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場上,身材高大的戰士具有許多先天的優勢,也更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戰績。比如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著名將領呂布呂奉先和關羽關雲長,據傳他們都是身高超過2米的大漢。不過進入熱兵器時代後,火藥和各類火器的運用使得體型較大的士兵反倒成了更容易被命中的靶子,而近現代許多技術兵器的操控也偏愛體型較小的士兵,尤其是裝甲兵這樣需要在狹小空間內工作的技術兵種,一些國家甚至要求身高控制在1米7以內。
■二戰初期法國的裝甲兵車組,三人的身高在1米6到1米7之間,在當時的德軍裝甲兵中屬於小個子,但在其他各國的坦克兵中屬於正常身高。
■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裝甲兵,可謂是同時期各國裝甲兵中整體身高最為矮小的存在。圖中的這位看身材比例估計身高不到1米5。
■二戰東線戰場上德軍俘虜了一輛蘇聯坦克,受制於車內空間有限,蘇軍坦克車組的身材也普遍偏矮。
二戰時期的德國裝甲部隊是一支戰鬥力極其強悍的兵種,曾經橫掃歐陸北非,大殺四方。總體而言,德國坦克的體積和內部空間在二戰期間各國坦克中相對較大,所以德國坦克兵對身高的要求也相對寬鬆一些,像著名的虎式王牌魏特曼和豹式王牌巴爾曼的身高都超過了1米8,這樣的體型在同時期其他國家的裝甲兵中是很難見到的,但在德國坦克兵裡卻大有人在。
■1944年7月,德軍第501重裝甲營在奧爾德魯夫訓練場第二次重建,並換裝「虎王」坦克,圖為該營第3連的333號「虎王」車組成員在他們的新座駕前合影留念。圖中最左側和最右側的裝甲兵身高均為1米8左右,中間的車長身高達到1米87,只有站在車長兩邊的兩名士兵身高較為矮小,為1米7左右。
■1944年1月18日的授勳儀式上魏特曼王牌車組的合影,他們身後的虎式坦克炮管上面畫有多達88個擊毀敵方戰車的戰果環。魏特曼早在30年代就加入「警衛旗隊」,當時加入該部隊的身高底線是不低於1米8。照片當中從左向右分別為身高超1米8的魏特曼、1米8的炮手巴爾塔扎·沃爾、1米86的無線電員維爾納·伊爾岡、1米8的裝填手澤普·呂斯納和身高超過1米9的駕駛員歐根·施密特,他們的身高搭配德國裝甲兵制服,儼然是一組男模走秀大片。
■二戰時期的德國裝甲部隊還有身高超過2米的士兵,這在其他國家的裝甲兵中是無法想像的。圖為第502重裝甲營第2連在蘇德戰場的一處營地內列隊集合,站在隊列排頭的士兵身高超過2米10,這樣的身材高度顯然無法勝任坦克內的車組位置,只能在後勤維修等崗位任職。
■德軍豹式坦克王牌恩斯特·巴克曼(左四)獲得騎士十字勳章後與戰友們的合影,他的身高達到1米85,這樣的高度在德國裝甲兵中大有人在,在同時期的其他國家坦克兵裡卻比較少見。圖中可見位於右一和右五的裝甲兵身高都不低於巴克曼,妥妥的大長腿+模特身材,另外幾名比巴克曼矮小的士兵身高也在1米7到1米8之間。造成德軍裝甲兵身材總體較高的原因,除了德國人普遍較為高大之外,當時德國坦克的內部空間相對較為寬敞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