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號稱「山鷹之國」、「歐洲一盞偉大的社會主義明燈」、「歐洲的北朝鮮」。它是歐洲最不發達和低收入的國家,全國一半的人口依然從事農業種植,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國外工作。2016年人均GDP4,147美元,而同在巴爾幹半島的克羅埃西亞幾乎是它的三倍。
地拉那市是阿爾巴尼亞首都和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地拉那市中心有一個建築,是當時前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的女兒為他修建的,被稱為十大令人畏懼的獨裁者建築,後來霍查政府倒臺,這個建築也就廢棄了,現在破舊不堪,已經變為當地年輕人塗鴉,聚會,攀爬的地方。當地人喜歡黃昏時分,來到這裡沿著非常陡的牆壁爬上再滑下來,內部完全成了廢墟,沒有任何參觀的價值了。
斯坎德培廣場是首都地拉那的心臟,相當於國內的天安門廣場地位,因為民族英雄——斯坎德培(Skanderbeg)騎戰馬的雕像而得名。周圍環繞著歌劇院、博物館、教堂等建築。均是義大利墨索裡尼時代建起的(那時阿爾巴尼亞事實上是義大利的殖民地),建築質量很好,但風格是顯而易見的崇尚榮光的法西斯風格。
在地拉那的時間有限,只是在走馬觀花,看到的僅是一個城市的皮毛。這裡乾淨整潔,綠化程度高。人們謙虛有禮,不富裕但淡定平和,在市中心遇到的年輕人都可以講幾句英文。
雖然目前來講阿爾巴尼亞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基建等方面都比較落後,但是它有極佳的地理位置,面向亞得利亞海,陽光充足,典型的地中海氣候,環境優美資源豐富,這個國家還是大有前途的。
Tips:1、地拉那總體來說更像亞洲國家的消費水平。作為一個遊客一頓飯大約1000列克已經足夠,地拉那餐廳裡一份意面400-700列克(25-45人民幣),一杯大啤酒200-300列克(10-20人民幣)。
2、不要往湖水、海灘、山林裡扔塑料瓶等生活垃圾,特別難於清理。整個阿爾巴尼亞的垃圾回收系統還未完善,海灘清理更是難題。
3、首都地拉那總體治安還可以,但由於亞洲人在阿爾巴尼亞比較少見,所以亞洲女性最好儘量少一個人晚上走路,特別如果遇到問題語言麻煩會比較大。白天亞洲人可能會在路上碰到搭訕或是好奇的注視,可以通過戴墨鏡或是不理會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