松柏、扁舟、木屋、村落、長橋等元素和諧施展。

此類別山水畫中,古有王希孟《千裡江山圖》,今有吳大愷《歸舟圖》,同為構圖精密,筆墨細密,色彩瑰麗。畫中一副「飛泉隔炊煙,江畔歸漁船」的景象,恍如靜謐的歸隱地,引得紅塵人競相愛慕。再看,青山綠水行扁舟,古道人家升雲煙,如痴如醉,如夢似幻。

中國美術學會吳大愷青綠山水畫作品《歸舟圖》

細看,山的蜿蜒曲折,峰巒疊嶂,千溝萬壑,極具體量感。設色上,先運用積墨法畫出山石,在保留筆墨變化的前提下鋪染石綠,厚重的石綠結合墨底塑造出山脈的陰陽相背,然後用泥綠提出山峰,復勾山石外形,線條與體面在色與墨的結合下,配合得天衣無縫。整個畫面既有筆墨意趣,又有西畫中的明暗塑造。

無獨有偶,吳大愷先生的《遙碧亭》,同樣是不可多得的稀缺精品青綠山水畫。

青綠國畫典藏 吳大愷最新力作山水畫《遙碧亭》

畫中人,乘船遊於碧波上,兩岸美景於溪流一樣遠去,卻映入心中愈久彌新,難以忘懷。岸上的人於山水美景中領略天地萬物的浩瀚,以心脈同萬物共呼吸,遙看古松蒼翠,聆聽溪流涓涓。

右上角的「幽鳥無心去又還,迢迢湖水出東關;暮雲留戀飛不動,添得一重山外山。」讓作品的詩意浪漫呼之欲出,作者的情感與景物觸碰,在筆走遊龍的揮毫下,帶來結構明確,工整勁利,飄逸雋爽的青綠山水畫佳作。瀟灑中帶有清逸,渾厚中帶有韻律,妙到自然,恰到好處,實乃一幅用以收藏和裝飾的佳作。

青綠山水畫不局限於尺寸,有《千裡江山圖》的大尺寸曠世巨作,自然也有鬥方小尺寸的佳作《秋江清曉》。

青綠山水畫小品 吳大愷鬥方山水畫作品《秋江清曉》

在有限的畫面中彰顯無限的意韻,是對作者思想格局和感悟修為的極大考驗。吳大愷先生這幅《秋江清曉》作品,以大青綠的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來展現青綠畫的另一面。用色濃重大膽,肆意灑脫,且畫法細密嚴謹,法度講究。

以上吳大愷老師的三幅青綠山水畫作品,用色渲染得當不突兀,恰到其處的塑造出外形內蘊。清新雅逸亦中正和美,可見作者在立意時對祖國山水美景的真情感悟之高,在繪畫中對骨架勾勒和景物搭配的洞察之深,在皴墨時對色度的把握的之精準。

相關焦點

  • 畫家吳大愷水墨畫 吳大愷水墨山水畫作品欣賞
    在國內的水墨畫領域,名師佳作稀少,多以粗製濫造的流水式作品佔據市場,而真正精品佳作往往需要花費作者大量的心血時間,且考驗著作者勾斫、皴擦、點染的筆法,乃至對自然山水的情感和理解,個人身心修為格局的高低。值得注意的是,水墨山水畫融合著東方的人生哲學,常常表達出作者的藝術情感,這種情感有對自然山水的理解,有對處事為人的領悟,亦有文化、哲學、宗教等知識的融入。
  • 名家山水賞析,風景佳寓意美
    而現代也有許多出色的國畫名家,描繪了經典的自然山水之美,讓我們能夠足不出戶欣賞到那些動人的山水藝術之美,國畫青綠山水畫寫照自然的河山之景,用呈色穩固、經久不變的礦物質石青、石綠為主色,點綴出青綠相映,富麗堂皇之態。不妨讓我們走進當代名家的青綠山水中,感受不一樣的藝術風範。
  • 滿家山水:畫家滿維起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因為他不僅在青綠山水領域進行了獨具匠心的探索與創造,還在景致、空間、筆墨與複色等方面構建起了新的視覺表達形式。滿維起的滿家山水以其鮮明的筆墨語言獨步當代畫壇,成為當代新青綠山水畫家的傑出代表。滿維起山水畫滿維起雖以青綠山水馳名畫壇,但他已然突破了傳統青綠山水的模式,從傳統的三渲五染的繁瑣程序中解脫出來,從而實現了由古典青綠山水向現代青綠山水的成功轉型,賦予青綠山水更為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審美風貌
  • 當代青綠山水畫傳承與創新 ║ ​辰立
    青綠山水畫的發展有極強歷史傳承性,是經過長期積累,已形成了豐富的資源,形成一個完整的繪畫體系。古時青綠山水畫發展只是在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代特徵。而最近半個世紀,由於西方文化的不斷傳入,西方一些先進的繪畫理念和繪畫材料也相繼傳入中國,這給傳統的青綠山水畫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在面對這種衝擊時青綠山水畫何去何從,直到今天,仍是一些畫家和理論家關注的焦點。
  • 家裡掛山水畫時,你是否知道工筆山水畫與寫意山水畫的區別
    山水畫的畫法多樣,曾經以描寫繪畫手法精工和粗狂分為寫意山水畫和工筆山水畫,後來以水墨色彩的形式分為水墨山水畫、青綠山水畫、潑墨山水畫、焦墨山水畫、金箋山水畫。在此為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工筆山水畫與寫意山水畫的區別。
  • 「青綠山水究竟是不是高品?」——中國青綠山水畫色彩探析
    貴族氣是一種高尚、華貴的氣質,無可指責;而氣勢雄渾、豪縱的青綠山水畫原本就以一種健康的美學心態作為依託,表現了儒家提倡的至大至剛的宏偉氣派與入世陽剛的燦爛之美,同時也體現了莊子「磅礴萬象」、「揮斥八極」的美學觀點。這種由唐宋至元明清的色彩向水墨的移行,實質上,是封建社會中國文化氣候由強健陽剛向低沉內斂轉變的縮影。沒有什麼比眼看著一種美輪美奐的藝術形式漸至衰微、無可挽回更讓人痛心了。
  • 青綠設色,濃彩下的山水畫
    山水畫中有一種表現方式:青綠設色,一般是以礦物質石青、石綠為主色的山水畫,畫面敷色厚重,色彩鮮豔,且有一種天然的富麗堂皇的質感,深得各代院畫家和後人喜愛
  • 青綠研究:楊彬
    動車到我家  200cmX200cm    2019年藍和綠是海南特有的兩大色彩體系。海南四季常青,天藍地綠,青綠鋪天蓋地,慷慨瀟灑。浸潤於綠水青山的海島子民,心中都有一片抹不去的青綠底色。近期,楊彬創作了一系列青綠山水畫。因為那一抹青綠,我常在他畫室茗茶、品畫。
  • 青綠山水畫傳統,如何成時代表達的創新
    作者:蕭海春  作為中國古代青綠山水畫的經典之作,長達11.9米的北宋王希孟《千裡江山圖》「咫尺而有千裡之趣」,而且用色厚重而蒼翠,2017年9月在故宮博物院「千裡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亮相時,曾引發觀眾對中國青綠山水之美的「震撼」。
  • 宋代傑出畫家趙伯駒青綠山水欣賞
    趙伯駒的青綠山水正是這樣一幅構思、構圖、勾勒、設色「周密不苟」的佳作。宋 趙伯駒《山水》手卷 尺寸:長:245cm 寬:32.9cm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典型代表。通常用線條勾出輪廓,然後用赭石色來表意山體裸巖。石綠和石青用色於樹木青苔。顏色厚重華麗。
  • 人們為什麼喜歡青綠山水畫?
    為何藏家都喜歡青綠山水畫 文/朱浩雲 插圖/趙春秋青綠山水 大家知道,青綠是大自然的本色,也是古代人們思想中應有的色彩。「青綠山水」是一種中國畫的技法。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就藝術方面來說,繪畫受到重視,山水畫出現獨立畫作,展子虔的《遊春圖》即是代表。展子虔,約生於550年,604去世,渤海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河間縣人,歷經北齊、北周和隋朝三個朝代,與東晉顧愷之,南朝陸探微、張僧繇並稱為「唐前四大畫家」。
  • 著名畫家熊海輝的新派青綠:清與重、中與西的平衡
    青綠山水,為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在古代繪畫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青綠山水始創於唐代,經幾代畫家發展傳承,形成一種程式化的表現方法,但要畫好難度很大,上世紀90年代國內藝術拍賣興起後,古今名家青綠山水作品很受藏家的歡迎。熊海輝便是其中一位。
  • 意境之美令人嘆服丨鑑賞畫家蔣偉山水畫作品欣賞
    意境之美令人嘆服丨鑑賞畫家蔣偉山水畫作品欣賞 2020年08月21日 14:3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蔣偉《春山神韻》 96*237cm 作品來源:易從網 在多數青年畫家都難以畫好的「雲水」上,只見蔣偉老師手中筆如遊龍,行走在棉卷之中,片刻些許雲霧飄渺靈動,水流輕柔舒緩,意境之美令人嘆服。
  • 許俊的青綠山水畫,有著來自自然山水寫生的原型
    1997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當代山水印象」畫展,曾集中展示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山水畫家的作品,在當時得到了很好的反響,許俊亦是參展的作者之一。我作為此展的藝術主持在畫集的序言中寫道:「風格見精神也就是風格見性情,在已經有了生活積累和一定的筆墨功夫之後,畫作的格調高下、品味濃乏與否就成為評價的尺度。匆忙和粗率是我們這個時代藝術上經常出現的問題,既然山水畫的宗旨是與純淨的自然精神相接,那就需要畫家這個中介保存一份透明的、集中的和內在的性情,所謂人品即人的品性總會在具體的畫跡中顯現出來。」
  • 美術研究|張大千:青綠山水畫關鍵在著色,而著色關鍵在於用水!
    在宋代宮廷繪畫流傳下來的大量冊頁作品中,有不少作品雖然未能留下作者的姓名,但從中我們仍可看到許多風格不同的精彩的青綠山水作品。元初趙孟工整一類作品繼承了青綠山水一派的畫法,直取唐人遺意,頗見功力。王原祁說;「趙松雪畫為元季之冠,尤長青綠山水,然妙處不在工,而在逸。」⑦這裡所說的「逸」與文人畫追求的藝術風格是一致的。
  • 從上古紅黑陶繪到仇英的青綠盛世:一口氣弄懂中國青綠山水畫史
    畫家李廣元曾指出,「以克孜爾壁畫為代表的龜茲畫風中,在色彩運用方面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以藍靛色和石綠組成的冷調傾向。這種色彩特徵和整個西域和印度的建築色彩有密切關係"。這些青綠的色彩樣式對中國當時的繪畫造成很大影響。因此,佛教美術對中國本土美術的影響首先是色調的改變,即改變了漢畫以黑紅為主的色調,青綠山水的色調受到佛教美術色彩觀的影響已經是美術史上的事實。
  • 中國文人追尋意境,解讀山水畫中的意與逸,探尋精神境界之美
    中國文人追尋意境,解讀山水畫中的意與逸,探尋精神境界之美文/秋香觀之中國傳統山水畫,其中一個最為重要的特點便是寓情於景,在意境描繪中凸顯功底,以至於每一幅山水畫都呈現出一種心境。中國文人在藝術創作時追尋意境,山水畫作亦如此。今通過解讀山水畫中的意與逸,帶你探尋精神境界之美。
  • 藍瑛山水畫深得宋元人筆意,單憑「青綠荷葉皴」,就能傲立畫壇
    文|夏紹毅【摘要】:藍瑛的山水畫從宋元人築基,並深得其筆意,但未被束縛,自創「青綠荷葉皴」,在山水畫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本文通過藍瑛的存世山水畫,試分析他的的「青綠荷葉皴」有何特點,他是如何入古出新的?
  • 青綠研究:吳建福
    (福州)疊翠東南 相約客家——福建青年畫家青綠山水畫邀請展(龍巖)懷恩七子——詔安旅外青年書畫展第二回(漳州)景.色——中國當代青綠山水畫學術邀請展(蘇州)清風入懷——全國中國畫名家手卷作品邀請展(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