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天大壯易
據記載,老子為孔子的老師,但其文化思想相去甚遠,本文就講一講你可能並不完全明白的,這兩位聖人之間的「道不同,不相為謀」。
老子、孔子兩位年齡相差不大,相傳老子比孔子大20歲左右。
兩人所在朝代是周代、春秋時期。
當時東亞僅中原區域(河南)人類有文明,周邊其它地方還是蠻荒原始部落。
那個時期的文明人區域,你爭我搶,爾虞我詐,戰火連連。
商滅夏,周滅商,東周、春秋開始天子失位,上百個諸侯國東徵西戰,禮崩樂壞。
老子、孔子在那個大時代背景下,對當時的文明人類社會都有強烈不滿,但思想及表現形式完全不一樣。
先談老子,通過老子書來了解他。
後代人諸多註解老子書(此處先用傳世通行本《道德經》),歪曲甚多。
特別是現代人,本來就已經沒有傳統文化功底,看古文特別容易犯以下幾個毛病:斷章取義;古字今譯;不知道作者歷史背景憑空解釋;強加個人意志、現代理念曲解。
老子說:不笑,不足以為道。
如果對老子書的解釋「不可笑」,就要想想是不是解釋錯了。
比如老子書的思想主線是很「消極保守」的,是想中原文明的人類回到周邊那些原始部落中去。
現代人受西方進步論的影響深重,很多就想不通了,人一定要積極進取,怎麼能消極保守呢?因此就產生很多強加個人意志的曲解。
如果了解了我前面說的背景,可能就能有一點理解了:老子認為人類爾虞我詐,戰火不斷的原因是人類文明的發展。
因為人類只從有了文明,就引起紛爭,所以老子希望人類不要文明,回到原始氏族部落時期,像動物一樣生活。
但是,動物不是比人類更兇猛、沒「人性」嗎?
錯了!
動物群落同類之間劃分領地之後就少有爭端,就算有爭端一般是因為求偶。
這類爭端也一般是個體或少數個人之間的,也一般是點到即止的。
而人類有了文明後,可以為很多事而發生爭端,而且這類爭端是群體性的戰爭,一戰爭就死傷無數,同類之間大體量的殘忍屠殺。
這種戰爭在動物同類群落中看得到嗎?
一戰、二戰在動物群落中會發生嗎?
到底是野獸善良?還是文明的人類善良?
現代高度科技文明,帶來的嚴重生態環境汙染,以及人類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到底是人類之幸?還是不幸?
文/雷天大壯易
老子當時生活的文明區域之外圍就是原始的人類氏族部落,他直觀就能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態,羨慕也是自然的。
老子思想「怪」,表現的行為也「怪」。
比如老子帶了很多有名的徒弟,孔子、楊朱、文子、娟子、放倉子等等。
他的教學方式跟孔子及當時其他學者完全不一樣。
他是不允許學生追隨他的,有問題來問,問完就走。
文/雷天大壯易
當時楊朱一定要追隨老子,老子斥其滾蛋。這些下篇再說。
我們來看老子書,看看他到底怎麼表達的。
同時也嘗試闡述下老子所講的道是什麼,德是什麼?
老子是中華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
老子書中所講的道,是他的宇宙觀、自然觀;所講的德是他的人文觀、社會觀。
先講老子之道。
老子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老子感覺有一種東西在天地產生之前就已經有了,這個東西衍生了天地,老子不知道是什麼,取了個名字叫道。
這是老子對於萬事萬物的終極思考,這個道是取自當時西周早年修建的第一條人工大道:周道。
周道筆直、通暢,老子借比為「天地母」。
老子書全文常用母來代表道,這個後面再說原因。
老子這個思考太牛掰了,我們接著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老子這句話重點不是一、二、三是什麼,重點是從一到萬這種「生」的發展形式。
這是老子的宇宙衍化觀,他認為宇宙、世界是不斷衍化、發展的。
我們現代人都知道世界是從奇點爆炸,再從粒子、分子、單細胞、多細胞等等一步一步衍化而來的。
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告訴我們萬物是進化而來的。
但這些現代文明知識,老子當時的人是不知的,他們當時的文明就像我們兒童時期。
我們兒童時期怎麼可能想到萬事萬物是衍化而來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但老子思考、感覺到到了一點,這一句話重點在於衍化,老子明顯已經認識到了。
他認為天下萬物是從一個不太清楚的道一步一步開始衍化出來的。
光這一句話老子就可當中華古代哲學第一人。
再來,老子說: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谷通欲,欲望,這裡根據後面玄牝二字可理解為人類最大的欲望,Xing之欲。
繁衍是所有生物最根本的群體使命。
玄,甲骨文中是臍帶畫法,連接著看不見的子宮深處,代表黑、悠遠。
牝,甲骨文中代表母牛生Z器,代表母牛,後代表一切雌性動物。
這一句是老子比喻道像嬰兒從生Z器裡出來,還連著臍帶,臍帶的那一頭延伸進去悠遠、深長,道就是這個感覺。
天地根就是道,也就是上面說的天地母。
需要注意,首先這裡用語是非常「粗鄙」的,如果老子跟孔子是同時代,當時孔子已經開始講「男女大防」,不應該有此類「粗鄙」之詞。
這會讓我們對老子書的成書年代產生疑惑,是不是更久遠?
但也可能是老子想表達對原始人類狀態的追求。這是叉題,暫且不講。
文/雷天大壯易
從以上兩句,我們可以看到老子是「重女輕男」的,類似的還有很多: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萬物負陰而抱陽。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等等,都是女先男後,把母直接比喻成道。
這也是我們後世說陰陽,陰在前,陽在後的原因。
同時這些信息讓我們感覺他推崇的是母系氏族社會。
文/雷天大壯易
再往下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裡法是效法之意,但自然常常被人解釋錯。
這個自然是指自然而然,不是大自然、自然界,這些是我們後世西方流入的詞彙。
道是自然而然,這是什麼意義?
到這裡我還是沒說清楚,別急,接著來。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什麼叫無為?什麼叫無不為?
常看到這麼幾種解釋:
有所為,有所不為;表面看起來無為,實際上(內部)是有為的;什麼都不做就是什麼都做了。前面兩種解釋是後人、現代人無法理解而強加所謂的成功觀、進步論。
很多現代人想不通,人怎麼可能真的無為?
第三種解釋,就是簡單直譯,解釋了還是看不懂。
其實老子講的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是同一個意思。
老子是批評當時的文明人,欲求不滿,要了還要,貪得無厭。
我們看動物吃東西是不是吃飽了就可以,它難道一定要滿漢全席嗎?
我們看動物它要穿奢侈品、開豪車嗎?
動物不需要,但文明的人類一直需要,並為此爾虞我詐。
拿吃飯來說,老子講的無為是不需要滿漢全席,無不為是吃飽就行。
道自然而然,也是說人穿暖和就行,不要奢侈品大牌。
老子反對文明人一切多餘的訴求與行為,告誡人類只需要最基本、最原始的就行。
老子對當時的文明人類極其批判: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道衍化了萬物,但我們看不到道有什麼動作。水就像道一樣,滋潤了萬物看不到它有什麼爭搶。但是水是向下流的,水一定是積蓄在最低洼的地方,這是文明人類不喜歡的,文明人類是只喜歡不斷上位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五光十色讓人類眼花繚亂,對人類產生了嚴重傷害;開跑車瘋狂飆車、穿奢侈品大牌,這些都讓人迷失了自我。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大道何其寬敞,但文明人類就喜歡抄捷徑。
再來看一段: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這一段老子是說:
不要推崇成為賢人能人,這樣人類就不會為此而爭搶;
東西的價值都是一樣的,鑽石不比白菜貴,這樣人類的心就不會為此陰謀詭計。
常使民無知無欲。
為無為,則無不治。
讓人類回沒有文明狀態,這樣大家就會無為,不會有現在這種爾虞我詐,生靈塗炭的亂世;這些人類的內部紛爭不用治理,自然而然就好的。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這裡「虛心」不是今天人講的虛心學習,而是說減少人類的心機與訴求,只需要填飽肚腹,增強筋骨體魄。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這裡同樣是告誡人類,不要有多餘的想法、行為。
接下來說幾句讓很多人困惑的話: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老子說做學問是每天都有精進增益的,但如果是修道就應該每天做減法,直到無為。
看了上面論述後,就應該很明白為什麼老子說道要損之又損了,就是去掉文明人類多餘的想法與行為。
最後再引用幾句老子書道篇,他之所以是中華古代哲學第一人的話: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也就是物極必反,這是哲學的辯證法。
後一句是最牛掰的,如果只是僅僅解釋為道是柔弱的,柔弱勝剛強這樣顯而易見的意思,稍顯淺薄,就不是老子的道了。(這樣的解釋並不是錯)
這是老子在說明萬物是由道這個原點衍化發展的情形之後,再說明,衍化發展的過程是弱化的、殘化的這樣一種深刻的哲學思想。
同時也說明了道是驅動支配我們的,我們驅動支配的只是術。
篇幅問題,這裡暫時不展開說明,
老子深知他的道很難被文明人類所理解與接收,所以他說:
不笑,不足以為道。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普通人如果不覺得可笑,那就不是道了。
懂我的人很稀少,選擇道的人是高貴的,聖人懷中有玉但外面只是披一件粗布衣服。
本文為天、地、人三篇。
以上為多位學者所研,我僅做整理、搬運、傳播之功。
文/雷天大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