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能量場!

2020-12-15 我是青夜

太極慧根,這個根,就是根源性。

也可以理解為,來自根源性的連結。而這個根源性的來源,就是我們修行最終要回歸到的那個本源,那個屬於源頭最初的自己。

修行,我們修的其實就是一場自然之法。道法自然,所謂的自然其實就是一種規律,我們通過適合自己的方式,解讀明白了其中的規律,就能更好的遊刃有餘在這個自然之間。

以自然之心問道,自然得到自然之道。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的身上都少了一股自然之氣。這種自然之氣的缺失,會讓很多人的靈魂少了一種靈性的光芒。而這樣的靈性,又往往和智慧所處的高度是分不開的。修行,其實也是一場場的回歸之旅,我們通過解讀或者藉助各種錯綜複雜的因緣,去慢慢的回歸自己。這種回歸自然不是回歸今生因緣的當下,而是回歸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回歸宇宙創世之初,靈魂誕生之時的那個自己。回歸我們來到這個世間最初的本源。這個時代的修行人,千萬人,見千萬人的道。但是在見道之中,其中有個比較重要的關鍵點,就是我們對於神通的解讀是否正確。

神通是什麼?我理解的神通就是大的智慧。神,可通天地之神,可知萬物之源。我們人類文明的發展,非常需要這樣的神,有神才會有許多的思考,才會促進文明的提升。而我們很多人的修行,其實也是在不斷的藉助這樣的神。我們修這一世,其實最終就是為了開啟那種可以連結宇宙萬物的大智慧,大神通。神,其實通的就是一種連結萬物的能力。修行,修的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和萬物相處的能力。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煩惱都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和這個世間的,那些不斷變幻的因緣去相處。我們不知道事情為什麼會突然變得這麼糟糕。我們不知道,世事為什麼會這麼的無常。我們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裡。我們不知道,因緣當下折磨我們的人,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的去應對,生活裡面突如其來的這所有的一切。

因為我們總是有太多的不知道,當這種不知道給我們的心緒帶來不安的時候,煩惱就會層出不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會給我們帶來無數的恐慌。而有很多修行人的煩惱,也皆是來源於修行上的迷茫和不知道。其實當我們看清了因緣下面的本質,就是知道了這一切具體是怎麼回事,並且可以很從容的接受這一切,真的就會少了很多的煩惱。斬斷我們煩惱的這種智慧,就可以看成是一種神通。我們在神的方面,有高級光明頻率的啟用,就會看清很多處於低級頻率的因緣。這種神淺顯的講,也可以理解為第六感。許多人的第六感很強,而且在生活裡面,我們很多人也會遇到一些,因為這種第六感的直覺,而趨吉避兇的事情。事過之後,當我們問那個人,當時是怎麼選擇的。他可能會回答我們,我也不知道,就是直覺。這種直覺裡面的東西,就是神的啟用。

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命能量場,也可理解為氣場。從低頻率往高頻率去揚升的過程,就是一個提升自我生命能量場的過程。修行,其實也就是這樣一個方向。把不明白的事情,通過各種方式弄明白了,這就是一種開智的過程。但是慧,大多數情況下一定是來源於心性的本身,那是自然而有的東西。慧根,這個根,就是根源性,也可以理解為,來自根源性的連結。而這個根源性的來源,就是我們修行最終要回歸到的那個本源,那個屬於源頭最初的自己。我們見天地,見萬物,見到自己。然後見到自己和自己的關係,見到自己和萬物的關係,見到自己和天地的關係。這種見,有物質層面也有精神層面。物質層面,以肉眼可見為參考界限,能看到的都是。精神層面,往往就是神性的領域。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有很多最初的東西,都是突發奇想而有的,這種想的啟用其實也可以看成神的範疇。所以,我們理解了這一層關係,就會明白,神通,以神去通天地萬物。這是智慧的高度,也是文明進展必不可少的力量。自然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修行人,不可或缺的方向。當我們了解了事物的本質,就會很容易識破,因為這樣的本質而帶來的一切現象。

情緒,其實就是一種因緣連結的現象。我們失去了某個東西,或人,或物,然後很傷心很難過,因為我們失去了和這個物件,所處的這個時空的實體連結。我們看到了某些很傷感的影像,明明知道是故事,可是我們依然會有情緒上面的波動,這就是因為我們的心去和這個影像做了連結。同樣,當我們看到了孩子純真的笑容,我們也會覺得那個當下內心會有一些小美好,這同樣也是一種連結。連結涉及的範圍其實很廣,連結淺顯的看就是,通過外面的一些顯現來判斷一些因緣,而深入的講就是神性可通的層面。比如我們見到一個人,第一次見面的第一種感覺,那就是一種連結。隨著接觸了解,確認或者改變第一印象,就是更進一步的連結。因緣聚散的本身,和物以類聚站在另外的角度看,也是一種連結。這種物以類聚,連結的就是我們氣場層面的東西,氣場本身就是由神而有的。有些人,身上的氣場很強,讓人感覺很清爽。有些人,氣場也很強,但是看著就有點混濁。因為,氣場所有的氣也是有清濁。氣清則升,濁則沉。神自然也是有陰陽的,但這種神的光明,陽或者黑暗,陰的選擇,完全取決我們自己的心性。生命的輪轉,這些浮沉,和這樣的氣,神都是分不開的。

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遇到這個人,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個事。其實這些東西真的追究起來,一定是有跡可循的。就看我們具不具足,連結和解讀這一切的能力。往神性方面說,這種連結大約就是,以神,通一切因緣這樣的意思。我們如果有這樣的能力,去連結自己,就會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很多因緣,為什麼而來。去連結別人,就會知道這個人當下的生命能量場裡面的某些狀態,也可以理解為以神,通或者連結他人。甚至,在一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連結到宇宙天地之間,去解讀出來宇宙天地之間許多東西的真相。道法源於自然,自然之法的運轉雖有其規律性,但是這種規律也有自己的變化性和生滅性。但是大道回歸的本質,一定是相通的。只是在回歸的過程,每個人心性面的選擇,和取用的手段方式不一樣。自然而衍生出來現在很多的,不一樣的派系。

道的進化,在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不斷分裂和分裂細化的過程。如何在這種繁瑣的變化之中,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道法自然,這往往需要依靠自己心性的選擇。而對於自己心性做的選擇,如何去判斷這一切,對自己是否真的有用。以我自己本身的因緣作為參考,我常用的參考標準,就是看自己內心,是否升起來一種力量。這是一種可以包容宇宙萬物的力量,一種可以接受一切因緣無常的力量,一種可以讓自己內心思路越來越清晰,自己走完這一生最終會回歸何處的力量。這種力量,還會讓我們自然而然的升起智慧,見道不一樣的天地,自然而然的洞悉宇宙萬物輪轉的真相,自然而然的具足和回歸我們本就具足的一切能力和手段。我們有了這樣的力量,再回想我們所經歷過的那一切因緣顯現時,就自然會真實的接受和明白,到底這一切因何而有。有時候,能讓我們痛苦的,並不是因緣的本身真的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們沒有辦法去接受這一切的因緣變化。生而為人,本身就是一場歷練和修行。生活裡面,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苦。這是一種人世常態,並不是我們某一個人的專屬。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情,在許多人身上其實同樣也在發生。只是因為因緣具備多變的本質,所以顯現的方式並不會完全一樣。而連結站在修行的角度看,就是我們的內心常常和誰連結,那麼得到的必然就是誰的氣場和力量,入的自然就是誰的境界。

我們常常和一個人連結,那麼我們得到的就是這個人的道。我們常常和這方天地連結,那麼我們得到的就是這方天地之道。我們常常和更大的宇宙萬物去連結,那麼得到的必然就是宇宙萬物之道。我們這一生修行所能達到的高度,自然和內心的所知所見所連結的東西是分不開的。那麼如何去做這樣的連結?以及如何通過這樣的連結去提升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曲成萬物,萬事抱一,生命是個圓
    易經講:曲成萬物而不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迂迴往復的一個圓,就像太極圖一樣,萬事抱一守道,曲成萬物,任何細小的事物都不會遺漏。因為宇宙是一個圓,生命是一個圓,萬事歸一萬物歸道,曲則全,曲成則圓滿。
  • 在誠實的心靈之中,天地間萬事萬物,會誠實地顯現自身本性
    對此,《中庸》有詳盡的論述。它始終將致誠落實到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也就是人我關係、人天關係之中。致誠的關鍵是從人自身出發,也就是修身。「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從修身出發,人要走向他人,並由此走向天地自然。一方面,由人及天,另一方面,由天及人。人與天之間的關係構成了一個奇妙的循環。
  • 關於萬物皆有能量
    中國的古人講「萬物皆有靈」,無形的能量總比有形的能量更加具有威力,更具有高層次的力量和功能。這個圖是美國著名的大衛霍金斯博士,還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合作者,共同經過30年臨床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著其相對應的能量,振動的頻率,物理學的指數。
  • 想要看清世間的萬事萬物?佛說:那就去看《華嚴經》吧!
    在人類產生的最初階段,因為沒有足夠的語言、文字、思考的積累,所以並不能客觀地認知萬事萬物。隨著人與自然不斷碰撞,以及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類開始逐步累積經驗。人類對未知有極大的好奇心,同時出於生存本能一直想了解周圍的一切。直到鑽木取火、文字產生時,天地萬物得以定位,人類終於可以立言明事了,通過立言明了事物的客觀規律。比如天上的雷電現象既超出人的能力所及又有一定破壞性,所以人類對雷電保持敬畏,希望了解和利用它,同時也努力發展著自己的智能。
  • 《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橐龠怎麼理解?
    《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中。「玄元聖祖五千言,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放下語言文字的桎梏,從客觀的角度觀察,老子說:「萬物作焉而不辭」天地生化萬物,讓其欣欣向榮。天地即不掌控也不主宰萬物,只是在道的規律裡自然成長,這難道不是仁愛的表現麼?聖人不正是因為他有高尚的品德,心中有大愛,大慈悲,願無私幫助世人才稱為聖人嗎?
  • 從天地與萬物的辯證統一,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雖然天地對待萬物表現出了理智客觀,不會因為萬物憐惜生命而使其長壽繁榮,也不會因萬物求死剛烈而使其短命覆滅。然而,老子並不是要陳述天地的偉大,讓萬物瘋狂的崇敬天地,而是追求人與天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天地只不過讓人覺得有點呆板的賦予了萬物生命使其得以繁榮,也是那些被淘汰的生命得以覆滅歸於虛無。天地與萬物的關係,其實並不是人們常認為的「天地主宰了萬物」。事實上,天地與萬物的關係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 開悟的人都懂得強大自己的三個方法,學會了終生受益,能量強大
    這段話告誡我們現代人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想要成就自己,做出一番偉業,成為謙謙君子或者叱吒風雲的人物,必須得從修養自己的身心開始。而要修養自己的身心,要先從了解別人開始。而了解別人,首先要從了解天理開始。在《莊子齊物論》中也有一句話:天地與我共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陰陽變化順!
    道家以「道」作為其哲學體系的核心,認為「道」是先於物質而存在的精神性的物質,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莊子·大宗師》:「夫道,······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道是天地沒有產生之前就本來存在的)。」天地之道浸:天地間的運行規律侵潤於萬物之內。浸:灌溉、浸潤、充滿之意,這裡指融入的意思。
  • 萬物同源皆有靈 《天衍錄》推出全新概念打造天衍法則
    《天衍錄》中的世界完全架空,將想像無限的延伸,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法則,稱為天衍法則。   天衍法則共有兩則,其一:當人類的起源來自深空,當花鳥魚蟲都有智慧;其二:當天地百川同根而生,當萬物與我一體共榮。
  • 天地造萬物,且行且珍惜,莫忘當日那個最美好的自己
    想必諸位都知道,能量守恆定律。這世間所有的能量都是永恆的,固定的,沒有任何一種能量可以憑空產生,同樣也沒有任何一種能量能夠無故消失。但是他們可以互相轉換。例如,風能發電。因某種機緣際會在一剎那間,就有了天地萬物。上蒼創造萬物自有它的原則,那便是絕對不會去造無用之物。是故,世間萬物各有其用。酸甜苦辣鹹,水木清火土。萬事萬物都自有它的去處。或者這也應李白曾經說過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
  • 《道德經》: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天地之間,也無非是陰陽的變化,和風箱的使用過程一樣,陰陽反覆循環之間也會有類似於「停頓」的狀態,看似在這個時候,人們什麼都沒幹,但就是在這個停頓的時候,燃料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就像電影《無極》裡面講到「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見的,就像風起雲湧、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樹葉什麼時候變黃,不知道你的孩子什麼時候長出第一顆牙,不知道你會什麼時候愛上一個人」。使用風箱非常能夠幫助人們體悟「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
  • 中華文化:自然生命智慧之外在的一切其實都是內在能量的投射
    生命的衰弱,從生理上看是肉體的衰弱,從心理上講是心靈的孱弱,其實說到底都是生命力不夠、能量不夠導致的。所以生命的本質是在於能量。如果我們擁有足夠好的生命力、能量,我們的生命就會陽光綻放。最簡單的講生命就是能量 。
  • 你所看不到的身體Lesson5——人體氣場與宇宙能量場
    通過經絡和脈輪,我們認識了人體能量場(HEF),通常被稱為「氣場」或是「靈光」(Aura)。它是有顏色的,但它的頻譜跟可見光完全不同。這種奇特頻率的能量,很多古文化都提到過。在超過五千年以上的古印度靈性傳統中,談論著一種稱之為「普拉納」(Prana)的宇宙能量。在公元前三千年,中國人就斷定有一種稱之為「氣」的生命能量。
  • 愛是那不可見的能量,是人與人的連接
    一直以來這個圖騰都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去指引我去看見那不可見的。「愛」本就是那不可見的能量,那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悸動,那需要細細分辨的無言之美,那宇宙中你與萬事萬物的連接。 愛是一種很難說的事情,人的心如此脆弱,以至於任何的發生都有可能摧毀愛,但親愛的星際家人,如果你拋離那可見的是否符合你的意,如果你願意跟隨、願意信任,你會發現,宇宙中所有的發生,都是關於愛。如果你放下自己的偏好,只是去體驗,去感受宇宙的意圖,天地無言的愛正用你生命自身需要的方式在運轉著。
  • 別急,萬事皆有輪迴,是你的終究會來
    文:趣侃人生圖:源於網絡花開就會有花落,雲去就會有雲歸,每一份意外的相逢都承載著一份既定的離別,村上春樹曾說,「每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這世間萬事萬物皆有輪迴,是你的終究會來的,我們的生命就像是一個圈,窮盡一生的時光去躲一個人還是會相見,耗盡一身的勇氣去逃一件事還是會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與它撞個滿懷。
  • 莊子:天地一指萬物一馬!
    俗世之人認為的彼此對立、是非榮辱,在莊子看來,其實沒有任何區別,因為彼此對立、是非榮辱,都是出自於人的內心的價值判斷,而這種價值判斷,來自於人的內心,是偏於一私、拘於一隅的。如果我們讀到後面的《秋水》篇,看到莊子寫河伯在秋水泛濫時候,覺得「天下之美盡在己」而洋洋自得,但當他到了汪洋大海的時候,這時候才覺得天地之無限,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而已。
  • 生命的超級能量
    宇宙中有多種維度存在,有點象佛教中以須彌山為中心的壇城。每個維度有很多層面的能量性和物質性存在,並相互交織一起。每個層面有很多時空,時空不一定以線性存在,有彎曲、圓性、折線性等依能量和物質變化而存在。這些全部重疊,交叉在一起構成了無比複雜龐大、超出任何想像和任何知覺的一個無限存在。無限的靈魂的心識運動,無限的能量流動和無限的物質存在就處在這個無限的範圍內。
  • 修行就在自己的心田方寸之間!以方寸之地,見天地之道
    我們修行,所見就在自己的心田方寸之間,以方寸之地,見天地之道,道有多大,心便有多大。或者也可以說,心有多大,道就有多大。有時候,能讓我們痛苦的,並不是因緣的本身真的發生了什麼,而是我們沒有辦法去接受這一切的因緣變化。我們沒有辦法去接受,至親的生離死別。
  • 自我療愈終極狀態:從宇宙中獲得生命的能量,最終天人合一
    意識療法到了天人合一的概念,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很高深的,遙不可及的概念性的名詞,實際上它並不高深,所謂的天,他指的是宇宙,宇宙一詞在英文中是Cosmos或者是universe前者是由希臘語演變而來,意味著秩序跟規律,後者是有拉丁文轉化而來,表示朝著一個方向行動的整體,就是全部物質現象的總和。
  •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為什麼構成了天地萬物
    原始部落時期的人們認為我們的手有十個指頭,掰手指數完了還是十,十數就為一旬,所以我們現在把一個月分為上中下旬,就是由此而來的。原始人也是蠻耿直的!天幹有了,就得有地支,為什麼不叫「地幹」而叫「地支」呢?好比一棵大樹,樹幹露在外面在天上,而樹根有很多分支紮根於地下,所以叫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