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觀復博物館的貓館長,俄國有博物館的貓門童,貓已深入職場

2020-12-19 水珊的貓王國

這裡是水珊的貓王國,帶你一起學習養貓知識,分享精彩養貓生活!歡迎關注!

貓館長

觀復博物館是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於1996年在北京創辦的,這家博物館的展品或許不是最出名的,因為人們更熟悉的是博物館裡的貓們,馬先生稱它們為觀復貓。

起初,博物館並沒有養貓的計劃,因為機緣巧合,馬先生收養了許多流浪貓,於是它們悉數登場,最早來到博物館的花肥肥已經15歲了,是觀復博物館元老級的館長了。其他為我們熟知的貓咪還有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雲朵朵、黑包包等,這些貓咪與文物們友好相處,守護著博物館,也招攬了更多的人前來參觀文物,順便擼貓。

貓門童

視線轉移到鄰國俄羅斯,在莫斯科以南99公裡,有一座城市叫做謝爾普霍夫,當地的美術館歷史悠久,吸引著了許多熱愛藝術的人,同時也吸引了一隻流浪貓。

這隻流浪貓每天都徘徊在美術館門前,工作人員和參觀的客人見它可愛,都給它帶好吃的。於是它就賴在這裡不走了。

或許這是一隻擁有藝術細胞的流浪貓,它不吵也不鬧,每天吃飽喝足就守著美術館的名畫。

並且,為了表示自己不是白吃白喝,貓咪竟然幫著美術館招待起客人來,有些人只是路過,看見貓咪的指引,也忍不住走進美術館瞧瞧,令美術館人氣大增。

愚人節那天,美術館的工作人員突發奇想,替這隻義務勞動的流浪貓寫了一封求職信給館長,本來只是一個惡作劇,沒想到館長真的聘用了流浪貓,授予它門童的稱號,工資以貓糧支付,獎金是小魚乾,還給它取名叫做馬瑞,這下它可是名正言順的貓門童了。

因為人們都忍不住餵它好吃的,所以馬瑞很快就長胖了,但它依然盡職盡責地完成每天的工作,9點上班5點下班,午休吃飯午睡,和其他員工一樣的作息時間。

以前,貓咪因為性格的原因,被人們認為不適合承擔任何工作,所以有警犬,卻沒有警貓,但隨著人類和貓咪的深入相處,隨著生活環境的不斷變化,隨著人們對貓咪認知的改變,貓咪,這個無比可愛的生物,除了當人類的寵物,還在人們的生活中承擔了許多的工作,比如貓書童、貓侍應、貓門童、貓館長、工廠貓、消防貓等等,在各個領域,貓咪為了生存賦予自己一份獨特的使命感,在幫助人類的同時,也有尊嚴的度過喵生!

相關焦點

  • 《中國博物館吸貓圖鑑》
    大家還記得12月初,谷主寫的那篇故宮博物館貓咪的推文嗎?(點擊橫線部分可跳轉回顧) 當時還有不少鏟屎官在評論留言說,有機會也想去故宮吸貓。 其實,除了故宮博物院可以吸貓,在北京的觀復博物館,還有一群貓咪當館長、館員——它們就是「觀復貓」。
  • 馬未都:我的觀復博物館,和我的「觀復貓」
    經過多次搬遷和周折,觀復博物館暫時在此落地,雖然這「離博物館的要求相差很遠」。馬未都總是想,如果將來有足夠的資金,一定要有更好的建築,更好的展陳。馬未都收養的三十多隻貓常常慵懶地在館內各處巡遊,它們被喚作「觀復貓」。馬未都說,它們是「全中國生活條件最好的貓」,有專人照顧,他估算每年養貓的成本比養人差不了多少。
  • 故宮的貓敦煌的狗,當博物館有了動物代言人
    在故宮做貓,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約200隻宮貓,每一隻都有名字、有「編制」,不僅衣食無憂,更被遊客千寵萬愛,頻上媒體頭條。據說紫禁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群從來沒有鼠患,有故宮貓的大功勞。所以,它除了賣萌屬性,還有功能屬性。宮貓如此盡職,故宮也待它不薄。
  • 馬未都:觀復貓的出現是個宿命,貓的江湖就是人的江湖!
    觀復貓書這一摞子書現在這是八本,我看看,對是八本,將來這摞子書得這麼多,幾十本到一百本,我們會不盡地出下去。這八本中我剛才大致翻了翻,大概屬於四類書,四類或者三類。第一類是攝影類的,前三本是攝影類的。攝影類的觀復貓,博物館的貓館長。
  • 走進馬未都的藏品和「觀復貓」 歷史在這裡有了溫度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馬未都創辦的觀復博物館已走過二十多年,成為中國最知名的民營博物館之一。 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如何通過新的平臺和技術手段,讓普通人走進博物館,感受藝術品魅力,也成為很多博物館從業人員思考的問題。
  • 人文|自帶流量和創意,馬未都和他的「觀復貓」
    而且馬未都會定期在觀復博物館進行「鑑寶」,平常隨機出現在博物館,吸引了大量「粉絲」。打開馬未都的微博,幾乎被「觀復貓」刷屏。2003年,馬未都收養了一隻流浪的中華田園貓,取名「花肥肥」。此後十幾年間,觀復博物館陸續收養多隻流浪貓,在馬未都的創意和推動下,「觀復貓」品牌正式創立,「黃槍槍」「麻條條」「藍玉玉」「雲朵朵」等三十多隻「觀復貓」成為觀復博物館的貓館長和貓館員。
  • 《觀復貓》第100話 GF計劃
    總策劃:觀復識途《觀復貓》漫畫第一季結束感謝各位100話的陪伴和鼓勵!誰在敲觀復貓別墅的門?花肥肥真能回來嗎?「GF計劃」指什麼?收到指令的幾位又是誰?馬霸霸、花肥肥、神秘人之間有什麼關係?>▼史上最有文化的貓長什麼樣?
  • 馬未都:博物館不要「板著臉」
    原標題:讓貓咪為文物代言 辦展現場玩直播   從收藏家、到觀復博物館館長、文化雜家、玩自媒體玩出花兒的老炮兒……馬未都的步伐從未停過,還向著越來越「大發」、越來越時髦的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如今,是新媒體爆發的時代,觀復博物館裡辦展玩起了直播、館裡養的喵星人們在馬館長的任命下成了京城獨家貓館長。
  • 芒種丨觀復貓的仲夏之夢
    《觀復貓:我們的二十四節氣》馬未都著 中信出版集團  而此時,另一個群體則顯得異常活躍,眾所周知,馬未都先生創辦的觀復博物館裡有一群大名鼎鼎的貓館長,他們在博物館的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了馬未都先生,這些年來貓館長們長年沉浸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既賣得了萌,又擔負得起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上電視、拍封面,參加活動,可謂見了大世面。
  • 【連載】觀復貓小學館《麻條條的二十四小時》漫畫來襲,帶你穿越...
    【連載】觀復貓小學館《麻條條的二十四小時》漫畫來襲,帶你穿越古今大冒險!叢書共計六冊,分別以節日民俗、漢字文化、民間技藝、禮儀制度、飲食文化、生活藝術為核心敘事主線,以觀復博物館的五位明星貓館長為主人公展開故事情節,向孩子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集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的文化現象。《麻條條的二十四小時》以古代聖賢故事為主線,講述了以麻條條為主的觀復貓穿越古今,幫助來自3019年的博物館貓千禧復原文明神樹、拯救地球文明的驚險旅程。
  • 馬未都先生養的貓,文化人的養貓樂趣
    作者:坡上的風第一次了解到馬未都先生養的貓,是在早晚讀書裡邊聽先生講《小文65》中聽到的。原來我們中華田園貓分類是如此別出新意的有趣。過去貓的品種命名都是按照花色命名,先生簡單地講到了幾個分類:滿地錦、鞭打繡球、雪地拖槍、銜禪與銜碟。講到銜蟬時,先生就像一位鄰居老者像向我們講家常般:「那我們博物館就有這樣一個,只不過是只奶牛貓,但嘴上的那個蟬呢是別提多標準」。這裡的奶牛貓是:白色毛,背部有一片黑色的毛。而最名貴的銜蟬是純白色毛,嘴上的黑毛像只蟬飛來銜在鼻子上。
  • 4410萬人「雲逛」全球博物館!安德森貓、敦煌九色鹿……「鎮館之寶...
    過去3個月,有4410萬人在天貓逛博物館。在天貓逛博物館是什麼體驗?試過的小夥伴說,全世界頂尖的博物館鎮館之寶,都能在這裡看到。受疫情影響,不少國內外博物館臨時關閉場館,但它們轉身就上網開店。3月底,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博物館)入駐天貓,就帶來了鎮館之寶「孔雀報時鐘「IP款項鍊。
  • 心心念念的觀復博物館
    因為仰慕馬先生,一直想去看他的觀復博物館,不知用仰慕這個純潔的詞合適不合適,但是確實存了一點想偶遇的私心,不過話說凡是去觀復博物館的哪位不想偶遇馬先生呢,除非個別只想去擼貓的可愛孩子~~~~~下了地鐵轉公交百轉拐繞,感覺幾乎到六環的荒郊野外了,在一片空曠中,很突兀的有一座攀滿幹爬山虎的西式大宅邸,白牆紅頂的一個二層小樓,院牆很高,院外的停車場挺大,那就是網上顯得很壯觀的傳說中的觀復博物館了
  • 觀復貓何以成網紅?
    觀復貓何以成了網紅?馬未都。受訪者供圖馬未都,一位關注度頗高的文化名人。他有著「多重身份」:曾經的文學編輯、編劇;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文化學者、作家……他創辦的觀復博物館,也是文博圈的「網紅」。觀復博物館的館址曾有過變更,現在位於北京東北五環外,遠離市中心。推開大門,一個小而精緻的院落徐徐呈現在眼前:綠植爬滿牆壁,地面鋪著仿古石磚,間或有幾隻萌貓出沒。
  • 亞洲唯一的「貓城」,將貓作為城市標誌,還專為貓修建博物館
    現在人們喜歡小動物,現在工作壓力很大,所以在城市裡忙碌的一天後,就會回到空蕩蕩的家,所以現在很多人開始養寵物了,經常能看到倉鼠等寵物,世界上有這樣的城市,這裡的人們非常愛貓,不僅是街上的貓,還為貓建了博物館,一起看看吧。
  • 做觀復貓的鏟屎官是種什麼體驗?
    聽說你們都非常羨慕觀復鏟屎官的工作,以為像江湖傳聞的那樣:和史上最有文化的貓做同事,別管是被客戶支配的恐懼,還是憋不出稿子的頭禿,隨便撈一隻貓豆過來猛吸一頓就能分分鐘被治癒。這個傳聞是真的,但是不夠完全。
  • 紐約大都會影像檔案:看《大都會的貓》與20年代博物館幕後
    大都會的貓《大都會的貓》錄製於1983年,影片時長24分鐘,也是此次150周年的影像檔案放映「From the Vaults」的第一部視頻。大都會影像資料,《大都會的貓》,1983年從中國古代雕塑到現代百老匯舞臺,貓一直是藝術家靈感的源泉。
  • 馬未都的貓都成了大IP, 你不想看看他們長什麼樣?
    辦公樓門前,一隻喵舉著牌子說 「每周總有5天不想工作」,是不是喪到心坎兒裡了。別急,還有30多隻喵在各個角落等著你。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與北京來福士中心聯合,在來福士中心設立「觀復貓說愛你」IP展。30餘處「觀復貓」展示配合領養貓咪、戲劇經驗分享、喵局慢遞等線上線下活動,快來一起看!「觀復貓」喵事檔案2003年,馬未都收養了一隻流浪的中國狸花貓,取名「花肥肥」。
  • 這間博物館僱了一群貓員工,可被遊客領養,退休了還能去貓咖養老
    一個法國人去世了,根據他的遺囑,他的遺產被分為好幾份,除了留給家人的部分,有一筆錢被要求捐贈給一間博物館裡養的貓,這令博物館主任感動不已。這間博物館就是俄羅斯著名的冬宮。好不容易捱到戰爭結束,馬上就有5000隻貓被重新引入聖彼得堡,將這裡的居民從鼠患中拯救了出來。
  • 廈門頂澳仔貓街,擼貓的好去處,還有海峽兩岸唯一的貓咪博物館
    說到養寵物,可能大家養的最多的就是貓和狗了,狗狗不僅聰明,而且還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而對於貓咪,可能就是高冷生物了,不過還是很多人喜歡養貓,所以現在也衍生除了擼貓咖啡店,書店,甚至還有貓咪博館物,貓街。說到貓街,相信很多次愛貓的小夥伴們一定會很興奮,原來在廈門還有一條專門的貓街,位於廈門大學西村附近,是一條100米長以貓咪為主題的小街,距離廈門大學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