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連投5家獨角獸,阿里想在印度複製一個阿里?

2020-12-16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IT桔子(ID:itjuzi521),作者:吳梅梅,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印度正在遭受疫情的反撲,他們也學習中國的做法,採取封城等手段,而阿里投資的印度電商、外賣項目卻極有可能將這次危險轉化為機會。

事實上,國內資本(包括 BAT 及 VC)對印度這片「神奇的土地」在近幾年已經表現出了超高的熱情。據印度公司 Tracxn 發布的數據,截至 2019 年 12 月 11 日,中國在印度的總投資已經達到 80 億美元,相比十年前增長了 40 倍。原因是過去阿里、騰訊的投資者取得了超高回報,而現在巨頭和機構投資者們希望再下賭注,培育出印度本土阿里、美團、頭條、滴滴等,以期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

也是從 2015 年開始,騰訊和阿里開始在印度加大賭注。孟買投資公司 Iron Pillar 發布報告稱,印度到 2019 年底只有 31 家獨角獸公司,其中近半被這阿里和騰訊瓜分。不過,阿里更集中地押注 Paytm 等幾家公司,並持有多數股份,以戰略投資為主;而騰訊作為社交&遊戲類公司,則尋求更大範圍的投資,少量持股,更像財務投資者。

這次我們重點關注阿里巴巴在印度的投資布局。

根據 IT 桔子資料庫,到今年 4 月,阿里共投資了 11 家印度科技公司,涉及電商、政府、文娛、出行等高頻領域,其中有 3 個項目是阿里出資 4 次以上,包括支付工具 Paytm 及旗下在線零售網站 Paytm Mall、在線雜貨商 BigBasket、餐廳點評與外賣配送平臺 Zomato。前兩者與阿里本身的「電商」支付/商業基因非常接近,後者與阿里通過合併口碑和餓了麼而組成到「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類似。

印度「支付寶」Paytm 融資 313 億元,螞蟻金服是大股東

Paytm 成立於 2012 年,距今 8 年內融資 10 次,總融資額達到 313 億元(註: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按 7 計算,下同),與快手的總融資額接近。2019 年底,Paytm 完成了 E 輪 10 億美元融資,螞蟻金服、軟銀中國跟投,這是螞蟻金服第四次參與 Paytm 投資。

螞蟻金服早在 2015 年 2 月即成為 Paytm 的股東,也是 Paytm 早期的風控與雲技術合作方;彭蕾 2010 年接任支付寶 CEO 後,主導打通水電煤等公用事業付費,跟國有大銀行打通,又在 2013 年推出餘額寶攪動市場。

Paytm 作為印度本土「支付寶」,試圖在印度複製支付寶的成功經驗,Paytm 也可以繳納水電煤費用。2017 年 Paytm 的用戶數快速增至 2 億(支付寶用戶 5.2 億),線下商戶覆蓋量達到 1400 萬,在印度餐廳、加油站、雜貨鋪,大街小巷到處可見貼著二維碼的「碼商」。Paytm 還開發出黃金版「餘額寶」,一個盧比(約 0.1 人民幣)起購買黃金,用戶數超 4500 萬;而餘額寶用 3 年時間就積累了 3 億用戶。

Paytm 創始人 Vijay 還表示,「下一步,Paytm 希望把「螞蟻森林」引到印度,為印度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不過與阿里在電商體系內成立支付寶不同,Paytm 反其道而行之,在電子錢包中孕育電商業務——根據蟬大師 4 月 23 日數據,Paytm 在印度購物榜-免費(IOS 端)排名第 3 名。

印度 Paytm 首頁截圖(網頁已翻譯)

印度「淘寶網」Snapdeal 早被 eBay 相中,或將被對手收購

Snapdeal 成立於 2010 年,距今 10 年內融資 11 次,總融資額達到 117 億元。

Snapdeal 的模式與淘寶網一致,是典型的 C2C 平臺模式,作為一家全球電商網站,「電商鼻祖」eBay 比阿里更敏銳地意識到印度市場的潛力,因而比阿里還早 2 年投資了這家公司。

據官網介紹,Snapdeal 平臺入駐商家超過 30 萬,覆蓋印度 6000 多個城市,有超 6000 萬種商品,平臺主推商品是 3C 電子。不過,印度電商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不遜於中國,前有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後有 2018 年 8 月以 160 億美金「賣身」沃爾瑪的 Flipkart,Snapdeal 一度深陷虧損泥潭,花 4 億美金收購的支付公司 Freecharge 轉手以 6000 萬美元賣掉;2017 年 7 月,Flipkart 甚至出價 8 至 9 億美元收購 Snapdeal,但遭到 Snapdeal 董事會的拒絕。

截止 2019 年 10 月 Snapdeal 安卓下載量突破 1 億次,同比增長 37%。根據蟬大師 4 月 23 日數據,Snapdeal APP 在印度購物榜-免費(IOS 端)排名第 33 名,這或許與 Snapdeal 用戶 80% 是低端的「小鎮青年」有關。

印度最大在線交易市場 Snapdeal(網頁已翻譯)

印度「一號店」Bigbasket 4 月再獲融資,疫情讓訂單翻了一番

Bigbasket 成立於 2011 年,距今 9 年內融資 12 次,總融資額達到 83 億元;阿里從 2017 年 9 月開始投資 Bigbasket,總共投資 4 次,最近疫情加速了線上購物需求爆發,4 月 10 日阿里又領投了印度這家電商零售企業。

從 3 月下旬開始,印度部分城市也設置了限制出行的禁令,原本 3 月 31 日解除的禁令延遲到了 4 月 14 日;在禁令頒布前後兩周內,BigBasket 的訂單量翻了一番。「購物車內平均物品量增加了 25%-30%,APP 訪問量同期增長了 60%-70%。」採購與銷售部全國主管 Seshu Kumar Tirumala 說,「我們每天有 2-3 個 SKU 脫銷,包括洗手液等洗手用品以及大米、木豆等基本主食。」根據蟬大師 4 月 23 日數據,Bigbasket APP 在印度購物榜-免費(IOS 端)排名第 4 名。

但爆發的需求也帶來了供貨及配送壓力,Bigbasket 在 3 月下旬收購牛奶配送公司 MilkBasket 和 DailyNinja,並與 Uber 展開合作配送,同時還與印度國家餐館協會 (NRAI) 合作,暫時僱傭那些因封鎖而暫時關閉的餐館的員工,增加員工收入的同時解決人手問題;這與盒馬生鮮僱傭西貝上海餐廳作為臨時工的做法不謀而合。

目前,Bigbasket 可以滿足日訂單量 30 萬的需求,而封城前僅僅是 15 萬。從模式上看,Bigbasket 非常接近於中國網上超市代表「一號店」,一號店上線於 2008 年 7 月 11 日,比 Bigbasket 早 3 年,主營大型超市貨架上常見的日用品、雜貨;但最終以被沃爾瑪收購的結局而告終。

印度 bigbasket 網站正在推廣銷售洗手液產品

阿里錯過美團點評,重金投資印度「大眾點評+餓了麼」Zomato 

印度在線食品配送與餐廳點評平臺 Zomato 成立於 2008 年,位於印度哈裡亞納邦,12 年內融資輪次高達 15 次,總融資額達到 127 億元;其中阿里也投資了 4 次,但與聯合投資 Bigbasket 不同,阿里 3 次獨家投資 Zomato

阿里最早在 2018 年 2 月以 2 億美元戰略投資 Zomato,獲得 Zomato 最大股份;4 月又以 95 億美元溢價收購餓了麼,阿里充分展現了對本地生活領域的野心勃勃。也許是在中國錯過投資美團點評的機會,餓了麼與美團外賣競爭時又難以佔據上風,阿里才在印度市場花 10 億多美金砸 Zomato,雖然相比餓了麼少,但投資是少量佔股與全資 100% 收購不同,且印度整體生活水平相比中國更低。

此外,王慧文曾經表示「阿里當時給的對價是 70 億美金,餓了麼來找美團,美團開價 90 億美金,餓了麼拿著美團的報價又去找阿里,最早阿里&餓了麼以 95 億美元成交」。當然,競爭對手的抬價導致項目溢價投資/收購在國內創投圈早已是秘而不宣的「潛規則」,但最終選擇誰還是由創始人和股東來衡量決定。

2020 年 1 月,Zomato 收購印度 Uber Eats,收購價格約為 3.5 億美元(248.5 億盧比)。Uber Eats 為 Uber 旗下的食品派送業務。知情人士表示,此次收購為全股份交易,收購後,總部位於美國的 Uber 將持有 Zomato 的 10% 的股份。與其說是收購,倒不如說是 Uber 將旗下 Eats 業務作為「嫁妝」戰略投資 Zomato。

另外,騰訊在印度市場與阿里較勁,投資了另一家競對 Swiggy,與 Zomato 展開外賣大戰。根據蟬大師 4 月 23 日數據,Zomato APP 在印度美食榜-免費(IOS 端)排名第 4 名,而 Swiggy 排名第二。

餐廳點評+網上下單叫外賣的 web/APP 應用

數據顯示,截止 2019 年底,Zomato 覆蓋印度及其它 23 個國家,擁有 7200 萬月活用戶, 每個月產生 3300 萬個評價,而大眾點評在 2014 年 Q3 月活達到 1.7 億,點評數量超過 4200 萬條;在收購物流及食品速遞初創公司 Runnr 後,Zomato 每月外賣訂單同比去年增長了 11 倍達到 3200 萬個,外賣收入由 2018 年的 1700 萬美金漲到了近 5 億美金。

快速增長的背後離不開阿里的「輸血」以及學習中國「前輩」的做法:Zomato COO Gaurav Gupta 表示,「我們看到中國的外賣市場發展非常快,因此嘗試去擴展城市數量,2018 年 1 月我們覆蓋了 118 個城市,但現在(2019.11)覆蓋 512 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 2017 年 9 月,Zomato 基本實現業務全面盈利。2018 年底其推出 Zomato Gold 服務,與美團外賣、餓了麼的配送會員不同,該權益可以在 Zomato Gold 指定餐廳就餐時獲得全年買一贈一的優惠,目前有 150 萬付費會員,為 Zomato 帶來了近 5000 萬美金的收入;Zomato 同時在考慮將該會員服務從堂食延伸到外賣業務。

此外,Zomato 通過收購餐廳 POS 公司 Maple POS 打通支付能力,還搭建餐廳 B2B 的食材供應鏈平臺,還成立了慈善基金,印度「大眾點評」的定義已然不那麼準確。

以上這些印度獨角獸的發展離不開國內資本的支持,中國資本圈篤定現在的印度正是 5-10 年前的中國,雖然他們成立時間較中國同類項目要晚少則 3 年,多則 8 年時間,但得益於跨越網際網路、直接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優勢,以及中國資本的高度熱情,印度獨角獸項目融資速度更快、輪次更多,爆發也更快(美團上市前僅融資 8 輪,Zomato 高達 15 輪)。可見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決定公司發展的天花板和土壤是不同的。

不論是 Paytm(類支付寶)、Paytm Mall(類天貓商城)還是 Snapdeal(類淘寶網)、Bigbasket(類天貓超市)、Zomato,阿里在印度押注的是與過去自身擅長且容易全球化的電商和支付業務,以及阿里未來更看重的本地生活體系。可以說,阿里在印度是戰略投資者,不僅給與項目資金支持,還能輸出螞蟻金服的技術、阿里的電商運營經驗和合作資源等,同時相對避免了阿里進入印度市場時與其開展直接競爭,消耗資源。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在印度英語是主流語言之一,印度項目不僅在本土化上具備廣闊的市場前景,相比同類中國項目,還具有了國際化擴張所需的語言優勢,因此能夠更早地覆蓋到全球其他英語系國家。

相關焦點

  • 那些年被阿里耽誤的獨角獸:蝦米音樂&天天動聽
    不論剛開始是第一梯隊多麼頭部的獨角獸項目,在阿里花重金收購之後,都能「投一個死一個」,尤其是將行業第一和第二的獨角獸項目一合併,變成第三而後慢慢僵化銷聲匿跡,終而成為阿里的棄子。 原本一手「王炸」好牌,被阿里打得稀巴爛。
  • 在拉美「複製」一個阿里
    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淘寶出世,阿里崛起。2020年新冠疫情橫掃全球,經濟下行之際電商平臺卻迎來春天,全球都試圖「複製」另一個阿里,而這其中,總部位於阿根廷的美卡多最令人矚目。 1999年,美卡多成立,並於2007年成為第一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拉丁美洲科技公司。儘管美卡多堪稱拉美地區訪問量最大、交易量最高的電商平臺,但由於拉美地區電商市場的乏力,這家公司長期表現平平,2001年買下美卡多19.5%股份的eBay甚至在2016年將其拋售。 然而,隨著網購及電子支付在疫情期間的發展,美卡多終於迎來高光時刻。
  • 那些年被阿里耽誤的獨角獸:優酷不「優」,土豆真「土」
    阿里的熱搜不斷,熱度不減反增。但被阿里收購的獨角獸們,非死即殘,一個更比一個慘。遙想2015年,優酷和土豆的合併,震驚整個網際網路。可誰也沒有想到,5年時間過去,合併後的優酷與土豆,並沒有把蛋糕做大,反而拱手讓出了行業老大、老二的地位,被後來者愛奇藝、騰訊視頻以及「出圈」的B站反超,轉戰短視頻的土豆,也遠遠落後於抖音、快手等頭部平臺,甚至銷聲匿跡。
  • 阿里養不大獨角獸?
    更有網友稱,"阿里沒有內容基因,也不相信內容。"雷達財經梳理發現,除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外,包括雅虎中國、口碑網、優酷土豆、餓了麼等阿里系其他產品也曾出現併購後業績滑落、團隊頻繁換帥的現象,甚至有曾經的"獨角獸"如今已完全淡出人們的視線。阿里養不大獨角獸?
  • 又一獨角獸將上市 京東、阿里打響未來之戰
    據了解,京東健康於2019年5月從京東集團獨立運營,目前正在醫藥健康電商、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智慧解決方案四個業務版塊基礎上,逐步完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產業布局,成為健康產業的旗艦型企業。在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中,京東健康以500億人民幣估值成為全球最年輕獨角獸公司。
  • 馬雲料事如神,阿里又培養了三隻「獨角獸」,不愧是電商巨頭
    還能為自己賺到一筆巨款,這其中也是因為電子商務已經達到了最高的世界巔峰,還可能變成像馬雲這樣的中國首富,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了。在2019年的全球獨角獸企業的500強排行榜名單當中,這個螞蟻金服全憑著差不多1600億美元的市場估計價值變成世界第二名的獨角獸,而美國的無人駕駛公司waymo則排在第一名。從這個排名可以看出,螞蟻金服公司的發展速度是真的非常快,而且它在成立不到5年的時間裡,這間螞蟻金服就已經成為了一家多樣化的科技公司。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個獨角獸公司究竟是做什麼東西的呢?
  • 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生態圈
    全球586家獨角獸公司中,騰訊投出了將近1/10,高達52家,僅次於紅杉資本;而阿里系(阿里、螞蟻、雲鋒)投資了44家。相比之下,谷歌只投資了7家,  99.9%的人不會深入去想這些問題。儘管它們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真相。  當巨頭一步步合圍我們的生活,當未來的世界鐵定向「數位化」演進,個人被提煉成APP內的數據,而數據間彼此打通共享,當阿里和騰訊比你的家人朋友更了解你的行為偏好,我們將面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 5年,2份招股書,帶你重新認識阿里(BABA.US,09988)
    「15年前,我來美國要200萬,被30家VC拒了。15年來我沒放棄,這次來紐約就是想多要點錢回去。」這是2014年9月阿里赴美IPO的路演上,馬雲的一句經典開場白。時隔5年後,阿里巴巴集團(BABA.US)再赴香港,只是這一次,阿里早已不再是從前的阿里。今日,阿里登陸港交所,開盤漲6.25%,截至發稿總市值為4萬億港元。
  • 一文讀懂「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版圖|深長
    全球586家獨角獸公司中,騰訊投出了將近1/10,高達52家,僅次於紅杉資本;而阿里系(阿里、螞蟻、雲鋒)投資了44家。相比之下,谷歌只投資了7家,亞馬遜投資了2家,蘋果一家未投。騰訊位列前十大股東的4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高達5.4萬億元,相當於科創板的體量,超過了其自身4.6萬億的市值。
  • 全球獨角獸名單:印度21家,美國233家,中國有多少家?
    中國在近二十年時間裡,經濟上取得了飛速進展。根據胡潤發布的榜單顯示,來自印度的獨角獸僅有21家,數量排在全球第四名。近年來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是相當迅速,在網際網路領域有一定的成就,獨角獸的數量已經逼近英國了。
  • 大犀牛或許又將成為阿里的又一隻獨角獸
    9月16日,阿里官宣阿里動物園迎來了新的成員,一隻大犀牛.犀牛製造工廠,在隱藏3年之後呈現在了大眾面前.是在阿里繼新零售之後,又推出的新智造概念.目前犀牛智造工場已經正式成立,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數位化智能製造平臺,目前已在服裝行業試點運行了3年.那麼這隻大犀牛是否與其名字一般稱為阿里的又一獨角獸產業呢?
  • 2020年中國獨角獸榜單:前5名中,馬雲手握2家,估值1.6萬億
    說起馬雲、阿里、相信大家都是如雷貫耳了,畢竟馬雲已經被太多的創業者視為偶像和神級人物了。網上關於馬雲的故事、語錄特別多,再加上阿里目前也是國內市值最高的企業,所以說無人不曉也並不過分。但事實上,大家對阿里的版圖又知道多少呢?
  • 阿里遊戲的競爭力不在阿里
    (來源:七麥數據)App Growing發布的《2020年5月份手遊買量市場分析》,《三國志戰略版》在廣告投放數手遊排行榜TOP20中強勢領先,位居榜首。2019年11月同榜單上,這款遊戲亦蟬聯買量榜首的位置。
  • 阿里5位嘉賓3個分享:HBaseCon Asia 2017乾貨滿滿
    做為最早研究、使用和二次開發HBase技術的中國公司,阿里巴巴從2010年就開始使用HBase,經過近7年的發展,現在採用HBase存儲的業務已經超過1000+,擁有了上萬臺的HBase集群規模,在HBase上存儲的數據已達PB級。
  • 搞死天天動聽後,蝦米音樂也被阿里玩壞了
    最終在2013年,投入了阿里巴巴的懷抱,並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 在QQ音樂裡,有個會員基本想聽什麼歌都有,而網易雲雖然在資源上稍顯落後,但評論區獨有的「編故事」風氣也是一大特色,在不同的種類的歌曲中,極度容易引起共鳴。
  • 複製阿里、華為、海爾的成功基因,成就下一個商業帝國!
    這個就是一個辯證法,我們的苦難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今天想跟大家講講查理芒格,這個人是股神,僅次於他的搭檔巴菲特,他說過一句話「宏觀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微觀才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現在很多企業家,他們聽了很多課,我認為他們有投機的想法,哪個行業好做就做哪個行業。
  • 阿里再次發聲,又一個萬億級獨角獸蓄勢待發,關乎每一個衛浴...
    3月16日,阿里本地生活召開「2020年商家新服務大會」,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說:「疫情使本地生活服務行業數位化升級的進程大大加快,接下來的新競爭,將不再是流量變現的賽道,而是「新服務」的賽道,是商家和我們一起發展的賽道。」
  • 蝦米音樂關停,為何阿里收購總是陷入「怪圈」?
    蝦米音樂關停 1月5日,在傳聞發酵近一個月後,蝦米音樂宣布一則重磅消息,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將在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音樂服務。
  • 2020中國獨角獸排行榜:前五名阿里獨佔3席,估值超過1.8萬億元
    共有11家企業估值在200億美元以上,螞蟻金服高居第一,估值超過1500億美元。緊隨其後的字節跳動、阿里雲,估值分別突破1000億美元、700億美元。從地區分布來看,北京、廣東、上海的企業數量位居前三,分別達到66家、38家、37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螞蟻金服和阿里雲,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也躋身前五。
  • 2020 年,這 8 家公司被踢出了獨角獸俱樂部
    這樣的企業可能也不少,根據 IT 桔子觀察,2020 年就有 8 家曾經的獨角獸企業已經面臨估值跌落、經營困難、甚至被申請破產、瀕臨倒閉的風險,包括拜騰汽車、博郡汽車、人人車、易果生鮮等。無論新能源造車,還是比特幣,這些項目無一不是近幾年來誕生的新風口,資本的瘋狂下注造就了一批批獨角獸。然而當行業加速洗牌,市場風雲變幻,政策從利好走向利空,資本由熱血湧入變為理性觀望,多方面因素的持續疊加影響下,一個個獨角獸轟然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