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讓·保羅·高緹耶為呂克·貝松的一部電影設計了1000多套戲服,以及設計師伊薩克·米茲拉希(Issac Mizrahi)拉開紐約時裝周后臺的簾幕、向人們展示超模娜奧米·坎貝爾和凱特·莫斯每日清晨在後臺喝香檳的場景嗎?
將鏡頭對準時裝界幕後英雄的影片成為熱潮,這是電影圈從未有過的現象。近日,著名時尚雜誌《W Magazine》的編輯分享了十部與時尚有關的心水電影,重溫這些影片,我們既得以窺探幾十年前時尚圈的荒誕之處,又能深入了解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和街拍鼻祖比爾·坎寧安的日常生活。
無論你是否是時尚產業中的一員,相信這十部電影都值得一看。
1、《雲裳風暴》Prêt-à-Porter
(上映時間:1994年)
「Prêt-à-Porter」中文即「成衣」的意思。影片於1994年的春季巴黎時裝周期間拍攝,素以諷刺手法見長的大導演羅伯特·奧爾特曼向巴黎的時裝界開刀,利用一次時裝大展的舉行來暴露其中內幕,最後甚至安排大批模特兒全裸出場以收穫震撼效果。《雲裳風暴》把觀眾帶進如旋風般的巴黎高級時裝世界。
在這部超級搞笑的電影中,觀眾們跟隨著由金·貝辛格飾演的半吊子美國女記者在巴黎時裝周的荒誕經歷,描述她被時尚界居心不良的人士洗腦。影片的主演還包括索菲亞·羅蘭、茱莉亞·羅伯茨,客串演員有讓·保羅·高緹耶、蒂埃裡·穆勒、克洛德·蒙塔那、索尼亞·裡基爾等大名鼎鼎的設計師。它的演員可能是當時最具時尚性的陣容。
2 、《迪奧和我》Dior and I
(上映時間:2014年)
一個高級訂製系列(Haute Couture)的誕生,通常要花費五到六個月的時間。紀錄片真實講述了2012年拉夫·西蒙入主迪奧(Christian Dior),成為品牌創意總監後,如何只用短短八周的時間完成一場女裝高級訂製秀的全過程。
從大膽的面料創意,到精緻的繡花釘珠,影片諸多詳細的製衣鏡頭,無疑是對高級訂製的完美詮釋。
影片還揭開了迪奧運定製工坊的神秘面紗,讓普通人得以窺見一個時裝系列誕生的背後,除了設計師,也離不開一群熱忱、迷人和幽默的協作者對工作的投入。想知道時裝誕生背後的故事,這場時尚盛宴不容錯過。
今年9月,拉夫·西蒙將首次以品牌聯合創意總監的身份亮相他在普拉達的第一個系列,在此之前重溫他過去如何執掌另一家時裝世家,恰逢其時。
3、《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
(上映時間:1997年)
1月22日,67歲的「時尚頑童」讓·保羅·高緹耶在巴黎以一場2020春夏高訂大秀為自己的設計師生涯劃下了句點。但無論如何,高緹耶為1997年電影《第五元素》設計的「數字朋克」裸露風戲服,將永遠是時尚史及電視史上的一座裡程碑,他設計的戲服科幻感十足,向世人展示了對於未來世界的視覺構想。
片中,由「第五元素」殘骸的DNA合成的外星人「莉露」(米拉·喬沃維奇飾演),為拯救人類去到23世紀的外星球。她身上穿著的標誌性白色繃帶服,只是高緹耶為呂克·貝松這部科幻電影所設計的1000多套戲服之一。
4、《魅影縫匠》Phantom Thread
(上映時間:2017年)
影片以1950年代的倫敦為背景,講述了個性傲慢的裁縫雷諾茲·伍德考克(Reynold Woodcock)的故事,他和姐姐開的裁縫鋪「伍德考克之家」是當時英國時尚界的標杆,名媛們都穿著「伍德考克之家」的設計參加社交季活動,它還是皇室與明星穿著的不二之選。
影片中女主角作為最平凡的存在,卻因穿上男主角設計的禮服變得耀眼奪目。作為一段時尚紀事,片中華衣美服的設計,加之光線、色調、構圖方面的運用都十分有美感,並由此獲得了那年的(第90屆)奧斯卡最佳服裝獎。
《魅影縫匠》是一部能提高個人審美的不錯作品,它也是三屆奧斯卡影帝得主丹尼爾·戴-劉易斯的息影之作。
5、《麥昆》McQueen
(上映時間:2018年)
這部虐心紀錄片在設計師離世8年後才在那一年的紐約翠貝卡電影節上亮相。通過媒體資料,身邊親友、共事者的採訪以及臺前幕後的影像,影片還原了英國天才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的一生。
影片分六部分展開,分別以「開膛手傑克尾隨他的受害者」、「高原強暴」、「外面荊棘密布」、「沃斯」、「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等麥昆設計生涯中的高光秀為切入點,描寫了他短暫一生的各個節點,讓人窺見一代奇才豐富曲折的內心。
除了讓模特莎洛姆·哈羅身著蛋糕裙,在兩個機器人中間猶如一枝枯萎玫瑰般僵硬旋轉等名場面外,片中還披露了大量麥昆在工作中各種鮮為人知的秘密,比如他在最早的一些成衣作品上縫了「去你的,羅密歐」等叛逆感十足的字眼。
之後的餘生,這種離經叛道、焦慮絕望始終如影隨形,麥昆於2010年2月11日在家裡「殺死了自己」,年僅40歲。他用自己黑暗的一面,創作出讓人驚嘆的美麗。
6、《拉鏈拉下來》Unzipped
(上映時間:1995年)
這部黑白紀錄片講述了美國設計師伊薩克·米茲拉希(Issac Mizrahi)在紐約時裝周后為他的1994年秋冬成衣秀周籌備新系列的故事,模特琳達·伊萬格麗斯塔、海倫娜·克裡斯滕、辛迪·克勞馥、凱特·莫斯,時裝編輯波莉-梅倫等業內人物均在片中現身。戲劇化的拍攝手法和情節發展,算是首次叫業外大眾得以窺得一斑。
雖然是25年前首發的老片,但現在回頭重看,反而更能清楚地看清時尚圈二十年中的整體改變與進步。更能看到超模納奧米·坎貝爾、安博·瓦萊塔等人的成長與蛻變。
7、《吉婭》(Gia)
(上映時間:1998年)
安吉麗娜·朱莉在這部由麥可·克里斯多福和傑伊·麥金納尼執筆的1998傳記片中的突破性角色值得重溫。朱莉因飾演超模吉婭第一次贏得了好萊塢的一片好評,並且得到了當年的金球獎。
這電影在一定程度上真實還原了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美國一代超模吉婭·卡蘭芝(Gia Carangi)的悲劇人生,她的一夜成名,她的迷茫和極度缺乏安全感,她走向沉迷毒品的道路……最終因使用不乾淨的針頭而感染上愛滋病,在1986年,吉婭以26歲的芳齡死於愛滋病,是美國最早死於愛滋病的女人之一。
這樣一個有血有肉,於痛苦中掙扎沉淪的角色,即便是電影中朱莉有一點裸露鏡頭,卻也看起來傷感。
8、《性情超凡》Larger Than Life:The Kevyn Aucoin Story
(上映時間:2017年)
這部紀錄片記錄了「修容之王」凱文·奧昆(Kevyn Aucoin )的崛起,從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卑微起步,到他作為第一批以自己的身份獲得名人地位的化妝師的全盛時期。
「除了凱文,我不打算去找其他人!」娜奧米·坎貝爾只是他無數超級明星粉中的一員。
《性情超凡》把凱文那種無人能擋的勢頭表達得淋漓盡致,從11歲時第一次給別人化妝,到親身參與的幾十張《時尚》封面拍攝,再到後來與世間最美的女性近距離接觸……所有這些最終成就了代表那個時代「修容之王」的凱文·奧昆。
9、《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上映時間:2011年)
「我們都為比爾盛裝。」安娜·溫圖爾在片中說道。這部以《紐約時報》時尚版街拍攝影師比爾·坎寧安為主角的紀錄片於2011年發布。你可以在片中看到比爾想教我們的東西,以及90歲高齡的「混搭鼻祖」艾瑞斯·阿普菲爾(Iris Apfel)、聲名赫赫的義大利女記者安娜·皮亞吉(Anna Piaggi)和哈林工作室博物館館長希爾瑪·戈登(Thelma Golden)等時尚藝術圈名人的身影。片中滿滿的正能量感動了不知多少人。
比爾更像是一位時尚頑童,他從1966年起就開始拍攝紐約的街頭時尚,幾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出現在街頭。如果你認為他的鏡頭僅僅展現了紐約街頭衣裝風尚的變遷,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比爾曾表示,自己所關注的不只是錦衣華服,更多的是裝束背後的民眾心態和社會變遷。也許這部片子能為你帶來更多街拍造型的靈感,好圖能促進流量。
10、《單身男子》A Single Man
(上映時間:2009年)
作為導演的湯姆·福特在2009年的處女作。人們理所當然地持懷疑態度,然而事實證明,湯姆·福特不僅拍了一部很時髦的電影,還拍了一部別有深意的電影,比如影星成功解決了自殺等話題。
這部電影講述上世紀60年代的同性戀故事,但重點是湯姆·福特所設計的西裝,讓科林·費爾斯搖身一變成為謙謙紳士,整部電影也充滿藝術感。
時尚的靈感往往來源於生活,這些時尚電影可以逐漸改變個人審美,讓人變得時髦自信。影片中也蘊含著很多為人處事的方式,或許也有適合你的呢?
校對:凌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