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這名抗戰老兵喜慶百歲歡樂多 感慨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2020-12-16 中國江蘇網

曹燕妮 徐良觀 記者 姜祝飛

壽麵壽桃蛋糕擺滿桌子,親戚鄰居歡聚一堂,喜氣洋洋。11月1日,東臺市南沈灶鎮居民諸葛恆松家共同祝賀抗戰老兵諸葛興榮百歲壽辰。老人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衣著上下一新,大家眾星拱月般圍著老人,紛紛向他送去百歲生日祝福。

當天上午,東臺市老齡委、南沈灶鎮老齡委的工作人員登門前來為老人家賀壽,東臺市老齡委代表向老人送上慰問金和壽匾,並祝福老人健康長壽。南沈灶鎮黨委政法委員鄧亞東代表鎮人民政府向老人送上了壽匾和慰問金,祝福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老人家所在的港橋村黨總支書記也向老人送上了慰問金。

諸葛興榮家住東臺市南沈灶鎮港橋村,他1944年6月參加新四軍,後隨大部隊參加過淮海戰役,經歷大小戰鬥數十次,新中國成立後被推薦到青島海軍學校學習,成為青島海軍學校的第一期學員,畢業後在海軍北海艦隊服役多年。1958年9月,轉業到山東無棣縣法院工作,後到無棣縣糧食部門,幫助創辦起無棣縣第一個麵粉廠和油脂廠。50多歲後,老人主動要求到無棣縣一個鄉糧管所任副所長。1983年,諸葛興榮離休後,從山東回到南沈灶鎮港橋村老家,由侄兒諸葛恆松夫婦贍養。

老人弟兄四人,大哥諸葛興琪曾擔任上海市青浦縣縣長,諸葛興榮排行老二,婚後膝下無兒無女。回到老家後,侄兒和侄媳婦把他當成親生父親精心照料,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1999年,老伴逝世後,諸葛興榮從港橋村老家來到在集鎮的侄兒家養老。他的飲食喜清淡,少食葷,生活極有規律,早上四點醒來,聽聽收音機,了解國家大事,晚上7點就寢。老人喜愛讀書看報,臥室的陽臺上有他經常看的《中國老年報》《健康生活報》。老人喜歡運動,95歲以前,每天堅持在352省道慢跑,95歲那年去北京旅遊,他能獨自爬上長城。

老人的3個侄子和4個侄女以及他們的子女,對他非常孝敬,平時經常來看望,逢年過節都按民間風俗送禮。老人時常高興地對侄兒說:「我很高興,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相關焦點

  • 【有範回顧】鏡頭裡的山河記憶,攝影師逄小威拍攝百位百歲抗戰老兵
    那些保衛祖國 為祖國獻出生命和青春的 百歲老兵肖像引入眼帘 這100位百歲抗戰老兵的影像 是一段民族歷史的記錄 也是一個民族的肖像
  • 103歲川籍抗戰老兵李聖言去世,曾參與臺兒莊等血戰
    師839團2營5連,曾參與臺兒莊戰役中的禹王山戰鬥,後參與蘇北遊擊戰,抗戰中一直堅守一線作戰,全身多處負傷。「今後再沒有人可以那樣慷鏘有力地講抗戰故事了。」在四川眾多關心抗戰老兵的志願者眼中,李老雖年過百歲,但身體健朗,常常把拐杖往身前一杵,於聲調起伏之間,就呈現出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抗戰往事。從臺兒莊的血戰,到蘇北敵後遊擊戰,雖然全身多處負傷,但他始終堅持著抗擊侵華日軍。尤其在敵後遊擊戰中,更是打出了川人威風。
  • 【敬禮老兵】長沙抗戰老兵的春節,致敬最可愛的人!
    (星辰全媒體記者採訪抗戰老兵文淑仙。以上圖片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杜進/攝)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我是1939年6月經過山西隰縣,延安的八路軍的一個辦事機構介紹我去,我走了三天,我熱情很高,就到了延安。到了延安以後,當時是黃華接的我,他說你這個小孩,14歲,個子又小,年歲又小,又沒有文化,你到邊區中學去。我說我不幹,我到延安,我就是要到抗大!我就據理力爭,我個子小,我就這樣子,你看我個子並不小。他說你這個小孩子好有雄心,那就這樣子吧。你不要到邊區中學,我和抗大商量一下。」
  • 他和10個抗戰老兵「爹媽」再相聚
    在竹溝革命紀念館內的那組中原局五常委:劉少奇、彭雪楓、鄭位三、朱理治、朱瑞革命先輩的塑像前,102歲的何國增,98歲的梁忠賢,97歲的周生鳴,96歲的陳德金、張堂及95歲的張中耀,連同四名志願者懷抱吳官憲、黃具法、徐德西、郭景科四名抗戰老兵的遺像,共同面向國旗默哀三分鐘。
  • 抗戰老兵張大生和他的10個「爹媽」-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
    這一次,張大生與健在的6位高齡老兵以及4位去世老人的遺像在竹溝革命紀念館拍了一張特殊的「全家福」。抗戰老兵再相聚,緬懷戰友寄深情4月4日,清明節。在竹溝革命紀念館的革命先輩雕塑前,10名抗戰老兵再聚首——102歲的何國增,98歲的梁忠賢,97歲的周生鳴、陳德金,96歲的張堂及95歲的張中耀,連同4名志願者懷抱的吳官憲、黃具法、徐德丙、郭景科的遺 像,共同面向國旗默哀3分鐘。「這一刻,我們都默默流淚。健在的這6位新四軍老戰士,他們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歲月,不顧生死,向死而生,為保家衛國立下難以磨滅的功勞。
  • 92歲溫州抗戰老兵:岡村寧次從我身邊走過時低下了頭
    4天後,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飛抵南城,在一個破舊的小學裡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當時潘庭槐負責在會場門口站崗。  這是一次布置到南京參加受降工作的會議。會後,上面通知團長張慕陶選出30多名敢死隊員,到南京負責現場安保。  「團長說不要選了,就讓潘庭槐去好了,因為我帶的這個排很出色。
  • 百歲老兵助陣《九條命》成都首映,11月13日全國...
    這樣一段歷史,不應該被忘卻。11月5日,首部川軍抗戰題材電影《九條命》在成都峨影1958影城舉行首映儀式。《九條命》由錢路劼擔任導演、編劇,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峨眉電影集團、四川萬泰時代影視傳媒、瀟湘電影集團等聯合出品。
  • 104歲川籍抗戰老兵「歸隊」 曾斥責抗戰神劇瞎編
    一位百歲老人站在農家小院內,以木棍作槍,一手扶槍託,一手抓槍口,眼睛盯著前方,隨著一陣「殺」聲響起,木棍筆直地刺向前方……這段視頻曾在網上引發熱議,也讓萬千網友第一次認識了這位家住四川廣漢向陽鎮三界村的抗戰老兵馬定新。
  • 百歲遠徵軍老兵將回家鄉南京探親 漂泊緬甸73年
    昨天是團圓的日子,有些人卻沉浸在對親人幾十年的思念中,這其中就包括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老人叫經乘國,曾是中國遠徵軍戰士。1942年3月,25歲的他跟隨中國遠徵軍第五軍戴安瀾的200師進入緬甸抗擊日本侵略者。多年來,這位抗戰老兵從未放棄尋親,2009年,在志願者的幫助下,他終於見到久別的至親們。短短5天的相聚,回緬甸後,又因為種種原因一度失聯。
  • 「這堂課我要站著講!」97歲抗戰老兵走進東大,上了一堂特別的思政課
    當年報考軍校,我在報名表上就寫下了這句話。"12 月 4 日,由現代快報 + · ZAKER 南京主辦的 " 桐祭 · 守護和平 " 之特別思政課活動,第二站走進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97 歲抗戰老兵馮宗堯擔任主講人,與 100 多名健雄書院師生一起,追憶崢嶸歲月,暢談家國情懷。令人感動的是,這堂課老先生堅持要站著講。一個多小時的精彩講述,獲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 湖南百歲抗戰女兵,73年後再次見到丈夫時,竟哭得像個孩子
    在那個槍林彈雨的戰場上,無數的仁人志士奮勇向前,不管是當時的英雄豪傑,還是抗戰女兵,每個人都是英姿颯爽,為革命貢獻著力量。湖南的百歲老人周秀蓮,曾經就是一位參加抗戰的革命同志。周秀蓮出生於1907年,從小家境殷實的周秀蓮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那個新舊思想更迭的時代,她在學校當中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感召,年僅18歲的周秀蓮就毅然決然地參加當地的婦女聯合會。
  • 抗戰老兵,一顆地雷炸死日軍中將,43年才知道自己立了大功
    抗戰老兵,一顆地雷炸死日軍中將,43年才知道自己立了大功 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中看到關於老兵的採訪和新聞,尤其是在祖國慶生之際老兵們紛紛被邀請出場,讓我們能一睹抗戰老兵的英姿。這些老兵都是在戰爭中死裡逃生,消滅了很多的敵人,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貢獻。
  • 103歲抗戰老兵楊思祿的冀東抗戰往事——誓讓日寇血債血償
    多年前第一次在電視裡看到這部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影片時,楊思祿曾說:「電影拍得比較真實,只是現實比電影殘酷得多。」如今,楊思祿已經103歲,雖不能言語,但思維仍十分清晰。他的女兒楊英邁說,父親最愛看抗戰影視片,「只要看到八路軍、新四軍獲勝的情節,他會拍手大叫,『好!打得好!』」潘家峪,位於燕山山脈腰帶山東麓,是冀東豐潤城東30裡的一個小山村。全村220多戶人家,1700多口人。
  • 抗戰老兵講述被迫在日本做勞工經歷:每天挨打
    ,真是從心底裡感到溫暖,體現出國家對抗戰老兵的一種關懷。」「平時醫生護士都是在團隊裡,一遇到戰事,就會分散下去,一個營有一個醫生,兩名護士。」「最難忘的是石門戰役,整個一個團都跟著打。」陳玉川回憶,在石門一個山溝裡,山溝兩面都是高山,日本軍隊的2000多人在後面跟著。國民黨軍隊一進山,就兵分兩路,分別隱藏在兩邊的山上,架起重機槍、迫擊炮和手榴彈。「我們只有一個團的兵力,要打2000多日本兵,真是打得非常艱難,在戰役中日軍和我軍都傷亡很重。」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人慾出價3000萬買回,被直接拒絕
    日本侵華戰爭中,我們經過14年激烈的抗戰,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在這十四年的抗戰中,湧現了一批又一批救國圖強、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戰勇士,他們英勇的事跡值得我們銘記,他們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們都是中華民族浩蕩的歷史長卷裡最值得銘記的人。有這麼一位老兵,他的事跡也值得我們銘記。
  • 抗戰老兵張茂宜:讓日軍「止步」的戰鬥員和見證者
    原標題:那年當兵14歲——訪抗戰老兵張茂宜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受閱歸來的張茂宜受到學生們的熱烈「追捧」,經常受邀到學校講故事 在株洲雲龍區雲田鎮蝦塘村一幢頗有點現代氣派的農家院子裡,筆者見到了2015年9月3日天安門受閱抗戰老兵張茂宜。
  • 抗戰老兵卻孤苦伶仃,曾一刀捅死日本鬼子,百歲之年還在挑水種地
    2016年3月,志願者在河南確山縣石滾河鎮發現了一位生活貧困、伶仃孤苦的老人,經詢問才得知這位白髮蒼蒼的百歲孤寡老人,竟然是身經百戰為國殺敵的抗日英雄孫永清,曾先後歷經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九次大戰役,從普通士兵做到了中尉排長。很難想像這樣一位抗戰英雄居然住在荒草叢生、四處都是裂縫的殘破土坯房子裡,幾十年來孤孤伶仃,在百歲之年還在挑水種地,被外界遺忘。
  • 《歡樂中國人2》看百歲老人的七姓之家
    本周日5月6日晚八點,央視一套大型中國故事傳播節目《歡樂中國人2》將如約播出,據悉,本期節目中,蔡明將與觀眾們共同見證一位百歲老人與他六名異姓子女共同度過的幸福一生,而李晨將為大家講述一對父子隔山而居、為夢想堅持數年最終打通隧道的故事
  • 抗戰老兵、最美退役軍人沂南共摺疊和平鴿祈願和平
    由沂南縣抗戰老兵、「沂蒙最美退役軍人」、部分退伍軍人代表參加的「弘揚抗戰精神,永做時代先鋒」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座談會正在進行。在山東首家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沂南縣大莊天河康復醫院)頤養天年的抗戰老兵高卓堂、朱有芹來到現場,講述了他們經歷過的戰鬥故事,傳遞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 [新時代大家唱]主題歌曲展播: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新時代大家唱]主題歌曲展播:我們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發表時間:06來源:中國文明網 歌詞內容長空排雲開 大地呈異彩中國健步富起來 富起來我們豪情滿懷走進新時代幸福大家庭 和諧樂開懷富裕好日子 好呀麼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