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動人口總量連降5年:二三線引才力度大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中國流動人口總量連降5年: 二三線引才力度大

流動人口減少背後,還有一部分在大城市念書的學生們,正在積極爭奪相對更偏遠地區的公務員選調生名額。

2019年8月份,「北漂」三年的李明(化名),離開北京,回到老家廣西南寧的一家國企上班。

李明的學歷背景不錯,本科就在英國讀書,一直念到研究生,也有在北京工作的經歷,但他最終還是放棄在大城市紮根。「我發現,身邊現在越來越多人和我一樣,在北京幹了幾年,然後返回家鄉就業與置業。」

這些人成為「消失的流動人口」中的一員。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流動人口總數量自2014年達到峰值2.53億人後,已經連續5年呈下降趨勢,2019年僅餘2.36億人。

而在流動人口減少背後,還有一部分在大城市念書的學生們,正在積極爭奪相對更偏遠地區的公務員選調生名額,在數年之前,這些名額的競爭還不像現在這麼大。

比如,正在積極爭奪廣西公務員選調名額的鄧寬(化名)的老家也在廣西,目前正在華南理工大學讀研究生。12月19日,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廣西有專門針對區外985高校的公務員選調生名額,總名額不過幾十人,但僅華南理工就有100個人左右來考,競爭一年比一年激烈。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大城市人才濟濟,一些大學的研究生數量已經超過了本科生,不少單位招聘的需求也直接提升到研究生學歷,這導致不少本科、研究生畢業的學生留在大城市的難度在增加。

返鄉的大學生

2016年,李明從英國留學回來後,想靠自己的能力在一線城市紮根,因此選擇在北京做了三年的銷售。然而,工作以銷售業績為尊,這讓他覺得壓力非常大。

更大的壓力來自房租。「想住得離得公司近些,在房租上的開銷就會多一點,我每個月房租就得花6000元左右。一些『北漂』為了節省開支會選擇比較偏僻的地方來租房,但這樣上下班通勤時間長,高峰期時排隊進地鐵口都要半小時以上,感覺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在通勤的路上。」李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的記者。

最後,李明選擇離開,進入廣西一家國企上班,與之前在北京的工作相比,他坦言工作和生活壓力都輕鬆了不少。

和李明一樣,想要回家鄉的還有鄧寬。他學習優秀,成功地從廣西老家保研進入華南理工大學,現在正在為一份家鄉選調公務員的工作而努力。

「我今年12月參加了國考,所報崗位是廣西老家的一個職務,國考考得不是很滿意,但會繼續參加接下來的省考和選調生的考試。」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其實他畢業後在廣州找到好工作並不難,但考慮到各種因素後,還是堅持自己回廣西的想法。

胡剛表示,導致一些畢業生難以留在大城市的,除了找工作的難題之外,另外一個就是生活成本。尤其在一線城市,房價較高,現在畢業生的薪酬整體也不算高,導致他們很多人在一線城市落地生活相對拮据,如果回家鄉,生活成本低不少。

「據我了解到,不少在廣州讀書的學生,最後沒有留在廣州深圳,而是選擇去了大灣區其他城市,尤其是現在交通方便,他們在二三線城市生活,降低了生活成本,但是整體生活水平並沒有降低,可以來廣州享受公共的醫療,房子也可以在當地購買大一些、好一些的。」胡剛說。

目前來看,房價確實是不少畢業生頭疼的問題。以廣西南寧和北京的對比為例,2019年南寧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7675元,而北京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乎南寧市的兩倍,為67756元。

不過,12月21日,記者查詢安居客後了解到,北京12月二手房均價57431元/m2,南寧12月二手房均價11034元/m2,這一價格使李明感覺到在南寧置業不再困難。鄧寬也表示,他們班男生畢業後在廣深的年薪平均水平20萬左右,回到南寧收入很可能會下降,但如果在南寧買房的壓力會相對少一些。

除房價偏高之外,胡剛表示,現在不少強二線城市,其實與一線城市各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步減少,包括工作機會、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劉薇(化名)也感覺到所在城市的發展,大學畢業後她選擇繼續留在家鄉廣西發展和生活,「現在中小城市也逐漸在發展起來,這些都促成很多青年選擇回鄉就業和創業,畢竟有很多政府政策在支持這些青年人回家就業創業。」

「進擊」的二三線城市

「其實留在一線城市本來就比較難,一般只有相對拔尖的人才能留下。」胡剛表示,「只是在此之前,本科畢業的學歷就已經不低,但現在隨著大家教育水平的上升,學歷的要求也在提升,可能要博士、碩士,學歷這塊的競爭肯定是提升了。」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詢北京統計年鑑,發現此言不虛。

北京2019年常住人口學歷調查的數據顯示,針對6歲及以上人口的調查一共涉及到405159人,其中大學專科57107人,大學本科79526人,研究生22520人,分別佔調查人口的14.1%、19.6%、5.6%,換句話說,大專以上學歷人口佔比接近四成。如果扣除掉一些仍然在讀書的學生,以及年齡超過60歲以上的人口,北京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學歷極高。

相比來說,二三線城市對於學歷的「溢價」反而更高。記者拿到一份廣西2020年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職位表,發現其中有49個職位都專門針對廣西區外雙一流高校,其中有不少還是市直機關的招聘。如果通過了選調生考試,這些學子可以直接入職公務員。

同時,查詢近期二三線城市的引才計劃,發現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不少地方對引入本科、大專等,給予不低的獎勵和補貼。

12月4日,南昌新的人才政策顯示,大學畢業生和技能人才落戶南昌,錄用在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或與駐昌企業籤訂勞動(聘用)合同、首次在昌繳納社保的,按全日制博士、碩士及高級技師(一級)、本科及技師(二級)、大專及高級工(三級),分別給予每人一次性就業、安家、租房等生活補貼5萬元、3萬元、2萬元、1萬元。

12月5日,淄博市「人才金政37條」發布,發放提出全日制大專生一次性生活補貼:2019年11月21日(含)後,畢業五年內新到淄博市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職工作或創業滿1年以上的全日制大專生,一次性發放生活補貼1萬元。

同時,還提出親情引才獎勵,即2019年11月21日(含)後新到淄博市行政區域內企業、事業單位全職工作或創業滿1年,畢業五年內全日制學士本科及以上學歷,淄博學籍畢業生或入職時畢業生父母有一方為淄博市戶籍,一次性給予畢業生家庭1萬元獎勵。

此外,地方針對租房、購房的補貼,也逐步擴大到本科生。比如12月1日,合肥實施新政,提出在租房補貼方面,本科、碩士、博士補貼標準從3年內每年1萬元、1.5萬元、2萬元提升至1.5萬元、2萬元、3.6萬元。浙江麗水提出,在購房補貼方面,國內「雙一流」高校及海外名校QS排名前100位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補貼標準分別為35萬元/人、25萬元/人,其他高校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補貼標準分別為25萬元/人、10萬元/人。

在多方因素的合力之下,一位大學輔導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她發現現在很多大學學生,已經沒有一定要去大城市闖蕩一番的想法,即使有也會更謹慎。

劉薇就是如此,她仍然有去大城市闖蕩的念頭,只是在等待相對好的工作機會。「我目前正在積累工作經驗,大城市很多工作都在招有工作經驗的人,所以我有機會的話,還是想出去看一下。」

(作者:陳潔,莫甜甜 編輯:周上祺)

相關焦點

  • 2019年全國人口大數據:人口總量突破14億 老年人口佔比達18.1%(圖)
    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上年下降0.46個千分點;死亡人口998萬人,比2018年微增5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略升0.01個千分點。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總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特別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
  • 任澤平: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老齡化少子化加快
    從分孩次出生數佔比看,二孩及以上孩次佔比從2015-2016年的45%-47%驟升至2017年58.6%,2018、2019年分別為58.7%、59.5%。沒有一孩哪有二孩三孩,在生育堆積效應消失後,一孩出生數佔比將恢復到高於二孩佔比的常態。2016-2019年一孩出生人口大減近40%,跌至不到600萬的歷史低位,預示出生人口還將明顯下滑。
  • 中國人口大遷移:3000個縣全景呈現
    我們在業內提出了廣為流行的標準分析框架:「房地產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2017年推出的《房地產周期》專著成為超級暢銷書。本文是我們對《中國人口大遷移:2019》及2018年兩篇人口遷移報告的進一步深化,採用的縣級人口數據比2018年報告更加完整和準確,將在探討多維人口指標的基礎上,全景呈現全國近3000個縣的人口大流動大趨勢。
  • 「人口流動」背後的城市發展潛力研究
    「六大因素」助力城市人口快速增長 通過對以上11個城市逐個分析,發現過去五年這些城市常住人口增長較快主要有六大因素:經濟增長強勁、國家政策利好、人才引進力度大、強省會發展戰略、地理位置特殊、出生率上升。
  • 中國出生人口「三連降」!根源是社會觀念發生逆轉!與政策無關!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最偉大的成就是什麼?中國經濟騰飛了40年,還是中國房地產輝煌了40年?一個國家的成就,只要有人活著,健康成長,就是最大的成就。中國最大的成就,恰恰是保障了14億人口的健康成長,成為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國。
  • 從人口流動,初窺城市群時代
    "中國有13億人口,不管多麼小的問題,只要乘以13億,那就成為很大很大的問題;不管多麼可觀的財力、物力,只要除以13億,那就成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2003年年底,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美國哈佛大學發表了演講。那時候,人多、不發達被認為是我國兩大國情。
  • 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人口總量在「十四五」時期將不可避免進入負增長。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按照當前趨勢,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效應徹底消失、受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推進等,未來總和生育率將從2019年的1.5下滑至1.0-1.2左右。
  • 中國人口淨流入第一大省浙江,有哪些隱憂?
    今天的中國,在人氣上,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廣東,一個是浙江。為什麼說這兩個地方人氣最高?你知道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的增量第一是誰?答案是廣州。你知道2019年中國人口的淨流入量第一是誰?杭州。過去5年裡,浙江的人口增長始終保持快速上漲的趨勢,2019年更是高達113萬。
  • 中國大陸人口突破14億!人口出生率創70年新低?
    其中,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另外,統計局局長表示,雖然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減少58萬人,但這一減少規模相較之前年份已經有所下降。在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比例達59.5%,比例連續幾年提高,說明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發揮了成效。
  • 桔子財經丨2019年人才吸引力全國第8,濟南是怎樣做到的?
    應屆生人才流入佔比=流入某城市的應屆生流動人才/應屆生流動人才總量;海歸人才流入佔比=流入某城市的海歸流動人才/海歸流動人才總量,分別反映城市對年輕高學歷人才和海歸高學歷人才的吸引力。這個模型的一大特徵,是根據智聯招聘提供的跨城求職數據,來解密人才流動趨勢,並且以人才淨流入佔比作為核心指標,那些能留得住人才,並且跨城流入增長量非常大的城市,排名就會提升。
  • 桔子財經丨2019年人才吸引力全國第8,看濟南是怎樣做到的!
    在《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中,人才吸引力指數為人才流入佔比、人才淨流入佔比、應屆生人才流入佔比、海歸人才流入佔比四個指標的加權結果。 其中,人才流入佔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全國流動人才總量,人才淨流入佔比=(流入某城市的人才-流出某城市的人才)/全國流動人才總量,分別反映該城市引得來和留得住的能力。
  • 中國人口迎來負增長 連一線城市都在搶人
    蘇州是中國「最牛地級市」,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35.8億元,位居全國各大城市第六名。數據顯示,去年蘇州規模以上工業35個行業大類中有21個行業生產保持增長,行業增長面達60%,有11個行業產值超一千億元,26家企業入圍「2019年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入圍數量列全國第一。
  • 對比亞非兩大人口大國:埃及人口總量超過越南,已躍居世界第13位
    本文對比的是亞非兩大人口大國,埃及、越南。2020年初,非洲北部埃及人口總量已經超過了1億,成為世界第13位的人口大國,而亞洲的越南人口總量已經降至世界第15位。中國也面臨嚴峻挑戰,中國的人口總量在世界上面已經不佔優勢,即便在中國人眼中,越南是一個人口增長快、人多地少的國家,但是在世界範圍內,越南人口大國排名一直在下降,已經有三個國家超過了越南。下面是埃及的行政區劃地圖。
  • 為重慶引才「支招」 2020中國獵頭行業發展峰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獵頭業務作為人力資源服務業的一個細分領域,促成中高端人才的市場化流動和合理配置,是企業獲取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12月16日,2020第三屆中國獵頭行業發展峰會在西部(重慶)科學城舉行。
  • 澤平宏觀:中國人口大遷移的新趨勢
    長沙、寧波、西安、成都、鄭州、重慶近4年常住人口年均淨流入規模均在10萬以上;這幾個城市均為所在都市圈核心城市,近年城市發展較為快速、「搶人」力度較大。從全域層面看,近4年一、二線城市人口年均增速為1.33%、0.69%,人口持續流入但增速放緩;三、四線城市人口年均增速為0.38%、0.34%,人口持續流出。
  • 5年後65歲人口破2億,央行封死買房口子
    過去20年以來,樓市之所以擴張為年銷售面積17億平米的市場,是因為有兩大支柱在支撐:一靠城鎮化(農民進城),二靠貨幣常年流入房地產。1978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僅為1.7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僅為17.9%,而在過去的40年中,中國有6.6億農村人口進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了41.7%。
  • 任澤平:2019年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
    在需求側,中國20-50歲主力置業人群規模於2013年達峰值,住宅新開工面積2011、2013年達超過14億平的雙峰,2018年商品住宅銷售面積達14.8億平方米、大概率為歷史峰值。按照當前人口發展趨勢,中國人口總量將在2024年左右見頂,如後續鼓勵生育,見頂時間也最多延遲到2031年。
  • 2019人口大戰終局:杭州反超深圳,青島平靜,誰是贏家?
    伴隨著各大城市2019年GDP總量排名的塵埃落定,不少城市迸發出全新的潛力,或將成為未來全國城市發展的新勢力。而衡量一座城市未來發展潛力的因素,除了GDP之外,還要看城市對人口有沒有吸引力。近日,全國各地陸續公布2019年的常住人口數量,推算而出的各城人口增量成為各大城市競爭力角逐的又一項指標。
  • 蘭州新區年新增人口10.4萬人,實有人口已達46.5萬
    原標題:蘭州新區年新增人口10.4萬人,實有人口已達46.5萬   今年以來,蘭州新區積極發揮國家級新區治理機制優勢和示範引領作用,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及早組織復工復產,狠抓產業項目建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高質高效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前三季度
  • 種好「柔性引才」試驗田,「醴陵樣本」可成林
    在各地以形式多樣優待條件開啟「搶人大戰」的賽道上,湖南醴陵市推出的「柔性引才」舉措耐人尋味,不僅跑出了硬實力,更展示出新風採,助推湖南在引才賽跑中跑出了精彩一棒。打破條條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醴陵市「柔性引才」最大的亮點,在於「不拘一格」,以新手段、新招數推動人才之水「流」起來、「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