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濟學家對《資本論》冷眼相待,而工人們卻爭相傳閱?

2020-12-22 讀書廣記

《資本論》是政治經濟學著作中的另類,就連許多經濟學家都承認,這本書過於抽象,顯得晦澀難懂。經濟學家們常將馬克思的《資本論》與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進行比較,說它們都是「把堆積如山的實際材料總結為幾點概括性的、彼此緊相聯繫的思想。」雖然篇幅巨大,但內容空洞,缺乏新意。認為馬克思在書中旁徵引博,抄錄了許多古典經濟學家的著作,但就是讀不出他自己的想法,沒有提出嶄新的見解。

比如俄國社會學家米海洛夫斯基就曾質疑說,馬克思從來沒有一本專門論述自己哲學觀點的專作,也沒有正面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張。於是米海洛夫斯基坐下來拼命思索這個深奧的問題;「馬克思在哪一部著作中敘述了自己的唯物主義歷史觀呢?

對此,工人們給出了答案——馬克思正面論述自己哲學體系的著作就是《資本論》。這本書以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為哲學基礎,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形態,發現了剩餘價值的生產與分配規律。這對於每一個熟悉馬克思的工人來說,理解起來幾乎不算什麼難事。因此,《資本論》出版的時候在知識分子中遭到冷遇,而在工人階級中卻賣到了脫銷。在《第二版跋》中馬克思頗為得意地說:

「《資本論》在德國工人階級廣大範圍內迅速得到理解,是對我的勞動的最好報酬。」

1872年,俄譯本正式發行,不到一年,3000冊的《資本論》就被售賣一空。接著法譯本、英譯本也相繼問世,在歐洲工人中廣泛傳播。

為什麼高學歷的經濟學教授們讀不懂《資本論》,而忙於體力勞動的工人們卻能快速讀懂這本書呢?這是因為,後者明白,讀懂《資本論》的秘訣在於事先掌握馬克思的哲學。

《資本論》在工人中好評不斷

01《資本論》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之上

在《資本論》的第二版跋中,馬克思特別提到了自己的舊作《政治經濟學批判》,並且說:「在那裡我說明了我的方法的唯物主義基礎。」也就是說馬克思研究經濟學的方法就是歷史唯物主義,這也是他的哲學觀點。

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客觀規律。同時,它又指出「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經濟學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它所研究的是就是人類在特定時代下的生產方式。所以馬克思不像其他經濟學家那樣,把經濟學看成研究人類如何生產與分配資源的學問,也不承認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的經濟活動及規律」。他認為,經濟學具有歷史性,在現階段所能研究的只是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下的經濟活動及規律。

經濟領域的規律與自然規律有著本質的區別,無論我們更換了多少種社會形態,也無論人類是否還生存在地球上,萬有引力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都依然存在,不會受到影響;而價值規律和利潤規律卻會隨著社會形態的變化而轉移。因此,馬克思不談「一般社會」,而是講具體的「社會形態」。經濟學家們誇口說自己在研究人類社會的普遍經濟規律,而馬克思卻老老實實地說:我們只能研究某種特定社會形態下的經濟規律。經濟學家們把當前看到的經濟現象認作從來如此,日後也必將永久不變的規律;馬克思則認為,目前所發現的大部分經濟規律都只是暫時有效、只在資本主義社會下才有意義。一旦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改變了,那麼這些規律也將不復存在。

因此,馬克思說:「我的觀點是把經濟的社會形態的發展理解為一種自然史的過程」,他要用歷史的、發展的觀點來看問題;其次,對於《資本論》的主題,馬克思也強調:「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所以說,《資本論》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社會採用怎樣的生產方式來進行生產?在這種生產方式下,會形成怎樣的社會關係?產品又如何在不同來自階級的人群中進行分配?等問題。

在讀過《資本論》第一卷之後,我們知道,資本主義與過去的奴隸制、農奴制不同,它採用僱傭勞動的方式來組織生產。在等價交換的表象下,資本家通過延長工作日、提高勞動強度或採用分工協作、機器大生產等手段來剝削勞動者的剩餘價值,形成剩餘產品。這些產品一部分作為資本積累下來、投入再生產,另一部分則以利潤、利息和地租等方式由資本家、放貸者和地主們進行瓜分。工人最明顯地感受到這種經濟規律的影響,他們每天辛苦加班,賺得的工資卻僅夠維持生存。自己的勞動產品歸企業主所有,而工資則以各種支出的形式被房東、餐廳老闆和汽車公司等依次瓜分。所以,工人們對《資本論》最感同身受,故而理解得很深。這跟領著研究經費的知識分子不可同日而語。

02《資本論》深受黑格爾《邏輯學》的影響

《資本論》中引證的材料很多,篇幅也很大,但它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由馬克思親手編訂的第一卷尤其工整,簡直是學習辯證邏輯的絕佳材料。

哲學史上,第一個全面地、有意識地敘述辯證法的人是黑格爾,在他的《邏輯學》中,辯證法的三個基本規律已經完整闡述了出來。馬克思深受黑格爾的影響,1858年,在寫《資本論》時,他曾對恩格斯說:「我又把黑格爾的《邏輯學》瀏覽了一遍,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幫了我很大的忙。」並承諾「如果以後再有功夫做這類工作的話,我很願意用兩三個印張把黑格爾所發現的、但同時又加以神秘化的方法中所存在的合理的東西闡述一番,使一般人都能夠理解。」這說明馬克思曾想在黑格爾的基礎上,寫一本有關於辯證法的通俗哲學專著。

1868年5月9日,在給狄慈根的信中,馬克思又說:「一旦我卸下經濟負擔,我就要寫《辯證法》。」然而,直到他去世也沒有完成這個夙願。由於工作繁忙,所以寫辯證法專著的任務就落到了恩格斯的頭上,而恩格斯也被其他事務所耽誤,只能斷斷續續地寫作,最終只留下了一本未完稿的《自然辯證法》。對於馬克思主義者來說,要想學習唯物辯證法,必須得讀恩格斯的這部著作。當然,馬克思的《資本論》也是必不可少的讀物,這本書雖是政治經濟學著作,但它是根據辯證法的哲學原理來寫成的。

《資本論》第一卷的結構與黑格爾的《邏輯學》很相似,前三篇講述從商品、貨幣再到資本的發展過程,類似於邏輯學中的存在、本質到概念的正、反、合三段結構。不同的地方在於《邏輯學》講的是概念的形成過程,而《資本論》則論述資本的生產過程,前者以抽象為起點,後者則立足於具體。

黑格爾的《邏輯學》對《資本論》有啟發

03《資本論》裡的三大辯證規律

1868年,馬克思在給庫格曼的信中說,在剖去神秘主義的外殼之後,「黑格爾的辯證法是一切辯證法的基本形式」。在《邏輯學》中,黑格爾闡述了質量互變、對立同一和否定之否定等三大辯證法的基本形式。資本論》中對此加以繼承,但馬克思強調說:「我闡述的方法和黑格爾的不同,因為我是唯物主義者,黑格爾是唯心主義者。」馬克思認為黑格爾的辯證法有猜測成分,他先是在大腦中構想出辯證法的公式,然後再套用到自然哲學和社會科學裡;而馬克思卻反過來,他是從對現實事物的科學研究及分析中,發現以及證實辯證法的規律。

①質量互變律。《資本論》的第一章裡,馬克思把商品分割成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兩個因素,前者表現為質,後者表現為量。當一個商品的數量巨大,並且被拿來當做交換其他商品的等價物時,它就具有了特殊等價形式;而當這種商品的數量多到某個程度後,就會發生質變,由特殊等價形式變成一般等價形式,進而使商品質變為貨幣。這是從商品的分析中發現出來的一個辯證規律。同樣,從貨幣發展到資本也需要這麼一個質量互變的過程。在第九章裡,馬克思又說小業主生產的目的是維持生活,而資本家卻是為了增加財富。要讓小業主成為資本家,需要有一個質變的過程,其預付的資本最低限額及僱傭的勞動者人數要超過一個界限,才能實現這種飛躍。因此,馬克思說:「在這裡,也像在自然科學上一樣,證明了黑格爾在他的《邏輯學》中所發現的下列規律的正確性,即單純的量的變化到一定時就變為質的區別」——這是馬克思對質量互變律的定義。

馬克思從經濟現象中發掘出辯證規律

②對立同一律。矛盾論是辯證法的核心,也是《資本論》的重要觀點。在《跋》中馬克思就說「資本主義社會充滿矛盾的運動」,在這種社會形態裡,矛盾無處不在。例如商品的相對價值形式與等價形式相矛盾、貨幣的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相矛盾、勞動力的買與賣相矛盾、相對剩餘價值與絕對剩餘價值相矛盾等等,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同時各種矛盾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又表現為矛盾的特殊性。馬克思承認矛盾的存在,在《流通手段》裡,他說商品的發展並沒有揚棄交換中的矛盾,而是創造了這些矛盾能在其中運動的形式;資本主義社會也是如此,它不可能消除所有矛盾,而是創造一種形式,讓矛盾都兼容其中,能在裡面運動。只有當它質變到另一種新的社會形態時,矛盾才會被揚棄掉。例如,一個物體不斷落向另一個物體而又同時不斷離開這個物體,是一個矛盾現象。看上去好像很荒誕,然而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橢圓運動便是這個矛盾藉以實現和解決的運動形式之一。只有將橢圓揚棄為其他圖形,這種固有的矛盾才會消失。

③否定之否定律。螺旋式上升是《資本論》裡的基本邏輯,資本的總公式G—W—G'便是代表性的反映。資本家為貴賣而買,通過使用貨幣G買進商品W來實現第一個否定,然後再把商品W貴賣出去獲得貨幣G'實現第二個否定。G和G'雖然都是貨幣,看上去是迂迴,但是在整個過程中卻實現了發展,因為生產出了剩餘價值G。又如《所謂原始積累》中,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私有制是對封建舊社會以個人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進行第一個否定,由於社會形態是不斷發展的,所以日後資本主義也會被另一種新的社會形態、新的所有制所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起源及衰落的研究,發現了否定之否定規律。

因此,我們可以說,《資本論》不僅是一本政治經濟學著作,而且還同時是一部哲學著作。它體現了馬克思哲學裡的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前者使工人階級所感同身受,後者又為工人階級提供了思考問題的思路。所以,《資本論》第一卷出版時,雖然在英國遭受學術界的冷遇和惡評,卻在法、德、俄、意各國工人中銷售一空,因此恩格斯在英文版序言中說:「《資本論》在大陸上常常被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

比起喜歡冷嘲熱諷的庸人、學者們來說,聰明的工人們更清楚究竟是誰在捍衛自己的利益。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倒數第一」試卷火了,老師爭相傳閱,網友:智商突破天際
    這些小學生倒數第一的試卷不僅火了,還讓老師爭相傳閱,更有網友點評智商突破了天際了,那麼,這裡不妨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些家長看了想哭、老師看了想笑的試卷吧。"腦筋急轉彎"類型這道題目確實是有歧義的,如果不是放在數學考卷上的話,那麼也許這個小學生真就答對了,然而這道題畢竟是個 乘法題目,因此這名小學生的如意算盤算是打錯了,回答了腦筋急轉彎的答案,也難怪會讓老師拿來傳閱了。
  • 《資本論》是窮人的「聖經」,為什麼富人也愛讀
    馬克思寫的《資本論》,堪稱世界經典名著。從1867年出版至今,它歷經150多年,依然暢銷全球,熱度持續不減。有意思的是,這部站在窮人立場上撰寫並且被稱為「工人階級的聖經」的著作,不僅被工人、農民、政治家和學者們熟知,也受到很多富人的重視。相比而言,富人似乎更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去閱讀鑽研。這是為什麼呢?
  • 初中男孩將歷史筆記畫成畫,同學爭相傳閱,網友表示突然來了興趣
    初中男孩將歷史筆記畫成畫,同學爭相傳閱這是一位來自長沙的初一學生,他的名字叫胡天智。最近胡天智就憑藉著自己的歷史筆記在校園單當中實打實的火了一把,而他的筆記也被同學們爭相傳閱。原來,是因為胡天智同學自己創作了一種獨特又吸引人的記筆記方法,就就是把傳統的文字形式改變成為漫畫的形式,一邊畫一遍記,也能讓自己記得更加牢固。
  • 讀《資本論》:資本如何剝削剩餘價值?
    #資本論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並不否認「勞動創造價值」這個觀點,他們只是不認可「不變資本」的說法。亞當斯密在《富國論》中曾說過:國家的富裕可以通過增加勞動人數以及增加勞動時間來實現。可見價值和剩餘價值,都來源於勞動。區別在於,馬克思認為勞動是唯一源泉,而資產階級的經濟學家需要對資本家持有生產資料和生產對象尋找理論依據。承認「不變資本」,實際上是否認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合理性。
  • 《資本論》中的自然歷史觀及其對政治倫理的批判
    在此前提下,對特定馬克思主義文本進行政治哲學的辨析是目前較為有效的理論途徑之一,而反覆審視《資本論》中的政治哲學樣態則是回應當代論爭的重要起點,關於《資本論》中自然歷史觀的界說則是起點的起點。在《資本論》中,馬克思不僅呼喚人們立足於唯物史觀,而且預示了基於唯物史觀的政治哲學的可能性。
  • 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南開大學榮譽教授高峰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方面獲悉: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理論名師、南開大學榮譽教授高峰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0日14時44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8歲。高峰先生曾擔任南開大學經濟學系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研室和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研究室主任、南開大學經濟學系副主任,兼任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和天津《資本論》研究會會長等職務。他主要講授政治經濟學、《資本論》、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理論問題、現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選讀等課程。
  • 這本高分漫畫書,為什麼是目前了解《資本論》的最佳選擇?
    《<資本論>修煉寶典》,目前豆瓣評分8.8分,一本高分漫畫圖書。同時,它的厲害之處在於,用200頁漫畫,帶你理解200萬字的《資本論》。當然真正的理解馬克思,必須要去通讀原著,這本寶典,獻給那些對原著有心無力的讀者們,希望大家都能修煉成功。
  • 領風者:《資本論》越世而出
    數月後,馬克思的《資本論》即將出版,但馬克思仍覺得書中存在邏輯錯誤,力求完美的他一拖再拖。一年後,在恩格斯的堅持下,1867年9月14日,馬克思經過20多年嘔心瀝血刻苦鑽研而寫成的劃時代巨著,《資本論》第一卷終於在德國漢堡正式出版。
  • 法國經濟學家在東京演講 警示日本貧富差距擴大
    原標題:法國經濟學家在東京演講 警示日本貧富差距擴大  中新網1月30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巴黎經濟學院教授託馬斯·皮克迪於29日在東京都內進行演講。對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的日本等發達國家敲響警鐘,「這數十年內,不平等在持續擴大」。   託馬斯·皮克迪的著作《21世紀資本論》是世界級暢銷書,在日本也引發大量討論。
  • 全面理解《資本論》中的正義問題
    摘 要: 在《資本論》所可以開顯出的理論議題中,正義問題佔有一個十分關鍵的位置。我們今天全面理解和闡發的《資本論》中的正義問題,對《資本論》之當代意義的生動展開,以及對馬克思政治哲學之研究的縱深推進,都具有重要意義。
  • 美國新冠病毒為什麼會社會增殖:《資本論》的一個原理應用
    【本文為作者許光偉向察網的獨家投稿】《資本論》中具有深刻的唯物辯證法原理,它指出「再生產同時是生產關係的再生產」,「經濟關係中的個人是社會生產關係的產物」。美帝為什麼必然會有「政治病毒」,其新冠病毒不獨具有自然性、物質性,還具有深刻的社會性、政治性,是可生仔(指帶來社會的「剩餘病毒」)的特殊社會病毒,以《資本論》為例,則可實現通俗易懂的解釋。
  • 樓市資本論|地產大佬人物誌:「萬科狠人」鬱亮
    樓市資本論得知,在會上,鬱亮指出房地產行業「三條紅線」政策的影響力不亞於2012年土地實行招拍掛制度,並表示,「今年以來所有開發商再次站到同一起跑線,以前所有的東西歸零。」為什麼已經帶領萬科站在行業頂端的鬱亮敢放話「一切歸零」?在樓市資本論看來,這是因為鬱亮隱忍低調的性格底色上是一個大寫的「狠」字;正如決勝現代職場的三定律所言:「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 《能源資本論》連載——經濟運行失調的雙因子幹涉機理(一)
    兒子:為什麼沒煤了? 媽媽:你爸爸失業了,沒錢買。 兒子:爸爸為什麼失業呢? 媽媽:因為礦上生產的煤太多了。 這段簡單的對話真實地揭示出了1929年美國「大蕭條」和世界經濟危機的現象及其發生的本質。
  • 讀《資本論》:如何理解「勞動二重性」?
    #資本論參考材料:張雷聲《資本論》精學導讀讀《資本論》: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讀《資本論》: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讀《資本論》:如何理解「社會生產關係」?
  • 馬雲如此狠地黒過經濟學家,這個鍋經濟學家該不該背呢?
    馬雲在幾年前的一次網商大會上發表演講,其中有段話說: 「……假如企業家要去聽經濟學家,這些企業家一半已經死掉了。」 「為什麼?中國真正優秀的經濟學家沒有多少,我的看法,經濟學家首先是個數學家,他對數學的模式很有興趣,第二他對昨天的所有東西,昨天所有的數據,拿出來以後,總結一個商業模式很有興趣,企業家是對於未來有興趣,經濟學家對昨天有興趣,所以你讓一個對昨天有興趣的人去判斷未來,這是悲哀。」
  • 請傳閱!漫畫圖解新版《野生動物保護法》
    請傳閱!出品:富川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原標題:《請傳閱!
  • 讀《資本論》:論「剝奪者被剝奪」的合法性
    #資本論因此現實直接套理論肯定是要出問題的,雖然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也發展了200多年了,但是經典原著《資本論》中的理論並沒有修改。因此我們單純地讀原著是不行的,還需要進一步學習理論發展史,以及當代馬克思主義。當代理論體系中增加了直接勞動和間接協同勞動的內容,增加了有形商品和無形商品的內容,這些都是為了揭示馬克思去世後新事物的產生而進行的理論升級。但是基本原理、根本方法、終極目標是沒有改變的。
  • 反叛公司經濟學家怎麼樣-經濟學家介紹[多圖]
    在《反叛公司》遊戲中有很多的治理者,經濟學家就是其中一個,很多的玩家還是比較喜歡這個治理者的,經濟學家能夠獲得的收益還是比較可觀的,下面18183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 如何避免被奴役,看《資本論》的學習筆記
    最近看了些資本論相關的資料,寫了點學習筆記,供大家參考參考——1、財務自由,不是指你的工資覆蓋了你的生活成本,而是指你的資產性收入超過了你的生活成本,也就是說你躺在家的收入都可以維持自己的日常花銷。——一邊要獲得錢,一邊還要讓錢能生錢。
  • 中國新十大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是指擁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經濟學人。有沒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是衡量一個經濟學人是否經濟學家的唯一標準。一、林毅夫,提出新結構經濟學,推動了世界發展經濟學的進步。二、孫國峰,提出貸款創造存款理論,顛覆了傳統貨幣信用創造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