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遠徵軍老兵將回家鄉南京探親 漂泊緬甸73年

2021-01-17 中國新聞網

  經乘國老人將再次回國看望親人。

  昨天是團圓的日子,有些人卻沉浸在對親人幾十年的思念中,這其中就包括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老人叫經乘國,曾是中國遠徵軍戰士。1942年3月,25歲的他跟隨中國遠徵軍第五軍戴安瀾的200師進入緬甸抗擊日本侵略者。多年來,這位抗戰老兵從未放棄尋親,2009年,在志願者的幫助下,他終於見到久別的至親們。短短5天的相聚,回緬甸後,又因為種種原因一度失聯。不久前,老人哥哥的一位孫女終於在網絡上找到老人信息。再次闊別6年,親人和志願者們一起努力,迎接老人的再次歸來。

  一張心酸的字條:我要回家

  「我叫經乘國(經明清),我是一名戰士,我想在還沒死之前,回國看望鄉親一面。」這張字條來自99歲的遠徵軍老兵經乘國。

  他曾是是200師機械化部隊的裝甲兵,開赴滇緬戰場,後來到了印度。在盟軍大反攻中,老人參加過多次血腥戰役,死裡逃生。抗戰勝利後,他回印度取回了自己存在那裡的積蓄,利用自己當兵時學到的技術,在緬印邊境的格力廖開了一個汽車修理廠,並與一位有中國血統的緬甸女人結婚生兒育女,生活過得很清貧。2009年6月,經乘國在國內慈善組織的幫助下回到了南京,見到了日思夜想的親人。返回緬甸後,由於通訊不便,老人又一次與祖國親人失去聯繫。2015年,有記者再次找到經乘國,老人說:「我要回南京。」

  回憶:戰場上曾兩次死裡逃生

  1937年8月,日本侵略軍開始轟炸南京,並逼近句容。經乘國跟著逃亡人群來到長沙,身無分文的他在街頭漫無目的地流浪,結果竟被一個軍官看中。入伍後,經乘國才知道自己進的是杜聿明的部隊,成了其第四炮兵團的運輸兵。

  經乘國被安排到炮兵團,負責開車運輸大炮。經乘國說,「參加遠徵軍到緬甸後,往戰場上運大炮,沒有出過一次差錯,倒是之前在廣西和雲南向內地運輸軍用物資時,兩次與死神交手 。」一次是在運輸途中,被日本飛機發現,扔下一個炸彈,掉在馬路邊上幾十米遠處,巨大的衝擊波將汽車掀翻。好在汽車沒有起火爆炸,經乘國才逃過一劫。第二次死裡逃生是在瑞麗畹町。他和戰友在畹町到瑞麗的途中休息時,突然空中出現幾十架飛機,「聽到飛機聲音時,我們正在廚房吃飯,大家都以為是美國飛機,也沒當回事,有人還跑出去看,也就是這一看,有人發現飛機上丟了炸彈,立即大喊。我們飛快地衝出廚房,剛鑽進對面房屋裡的床底下,炸彈就在耳邊響了。房屋轟然倒塌,而廚房則成為廢墟。此時,大家才知道是遇到了日本人的飛機。」

  2009年之前,兩次回家夢破碎

  在外漂泊70多年,對家的記憶只定格在離開時的20多歲。經乘國曾感慨,不是不想家,做夢都想回去。因為經濟拮据,2009年之前,老人一直在努力攢錢圓自己的回家夢,意外卻接二連三地發生。

  到緬甸第二年,老人就想過回江蘇,幫人開車去瑞麗送貨時,聽人說要回到南京,先要到昆明,再經過貴陽轉道湖南、江西、安徽,整個路費在當時要1萬多。為了這筆錢,他開始在緬甸拼命幹活,準備存2萬元就回去,為了多掙錢,他甚至覺得可以冒一些風險。一次在中緬邊境見有僱主招人運輸禁品,他看運費不薄,想著跑完這趟差就能存夠回江蘇的錢,就答應了。然而途中被查獲,不僅沒有掙到錢,獲刑6個月,還把之前攢下的錢全數交了罰款,一夜之間又一貧如洗,回鄉夢斷。

  38歲成家後,經乘國還是念念不忘回家,那時候他靠吃苦耐勞有了一輛屬於自己的卡車。妻子祖籍也在廣東,兩個人省吃儉用在當地開了一家汽車修理廠,漸漸有了一點起色。然而一天,所僱的司機駕車運貨時遇到一群水牛,沒有經驗摁了車喇叭,水牛受驚嚇,他來不及剎車,一頭撞了上去,結果車子一下翻到山溝裡,當場造成死亡5人的慘劇。這讓經乘國剛置起來的家業幾乎損失殆盡,他的回鄉夢再次破滅。

  老人曾回句容,兄妹已離世

  此後,經乘國有了2個兒子4個女兒,家庭負擔特別重,二兒子為了減輕家庭負擔,過早放棄學業,去馬來西亞打工了。女兒也去了美國做苦工,攢下一點錢就會寄回給父母親,在老人心中最有出息的大兒子到新加坡求學讀到博士,然而畢業不久就病逝了,命運一次次擊碎老人的希望。在2009年6月2日,經乘國終於在女兒的陪同下踏上了故土。見到親人們的一刻他熱淚盈眶, 然而他很快得知,跟自己同輩的親人,幾個兄弟姐妹基本都離世了,而小一輩的親人們,也迫切地希望和老人團聚,圓父母們在世時的心願。

  他是我三爺爺,全家都在找

  南京一家媒體在推送一條幫抗戰老兵回家的帖子時,一位讀者在帖子資料中發現了一位老人的身影,立刻和該媒體聯繫。「這是我的三爺爺哎!」這位讀者叫經育文,她正是老兵在南京的親哥哥的孫女兒。「這是2009年的,他回來過一次,我們都見到他了,可是回去後就聯繫不上了,他留的地址沒多久就通不了信了。現在我們全家都在找他。我馬上就把這好消息告訴我奶奶 。」

  昨天下午,記者聯繫上了這位等待親人回家的南京姑娘。經育文告訴晨報記者,對於他們一家人來說,目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老人開心回來平安歸去。「也許是老人最後一次回家,一切以老人的意願為主。」經育文說。記者得知的最新消息,目前,老兵和親屬雙方的信息得到確認,在和緬甸方面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繫後,經乘國老人再次踏上故土的事情立刻得到了南京本地誌願者的熱情協助。

  老人將帶著夫人和女婿回鄉

  「目前,老人回來的機票已經確定,9月30日抵達南京。」南京1213志願者聯盟的負責人文心告訴晨報記者,老人上次回國尋親得到名為龍越基金的慈善單位的支持,他們作為本地的老兵幫扶志願團隊,收到了龍越方面的協助請求。

  記者從南京1213志願者聯盟了解到,和6年前在女兒的陪伴下回國不同,這一次,老人將帶著老伴、女婿一起回來。文心告訴晨報記者,9月30日中午12點30分,老人的歸國航班將降落南京祿口機場,當晚下榻山西路鳳凰京華酒店。「我們已準備鮮花、歡迎橫幅,也歡迎愛心人士自帶心意小禮物,給老人鄉土之情、溫暖擁抱。」文心表示,目前,志願者們正在向社會尋求更多的支持和幫助。10月6日晚,志願者將和經乘國老人的親人們一起為老人按老家句容的習俗辦百歲壽宴。

  志願者全程徵集愛心協助

  在文心列出的求助清單上記者看到:一方面需要接站車輛,目前已有兩輛車確認報名,但仍需兩輛,此外從句容回南京的愛心車輛目前還是空缺。接站志願者目前已經有7人報名,但他們希望更多的人能來關注老人。比較重要的是,因為老人長途跋涉,需要幾名接站醫護義工。「已有一名醫護人員報名 希望有更多醫護義工可以在接下來幾日中換替。30日經乘國老人一行抵達南京祿口機場,我希望這座城市能給這位流落異國的軍人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真誠的致敬。」

  記者 周晶

相關焦點

  • 留在緬甸70多年的遠徵軍,一直拒絕入緬甸籍,直到2015年才回祖國
    據《人民日報》報導:2015年3月31日上午,雲南省慈善總會和雲南政協報聯合發起了「回家看看——僑居緬甸抗戰老兵李光鈿回家祭祖活動」,活動現場,已是93歲高齡的李光鈿飽含深情的說到「魂牽夢繞的家,我終於回來了」。
  • 教兒女說漢語、養中國狗的老兵,竟在緬甸生活了一輩子,是為何?
    「我今生最大的夙願,就是回家看一看。」1944年,在那場遠徵軍南下反撲的戰爭中,3000多名戰士在戰鬥中負了傷,此後輾轉到緬甸,在異國他鄉待了近半個世紀。李光鈿,便是其中一員。2、漂泊異鄉為了能夠回家,李光鈿期間做了很多次嘗試,在傷病痊癒以後,他曾申請回國,豈料國內開始了內戰,他不願將槍口對準同胞,只好留在緬甸,密切關注著國內的消息。
  • 中國遠徵軍仁安羌之戰202位陣亡將士靈位歸國
    (本報記者 姬東 攝)  70年前10萬中國遠徵軍將士高唱《滿江紅》走出國門,抗擊日寇,2013年1月19日,重慶羅漢寺,10位遠徵軍老兵以同樣悲壯的方式,迎接中國遠徵軍仁安羌之戰202位陣亡將士英靈回歸。  5天前,仁安羌大捷紀念碑在緬甸落成,部分國共抗戰將領後代到場敬獻花圈。這是除當地華僑外,第一次由中國人去緬甸修建中國遠徵軍紀念碑。
  • 遠徵軍女兵頭骨被緬甸人當水瓢用,中國大叔跪地:帶你回家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軍隊遠離家鄉,奔赴外國戰場抗擊外敵,著名的中國遠徵軍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們遠離祖國,只身前往緬甸戰區遏制日本對該地區的控制,從而間接保護祖國的安全,然而,在這個看似簡單的戰場上,卻留下了許多英雄烈士,在敵人的炮火下,他們一直呆在外國,幸運的是,後來的國家沒有忘記他們
  • 遠徵軍老兵憶往事:戰爭很殘酷,巨蟒把哨兵都吃了
    2014 年 9月24日清晨,成都市群康路上熙攘嘈雜。在街旁一棟年代久遠的民居中,88歲的中國遠徵軍老兵李承基,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這位昔日抗戰的鐵骨英雄,常年生活在此,任憑歲月雕刻人生的痕跡。因戰時負傷,加上後來遭遇車禍致使左腿髕骨骨折,李承基的腳不能彎曲,一直在家靜養。如今年事已高,無法暢通地 與人 交流。
  • 湖南百歲抗戰女兵,73年後再次見到丈夫時,竟哭得像個孩子
    湖南的百歲老人周秀蓮,曾經就是一位參加抗戰的革命同志。周秀蓮出生於1907年,從小家境殷實的周秀蓮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那個新舊思想更迭的時代,她在學校當中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感召,年僅18歲的周秀蓮就毅然決然地參加當地的婦女聯合會。她先進的革命思想以及堅定的革命信念,很快就吸引了楊平同志的注意。在革命歲月中,兩人也是相互扶持,相互勉勵,不久便一同步入了婚姻殿堂。
  • 九旬中國遠徵軍老兵,曾有過勇往直前的壯舉,卻淪落為海外流亡者
    眾所周知,我國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一系列重大戰役,實際上,抗日戰爭時期,我國還曾派軍隊遠赴緬甸,參加對日入緬戰役。和國內戰役一樣,我國的入緬遠徵軍也犧牲了不少英勇戰士。這個人物是誰,今天要介紹給你們的,是一個入緬遠徵軍老兵。
  • 中國遠徵軍,一段所有人都不該遺忘的英雄歷史
    1943年4月,重建遠徵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徵軍,一部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徵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1945年4月撤銷。中國遠徵軍有多少人?
  • 中國軍人娶日本「戰俘」為妻,相守35年,探親時才知妻子身價千億
    在現代史上還真的有一位中國軍人娶日本''戰俘''為妻,並且兩人相守35年,直到日本探親才知道妻子是富豪家庭身價千億。一、徵戰沙場逞英豪中國在一百多年來飽受戰爭的苦痛,國家民不聊生,從晚清時期到新中國成立的這一段時間,中國國內政權更迭,沒有辦法安寧的發展經濟。
  • 【敬禮老兵】長沙抗戰老兵的春節,致敬最可愛的人!
    星辰在線1月30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杜進 柳佳路 鄧佳瑩 何燦 周建華)春節期間,我們與志願者一道看望這些將熱血與青春留在抗日戰場的耄耋老人,他們來自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民主聯軍、中國遠徵軍等部隊。        2017年將迎來建軍90周年、抗戰全面爆發80周年。
  • 這個中國老兵 被人冒領軍功 隱居38年無人知 總統都親自來感謝他
    鐵娘子尋找他之前,他已在美國隱居了整整38年,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沒有多少人知道他。 他叫劉放吾,是個中國老兵。 當柴契爾夫人見到他的時候,他已93歲高齡。年邁多病的他癱坐在輪椅上,無法站起來與柴契爾夫人握手,柴契爾夫人快步上前,彎下身子緊緊握住這位老兵的手,向他表示真誠的謝意。
  • 日本為什麼不敢佔領中國這兩個省,倖存抗日百歲老兵揭秘真相,你...
    日本為什麼不敢佔領中國這兩個省,倖存抗日百歲老兵揭秘真相,你一定不知道 日本是一個愛挑起爭端的國家,在日軍侵華期間,福建和廣西這兩個省份卻沒被日本佔據,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在抗日戰爭時期,其實福建也曾經被日本佔領過,但是佔領沒多久就退兵了,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在日本方面。
  • 東臺這名抗戰老兵喜慶百歲歡樂多 感慨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11月1日,東臺市南沈灶鎮居民諸葛恆松家共同祝賀抗戰老兵諸葛興榮百歲壽辰。老人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衣著上下一新,大家眾星拱月般圍著老人,紛紛向他送去百歲生日祝福。當天上午,東臺市老齡委、南沈灶鎮老齡委的工作人員登門前來為老人家賀壽,東臺市老齡委代表向老人送上慰問金和壽匾,並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 這位中國老兵厲害在何處?讓柴契爾夫人訪美的時候親自拜訪
    在1992年4月11日,洛杉磯的《世界日報》登載了這樣的一條消息,就是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在芝加哥的卡爾酒店的大廳裡,緊緊握住93歲中國抗日老兵的手,感謝他在抗日期間解救英軍的壯舉?那麼這位老兵是誰?它做了什麼事讓柴契爾夫人都親自拜訪呢?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四:平滿納大戰,國軍5軍會戰日軍第55師團
    所以,他認為日軍增援部隊已到,遠徵軍無法消滅日軍,反攻仰光更不可能。對於杜聿明的解釋,史迪威表示呵呵。蔣介石也支持杜聿明說,於是史迪威在日記中狠狠黑了老蔣一把,說蔣介石懦弱怯戰。按照官階排位,緬甸戰場上的盟軍最高指揮官是亞歷山大,其次是美國人史迪威,最後才是羅卓英。
  • 飛機臨空致意,女王送賀卡,這位二戰老兵百歲生日為何如此風光?
    深度摘要:一位百歲的二戰老兵,是如何在短短二十多天裡就憑一己之力,募集到3000萬英鎊,並且俘虜了無數人的心,讓全英國上下都來慶賀他的百歲生日?圖1:百歲二戰老兵湯姆·摩爾一位百歲的二戰老兵,是如何在短短二十多天裡就憑一己之力,募集到3000萬英鎊,並且俘虜了無數人的心,讓全英國上下都來慶賀他的百歲生日?
  • 中國遠徵軍兩次入緬作戰,主要取得了哪些戰役的勝利?
    於是,小日本又將目光投向了緬甸,因為攻佔緬甸,一則可以確保馬來半島的側翼安全;其次,可以切斷國際援華物資的最後一條通道,進而迫使中國政府投降。雖然是美、英、中做出了保衛緬甸的決定,但卻有著各自的「小算盤」,尤其是英方,其並不願意中國的軍隊進入緬甸。一是擔心中國軍隊進入,會影響其在緬甸的利益,即便是守不住這道屏障,也是傾向從印度調兵;其次,英方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歐洲戰場,沒有像中國那樣,有堅定保衛滇緬公路的決心;第三,國力上的差距,使得傲慢的英國人,有理由懷疑中國軍隊戰鬥力。
  • 百歲退伍老兵幫醫護人員籌集4000萬美元,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頭銜
    如今,最新消息來了,百歲退伍老兵幫醫護人員籌集4000萬美元,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頭銜。根據本周二(5月19日)的最新報導,英國百歲退伍老兵湯姆·摩爾上校將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爵士頭銜,以表彰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醫護人員及慈善事業籌集近4000萬美元的工作。
  • 他是遠徵軍老兵,離鄉74年後終於回家,跪在父母墓前哭喊對不起
    抗日遠徵軍老兵張體留就是這樣的英雄。張體留,1927年2月1日生於四川眉山松江鎮茶店村,原名劉克強。由於家境貧寒,張體留15歲便跟著當地的船工當學徒,整天拆卸船板、運輸糧食,幹著繁重的體力活。由於經常在船上奔波,張體留練就了很好的水性。1941年的夏天,一位前來徵兵的軍官在碼頭逗留時發現了他,於是將他帶到了部隊。
  • 【有範回顧】鏡頭裡的山河記憶,攝影師逄小威拍攝百位百歲抗戰老兵
    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 有一首MV讓很多人淚目 那就是由著名攝影家逄小威老師和 烏蘭雪榮導演 以及中國愛樂樂團聯袂打造的 百歲抗戰老兵版